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p class="ql-block"><br></p><p class="ql-block"><span style="font-size: 20px;"> 仅以此文,献给一段共同拼搏的岁月。</span></p><p class="ql-block"><br></p><p class="ql-block"><span style="font-size: 20px;"> ——题记</span></p> <p class="ql-block"><span style="font-size: 18px;"> </span><span style="font-size: 20px;">两年多的时间,从学校到县PK赛,再到市赛,一路走来,坎坷曲折,相扶相携,百般滋味,萦绕心头。此刻,我郑重地敲下这些文字,默默重走一遍参赛的心路历程,拾起那些值得铭记的点滴,梳理那些难能可贵的收获。</span></p> 征程漫漫 沉潜而往 <p class="ql-block"><span style="font-size: 18px;"> </span><span style="font-size: 20px;">盼望着,盼望着,市赛课脚步越来越近,终于快要开始了!→终于开始了!→轮到我了!→比赛结束了!心情就像过山车一样,一切都要经历,经历了才有感悟!回顾这一路的赛课历程,从校级、县级再到市级,有紧张焦虑,有充实忙碌,也有成长收获。特别感谢这一路给予我鼓励和帮助的各位领导专家,是您们让我在成长的路上方向更明确,目标更坚定。</span></p><p class="ql-block"><span style="font-size: 20px;"> 回首过往,很戏剧版,就像看电视剧一样,剧情翻转无常,但是这么难得的经历,能体验一把,也是很荣幸的。</span></p><p class="ql-block"><span style="font-size: 20px;">2021年11月:</span></p><p class="ql-block"><span style="font-size: 20px;">想:听说2022年四月份有讲课比赛。我想试一试。课题该选择哪个?又成了第一个头疼的问题。重点放在了计算类教学《三位数乘两位数》和四年级下册的《轴对称 》之间犹豫徘徊。(一开始就在这两个课题中犹豫不决,最终还是没脱得两个课题都研究了,也许这就是天意)</span></p><p class="ql-block"><span style="font-size: 20px;">2021年12月:</span></p><p class="ql-block"><span style="font-size: 20px;">选:两个课题都大体有了一个思路,权衡之后最终选择了《轴对称》。但是心里还是割舍不下另一个课题,为后期因为赛课顺延换课题做好了铺垫。(难道这就是天意吗?这条赛课路从一开始选课题就是这么难割舍,一直脚踏两只船)</span></p><p class="ql-block"><span style="font-size: 20px;">2022年3月:</span></p><p class="ql-block"><span style="font-size: 20px;">延期:准备了三四个月了,也备好了课,准备参加县级PK,结果因为疫情延期了。</span></p><p class="ql-block"><span style="font-size: 20px;">2022年7月:</span></p><p class="ql-block"><span style="font-size: 20px;">换:新的学期即将开始了,如果再讲这个课题,需要补很多课,特别是“点到直线的距离”,补起来有些麻烦。要不再换课题吧!又换回了我心心念念的《三位数乘两位数》。</span></p><p class="ql-block"><span style="font-size: 20px;">2022年9月:</span></p><p class="ql-block"><span style="font-size: 20px;">再做:开学了,抓紧开始磨课,准备参加县级PK,时间紧张,认真准备。</span></p><p class="ql-block"><span style="font-size: 20px;">2022年9月底:</span></p><p class="ql-block"><span style="font-size: 20px;">县级PK:在一场紧张的角逐中胜出,很兴奋,也倍感身上的压力很大。