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h1><b> 2023年4月12日。到辽宁省图书馆参观“继往开来 国韻書香 古籍保护与传承特展”后,顺便又来到莫子山公园,再次领略莫子山的风光。</b></h1> <h1><b> 这几次到莫子山,都是到的西门。首先映入眼帘的是,城市书房 莫子山店。过去,曾为拜访该书房,专程来过莫子山,并写下了一个美篇。这次,在店门外望望,觉得也不会有什么大的变化,所以就不进去了。外面看看得了。</b></h1> <h1><b> 哈!坡上这漂亮的雕塑!红红的大蜘蛛!上面还有好多这样的雕塑!上次就是从这里进入公园的,这次还是从北面的大门处上去吧!</b></h1> <h1><b> 看!这就是莫子山公园的大门!</b></h1> <h1><b> 再回看一下书店吧!</b></h1> <h1><b> 顺着小路上去,左边就是有名的“云中食街”。是一个餐饮的好去处。景致也比较不错!可惜!现在是春起,景致么,当然就那么回事了!食客估计也不会很多!</b></h1> <h1><b> 还是再看看这些漂亮的雕塑吧!</b></h1><h1><b> 这是什么?还记得吗?哈!这叫“飘在影子上的少女”!“作品将影子引入三维空间的雕塑体系中;当雕塑的光源和投射成为雕塑的塑造中的组成部分,影子就成为了具有隐喻和象征作用的雕塑形象的元素。”你理解了吗?这个雕塑是鲁美教授张烽的作品。</b></h1> <h1><b> 哈!又见大佛!这漂亮的弥勒大佛!真的是很喜庆!这个作品叫“罗汉No.1”,由中央美院的吕品晶教授创作。作品“通过对富于民族传统形象和理念的重新塑造与融入,传达出对于美好生活的向往与乐观向上的精神面貌。”</b></h1> <h1><b> 这个作品表现的是什么意思?上面有一组组的数字!似乎是一种印记!其实,这个作品叫“生生不息”!“作品以水为山和舟,象征着升腾与前进以及城市生生不息的活力。数字则与城市的历史性事件的纪年暗合。从地平线开始为0,即雕塑公园成立的年代2018。最顶端的—30000。—7200则代表城市最早的人类活动及7200年前的新乐文化。”哈!还真的看不懂!没有这个说明,可能绝大多数人不会看懂的!</b></h1> <h1><b> 换个角度看这个作品吧!</b></h1> <h1><b> 这个凉亭不错!景致好美!</b></h1> <h1><b> 这显然就是“孔子”了!由于这是上午!有些作品只能逆光拍摄了!不过也好!逆光有逆光的好处!更何况,另一些作品就可以顺光了!与下午来,正好是互补!作品由中国美术馆教授吴为山创作。“塑造了文化圣人孔子的睿智而深邃的形象,及其内心的博大,思想的悠远。”</b></h1> <h1><b> 这也是逆光!细节看得不是很清楚!作品叫《白露》。鲁迅美术学院教授霍波洋作。<br></b><b> “下云端飘然入世,山中来共渡今生;人有缘不离不弃,境有情共和共容。”</b></h1> <h1><b> 看看这漂亮的“炫彩跑道”吧!</b></h1><h1><b> “炫彩跑道位于莫子山公园核</b><b>心区,全长2.5公里,宽度2—4米。</b><b>通过采用高分子材料搭配陶</b><b style="color: inherit;">瓷颗</b><b style="color: inherit;">粒与原有沥青路面进行有机高密</b><b style="color: inherit;">度结</b><b style="color: inherit;">合,并用定制紫光灯投射的</b><b style="color: inherit;">方式进行升级</b><b style="color: inherit;">改造,进而营造出</b><b style="color: inherit;">银河星空般的梦幻效果,</b><b style="color: inherit;">最终达</b><b style="color: inherit;">到提升跑道整体品质和夜间视觉</b><b style="color: inherit;">效果的目的。同时,还对园区内</b><b style="color: inherit;">现有雕塑</b><b style="color: inherit;">采取增设不同颜色投光</b><b style="color: inherit;">灯进行多角度照射</b><b style="color: inherit;">的方式进行了</b><b style="color: inherit;">亮化改造,并在跑道周边新</b><b style="color: inherit;">建监</b><b style="color: inherit;">控探头进行了无死角全覆盖,以</b><b style="color: inherit;">最大</b><b style="color: inherit;">程度确保游人安全。</b></h1><h1><b> 通过本次整体提升改造,莫</b><b>子山公园的景观致果达到了进一</b><b>步和谐统一 ,也从不同层次满足</b><b>了广大市民运动、健身、休闲、</b><b>娱乐的多样化需求,不但为该区</b><b>域聚拢了人气,也极大的提升了</b><b>莫子山公园的知名度,有助于将</b><b>莫子山公园打造成为区域性、地</b><b>标性的休闲运动中心。”——这是“炫彩跑道”的说明。可惜!由于年久失修,“炫彩跑道”已失去了往日的风采!</b></h1> <h1><b> 向这个方向看看“炫彩跑道”!</b></h1> <h1><b> 这叫《遐思》。