信息技术赋能新型教学 云端课堂促进素养落地--广东基础教育初中数学学科教研基地(深圳)建设成效展示

深圳市初中数学省教研基地

<h3><br></h3> <h5> 2023年4月14日,由广东省教育厅指导,广东省教育研究院主办的“南方大讲堂”第72场:“‘同备·同研·同教’云端数学课堂教学新模式——广东省基础教育初中数学学科教研基地(深圳)建设成效展示活动”顺利进行。本次活动由广东省教育研究院初中数学教研员郑锦松老师主持,旨在介绍深圳市云端学校为探索新时代课堂教学新样态、新方式。参与本次活动的有全国数学教育知名专家、湖南师范大学数学与统计学院副教授、数学系副主任、学院学位委员会委员,学术委员会委员袁智强,广东省教育研究院教学教材研究室党支部书记吴有昌,深圳市教育科学研究院李桂娟院长,深圳市云端学校龚卫东校长,深圳市教育科学研究院初中数学教研员林日福,深圳市云端学校杨玉慧、林青老师。该研讨活动通过中国教研网、触电新闻、广东省教育资源公共服务平台、广东教育Plus、广东教育研究、广东教育传媒、中国移动和教育、粤教翔云等平台进行同步直播,截至活动结束,点播量累计59.42万次。</h5> <h5> 自2021年起,广东基础教育深圳初中数学学科教研基地开展以构建信息技术支持下指向核心素养的初中数学教学模式、建设适合深圳市初中数学的优质教研资源、构建基于义务教育新课程标准的初中数学教学规范等项目开展扎实的研究,形成了丰富的研究成果。本场活动通过专题报告、课例和案例展示、教研沙龙、专家视点等环节,深入探讨了教研基地的研究成果在深圳市云端学校的应用,展示深圳市云端学校“同备·同研·同教”云端数学课堂教学新模式,以及在探索大数据、人工智能、5G等新一代信息技术赋能教学改革的探索与实践,有效的解决了教师专业发展、教学方式的转变、学校教学评价方式的转变等突出问题,为解决人工智能时代的教育改革遇到的困难与挑战提供了可借鉴、能操作、可推广的实践经验与做法。</h5> <h3><b>一、主题报告</b></h3> <h5>【主题报告一】深圳市云端学校龚卫东校长作《云端学校“同备.同研.同教”数学教学模式创新》的主题报告。龚校长指出,云端学校采用了“常态化、全学科、多主讲、直播互动+智能辅助”的“同备·同研·同教”的云端多师模式,主讲教师采用“云端精讲、云端互动、云端呈现、云端生成”的教学策略,辅讲教师协助主讲教师开展课堂教学,关注学生学习行为和健康习惯,引导组织本班学生积极参与云端互动,并立足本班学情补充教学。云端数学教学模式打破学校边界,跨校组班,形成志同道合的学习小组,形成大同学圈,打开师生思维的天花板;开创了“全国知名专家深度参与、市区教研员驻点指导、市区名师牵头”的嵌入式同备同研教研模式,有效引领教师专业成长;积极探索“研究引领、技术支撑、数据挖掘、全过程全要素”的适应未来人才培养的评价模式,发展学生素养。</h5> <h3><b>二、课例展示</b></h3> <h5>【课例 1】由深圳外国语学校杨玉慧老师执教北师大版七年级下册 《认识三角形(第2课时)》。</h5> <h5> 本节课课前的前置探究活动是让学生去剪一根吸管,探究如何剪才能拼成一个三角形。课中呈现来自云端不同学校学生的探究成果,自然引出三角形按边的分类,渗透分类讨论的数学思想;并以有部分学生没能拼出三角形,启发学生形成“若要剪出的三段可以拼成三角形,每次剪应该满足什么条件”的新问题,引领学生探究、观察、归纳得到三角形三边之间的数量关系,并运用“两点之间,线段最短”这一基本事实对探究获得的结论进行解释,培养了学生发现和提出问题、分析和解决问题能力,培育学生的理性思维,发展学生的“三会”。课后,通过对问题变式,提出“如果将吸管剪三刀,怎样剪才能拼成一个四边形”的问题,一个活动贯穿于课前、课中、课后,激发学生探究的兴趣,发展学生的探究能力。</h5> <h5>【课例 2】:由深圳市云端学校林青老师执教北师大版七年级下册 《探索三角形全等的条件(第1课时)》。</h5> <h5> 本节课运用单元整体教学理念,对“探索三角形全等的条件”这一单元进行“总—总—分—总”的设计,本课体现第一个“总”。课前的前置探究问题是,将一个三角形的纸片撕成2或3个部分,探究选择哪一部分可以复原出原三角形,并说明理由。