</span></p><p class="ql-block"><span style="font-size: 20px;">2022年10月中旬:</span></p><p class="ql-block"><span style="font-size: 20px;">抓阉预示要开始了:于科长给所有参赛选手召开线上会议,抓阉决定比赛顺序,签还没抽,就被别人给抽走了,这节课的内容,当时选好的参赛学校,也巧合的是全年级全学完了,心情有点小失落,于科长让我们自己选择,重新抓阉还是重选班级,我觉得不能计较这些客观因素,毕竟一切都要靠实力和运气,一切都是最好的安排!我选择顺其自然,顾全大局!</span></p><p class="ql-block"><span style="font-size: 20px;">2022年11月:</span></p><p class="ql-block"><span style="font-size: 20px;">再延期:疫情又反复,从线下学习转到线上学习。猜测市赛可能又要延期了,果不其然,2022年的冬天我们就这样在家学习上班,市赛只能再次推迟!</span></p><p class="ql-block"><span style="font-size: 20px;">2023年1月:</span></p><p class="ql-block"><span style="font-size: 20px;">再换:比赛估计要等到2023春天了,《三位数乘两位数》这个课题又不合适了,需要补很多课,怎么办?想了又想,不想再折腾了,再次换到最初的课题吧!又一次鼓起勇气,准备开工!</span></p><p class="ql-block"><span style="font-size: 20px;">2023年2月:</span></p><p class="ql-block"><span style="font-size: 20px;">再准备:时隔一年,重新拾起来,感觉又不同了,又想改改这儿,又想改改那儿的。趁着还没开学,“各种折腾”,买书、查阅资料,否定了又翻回去,再否定,再改,反反复复,把自己都快整晕了!随着开学的脚步越来越近,焦虑的心情越来越明显。</span></p><p class="ql-block"><span style="font-size: 20px;">2023年3月:</span></p><p class="ql-block"><span style="font-size: 20px;">动真格的了:春季开学了!一切恢复正常,展开紧张煎熬的磨课历程,从3月开学后的第一次磨课到最后一次磨课,从来没有12点前睡过觉,我没有见过凌晨四点的洛杉矶,但是在备赛期间,我见过许多次我家窗外的朝霞。清晨的天空,时而绚烂时而沉静,我把它当作自然的奖赏。即使左眼睛毛细血管破裂,没有好的治疗办法,有时连眼药水都忘记滴。我依然感觉都值得!</span></p><p class="ql-block"><span style="font-size: 20px;">2023年4月:</span></p><p class="ql-block"><span style="font-size: 20px;">市级PK:比赛就在眼前,身体却真撑不住了,连轴转的每一天,家里三个孩子感觉好久没有陪伴过了,我感觉我现在就是一个“光棍”,眼里谁也没有了,孩子也不管了,家里的事也都交给家人去做,有的只是没白没黑的泡在我的课中。俩班数学,当班主任,原来还能协助政教处干些力所能及的工作,现在的我,真得有种要崩溃的感觉。比赛越来越近,心情连自己都捉摸不透,感觉自己要成了“神经病”,真得是经历了什么只有鬼才知道。</span></p><p class="ql-block"><span style="font-size: 20px;"> 心之所向,毅然前往!</span></p> 相扶相携 共同拼搏 <p class="ql-block"><span style="font-size: 20px;"> 我不是一个人在战斗,我的身后,有一个无比坚强的备战团队。走过整个过程,让我深切体会到了团队的力量,并从中懂得了人生的智慧和人品的可贵。</span></p><p class="ql-block"><span style="font-size: 20px;"> “ 一个人走得很快,一群人走得更远”。但我的理解是“一群人才能走得更快更远!”王主任带领的蒙阴小数团队,从接到市赛的通知,两个课题,两个年头,不间断地磨课,每一次都没有缺席,高度重视我们的课,县小数团队在王主任的带领下分组研讨,结对帮扶,开展了难忘的备课磨课之旅。如何契合课题特色,挖掘最精准的教学切入点;如何进行巧妙的教学设计,打造体现新课标理念的亮点;如何将教学实践与理论有机结合,呈现教学的科学性和深入学习……为解决一个个问题,我们结成了实实在在的学习共同体,线上线下各种探讨交流,设计与阐释稿一改再改,历经着无数次“化茧成蝶”。