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p class="ql-block"> 昨天给孩子们读到了一个故事:一个十七八岁的少年,每天要早早起床,为两百多户人家送报,每天都要爬一万八千多级台阶,而最终还考上了一所理想的大学。我停下,问孩子们:“你们每天作业写到几点?”陆陆续续站起来一些孩子,告诉我他们写到十点、十一点,这个答案其实我是知道的,前几天开完家长会后就有很多家长和我反映孩子的拖拉,明明不到一小时就能写完的作业,非要熬到十点甚至十一点,更让人着急的是,这还不是偶然而为之,我一直在想这个问题到底该怎么解决,因为这不是个例,而是众多的孩子的共性,已经有无数个家长和我求招,我是发自内心地想帮助他们,但找问题之前必要先找到问题的原因,找原因却又不知从哪里下手。</p><p class="ql-block"> 今天早上,先生让一木去练琴,练着练着一木不知怎么就哭了起来,我尽管有些烦躁,但也忍着不去干涉,一会先生到了厨房,我问他咋回事,他说一木边练琴边读书,他说了几句,结果就那样了。吃饭时。我和一木讲起这个故事,他说他也读过,我问他有什么感想,他很警惕:“你想影射我吧?”“没有,纯粹是突然想起。”我说了家长们和我的求助,他才放下戒备心,坦诚地和我交流。说起他的小时候,书法、手风琴天天晚上都要练,还要出去跳绳,还要完成作业,结果也能早早入睡,可现在书法停了,手风琴一周也练不一次,跳绳更是荒废了,结果却不能早早睡觉了,原因到底在哪里?一木的答案和其他孩子的答案一样,写作业时总要干一些别的事情,不一样的是一木想方设法去看书,而别的孩子可能会发个呆、愣个神、摸摸这、瞅瞅那,我曾经认为只要是读书,就无大碍,现在想来也是不对的,做任何一件事情都要做到专注,唯有这样才能把一件事情做好,弹琴时候读书,恐怕耽误的不止是弹琴。</p><p class="ql-block"> 班里有个孩子说写作业时她喜欢看窗外,我就建议她到落日时再写,那样就看不见窗外的风景了,她说她只在六点之前看窗外,过了六点再写作业时,她就发呆,我一时愕然,这种注意力的转移完全是无缝衔接,关键是很多孩子都是非常优秀的,他们每天都能完美交差,只是这个差付出的代价有些大。</p><p class="ql-block"> “两弹一星元勋”钱学森有很多故事,其中有一件让我记忆尤其深刻,钱学森与蒋英结婚后,蒋英到达美国的第一天,钱学森与其吃过午饭后,就和新婚妻子道别独自读书去了,这是会挤时间的人,所以他才有了举世瞩目的成就。大文豪鲁迅年幼时父亲重病,两个弟弟年幼,他一边要跑药铺,一边还要帮助母亲干家务,所以他给自己制订了严密的时间计划,才保证了自己有充足的时间完成学业。对他们来说,时间太少,而要做的事情太多,所以只能像海绵中挤水一样来争分夺秒。</p><p class="ql-block"> 这些名人距离孩子们有些远,他们或许不能感同身受,我就现身说法。拿周三来说,下午有一个读书活动,上午第一节课张老师过来和我详细商讨下午的活动细节,我马上去具体落实,除此之外有两个稿子还亟待我写,雅主任约我中午加一个彩排,我还有三节课得上,还有一个会得开,孩子们还有一个体检需要我带队,那一天真是旋风一样的速度,到活动结束时,已迈不动双腿了,但就在这么一个再普通不过的一天,我却做了许许多多的事情,时间果真能够挤出来。</p><p class="ql-block"> 现在问题的原因就有了,孩子们拥有的时间太多,大把的时间只用来做写作业那么一件事情,确实没有必要去着急,确实有必要让自己放松一下、开个小差、吃个零食、发个小呆,又有啥不可?久而久之,习惯就渐渐养成了,再去改它,难如登天。这绝不是孩子们的错,而是我们放逐的结果。当人的生命垂危时才会感觉生命的可贵,当失去亲人时才会怀念有人疼的幸福,当经济困顿时才会节约生活的成本,当失去自由时才会明白自由是最美的风光,反之,一样可行。同理,当时间一股脑儿涌给你后,你会想不着急、等等吧,等着等着,就等来了颓败与荒凉。</p><p class="ql-block"> 因为没有时间才去挤时间,你给了孩子们足够的时间,他们何必大费周折、大张旗鼓去分秒必争呢?那不太惺惺作态了吗?可总不能不变吧,总不能看着孩子们一步步沦陷吧?我给他们支招:“让自己忙起来。”给自己更高的目标、更远的追求,例如每日去读书,精读半个小时的书,每日去跑步,有质有量地跑步,每日洗自己的衣服,每日帮妈妈收拾家务,同样的时间里你要做量不能对等的工作,时间肯定不够用,咋办?加快脚步、见缝插针。家长要放放手了,你放的越多,孩子们揽去的就越多,他们就自然而然成了时间的管理大师。</p><p class="ql-block"> 孩子们听得心服口服,看得出来,他们也想治好这个顽疾,会挤时间也是一项新技能,对新时期的孩子,是一个考验。</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