怎样对待“人生”?——《人生》漫评一组

不期而遇

<p class="ql-block"> 怎样对待“人生”?</p><p class="ql-block"> ——《人生》漫评一组</p><p class="ql-block"> 当前,电视剧《人生之路》正在中央电视台热播。《人生之路》和二十世纪八十年代的电影《人生》都是改编于著名作家路遥的同一部中篇小说《人生》。这里,刊发《人生》漫评一组,以供读者借鉴。</p><p class="ql-block"><br></p><p class="ql-block"> 迈好人生道路上紧要的一步</p><p class="ql-block"> 著名作家柳青说过这样一段意味深长的话:“人生的道路虽然漫长,但紧要处常常只有几步,特别是当人年轻的时候。”看完电影《人生》,我感到这段话说得非常真切。</p><p class="ql-block"> 高加林是一个富有才华的农村知识青年。当他的民办教师位置被大队书记高明楼的儿子顶替之后,他愤怒、痛苦,甚至要去拼命。对于这些正义举动,人们是不难理解的。在他苦闷的时候,巧珍向他献出了一颗“金子般的心”,给他以精神上的慰藉。然而,当他进城以后,黄亚萍又热烈地追求他。在这爱情的考验面前,在这人生道路的岔道口上,高加林迈错了步子。他迷恋有文化、有抱负的黄亚萍,断然抛弃了巧珍,最终酿出了一出人生悲剧。</p><p class="ql-block"> 毋庸讳言,高加林的人生悲剧有着客观的复杂的社会原因,我们不能责备他为“现代陈世美”;但是,就高加林本身而言,主要是由于他在生活的岔道口未能牢牢地掌握着舵,迈错了紧要的一步。我们应从高加林的悲剧中受到教育,当我们面临生活的岔道口,将要迈出抉择的一步时,要牢牢掌好自己的舵。</p><p class="ql-block"><br></p><p class="ql-block"> </p><p class="ql-block"> 高加林的出路在哪里?</p><p class="ql-block"> 高加林是一个聪明能干、有理想、有抱负的青年。当他的民办教师的位置被大队书记的儿子顶掉时,他曾情绪低落过。但不久,巧珍的纯真爱情使他从苦闷中解脱出来。他渴望落后的贫穷局面得到改变。因此,当他进城后,碰到有文化的城市姑娘黄亚萍热烈追求他时,他就果断抛弃了没有文化的农村姑娘巧珍。他以为这就是他跳出“农门”的唯一出路。其实不然。他的真正的人生出路应该是奋斗。他完全可以通过自己的知识和真才实学来拼出一条真正属于自己的人生之路。靠爱情当跳板,靠走后门做桥梁,以及用其他种种不正当的手段来达到自己的目的,都是不可能长久的。“人在做,天在看”;要想人不知,除非己莫为。在我们今天这个法治日益健全的的新时代,公开公平公正已经成为社会常态,容不得腐败和邪恶在光天化日之下存在。奋斗拼搏,才是人生唯一的出路!</p><p class="ql-block"> </p><p class="ql-block"><br></p><p class="ql-block"> “黄土是止血的”</p><p class="ql-block"> 《人生》中有这样一个感人镜头:高加林的民办教师位置被大队书记高明楼的儿子顶替后,他为了发泄胸中的郁闷,拼命地挥着镢头刨地,把手掌磨得皮开肉绽。德顺爷爷心疼地抓起一把黄土撒在他的伤口上,深沉地说:“黄土是止血的······”</p><p class="ql-block"> 是的,“黄土是止血的”!这“黄土”,不仅是黄土高原的微粒和分子,而且是真善美的象征,是中华民族的勤劳、朴实、善良、勇敢和富于正义感的传统美德的结晶。它不但能止血,还能愈合人们的心灵创伤。</p><p class="ql-block"> “黄土是止血的”。不是吗?当高加林陷于痛苦境地的时候,正是感情像黄土一样朴实的巧珍向他吐露了爱情,给他以无限的安慰。</p><p class="ql-block"> “黄土是止血的”。当高加林将被解职回乡的消息传到高家沟,已违心和马栓结婚的巧珍仍为高加林的处境担忧,仍想着怎样为他排忧解难。</p><p class="ql-block"> “黄土是止血的”。影片末尾,高加林正一步一步地向他的家乡走着。我坚信,只要他脚踏坚实的大地,就一定能在生他养他的土地上干出一番事业来!</p><p class="ql-block"><br></p><p class="ql-block"><br></p><p class="ql-block"> 高加林的悲剧说明了什么?</p><p class="ql-block"> 《人生》中的高加林是个有理想、有才华的农村青年,绝非庸庸碌碌之辈。然而,他的才能在乡村却得不到应有的发挥,而在通过不正当途径进城以后,才能才得以施展,从而造成了以后的悲剧。酿成高加林人生悲剧的原因是什么?难道仅仅是他个人主观原因吗?问题显然不那么简单。我以为,高加林的人生悲剧除了主观原因而外,还有着不可忽视的、复杂的社会原因。</p><p class="ql-block"> 产生这一悲剧的社会原因之一,是由于三大差别的存在。我国的农村很穷,体力劳动的地位和收入很低,致使连一个小学民办教师的位置也有人争夺。