因有四节课参加市赛,每次王主任一坐下就是听四节课,听完再评课,一天啥也不干,全把时间给了我们。从大的思路到每一个细节,王主任都耐心给予指导,记得第一次磨课,我一上上了58分钟,本心思王主任会批我一顿,但是王主任不仅没批评我,而且还表示现在暴露出的问题越多越好,第一次就是这样,把你所有的疑惑和思考过程全部展现出来,才能更好地进步。王主任从专业的角度,独特的视角对每一次磨课都深入思考,从整体设计框架、设计思路、深度学习、新课标理念、课堂突发情况处理、师生互动、课堂驾驭能力等各个方面都给予耐心专业指导,而且还能设身处地地为每一个选手着想,体谅选手的不容易。王主任对待我们几位选手就像对自己的孩子一样,千叮咛万嘱咐,因为他很了解我们几个选手各自的特点,像我就是废话多,语言不简洁,不看时间,随意发挥,喜欢扣细节,总是抱有怀疑的态度,一会改改这儿一会改改那,一直定不下教案。王主任其实很清楚我们的性格,但是从来不直接说我们,只是“润物细无声”地就转变了我们的缺点,自觉做到了扬长避短。在王主任“因材施教、有的放矢”地专业指导下,我们的课越来越明朗,思路越来越清晰,信心也越来越足!</span></p><p class="ql-block"><span style="font-size: 20px;"> 我们县小学数学名师工作室的掌门人张富荣校长虽工作繁忙,但从来没有缺席过指导磨课评课,每次都是发自肺腑的指导与建议,四节课,每一次都是一一点评,而且还那么细致到位,每一次帮助都让课在向前移动,向前进步!记得有一次张校长有一个很重要的会议和磨课冲突,她为了不浪费时间,开完会接着就去了磨课的学校,饭都没吃一口就匆匆赶来。为了我们这四节课,张校长真是就像自己讲课一样,给我们查资料、找素材、处理每一个细节,经常熬到深夜,不管我们什么时候请教她,也不管她多忙,她都会第一时间给我们回复并提出指导建议。张校长充满了智慧,当我遇到一些“疑难杂症”时,问她都能很快想出解决的办法,而且还很巧妙。</span></p><p class="ql-block"><span style="font-size: 20px;"> 还有团队的各位专家也是百忙之中听课磨课给予很有价值的指导建议,张颉主任、李伟主任、刘英主任、秦会会老师、邱吉法老师、石伟老师,虽然这是我讲课,但是大家都看作是自己的课,感同身受地帮助我无数次修改教案,处理每一个细节,提供各种帮助。他们都在学校身兼数职,事务繁忙,但是每一次磨课都是倾尽全力。让我真切体会到蒙阴小数团队的温暖和团结,感受到蒙阴小数人平和、大度、无私、善良、充满智慧的品格!磨课真得是一次修炼,从中学到了很多人生的真谛。</span></p><p class="ql-block"><span style="font-size: 20px;"> 感谢我们汶溪小学尊敬的石校长对我们无微不至地关心和大力支持,石校长把我们各学科参赛选手叫到一起,问我们有什么困难尽管说,有什么需要帮忙的?每一句朴实的话语,每一次关心的问候,每一次鼓励和帮助,都让我铭记在心。三番五次换课题、磨课,学具教具换了又换,石校长都大力支持与帮助,给我们提供最好的条件和资源。感谢有您!</span></p><p class="ql-block"><span style="font-size: 20px;"> 感谢我们汶溪最最亲爱的包美华主任。她就像一个无所不能的女神般存在,虽然她是语文学科的专家,但是她却无所不能,她指导的其他学科均获得非常好的成绩。她爱学习、理念新,热爱听课,喜欢钻研,做饭时都喜欢听着课,洗衣服也和听课两不误,这两年来,通过和包主任交流,我发现了她的一个特点:走着坐着哪怕睡觉她都时刻在思考课,经常凌晨12点来灵感。包主任就是一个“万能包”,遇到任何困难找她保准能解决。虽然教语文学科,但是样样精通,从设置现实任务情境、自创学具,练习设计到每一句话,每个字,从教学设计到课件制作,从图片到视频,从内容到形式她都精益求精,追求完美。练习环节的视频需要讲解员讲解,包主任帮忙联系县里高水平的讲解员驱车30公里亲自到孟良崮纪念馆录了视频;即使包主任外出学习,无论走到哪,都不忘记我的课,时时处处都在思考,帮我修改教案,尽善尽美,课的设计亮点频频。翻看我的通话聊天记录几乎每天都有包主任的。每一次王主任带领数学团队来我校指导磨课,她从未缺席,全程陪伴,亲力亲为,真是我们的好领导!她对教学的热爱和执着更是深深打动了我!</span></p><p class="ql-block"><span style="font-size: 20px;"> 除了包主任还有我们五年级数学教研组长张丽丽老师两年来几百个日日夜夜的陪伴与指导,疫情的影响,课题反复地更换,无数次犹豫,一直不变的就是包主任和张丽丽老师对我的不离不弃,我没有天生的讲课的料,只能靠后天的努力去弥补,领悟能力却又很迟钝的我,真得很难教,就是一个“差生”。