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p class="ql-block">学校:敦煌市幼儿园</p><p class="ql-block">班级:小2班</p><p class="ql-block">审核:武老师 陆老师 王老师</p><p class="ql-block">编辑:张笑妈妈</p><p class="ql-block">资料提供:小2班全体家长</p> <p class="ql-block"> 近期,敦煌市幼儿园小(2)班的全体家长一起学习了第38卷《不输在家庭教育》中的《心理健康》部分,这一章里向我们介绍了《孩子总是怕这怕那》《孩子说“妈妈,我怕”》《引导孩子正确面对输赢》《满足孩子的三个心理发展期》《从“哄”孩子说起》五个方面的内容,让家长们学会了很多在教育孩子方面的技巧和方法。 </p> <p class="ql-block">《孩子总是怕这怕那》</p><p class="ql-block">原因分析:</p><p class="ql-block">1、失控感</p><p class="ql-block">2、不良体验</p><p class="ql-block">3、想象力提升</p><p class="ql-block">4、大人恐吓</p><p class="ql-block">误区:</p><p class="ql-block">1、逼迫孩子勇敢</p><p class="ql-block">2、过度保护孩子</p><p class="ql-block">对策:</p><p class="ql-block">一、接纳孩子的害怕</p><p class="ql-block"> 接纳孩子的害怕,就是让他感受到,即使他害怕,他也是被接纳的,他有妈妈的保护,他现在很安全。</p><p class="ql-block">二、害怕什么接触什么</p><p class="ql-block"> 在心理学中有一个概念叫“系统脱敏”,指的就是对某件事物产生恐惧情绪时,不要逃避,而是慢慢的去接触。但是一定不要强迫孩子,最关键的就是要慢一切,以孩子的接受能力为准,他接受了一步,才能进行下一步,切忌产生不好的体验。</p><p class="ql-block">三、巧用“游戏力”</p><p class="ql-block"> 如果让孩子害怕的东西成为游戏中的一个元素,孩子就会觉得没有那么害怕了,所以只要我们用心的帮助孩子制造接触熟悉的机会,他们慢慢就会勇敢起来。</p><p class="ql-block">四、巧用“想象力”</p><p class="ql-block"> 孩子的想象力很丰富,很多害怕的东西都是孩子自己想象出来的,利用孩子丰富的想象力,打败孩子害怕的那些想象。</p> <p class="ql-block">《孩子说“妈妈,我怕”》</p><p class="ql-block"> “害怕”是一种真实存在的感受和情绪,每个孩子都有,只是对象、原因、方式、程度有所不同。既然是真实存在,那么否认就没有任何意义,无论否认“害怕”本身,还是否认“害怕”对象,都无济于事,甚至会起到反作用。 </p><p class="ql-block"> 比如,很多孩子都会说害怕大老虎成人,经常嗤之以鼻:“老虎有什么可怕的,它在遥远的大森林里,或者在动物园的铁栏杆后面,永远都不可能威胁到你,你怕什么,不要怕了。”</p><p class="ql-block"> 但是孩子们还是会害怕,就算你用上述理由解释100遍,他们的害怕也不会减少一分一毫。因为他们没有被理解,他们究竟害怕的是大老虎的什么,在什么情况下会害怕,怎么个害怕法。</p><p class="ql-block"> 这一系列的问题不是否认就算解答了,而是先要肯定孩子的感受,然后再慢慢的去理解那些害怕的点,孩子的感受被肯定后,他就能放松的去享受,去分享害怕的对象和原因了,当害怕被说出来的时候之后,害怕的力量就消失一半了。</p> <p class="ql-block"> 父母无意间用很多“小心”把自己的担心传染给了孩子:小心摔倒,小心掉下来,小心被碰着,小心淹着,小心冷着,小心丢了。让孩子还没有观察和尝试之前就有了“害怕”的情绪,从而对很多事物的反应都是“不敢”,甚至对新事物产生抵触情绪。