脱离农村,进城市找个工作,更是人们梦寐以求的目标。</p><p class="ql-block"> 原因之二,是由于走后门等不正之风的存在。不少事通过正当途径办不成,非要走后门、搞关系不可。高加林就是不正之风的受害者。</p><p class="ql-block"> 原因之三,是由于有一些不纯分子的存在。比如:利用职权谋取私利的大队书记高明楼,见风使舵、八面玲珑的“马屁精”、县劳动局副局长马占胜,养尊处优、公报私仇的县商业局干部张克南母亲等。</p><p class="ql-block"> 当然,愿因还远远不止这些。但仅此几点即可看出,高加林的悲剧不仅是他个人的悲剧,而且是一个社会的悲剧。</p><p class="ql-block"> 同时,高加林的悲剧也说明,我们党和国家是有力量战胜邪恶势力的。你看,当高加林走后门工作的事实被告发后,高加林的二叔——地区劳动局长和县委坚持原则,坚决清退高加林回乡;马占胜被撤职查办;高明楼受到很大震动。而且,我们的国家通过一系列改革,将会越来越富裕,人们的生活道路将会越来越宽广!</p><p class="ql-block"><br></p><p class="ql-block"><br></p><p class="ql-block"> 高加林的爱情追求合情合理</p><p class="ql-block"> 电影《人生》放映后,人们对高加林一直众说纷纭,褒贬不一。有人指责:高加林进城后就忘了农村姑娘刘巧珍是不道德的。对这个观点我不敢苟同。我认为对高加林的爱情追求,应从当时的具体条件出发,作实事求是的分析。</p><p class="ql-block"> 高加林被挤掉民办教师位置后,内心十分苦闷,在这种情况下,他接受了不识字的姑娘刘巧珍的爱情。从内心来说,他开始就有些犹豫,并未真正爱上巧珍。他进城以后,在新的环境里,和文化相当、志趣相投的老同学黄亚萍重新相遇,两人有着共同的语言。这时与巧珍出现裂痕,是自然而然的。这种从思想、性格、志趣、爱好等方面来追求爱情的志同道合的做法,并没有什么不道德。更何况,他和巧珍还只处于恋爱阶段,并未形成婚姻关系,从法律上来说,他也完全有重新选择的自由。不难想象,如果高加林与巧珍勉强结合在一起,没有共同语言,时间一长,双方必然都会产生烦恼。这样又有什么好处呢?与其婚后烦恼,不如婚前理智分手。</p><p class="ql-block"> 总之,高加林的爱情追求是合情合理的。至于后来出现了悲剧结局,这也不是他个人造成的,而应从复杂的社会原因来探索研究。</p><p class="ql-block"><br></p><p class="ql-block"><br></p><p class="ql-block"> 不屈的高加林</p><p class="ql-block"> 高加林是个有理想、有文化、富于进取精神的新人形象。他不愿沉沦,不屈服于命运,勇于拼搏,奋起抗争。他不甘于守着父辈的旧业,一辈子同黄土打交道,因而刻苦学习文化,拼命追求知识;他被大队书记的儿子顶掉民办教师的职务后,身处逆境,但不逆来顺受,而要“和高明楼拼个高低”;他在城里担粪遭受歧视,他不甘受辱,严词反击;直到最后,高加林被解职回乡,他仍然没有就此屈服,他的目光更加深沉,他的脚步更加有力,他的思想也更加成熟。他有着不屈的性格!可以说,高加林的愿望和要求代表了当代青年的本质和主流。高加林不屈性格的力量源泉在于他的知识和文化。正因他有文化、有知识,才赢得了巧珍的爱情;正因他有文化、有知识,才敢于同农村的落后势力与习惯抗争;正因为他有文化、有知识,才引来了黄亚萍的追求。</p><p class="ql-block"> 高加林虽然在人生道路上遭受了挫折,但凭着他顽强不屈的性格,凭着他的知识和文化,他一定可以在黄土高原上大显身手,演出另一场威武雄壮的人生活剧。也许,他已经成了令人羡慕的专业户或万元户;也许,他已经赢得了另一个知识型的“巧珍”的爱情······</p><p class="ql-block"><br></p><p class="ql-block"><br></p><p class="ql-block"> 切勿重演高加林的悲剧</p><p class="ql-block"> 高加林是个学习刻苦、有志向、有才气的农村青年。然而,当时,他连民办教师的位置也被人挤掉;他的才能不能通过正当途径得到施展,只是通过非正常途径进城后,才使他的才能得以发挥。这不能不说是个社会悲剧。</p><p class="ql-block"> 究其原因,是由于城乡差别的存在,走后门等不正之风的存在,轻视人才、埋没人才等落后意识的存在······如今,政策对头,农村发生了惊人的变化,城乡差别在逐渐缩小;整党正顺利进行,走后门等不正之风也有所收敛;尊重知识、尊重人才的观念已在多数人的头脑中确立······所有这些,都给高加林式的有志青年提供了用武之地。但愿他们能驰骋腾飞,切勿悲剧重演!</p><p class="ql-block">(载1984年11月30日、12月7日、12月14日《江苏石油报》第四版)</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