但是王主任、张校长以及磨课团队的所有专家领导对我无数次的包容和指导,从每一个细节,到每一句话,都是他们一个字一个字抠出来的,多少次半夜12点他们还在为我磨课,连门卫大爷都问,还没弄完吗?连广告公司老板娘都问,司老师,你还没讲啊?都快两年了吧?每一次磨课,我们学校的包主任和张老师都全程跟着听下来,然后陪我整理、修改、捋教案。正因为有王主任带领的小数团队严谨的专业态度和一丝不苟的执着与追求完美,我们的课可谓是精品(虽然我发挥不出来,但是课的设计真是没得说!)</span></p><p class="ql-block"><span style="font-size: 20px;"> 这里有比婚庆公司一条龙服务还优秀的团队,县教研室的王主任张校长带领蒙阴小数团队打造精品教案,巩庆伟老师和倪红老师无论白天黑夜随叫随到的制作课件,每一个想法,每一个动作要呈现出来,不知道要消耗掉多少脑细胞和宝贵的时间。为了让课更出彩,不知道费了多少心思制作课件,我很感动很感动。经常到半夜十二点,巩庆伟老师连续两个周末从早到晚帮我制作课件,倪红老师孩子小,哄完孩子再给我修改课件,经常十二点不睡觉。能遇上这么强大的团队,是我的荣幸。</span></p><p class="ql-block"><span style="font-size: 20px;"> 在备赛过程中,我常常为团队中的人、事而深受感动、鼓舞。</span></p><p class="ql-block"><span style="font-size: 20px;"> 感谢政教处尊敬的宋主任和公主任和王蓬娟老师,你们的每一次包容和理解,你们的大力支持与帮助,让我更有时间和信心去备课、磨课。</span></p><p class="ql-block"><span style="font-size: 20px;"> 感谢王主任,感谢蒙阴团队的所有人的鼓励、支持与帮助。是你们的谦让和大度把我托举起来,不然就不会有我展示的机会。</span></p><p class="ql-block"><span style="font-size: 20px;"> 王主任为了让我们节省出时间备课,不用到各个学校来回跑,前期几乎选择在我们学校磨课,每一次磨课我们五年级数学教研组平均48岁的老同事们都给力捧场亲临现场指导,每一次试课都是四年级组所有老师大力支持,两个课题来回换了三次,都是用四年级可爱的孩子们陪伴上课,每一次四年级组的所有班主任及任课老师都是大力支持 ,从来都没有让我受过难为,永远都是关心地问候和背后大力的支持。我非常感动,感谢四年级的老师和孩子们。感谢我们“五年级欢乐办”大家庭的所有家人们,我们敬爱的乔主任和我教一个班级,真是为我搭起了最强大的后备保障,乔主任本来就忙,自从准备讲课这两年来,都是乔主任在帮助我管理班级,盯课间操,陪餐等等让我安心去准备课,不管多忙多累都是自己一人承担,感谢我们一个办公室的宋英磊老师、赵云志老师、张兆晴老师、窦新玲老师无数次帮助送路队,管照班级。我都看在眼里记在心里……</span></p><p class="ql-block"><span style="font-size: 20px;"> 这一切,都是我力量的来源。同事们都说,“你一定要加油!王主任带领的蒙阴小数团队真团结,这么用心为你打磨,我们做这些都是应该的。蒙阴小数最棒!”</span></p> <p class="ql-block"> <span style="font-size: 18px;"> </span><span style="font-size: 20px;">最煎熬也最难忘的,是一次次磨课的过程。每一稿设计呈现出来,我们总会发现新的问题,陷入新的迷茫,然后去寻找新的灵感,求得新的突破。感谢我们磨课团队的倾情付出,犹记得王鑫主任每次语重心长地专业指导与建议,石校长的悉心关注和亲切关怀,张富荣校长的细心推敲打磨,张颉主任、李伟主任、刘英主任细话教学设计的投入、秦会会、邱吉法、石伟老师的耐心指点和陪伴,包主任每个清晨、深夜与我通话研讨凸显数学教学、情境驱动理念的精心设计,张丽丽老师结合新课标来突破教学难点的机智创意,巩庆伟、倪红老师为设计精美教学课件一次次熬夜和精诚帮助……团队专家领导为此牺牲了大把休息时间,陪我共同浸泡在这节课中。从理论学习、研究参考文献、调整切入点与设计思路,到查找参考资料、选取教学素材、教案字斟句酌。线上讨论群热火朝天,线下面对面磨课“头脑风暴”,大家对于数学学科核心素养的落实、新课程理念的贯彻有了更深刻的切身感受。</span></p><p class="ql-block"><span style="font-size: 20px;"> “乘众人之智,则无不任也;用众人之力,则无不胜也。”比赛的过程中,集我们蒙阴团队之力,大家相扶相携,共研共促,共同拼搏,共同面对!