课堂里的创新思维(一)

琼湖词韵(LZY)

<p class="ql-block">01.可以”课前预设”,但决不能课堂“预演”。</p><p class="ql-block"> 课前预设精彩,课堂生成才更精彩;天马行空无任何预设,生成就无抓手、铺垫,无着力点,生成就成了无源之水,无本之本。预设是为了实现有导向、深度的生成;是教师教育智慧体现,故需要大力提倡。</p><p class="ql-block"> 而预演是一种过度彩排,会导致课堂虚假繁荣;课堂上学生目光是呆滞的,学生一言一行是被动的,学生成了表演道具;课堂缺少灵气、意外生成;是一种不道德教育行为;更重要的是这种弄虚作假的作法,会对学生价值观养成,形成潜在的负面影响,故预演、彩排后再上的公开课应该严格禁止。</p> <p class="ql-block">02.学生可成为教师“粉丝”,决不能变为“课托”。</p><p class="ql-block"> 教师独特的人格魅力、有品位的教学艺术、高超的个人才艺等可能成为学生崇拜的偶像,学生会成为教师铁杆粉丝。但教师决不能为了让公开课出彩,提前安排哪个学生什么时间提什么问题,哪个学生从什么维度回答,哪个学生质疑,哪个学生拓展,甚至连说每一句话都有剧本。</p><p class="ql-block"> 当然,也要引导学生不能为了讨好教师,猜教师想法、动机,专说教师想要答案,表面看是在配合教师,本质上看一种投机行为,是一种伪善。无论学生被动当课托,或是主动当课托,当休也!</p> <p class="ql-block">03.学生“过错”,教师不能“错过”。</p><p class="ql-block"> 可怕的不是学生犯错,而是教师错误地对待学生的错误。学生课堂上的“过错”是一种难得的生成性的宝贵教育资源,教师决不能无视或错过这一教育契机。要践行“容错—融错—荣错”的化错教育,变“事故”为“故事”,留机会给学生犯错,不随意截断学生犯错的思维进程。</p> <p class="ql-block">04.课堂上学生要“开心”,还要“开窍”。</p><p class="ql-block"> 课堂上学生开心属于兴趣范畴,学生开窍则属于思维生长。一味让学生开心,忽视追求学生开窍,是课堂肤浅表现。开窍后带来是高层次开心,会变短暂兴趣为乐趣、志趣。</p> <p class="ql-block">05.变“参加”小组学习为“参与”小组学习。</p><p class="ql-block"> 参加小组学习犹如参加运动会一样,有些学生扮演的是看台上的看客角色,被边缘化,游离于讨论之外。而参与小组学习犹如运动会运动员一样,参与了比赛项目,是真正参与者、体验者。</p><p class="ql-block"> 参与小组学习就要求小组成员有角色分工,不能组长一个人包办所有事务,有序的发言、真诚倾听,有思维碰撞,讨论后要么改变观点,要么丰富观点,要么生成了新的观点。也就是说,参与核心是思维参与,是思维前后有改变、有生长。故“参加”才是有效真合作。</p> <p class="ql-block">06.既要关注活动多少,更要关注活动有效。</p><p class="ql-block"> 一些教师格外关注课堂上活动设计频次,因活动一个接一个,多伦为浅尝辄止,甚至成为表演,这种满堂乱、满堂跑活动根本达不到预期效果目标。因此,关注活动多少,更要关注活动有效性。</p> <p class="ql-block">07.关注目标设计,还要关注目标达成。</p><p class="ql-block"> 你准备带学生到哪里去?你怎样带学生到哪里去?学生到底去了没有?这教学三问暗含目标设计、目标实施、目标达成的教学评一体化理念。因此,就要依据逆向设计原则,遵循课标质量评价指标,在教学任务、活动设计前要要设计评估目标达成证据、评价,不能只关注目标设计,忽视或淡化目标的达成。</p> <p class="ql-block">08.课堂要"看到学生″还要"看懂学生″。</p><p class="ql-block"> 先解放学生,再发展学生;先欣赏学生,再研究学生;先信任学生,再评价学生;先发现学生,再成就学生。</p><p class="ql-block"> 从研究学生重要性到研究学生的方法探索。研究学生不仅仅是教师组织教学起点,更重要的研究学生发展学生是教学终极追求。因此,研究学生是教师毕生的最重要课程。研究学生重点研究什么?研究学生是如何学的。比如研究学生记忆、理解、应用知识规律,又比如研究定义、概念、公式、定理(律)是如何建构的,还比如学生的归纳思维、演绎思维、发散思维、聚焦思维、灵感直觉思维是怎样相互影响、相互递进的?研究自学、合学、展示环节对学生精神成长意义等等。</p><p class="ql-block"> 教学没有差生,只有暂时没有读懂学生。读懂学生不是一句口号,而需要读懂学生原有知识基础,读懂学生自己学习方法,读懂学生生活、家庭、文化环境等。</p><p class="ql-block">具体策略是:</p><p class="ql-block"> 从课堂前测中读懂学生;从目标解读中读懂学生;从课堂自学中读懂学生;从课堂合作中读懂学生;从课堂表情中读懂学生;从展示反馈中读懂学生;从追问质疑中读懂学生;从达标检测中读懂学生;从课后帮扶中读懂学生。</p> <p class="ql-block">09.既要关注“生活情境″,还要关注"生活应用″。</p><p class="ql-block"> 活情境可以引导学生从生活走向学科,生活应用可以实现从学科再走向生活。生活情境是一种真实问题情境,能激发学生求知欲望,而生活应用能帮助学生在远迁移中理解大概念,避免所学知识成为惰性知识,并能活化知识,让学生感知到知识价值。</p><p class="ql-block"> 2023.4.15(待续)</p>

学生

读懂

课堂

教师

思维

目标

研究

教学

关注

生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