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p class="ql-block"> 松影湖记(中)</p><p class="ql-block"> 过了荞麦涧,往东拐便是石门园林场的范围了。向前,老远就能看见一个大水塔,松影湖在水塔的东北方向。</p><p class="ql-block"> 水塔是个老物件,周身青苔,高几十米,砖混结构,50多年了,还很坚固。这是石门园林场三大标志性建筑之一,另两个是办公楼和家属院。它们都是上世纪七十年代的产物。</p><p class="ql-block"> 石门园林场始建于上世纪五十年代,属国营性质,占地10000多亩,其中林场,耕地各占一半。当初,这里曾是临沂劳改监狱八监区所在地,所以也称石门劳改农场。 </p><p class="ql-block"> 劳改农场最红火的时候,是上世纪90年代,光监狱司法警察就有200多人,驻有临沂地区检察分院派驻检察室,监区配设有独立的职工子弟学校,子弟学校教师,配发警服,有警官证,享受监狱司法警察待遇,福利也很高,受人追捧。由于经营有方,林场经济效益一直非常好,八监区是正科级单位,属临沂地区(市)直属。</p><p class="ql-block"> 自 2003年始,经常与派驻检察室的同事,去园林场采风。那时的在押劳教人员,有时多达几百人,他们一般都是从微山湖和临沂监狱转来的即将服刑期满,在短时间内就要释放回家的。因此,也都服从管教,也积极参加劳动,马上就回家了,逃跑还会加刑,傻子都不会冒逃跑抓回加刑这个险。他们看上去,也很正常。到地里干活时,虽然也拉警戒线,但不很严。 </p><p class="ql-block"> 林场场部在水塔的北面,有一座三层的办公楼,记得当年检察室的办公室在二楼东半部。因为是周末,办公楼只有值班的,楼里的过道、走廊,到处布满了本场职工摄影爱好者拍摄的园林场四季的巨幅风景图片,可以看出塲文化搞的还不错,职工的综合素质可见一斑。</p><p class="ql-block"> 办公区南面紧挨着就是家属区。办公楼<span style="font-size:18px;">东面是一行与办公楼年龄相仿的法桐树,有10多棵。虽是山岭薄地,法桐却郁郁葱葱,保持着极旺盛的生命力,树干高出办公楼好几丈,有两三搂粗,树冠状如华盖。还不到吐叶的季节,但树干和树枝皮已光滑透出绿色。办公楼前的那棵塔松,感觉又粗壮了许多,除主干顶部的枝头,不知原因的干枯外,其他侧枝仍然蟠龙皴裂,饱经风霜,顽强生长。与那些法桐为伴,静静地守护着这片建筑,默默的见证着林场的历史和变迁。</span></p><p class="ql-block"> 林场职工家属院,南北九排,东西三列,每列四个院,方方正正,全部是红砖磊成的的红瓦房,这种规模,这么整齐结实的的“红房子”,不论是乡村还是城市,应当很少见了。这要是换换地方,搞开发、干拆迁的发现了,肯定手痒,三天不拆,必会惦记的夜不能寐。监区不再押服刑人员,狱警早就撤回临沂了,但家属院还有人居住,院内还停有三三两两的车辆。</p><p class="ql-block"> 毕竟是准军事单位,实行的是半军事化管理,几十年了,管理风格始终没变,一切还是那么井井有条,这自身就是一道风景。 </p><p class="ql-block"> 如果保管好,再过几十年,将这里建设为社会主义经济发展时代创业精神教育基地,让后辈们现场感受艰苦创业的时代,牢记那段峥嵘岁月,逐梦砥砺前行。那将是一笔不能用金钱来衡量的巨大财富。 (待续)</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