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和”名师相约,遇最“美”课堂,和而不同,美美与共——2023年“和美课堂”第十九届小学数学名师教学观摩研讨会(一)

林疋先生

<p class="ql-block">春风暖暖开启课改新篇章,春意融融携手“和美”促成长。“和美课堂”第十九届全国小学数学名师高质量教学观摩研讨会在合肥隆重举行。4月15日上午我们观摩了数学名师贲友林老师和吴正宪老师的优秀课例,聆听了他们高屋建瓴的报告。</p> <p class="ql-block">  贲友林老师执教的《比的认识》一课,让学生搜集生活中关于比的例子,通过大量的生活实例认识比。让学生从相差关系、倍数关系区分生活中的比,又重点分析倍数关系中的同类量比,这类关系属于倍数关系;对于路程与速度这种不同类量的比称为对应关系。整节课问题循序渐进,知识由浅及深,不知不觉间,孩子们在一个个问题的引导下理解了比的本质,感受到比就像一把尺子,能解决生活中的实际问题。贲友林老师注重培养学生的批判性,养育学生理性精神。</p> <p class="ql-block">贲老师在讲座《选择能引发学生思考的教学方式》中提出,教师在课堂上要选择能引发学生思考的教学方式,给学生充分的思考时间与空间,及时对学生的思考给予指导,同时还要做好思考的示范和榜样。</p> <p class="ql-block">第二节课吴正宪老师执教《乘法分配律》。整节课,吴正宪没有给学生总结乘法分配律的定义,学生跟着自己的感觉,用自己的语言和方式概括出了定义。</p> <p class="ql-block">吴正宪老师的课堂最让我感动,吴老师执教的《乘法分配律》是一节从学生角度出发,尊重学生学情的一节真实的课堂。吴老师并没有急于给本节课预设目标,本节课 吴老师重在让学生找感觉,找到乘法分配律中所体现规律的那种感觉。课的开始,吴老师先抛出三个问题,让学生任选一个问题进行解答,同时鼓励学生将自己的想法大胆写在黑板上,不论学生的答案对与错,老师都没有急于否决,而是让学生自己慢慢找出问题,修正自己的想法。由前三个解决问题列出的等式,引导学生找感觉,根据自己找到的感觉自己也举几个例子,吴老师尽可能让更多的学生将自己的想法展示在黑板上,直到黑板上没有多余的空隙。吴老师并没有急于完成自己的教学流程,而是一直在关注学生,关注学生的想法和掌握情况,慢下来的艺术值得学习。在最后需要让学生用一句话或一个式子来概括今天学习的规律时,吴老师并没有只呈现正确答案学生的作品,而是把不同的类型的答案都呈现了出来,记忆犹新的是有一位学生写到“这样的答案一辈子也写不完”,吴老师并没有直接纠正孩子的想法,而是先给予肯定,“这句说的非常正确,就是一辈子也写不完”,然后再从老师提出的要求慢慢引导孩子,使更多同类想法的学生明白要求。整堂课真的是很让人感动,吴老师真的是站在儿童立场,俯下身子认真倾听孩子的想法,本节课并没有完整的上完,但吴老师尊重了孩子的认知发展规律,并没有急于求成。真的是值得我去学习。 </p> <p class="ql-block">吴正宪老师不仅关注儿童,也同样为老师着想,会场上有位老师请教吴老师如何开展“大单元教学”,吴老师明确提出,不必为了大单元而大单元,原来的课该怎么上还是怎么上,是在必要的相关内容的课堂上,关键的时候“多喘口气”,让人有一种“剪不断理不断的”想法即可。大单元教学不是给别人看的,该怎么讲怎么讲,是一种思想,而不是一种形式,抓住数学本质,站在儿童立场,才是最真实最有效的课堂。</p> <p class="ql-block">下午,是张齐华老师给我们授课,之前听同事说过这个名字,我也百度了,他被称为“数学王子”,,听过他的课和报告之后才知道这个称呼他受之无愧。</p><p class="ql-block">《用方向和距离确定位置》一课,简约大气的教学、以学生为本的课堂,彰显出其教学的智慧,折射出其深刻的教学思想。课前张老师先说了一下课堂要求回答问题要干脆利落,不拖沓,然后就进入课堂。</p> <p class="ql-block">情境:茫茫大海中一艘航行中的船只遇到故障,救援人员最需要了解什么信息?(出示方位图,有灯塔,船和东西南北方向,找个别孩子说自己的见解)</p><p class="ql-block">如果你是救援人员,你能否结合图中灯塔的位置,准确描述遇险船只的具体位置?</p><p class="ql-block">学习任务:四人小组,每组有一张“确定位置”学习单,在图中画一画,量一量,你能想办法描述出,船在灯塔的什么位置么?</p><p class="ql-block">(学习单上多了一个长度单位)。比一比哪个小组能精准的描述船的位置。</p> <p class="ql-block">合作之后,每个小组派代表汇报自己小组的成果(有用数对的,有只用方向不用距离的,有只用距离不用方向的'等等不同的情况)让学生观察,这样对么?好么?有想法么?有建议么?大家共同找出优点和缺点进行讨论交流,找出最理想方案,在这个过程中,让每个学生都能发表自己的观点(抓住几个关键词:观测点、基准、角度、距离)肯定每个学生的想法,在交流的过程中自然形成知识。学生们在这个过程中,互相启发、互相补充,完善了自己片面的认识,从中也体会到了学习数的乐趣。</p> <p class="ql-block">在讲明“用方向和距离确定位置”的方法后,这节课的知识点已经全部讲明确了。可是张老师的下一个环节令人叫好。出示“用数对确定位置”和“用方向距离确定位置”的图示进行比较,你更喜欢哪一种,为什么?明确既给方向又给距离就有交点,就能确定一个物体的位置。二维平面都需要2个点确定,立体平面需要3个点确定。深化了本节课的讲课内容,把孩子们带入另一个学习天地。</p> <p class="ql-block">接着周卫东老师给我们带来了一节《加法数量关系》,通过情境导入,直接引入加法数量关系,与学生趣味活动,得出“总量=分量+分量”,最后回顾总结,拓展延伸“分量=总量-分量”等</p> <p class="ql-block">一天的学习收获满满,更感觉到自己的认知的狭小,我将以此次学习为契机,深耕教学,钻研业务,像名师学习,争取更大的进步。</p>

学生

老师

课堂

教学

想法

学习

吴正宪

位置

分配律

名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