汉武帝的《落叶哀蝉曲》

秋爽斋

“罗袂兮无声,玉墀兮尘生。虚房冷而寂寞,落叶依于重扃。望彼美之女兮,安得感余心之未宁?”<div>这首诗表达了汉武帝刘彻对李夫人极度的哀思。</div> 作为一个帝王,后宫佳丽三千,为何独对一个当时还是嫔妃的李夫人那样情有独钟呢。<div>其实汉武帝一生中宠爱过四个女人,陈阿娇、卫子夫,李夫人,钩弋夫人。刘彻对其他三个女人都没有宠爱到终,陈阿娇失宠后郁郁而死,卫子夫被逼自尽,钩弋夫人也被赐死,只对李夫人怀念终身。</div> 先说陈阿娇吧。陈阿娇的曾祖陈婴是汉朝的开国元勋,其母亲是汉景帝的同胞姐姐,汉武帝的姑母,很有权势。当时的刘彻既不是汉景帝的谪子,又不是长子,之所以能上太子位,完全依赖于姑母,所以这其实是一场政治婚姻。汉武帝之所以宠爱陈阿娇,可能是有几分真爱,但更多的是为了巩固自己的帝位,一旦巩固,陈阿娇的失宠就自然而然了。<div>  再说卫子夫。卫子夫出生并不高贵,所以汉武帝对卫子夫的爱应该有几分真实。加之后来卫子夫的弟弟和外甥卫青与霍去病都打败了凶奴,为汉朝削除了长期的军事威胁。所以卫子夫的儿子就被立为太子。但朝廷与宫廷的斗争是残酷甚至残忍的,对功臣的嫉妒及对太子位的觊觎的势力合在一起,抓住了一次政治事件“巫蛊之祸”而对卫家栽赃,太子被杀,卫氏被灭,卫子夫被逼自尽。</div><div> 然后说说赵氏钩弋夫人。出生于平民家庭,虽则非常美丽,但有一怪异,她从出生起手不能展,成拳状。在她14岁那年汉武帝听说后即召见了她,奇怪的事又发生了,那双握了14年的拳展开了。因此被汉武帝封为婕妤。她16岁时生下儿子刘弗陵(就是后来的汉昭帝),刘彻晚年非常喜欢这个儿子,欲封之为太子,又恐自己年老,百年后太子太小,肯定会出现后宫专权,所以采纳了大臣们的建议:“立子杀母”,赐死了钩弋夫人。实际上,汉武帝曾宠爱的这三个女人都是政治斗争的牺牲品。</div> 最后再说李夫人。李夫人平民出生,但父母兄弟都通晓音乐舞蹈,自己舞技极佳。其兄李延年因罪被宫刑后,成为宫廷里的歌舞太监,结识汉武帝的姐姐平阳公主,平阳公主便将李夫人推荐给汉武帝,被封妃,生下一子即昌邑哀王刘髆。<div>  由于李夫人非常聪慧,又长相与歌舞都极佳,所以深得汉武帝宠爱。李夫人生病后汉武帝去看望,她以被盖住脸不让皇帝看见她病态的憔悴,所以在汉武帝心里对李夫人是永恒的美丽。李夫人产后不久就因虚弱而死,汉武帝命画师画了她的像挂在她生前的甘泉宫。这首《落叶哀蝉曲》正是多年后汉武帝重到甘泉宫看过李夫人的画像后因感而作。</div> 这里已经没有了当年的罗裙与环佩的声音,台阶上布满了灰尘。 往日温暖的房里今日寂寞而冷清,那落叶飘飞,厚厚的堆积在门边。 空望着她的画屏,怎么能安抚我这颗伤痛的心。 汉武帝的这首诗被美国意象派诗人爱兹拉.庞德翻译成英文:<div>  The rustling of the silk is discontinued, <br>  Dust drifts over the court-yard, <br>  There is no sound of foot-fall, and the leaves <br>  Scurry into heaps and lie still, <br>  And she the rejoicer of the heart is beneath them: <br>  A wet leaf that clings to the threshold. <br></div> 如果将庞德的《刘彻》翻译回现代汉语白话:<div>  “绸裙的窸瑟再不复闻, <br>  灰尘飘落在宫院里, <br>  听不到脚步声, <br>  乱叶 飞旋着, <br>  静静地堆积, <br>  她,我心中的欢乐,睡在下面。 <br>  一片潮湿的树叶粘在门槛上。”<br></div><div> 翻译出来的这首诗主要让人产生的是一系列的意象,而不是汉武帝原诗里的那种极其哀痛和思念的情感。</div><div> 产生这种差异的原因是多方面的,主要有两种。<br> 一是两种不同的语言环境产生的语义歧义。二是诗人本身所属的诗的流派决定。庞德本身就是一个意象派诗人,所以他重视的审美范畴主要是那一系列的意象。<br></div> 让我们以琼瑶翻译古诗词的那种风格,将这首《落叶哀蝉曲》翻译成现代白话后,再与庞德的英译汉版本对比吧——<div>  这里已经没有了当年的罗裙环佩的声音,台阶上布满了灰尘。往日温暖的房里今日寂寞而冷清,那落叶飘飞,厚厚的堆积在门边。 空望着她的画屏,怎么能安抚我这颗伤痛的心。</div>