</p><p class="ql-block"> 这时大人们又开始抱怨孩子“胆小”,推着搡着让他们参加这个,试试,那个还打着锻炼胆量的旗号,但是“害怕”的根源是父母的担心,是无数的“小心”所致,所以为了不营造恐惧的气氛,父母们要学会忍。</p> <p class="ql-block">《引导孩子正确面对输赢》</p><p class="ql-block"> 很多孩子赢得输不得作用是两方面的,它可以激发孩子的斗志,让他不认输,努力达成自己的目标,也可以摧垮孩子的意志,让他变得沮丧无力,或者将他的书归因于其他,或者采取不正当的手段获胜,那么怎么引导孩子正确的面对输赢呢?</p><p class="ql-block">一、跟孩子共情,理解他的感受</p><p class="ql-block">二、跟孩子玩一些竞技游戏</p><p class="ql-block">三、跟孩子闲谈,传递信息</p> <p class="ql-block">《满足孩子的三个心理发展期》</p><p class="ql-block">第一个发展期,孩子出生后的头两个月</p><p class="ql-block"> 孩子出生后的头两个月,心理特征是“上帝心态”。满足的方法是:给孩子及时恰当的照顾。</p><p class="ql-block"> 满足孩子的“上帝心态”有什么好处呢?头几个月是建立安全型依恋关系的关键时期,在这个时期,如果能够满足孩子的需要,就能够让孩子感到环境是安全的,我是有价值的,他就能够和父母形成一段安全型的依恋关系,这对于他未来的人格发展有着非常重要的意义。</p><p class="ql-block"> 第二个发展期,孩子两三岁时</p><p class="ql-block"> 心理特征是“自我中心性”性,判断好恶的标准是“对我有没有好处”,他的心里没有别人,自己才是那个最重要的人,满足的方法是:让他感受到掌控感和胜任感。</p><p class="ql-block"> 那么如何让孩子获得掌控感和胜任感呢?只要没有性命危险,就让孩试试,只要孩子掌握了,就不要再帮助他了。</p><p class="ql-block">第三个发展期,孩子的青春期</p><p class="ql-block"> 青春期的孩子心理特征也是“自我中心性”,但是,青春期孩子的自我中心性和两三岁孩子的不一样,青春期的孩子眼高手低,说一套做一套,想法很多,但是又无法完成,总之就是觉得自己牛的不行,实际上干啥啥不行。</p><p class="ql-block"> 满足的方法,别着急戳穿他们“吹牛,不切实际”的泡泡,别急着帮助他们认清现实,理解他们,在这个时期的心理特征并陪伴他们走过这个时期。</p> <p class="ql-block">《从“哄”孩子说起》</p><p class="ql-block"> 帮助孩子学习情绪管理极为重要,但是简单的认为情绪管理用哄的方式就有些片面了,其实情绪管理分三个阶段:</p><p class="ql-block"> 第一个阶段,情绪波动</p><p class="ql-block"> 就是弄明白孩子为什么不高兴,为什么哭?</p><p class="ql-block"> 第二个阶段,情绪调整</p><p class="ql-block"> 就是让情绪波动的情绪回到基础状态的过程,让波动的情绪回到基础状态是目标之一,目标之二,就是要让孩子在没有任何帮助的情况下,仍旧可以进行恰当的情绪调整,而不是依赖于父母。怎么办呢?那就是不要每次孩子情绪波动,父母都要马上介入,“哄”到孩子笑为止。</p><p class="ql-block"> “哄”是借助外力的一种情绪管理方式,随着孩子的成长,他需要逐渐独立面对自己的情绪,并对此负责。这就要求父母能够逐步从主导者的位置退下来,先扮演帮手,然后站在旁观者的角度,给孩子自主认识和调整情绪去的机会。</p><p class="ql-block"> 第三个阶段,情绪回归</p><p class="ql-block"> 就是让波动的情绪回到基础状态——愉悦,这也是情绪调整最终目的。</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