上海天文馆

万水千山

<p class="ql-block">上海天文馆(上海科技馆分馆),位于上海市浦东新区临港新片区滴水湖畔,为世界规模最大的天文馆。4月13日上午,女儿驾车1个半小时和我们去参观。</p> <p class="ql-block">主体建筑地上三层、地下一层,以倒穹顶、球幕影院、圆洞天窗三个圆形元素构成的“三体”结构组成建筑的主要部件,高度约23.95米,地上建筑面积22923平方米,地下建筑面积12446平方米。</p> <p class="ql-block">馆外场地上的《引力》,由日本艺术家郡田政之打造,直径11米,高度10米,由12个镜面不锈钢椭圆球体组成,它们相互吸引、牵扯,仿佛要向四周迸射,但似乎有一种力量将它们向中心拉扯,组成一个稳定的平衡结构,旨在表现宇宙空间中天体的相互作用关系。当观众走进雕塑,周围环境、人、物的影像投射在不锈钢镜面中,也成为作品空间的一部分。</p> <p class="ql-block">上海天文馆占地面积58603平方米,建筑面积37741平方米。全馆以“连接人和宇宙”为展示主题,设置“家园”“宇宙”“征程”三大主题展区、“中华问天”“好奇星球”“航向火星”三个特色展区及教育活动区。</p> <p class="ql-block">上海天文馆的球幕影院内径23米、外径30米,球体建筑有一半悬浮于地面之上,依靠球体侧面的6个支撑点与下方的混凝土壳体相连。</p> <p class="ql-block">场馆的设计灵感源于物理学的“三体问题”,着眼于太阳系内天体之间由引力所产生的错综复杂的运动轨迹,在建筑造型、总体布局、内部空间、参观流线的设计中,运用轨迹、球体、曲线、悬浮等手法,混凝土和钢结构采用不规则形状,结构造型多为异形、多曲面,摒弃直线或直角,以反映宇宙的几何形态和天体运动的动态能量。</p> <p class="ql-block">《朔弦晦望》是美国艺术家安东尼·豪在中国的首件雕塑,它以中国农历中的月相命名,将卫星(月球)、行星(地球)、恒星(太阳)的动向(运动本身及其光芒)抽离出来,将其表现为一种全新的动感雕塑。作品动感部分会因光线明暗而调整转速,也暗喻月亮的阴晴圆缺是由于月球在不同位置反射太阳光而形成的。当叶片转动的刹那,无数光斑影射在周围,非常美妙。</p> <p class="ql-block">为了证明地球在自转,法国物理学家傅科于1851年做了一次成功的摆动实验,傅科摆由此而得名。傅科的这个摆是一个演示地球自转的实验。</p> <p class="ql-block">“中华问天”展区以中华天文为主题,展出东方思维下的天学体系,以及有序传承、持续提升的复杂历法体系。其中,“观象授时”主题区将介绍中国古人对于宇宙的理解和哲学思维,展现中国人观天测时所使用的科学仪器和取得的成就。“西学东渐”主题区则介绍中国天文学在西学东渐的影响下从古代模式逐步走向近代天文学的历程。</p> <p class="ql-block">“航向火星”展区是一个互动体验区,以飞往火星基地进行救援为故事背景,借助虚拟现实技术,模拟太空漫步和行星探索。</p> <p class="ql-block">“家园”展区将策展重点放置于银河系内。展区内建有一个长达18米的光学天象厅模拟野外星空,穿过光学天象厅后可到达“日月地”主题区。</p> <p class="ql-block">“宇宙”展区共有“时空”、“引力”、“光”、“元素”和“生命”五个主题区,从不同的视角展现宇宙的运行规律,揭示天体的演化机理。观众能够看到宇宙中神奇的引力现象,了解宇宙生命的诞生,通过各式互动展品感受宇宙奥妙。</p> <p class="ql-block">通过环境氛围、灯光音效和高仿真场景模拟手段,采用体感互动、数据可视化、增强现实、虚拟现实、生物识别等技术手段,融合视、听、触的感官体验,构建沉浸式宇宙空间体验环境。</p> <p class="ql-block">日本艺术家多田美波的作品《宇宙》用极其简约、抽象的线条和形体表现无形无相的宇宙,让人从中去思考领悟,获得更多趋于感性化的自由发展空间。镜面不锈钢材料反射周围环境的各种光线,如同宇宙不断吸纳恒星的光芒,加上表面的凹凸起伏,产生变化炫目的光,激发出更加丰饶的幻想。</p> <p class="ql-block">中国艺术家瞿倩梅的《恒星—诞生、光明、耀灭》,采用大漆、砗磲粉、红木屑、朱砂及一些矿物颜料和元素,运用坦培拉绘画技法,绘制出恒星的核聚变反应(诞生)、持续燃烧(光明)以及坍塌过程(耀灭),通过画面营造出亦真亦幻、似实如虚的效果。</p> <p class="ql-block">“征程”展区从古人思考、近代天文学革命到现代天文学研究,全景式展现人类探索宇宙奥秘的漫漫征途。展区分为三个板块:第一个板块以时间线为主轴,同时辅以同期的天文展品来记载天文学的发展历程,讲述重大天文事件;第二板块为“天文数字实验室”,模拟天文学家的工作环境;第三个板块则展示了中国航天科研成就,设有嫦娥五号探测器、祝融号火星车、天和核心舱的高仿真模型展品。</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