课中展示云端班学生的前置探究学习成果,在讨论的基础上形成根据构成三角形的要素数量,按照“从少到多”的路径探究三角形全等的判定方法。在主讲、辅讲老师的周密配合下,来自深圳不同区域的13所学校25个班级的学生,同步、分组开展实践探究活动,探究出了三角形全等的SSS、SAS、ASA、AAS等判定方法,形成了对判定三角形全等方法的整体认识,发展学生的数学探究能力。课后主讲老师通过学生评测了解学生掌握情况,并利用跨校组班模式,在微课堂上引导学生再次探究巩固全等三角形的判定方法,巩固学生对课程内容的理解。</h5> <h5> 两节课例均运用深圳教研基地研究成果——“三学”课堂教学模式,通过课前前置探究、课中深度探究、课后拓展探究来促进学生深度参与,引领学生深度学习,发展学生核心素养。</h5> <h3><b>三、教研沙龙</b></h3> <h5> 本次沙龙由广东省教育研究院教学教材研究室党支部书记吴有昌老师主持,主题是:云端教学模式如何赋能初中数学教学。围绕教研基地成果如何赋能云端教学、信息技术如何赋能数学教学等问题展开讨论,教科院专家、学科教研员及一线教师从不同视角进行深入交流。</h5> <h5> 深圳外国语学校杨玉慧老师、云端学校林青老师介绍了利用信息化技术进行云端前置学习探究,课堂中实现跨校区生生交流,主讲、辅讲深度配合,共同推进云端数学课堂教学。他们还通过视频呈现了云端课形成的路径---辅讲初备,小组备课,同备同研,主讲修改,双师呈现,反思复盘,认为云端数学课堂教学模式有效促进教师的专业成长。</h5> <h5> 对于如何解决在深圳市云端学校老师之间、学生之间、学校之间存在的现实性差异问题,林日福老师认为,组织学生开展前置性学习能有效促进学生进行探究性学习,提升学生的数学学习水平。他认为,前置性学习包含两个层面:一是学生可以通过个性化补偿性学习来巩固已学习过的关联性知识,为探究学习新知识做好准备,培养学生学习的自信心;二是学生的前置性学习是尝试性探究学习,通过结构化的问题链,引导学生运用已有的知识和经验来尝试探究新知识,培养学生的数学探究学习能力。</h5> <h5> 龚卫东校长指出,深圳市云端学校是以育人为目标,以教学改革为需求,依靠信息技术支撑的一个全面创新的学校,在数字化转型背景下实现了教学模式的创新和学校的新形态,云端学校的教学新模式能培养学生的素养和提升教师的专业素养。云端学校数学课堂的优势有精品课堂、课堂展示和大同学圈,基于云端教学的信息信息化平台,能呈现学生探究及项目式学习。</h5> <h5> 深圳市教育科学研究院李桂娟院长高度评价广东省基础教育深圳市初中数学学科基地在深圳市初中数学和教育教学改革中发挥的重要作用。并指出,关于如何发挥学科教研基地的作用,深圳市教育科学研究院出台了教研体系的实施方案,配套出台了关于市、区、校共同建设教研基地的文件,指导学科教研基地建设,强化三级教研的协同推进,取得了非常好的成果。深圳云端学校的初中数学教学是依托深圳市教育科学研究院的顶层设计和广东省基础教育深圳市初中数学学科建设基地的项目研究,形成了“同备·同研·同教”云端数学课堂教学新模式,将对学校、教师探究信息技术环境下数学学科课程改革具有重要的研究价值。</h5> <h5> 袁智强副教授高度评价云端数学课堂教学模式,他认为两位老师的课例都非常精彩,都能很好的发挥出动态数学软件的作用,主讲老师和辅讲老师都体现出了很高的数字素养,发挥出信息技术远程协作的功能。并指出,数字技术的发展,对于我们教师带来新的机遇和挑战,我们要具备使用相关学科软件的能力。动态数学软件是一种方便用户创造数学对象,并且能够进行数学方面互动的学科教育数字化工具,可以用于平面几何,解析几何立体几何,函数,代数,概率统计,微积分等等领域。动态数学软件可以赋能初中数学课堂教学,既可以帮助学生很好的认识图形、图形与图形的关系,发展推理和猜想能力,也可以帮助学生认识数量、数量与数量的关系,发展代数的概念,体会数据的随机性,发展数据分析能力。运用动态数学软件要做到突出重点,突破难点,帮助学生认识数学的本质,更好的让动态数学软件来赋能数学课堂教学,在这些方面我们还可以进一步探索研究。</h5> <h3><b>四、专家视点</b></h3> <h5>【主题报告二】湖南师范大学数学与统计学院袁智强副教授做了题为《动态数学软件在初中数学跨学科主题教学中的应用》的报告。