</span></p> 蓦然回首 收获满满 <p class="ql-block"> <span style="font-size: 20px;">回顾整个备赛与比赛经历,一段段历程犹如一次次的“拔节”,虽痛也要向上生长,这是我们蒙阴小数人的品质,也是一个教师对自我专业素养提升的应有姿态。</span></p><p class="ql-block"><span style="font-size: 20px;"> 于我而言,两年多的漫长的赛程,三个孩子的妈妈,两个班的数学老师和一个班的班主任,我的每一天都是艰难的挑战。市赛前的几天,磨课效果还是不够理想,焦灼与压力之下,我情绪汹涌,忍不住掉了眼泪。那天晚上我哭了,哭得很痛快,哭完后拿起手机翻看市级磨课群看到市教科研中心于科长发的那张图片:“致自己 ——把加油倒过来再看看,你会发现不一样的风景。”看完敬爱的于科长发的这张图片心中平静了几分,同时涌起了一股力量。在心底默默地告诉自己:加油!坚持到底!</span></p><p class="ql-block"> <span style="font-size: 18px;"> </span></p> <p class="ql-block"><span style="font-size: 20px;"> 比赛,不仅是一场讲课比赛,更是一场心理赛。“学生的回答没有在预设中怎么办?脑子短路忘词怎么办?结果不尽人意怎么办?”过程中许多的自我否定、紧张、焦虑的消极心理成了前进路上沉重的负担。做好心理调试,便成为一个首要需要解决的问题,而专注于备赛则是最好的解决途径。将注意力放在比赛过程上、放在比赛任务上、放在自我控制上、放在技术战术上,消极心理便不攻自破。比赛给我带来许多心态上的变化:不再特别的焦虑和不安,对过程的追求大于对结果的向往;站上讲台,更加从容淡定、挥洒自如。</span></p><p class="ql-block"><span style="font-size: 20px;"> 比赛前一天下午于科长给我们所有讲课选手开会,听于科长讲话,感觉就像听“绘本”一样,很生动,很形象,又意味深长。于科长精简的语言,透过一张张经典的图片,给我们诠释了正确看待比赛,给我们做了很好的心理调试。最欣赏于科长的那句话:“每一个人都不容易”,我们都尽力就好,摆正心态去面对,不管结果如何,我们都是自己的胜利者,都是自己的冠军!</span></p> <p class="ql-block"><span style="font-size: 18px;"> </span><span style="font-size: 20px;">记得有一句话:善良是一场有序的轮回。去临沂三小比赛,借教班级是刘娟老师的四年级十六班,四十多张可爱的笑脸,我们虽素未相识,但是刘老师和十六班的孩子们却格外热情。上完课和孩子们告别时,孩子们都和我要我的电话号码,我很感动,依依不舍地离开了他们,这是比赛结果出来时,刘老师和孩子们送给我的祝福,很感动。感谢相遇,相识!</span></p><p class="ql-block"><span style="font-size: 20px;"> 等我比赛回来才听孩子们说,“司老师,您知道吗?您去比赛时乔老师领着我们给您加油了!您一定是最棒的!您不在的时候,我们都很听话。”听到这些,我觉得一切都值了!还有赛后来自家长的问候,感恩有你们!</span></p> <p class="ql-block"><span style="font-size: 18px;"> </span><span style="font-size: 20px;">“知不足,然后能自反;知困,然后能自强也”。每一次比赛不仅是一种压力、一种挑战,更是一种蜕变与成长。回顾整个准备过程与比赛经历,虽然有遗憾,但也只是提醒自己,还有可以进步的地方。感恩蒙阴小数团队搭建平台,给予专业支持与帮助,感谢学校领导支持与帮助,给予机会,感谢自己努力过,这一路的成长蜕变离不开你们。我将带着温暖和收获,继续站好三尺讲台,不断学习、不断提升、积累借鉴,让自己在教学育人的道路上走得更远、更踏实!</span></p> <p class="ql-block"> <span style="font-size: 20px;">最后借用于科长赛后的一句话“不管你是1,还是2,还是3。不管你在笑,还是在哭!一切都将成为过去。多想想这段时间的收获和成长!多想想陪伴你一起努力的人!放下一切,重新开始,你会发现你已经超越了原来的你!决定成功的不是梦想,而是行动!继续加油!”</span></p><p class="ql-block"><br></p><p class="ql-block"><span style="font-size: 20px;"> ———后记</span></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