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p class="ql-block ql-indent-1">“聚焦核心素养,优化育人方式”是我们北京之行丰台区教研的主题。聚焦核心素养是方式方法途径,优化育人方式是目的。浅薄理解就是集中于培养学生的文化理解与传承能力、审辩思维能力、创新能力、沟通能力、合作能力,通过这种教育方式的变革,培养具有人文底蕴、科学精神、健康生活、学会学习、责任担当、实践创新的人才(这也是核心素养的六大素养)。</p> <p class="ql-block ql-indent-1">有人说:老师想给学生一碗水首先自己得有一桶水。实现对学生核心素养的培养,首先得提升教师的专业素养。这个专业素养,不仅仅指专业知识方面的,更有生活阅历、价值导向、文化传承及接受新理念、创新去实践的素养。为了提升我们的这些素养,我们一直在努力的路上……</p> <p class="ql-block ql-indent-1">4月12日上午,导师安排我们去了老舍纪念馆。下午,我们在北京教育学院丰台分院参加了八年级整本书阅读研讨会,研讨会由赖力敏老师主持、三位老师分享案例。赖力敏老师以如何检验学生的阅读成效这一问题,就三位老师分享的初二语文整本书阅读项目式学习课例为切入点,进行了研讨和点评。</p> <p class="ql-block ql-indent-1">三位老师分别分享:1,北京十中苗典典《经典常谈》整本书导读——制作经典趣谈小视频;2,南苑中学姜思琪《经典常谈》整本书阅读——“古典迷局”剧本杀研发;3,北京十二中太平桥学校苏子葳《钢铁是怎样炼成的》整本书阅读:重装.出发——《钢铁是怎样炼成的》再版装帧设计。赖老师边看边点评、解说,肯定的同时还有疑问,也提出很多建设性建议。<a href="https://www.meipian.cn/4pk6anee?first_share_to=timeline&share_depth=1&first_share_uid=502373240#" target="_blank" style="background-color:rgb(255, 255, 255); font-size:18px;">小小记录</a></p> <p class="ql-block ql-indent-1">以苗典典老师的课例为例。她从项目背景、项目本体分析、项目整体规划、项目反思四个方面对自己的项目式学习的课例进行了展示。其中苗老师提到了实施项目前要进行调研的必要性,根据调研的结果来选择学生感兴趣的文本做为项目学习的内容,这样的方式就解决了学生兴趣的问题,保持了学生学习的动力和积极性。项目式学习离不开真实情景的设计,她们所设计的真实情景是学校语文组开设了一个经典趣谈的抖音账号,邀请他们正在读经典长谈的同学去拍摄抖音小视频。基于真实情景提出问题,并在主问题下形成任务链,以任务驱动推进视频的准备、拍摄、发布等任务,在过程中学生根据赏析脚本形成量表,这样就保证了学生的学习方向始终是正确的。</p><p class="ql-block ql-indent-1">赖老师在对苗老师的课例充分肯定的基础上,对本节课例的点评尤其发人深省,也带给我们所有老师反思。我们要教给学生什么?作为教师,我们要选择学生熟悉但不熟知的知识作为我们教的任务,这也是教师教的空间和学生学的空间。</p><p class="ql-block ql-indent-1">随后姜老师和苏老师分别就自己的项目式学习进行了展示,姜老师以借鉴剧本杀的形式推进项目式学习,其中学生的积分,闯关,角色扮演等方式吸引了在场老师的兴趣;苏老师用重新装帧出版的形式进行内容的组合,实现了项目化学习的目的。</p><p class="ql-block ql-indent-1">她们三位老师结合学生的学情,兴趣爱好,技术手段等方面设计了符合自己学生的项目式学习,这些学习都是基于真实情景,解决真实问题,所以要推进项目式学习,首先必须设置一个真实情景,让自己的任务在真实情景中展开,这就需要老师找好切入点,打好基础,设计好问题脚手架,让学生通过切实可行的措施解决生活中的实际问题。</p><p class="ql-block"><span style="color:rgb(237, 35, 8);">(本节内容来源于小小美篇,对小小深表借用之恩,望不追究)</span></p> <p class="ql-block ql-indent-1">结合当天上午在楼道与韩哮老师的交谈,联系4月13日崔玉春校长对我们做出的《我们这样教研》的培训,我对项目式学习进行了深度的初步思考:项目式学习是为实现“聚焦核心素养、优化育人方式”教育变革的手段和载体,它采用以终为始(一个目标、两条主线、三个层面)的思维和方式去设计、开展,点燃师生的奋斗激情,以达到为国培养具有科技创新人才、全面发展人才的目的。想到这些,我突然倍感责任重大,增添诸多压力。</p> <p class="ql-block ql-indent-1">4月14日上午,我们研学地——北京园博园。北京园博园是第九届中国国际园林博览会的举办地,位于丰台区永定河西岸,北至莲石西路,南到梅市口路西延,西至北宫路,西南接园博大道,展区占地267公顷,秉承“文化传承、生态优先、服务民生、永续发展”的理念,利用绿色科技在建筑垃圾填埋场上进行生态修复建园,是一个集园林艺术、文化景观、生态休闲、科普教育于一体的大型公益性城市公园。</p><p class="ql-block ql-indent-1">园区规划布局为“一轴、两点、五园”,“一轴”即园博轴,是贯穿主展区的景观轴线。“两点”即永定塔和锦绣谷。</p><p class="ql-block ql-indent-1">在导游的引领下,我们漫步银杏大道,依次去往北京园、忆江南、闽园、粤园。</p><p class="ql-block ql-indent-1">北京园,“万园之园”,尽显皇家园林的端庄典雅恢弘大气,很有近山得势、近水得趣的意境。</p><p class="ql-block ql-indent-1">忆江南即苏州园,得名于白居易的词《忆江南》,园内着重体现江南私家园林的韵味,荟萃了拙政园、留园、沧浪亭、瞻园等江南名园的经典景观,长廊小桥,山石楼阁,让人有误入江南的感觉。</p><p class="ql-block ql-indent-1">闽园,福建园,尽显客家文化和马祖文化之精华,前庭后院,红砖白石,南薰楼、真乐山房、闽山亭、风雨廊桥和妈祖雕像,展示闽派园林色彩艳丽,清晰明快的艺术风格。</p><p class="ql-block ql-indent-1">粤园,广东园,又叫岭南园,精致华丽,砖雕、船厅、椰子树、雨打芭蕉瀑水流的景致令人流连忘返。特别是关于特产的诗句“日啖荔枝三百颗,不辞长作岭南人”使人涎水三尺;“一骑红尘妃子笑,无人知是荔枝来”的故事令人唏嘘。</p><p class="ql-block ql-indent-1">漫步园中,想起传承文化的使命,心生敬畏,倍增责任感。</p> <p class="ql-block ql-indent-1">下午,马秀文老师组织工作坊,以《回顾收获,启发未来》为主题,学员分组后,用破图拼图的活动热身,调动了全体参与老师的热情,之后依次是个人总结——小组交流——合作汇总——集体展示——拍照留念,单调的文字配上多彩的图画,老师的理解加上声情并茂的解说,把活动推向高潮。随着展示过程的结束,我们本周的项目学习也告一段落。</p><p class="ql-block ql-indent-1"><br></p> <p class="ql-block ql-indent-1">学习,绝不仅仅局限于课本的学习,读万卷书、行万里路也是学习,它包括为人处世、协调关系,实践创新、合作共赢,健康生活、向上拼搏,三观正、五官新……培养具有“核心素养”的人,我们一直在探索“优化教育”的路上……</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