袁教授认为,运用动态数学软件可以有促进信息技术与数学教学深度融合,跨学科主题式学习是未来学习的重要方式,在初中数学跨学科主题教学中运用动态数学软件能提质增效,打造高质量课堂。他还通过两个教学案例,展示了运用动态数学软件应用于跨学科主题教学的操作方法及实践路径。</h5> <h3><b>五、活动总结</b></h3> <h5> 活动最后一个环节,广东省教育研究院初中数学教研员郑锦松老师作总结。郑老师指出,“同备,同研,同教”的云端课堂模式有效提升数学教学质量,信息化技术和数学学科的融合是提升数学课堂质量的有效途径,云端课堂新模式是未来发展趋势之一。在充分肯定成绩的同时,郑老师对我省数学学科教研工作和基地建设提出了三点建议:一是各地要围绕本次大讲堂的主题开展二次研修活动,二是要进一步发挥学科教研基地在学科教育改革中的引领作用,三是要加强学生核心素养培养,彰显数学育人价值。</h5> <h5> 深圳市的初中数学老师们认真观看“同备·同研·同教”云端数学课堂教学新模式——广东省基础教育初中数学学科教研基地(深圳)建设成效展示”直播后,深受启发,各市属学校和各区教师纷纷撰写学习心得。以下选取了各区部分教师观看直播的照片及学习心得。</h5> <h3>深圳市宝安区孝德学校</h3><h5> 杨玉慧老师和林青老师的教学功底深厚,为了适应云端教学模式对教学方式做了调整,让云端教学变得如身临其境一般。云端教学可以为初中数学教学注入全新的元素。首先,云端教学支持多种教学资源的组合使用,帮助学生在一个动态、灵活的环境中学习数学知识,更好地满足不同学生的需求。其次,云端教学支持学生与教师之间的互动与交流,教师可以给学生提供线上的授课,学生也可以在线上与教师进行交流和咨询,让教学和学习更加有效和高效。</h5><h3>深圳高级中学(集团)东校区</h3><h5> 在本次的学习活动中,云端学校通过实施云端课程、课堂、教材和教学资源建设,采用课例的方式向我们展示了课堂教学的新模式,学校之间可以通过新的教学模式互相学习、研讨、创新,为教育的发展注入新的血液。双师课堂的精彩呈现,让课堂教学更加精彩,也使得教学能及时复盘,有助于学生对知识的掌握。在云端课堂中前置探究可以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让学生学会用数学的眼光看待世界,更加符合数学核心素养落地课堂。而云端课堂让教学不局限于学校内部,更好的将学校资源互享、互惠,教育之水更加鲜活,能够更好的发挥教师的“长板效应”,实现学校之间的交流和学习。</h5>深圳市福田区红岭中学(红岭教育集团)石厦初中部<br><h5> 主讲老师提出问题,云端所有入驻学校进行同步探索,通过双师教学的呈现,杨老师呈现最精华,最典型,最核心的知识,各学校的辅讲老师不仅在现场关注学生的实际学情,并在每个问题探索后再引导总结,这样一轮探讨下来,同学们通过对知识的学习生成出不同的认知问题,能引发学生更广泛的的思考。这种云端学校”同备·同研·同教“的教学模式给我很大的触动:”同备·同研·同教“教学模式不仅扩大了优质资源的覆盖,而且打破了学校的边界,使学生打开了思维的天花板,最大化的激发出学生的内驱力。</h5><h3>深圳市大鹏新区葵涌中学</h3><h5> 在云端数学课堂上教师的授课形式有创新,不再是单一的师生交流方式,出现了跨学校的师生交流,生生交流,师师交流,打破了教室的有形边界,形成了学生的大同学圈,最大程度的发挥了主讲教师和辅讲教师的作用,带给学生最好的学习体验。云端教学模式在落实数学新课标理念上的一些实践和探究,能进一步领会新课标的精神要旨和深刻内涵,在落实新课程标准要求的过程中有更广阔的教育视野,能打造更高效的课堂,促进学生的全面发展!</h5> <h5> 本场大讲堂活动有效促进了学科教研基地项目建设持续、健康、优质的发展,展示了基础教育课程改革新动向,为全省打造教育高质量发展标杆增效赋能。</h5> <h3>图文:骆文娟 李敏锐<br>一审:林日福<br>二审:石永生</h3>

云端

数学

学生

探究

教研

学校

教学

深圳市

初中

课堂教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