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好好爱自已》

天下无毒,平安新埠

<p class="ql-block">  从小到大,我们都被教育成好孩子、好同学、好员工、好父母……有一天,你会突然发现,我们一直所期待的都是别人希望的人生,难道此生的目的仅仅是得到别人的肯定、赞美、鼓励吗?不知什么时候起,我们活在别人的价值观和评判之中,我们迷失了自己。什么才是我们真正的需要和追求呢?</p><p class="ql-block"> 我们爱自己的父母,他们含辛茹苦养育了我们,我们尊重、爱戴他们,所以我们愿意做一个听话的好孩子。我们爱自己的老师,他们辛勤耕耘为我们传授文化知识,所以我们努力成为一个好学生。后来,我们希望得到领导、同事、别人的称赞和肯定。再后来我们期望孩子、员工、朋友、同事按照我们的想法和愿望去当一个好孩子、好员工、好朋友,如此循环往复实在是可笑至极。</p><p class="ql-block"> 我曾经发现一个文章写的很好的打工人,我鼓励他去写一本书,他想都不敢想,安于平凡单调的人生。我曾经鼓励一位像花一样的姑娘,把自己打扮的漂亮些的,她却依旧用土的掉渣的色调把自己裹得严严实实,宛如从远古穿越过来的异教徒。有的人因为身材矮小,从不敢奢望花枝招展;有的人因囊中羞涩,主动放弃追求一个心仪的女子。一无例外是我们那颗怯懦的心,比起得到,我们更害怕失去。很多时候我们太在意别人的看法和意见了,一味的压抑委曲求全,放弃自己的梦想和需求,实在是太可惜了。</p><p class="ql-block"> 仔细想想,不难发现:不知什么时候起,行为本身已经被人们贴上了各种各样奇异的标签,这些无形的价值观和评判取,正在统治着这个世界。无数的语言暴力诸如:懒惰、贪婪、享乐、不切实际、不思进取等,无形中对我们的行为进行了某种价值观取向的评判。可是,行为本身它是不存在这种价值取向和是非对错的,人们无论做什么本质上说是想达成一种需求。如何寻找这种背后的需求和动机,是一门更加值得我们去研究的学问。</p><p class="ql-block"> 我们也曾在自己成长的过程中有过反叛、抗争或者是逃离。我们试图去改变,想要得到我们自己真正需要的人生。我们想要惬意、开心和快乐……可是开心和快乐又是什么呢?是一个悠闲自得的下午,是一顿丰盛的晚餐,是不在痛苦煎熬的拼搏,还是激情放纵、无拘无束的自由?是金钱物质的满足,是精神世界的安稳和强大,还是别人的肯定和称赞?</p><p class="ql-block"> 人们往往会看到一个人的冷漠,看到暴力攻击的行为,看到他放纵为所欲为的姿态,却不曾真正了解这背后的需求是什么。一个人生气、愤怒,很可能仅仅是错误的理解了一句话,他希望得到平等、公正,希望得到尊重和称赞,却误以为自己受到了侮辱,所以进行攻击。因为缺乏必要的沟通表达技巧和思维的训练,而错误的传达了某种信息,做出了过激的行为。</p><p class="ql-block"> 任何对抗都会遭到强烈的反击,就像拳头打石头上,两败俱伤,最终的结果都是失败的。于是,有的人开始彷徨迷茫、借酒消愁,试图从精神世界里寻求麻痹,甚至是挺而走险,走上了吸毒犯罪的不归路,来逃离无法面对这个现实。</p><p class="ql-block"> 四处碰壁,伤痕累累以后。我们才惊讶的发现,不知从什么时候起我们已经忘记了自己真正想要的人生。我们活在别人的世界里太久,迷失了自我前进的道路。</p><p class="ql-block"> 著名心理学家马歇尔·卢森堡博士在《非暴力沟通》一书中为我们提供了冷静观察、用同理心去感受去发现人们行为背后的最终需求是什么。这样的观察似乎更适合我们自己。 也许生命仅仅是一个过程,就像春夏秋冬,花开花落。生命原本是没有是非的错,因为一直以来人们掺杂了太多的价值评判,而造成了错误的理解。相比之下,我们更需要冷静的观察这个过程,去发现自己的需要,学会用一种合理的方法和途径去达成自己的需要,而不是去对抗或是压抑我们原本无拘无束、自由的心。</p><p class="ql-block"> 好好爱自己,在是非对错之外,还有一片爱的田野,我们将会在那里遇见自己。</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