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国家一级保护动物---紫貂

亮剑

<p class="ql-block">  二月二十二 日,我和战友一行三人,从吉林珲春拍摄虎头海雕和白尾海雕后,驱车前往吉林老李克湖拍摄紫貂。紫貂的皮毛称为貂皮,在中国只产于东北。与“人参、鹿茸”并称为“东北三宝”。现与大家分享,谢谢!</p> <p class="ql-block">紫貂</p><p class="ql-block"> 别称:黑貂、林貂、貂、貂鼠、赤貂。身长约40厘米,体重约1公斤,尾长12厘米,寿命8~15年左右。它的四肢短健,后肢比前肢稍长,前后肢均具五趾,还具有肉垫,弯曲的利爪有半伸缩性,非常适于爬树。眼睛大而有神。耳大直立,略呈三角形。尾毛蓬松,占体长的30-40%。野生的紫貂全身为棕黑色或褐色(家养的紫貂有黑、白、蓝、黄等颜色);稍掺有白色针毛;头部淡灰褐色,耳缘污白色,具黄色或黄白色喉斑;胸部有棕褐色毛,腹部色淡。</p> <p class="ql-block">栖息环境</p><p class="ql-block"> 紫貂主要生活在海拔800-1600米的气候寒冷的亚寒带针叶林与针阔叶混交林地带,地处北纬41°以北。大兴安岭和部分小兴安岭及阿尔泰山,属于亚寒带针叶林地带,海拔高度在1000-2000米之间,山势绵亘蜿蜒,溪流密布如网,河流两岸植被丰富,林木茂盛,气候寒冷,为典型的雪林气候。小兴安岭和长白山地区属于针阔叶混交林地带,海拔高度1000-1600米左右,气候因距海洋较近,比较湿润凉爽,植被异常丰富。</p> <p class="ql-block">生活习性</p><p class="ql-block"> 紫貂善于攀树,行动敏捷灵巧,活动于密林深处。筑巢于石缝、树洞及树根下;通常营定居生活,但因食物的丰度和气候变化而常游荡迁移,亦常住简单的临时休息的巢穴。除交配期外,多独居;其视、听敏锐,行动快捷,一受惊扰,瞬间便消失在树林中。昼夜均能活动觅食,但以夜间居多。食物短缺时,白天也出来猎食,活动范围在5-10平方公里之内。多在地上捕捉猎物,攀援爬树也很灵活。冬季食物短缺时,就迁移到低山地带,待天气转暖时再返回。紫貂在地面行动时的步态主要有小步跑和跑跳步两种,行进中总是跑跑停停、边嗅边看,有时昂首向四周张望。捕食和避敌的时候则连跑带。主要天敌是黄喉貂和猛禽。紫貂的食物以小型鸟兽为主,亦采食昆虫及松籽、浆果等植物性食物。以松鼠、花鼠、田鼠、姬鼠、鼠兔、野兔、雉鸡、松鸡、小鸟、鸟卵和昆虫等为食,有时也捕鱼,采食蜂蜜、各类坚果和浆果等。</p> <p class="ql-block">繁殖方式</p><p class="ql-block"> 紫貂多在树洞中或石堆上筑巢。除了雌兽生育儿女时在石堆或树洞中筑窝外,其它季节都过着四处流浪的生活。常以石缝、石洞、石塘、树洞等作为临时住处,洞内干净、清洁,还分为仓库、厕所和卧室等,卧室呈小圆形,直径20-25厘米,里面铺垫有草、鸟羽和兽毛等,洞口常有入口与出口之别,活动范围一般在5-10公里左右。在春季有假发情现象,真正的发情交配期是6至8月间。雌貂妊娠期约229-276天,受精卵有滞育期,至翌年2-3月间才能着床发育。紫貂每产2-4仔,但1-3仔居多。据饲养观察,3-6岁的母貂产仔率最高,7-10岁的雌貂仍有产仔能力。雄性约3岁半性成熟,雌貂要早些。寿命为8-15年。</p> <p class="ql-block">保护级别</p><p class="ql-block"> 列入《世界自然保护联盟》(IUCN) 2008年濒危物种红色名录ver 3.1——低危(LC)。</p><p class="ql-block"> 中国国家野生动物保护法已将紫貂列为国家 I 级重点保护动物。</p><p class="ql-block">中国濒危动物红皮书等级:濒危</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