中央美术学院教授王少军创作。好温馨!好浪漫!可惜是逆光!细节看不清楚!</b></h1><h1><b> “以圆雕、浮雕及线刻相结合的表现手法,表达了现实社会中人们对于人文环境与思想的回归和向往。”</b></h1> <h1><b> 这只怪鸟可记得很清楚。</b><b>这叫《神鸟》。作者曾成钢,清华大学美术学院教授。<br></b><b> “吸纳了中国传统的造型法则,塑造了神鸟的形象。 呈现出富于力度与强烈构成意味的雕塑语言形态。充满着刚健、凝重、古拙与强悍的霸气体现。”</b></h1> <h1><b> 到了莫子山公园城市书房的背面。</b></h1> <h1><b> 这幅作品叫《行走的高原》。作者为张哲宇,鲁迅美术学院副教授。<br></b><b> “金色的布达拉宫,安静流转的云絮,静静的牧场是我心中的西藏。西藏的魅力绝不止来自终点的美景。而是与生俱来的信仰,自然而然, 让人震撼。”</b></h1> <h1><b> 这就是“上帝之手”吧?作者是一名职业艺术家,叫李铭然。“通过对历史名作的重新变体与组合,并配以新的不锈钢材料,从而构建出新的富于时代性的雕塑语言效果。”</b></h1> <h1><b> 上面有一个小高地!迎面就是这巨大的井盖式雕塑。过去没有看到说明。这次仔细地查找一番,终于找到了。作品名称:城市纽扣。作者:中国美术学院教授 杨奇瑞。</b></h1><h1><b> “将贯穿于城市之中的井盖为描绘对象,并加以符号化,以此来反映人所生活的城市的发展历史。”</b></h1> <h1><b> 这是高地上最高的雕塑!这个巨大的雕塑叫《行健》。由鲁迅美术学院教授兼清华大学美术学院教授李象群创作。</b></h1><h1><b> “天行健,君子以自强不息;地势坤,君子以厚德载物”。以东方的写意与西方的写实完美结合,作品展现生生不息、奋发图强的精神。作品在法国获国际沙龙泰特大奖。</b></h1> <h1><b> 换个角度看看!</b></h1> <h1><b> 站在高地上望去!莫子山周边的景象尽收眼底!</b></h1> <h1><b> 这骑牛的是哪一位?</b></h1> <h1><b> 其实,这个作品叫“大牛士”,作者申红飙,中央美术学院副教授。“作品以具象的形象语言,运用有力、概括及朴实的塑造手法,来反映蒙古族的生活瞬间,及其虔诚而饱满与乐观的精神面貌。”</b></h1> <h1><b> 这一双大手!也是“上帝之手”吗?看来不是。这应该是工人阶级的一双手。可惜!该作品的说明标识已然看不清楚,作品名称等皆无法辨识。只知道作者叫“文敏”,“作品表达出文敏对产业工人及工匠精神由衷的敬意与讴歌,并对家乡人们的美好祝愿。”</b></h1> <h1><b> 也换个角度看看这劳动人民的一双手!</b></h1> <h1><b> 顺着小道走下去!过去可没有这么走过!咦?这是什么?一堆破烂吗?</b></h1> <h1><b> 那显然不是!从下面看看!好像是一个大铁螃蟹!其实,这也是一个作品!叫“会呼吸的螃蟹”!还真是螃蟹!作者是鲁美教师王亦飞和蒋坤。“采用再生资源环保材料,结合结构优化配置技术拼接,打造该户外装置艺术作品。作品内部采用光感设计,观众近距离接触会引起金属螃蟹生成缓慢闪动,产生会‘呼吸’的表象观感。”可惜!时间久了,这些观感已经看不到了!</b></h1> <h1><b> 这儿还有一个硕大的雕塑!这个作品叫“润”!作者洪涛是鲁迅美术学院教授。“作品的创作灵感即来源于水,外型像一颗硕大的水滴,顶端也似一颗小小的水滴,落入土中,滋润万物。以镜面抛光处理将人物及环境映入其中,展现了世间百态。君子遇水必观,观之以得其道!”。</b></h1> <h1><b> 这又是什么所在?哈!这叫“水幕秋千”!“秋千深得大家的喜欢,是所有人童年的记忆。水幕秋千创造性的将瀑布、灯光与秋千结合到一起。水幕秋千上方装有感应器,能够捕捉荡秋千速度信息,计算水的降落时机,营造了独特的空间,体验穿越水幕的惊险和乐趣,同时将灯光的视觉美感在夜晚呈现眼前。”</b></h1> <h1><b> 这显然是一个休闲休息的空间了。</b></h1> <h1><b> 这又是什么?</b></h1> <h1><b> 这是“十二生肖发光造型”“将生肖卡通化,制作成拱门造型,拱门内侧写有与生肖相关的小典故,游人可以在属于自己属相的拱门中拍摄照片,留下欢乐的一刻,成为网红一员。”</b></h1> <h1><b> 这儿还有一个作品,名称叫“黄箭”。作者是四川美术学院教授焦兴涛。“以日常生活的物品为塑造对象,表达了当代社会的某种物化生活状态,以及对于消费社会的描绘。”</b></h1> <h1><b> 顺便拍拍这树木花朵吧!</b></h1> <h1><b> 特写!由于镜头较短(24—70),故效果不是很好!</b></h1> <h1><b> 。。。。。。</b></h1> <h1><b> 。。。。。。</b></h1> <h1> <b>。。。。。。</b></h1> <h1><b> 。。。。。。</b></h1> <h1><b> 。。。。。。</b></h1> <h1><b> 。。。。。。</b></h1> <h1><b> 这通道好漂亮!过去总是从对面钻过来!这次要“反其道而行之了”!</b></h1> <h1><b> 在里面拍一张!</b></h1> <h1><b> 这要是“时空隧道”就好了!能穿越到另一空间!</b></h1> <h1><b> 又到了雕塑区!这个椅子很吸引人的!是“长寿椅”!过去,我们曾在这里留过影的!是湖北美术馆一级美术师傅中望创作的</b>。<b>“通过对不同性质物品的重新组合及鲜明色彩的运用,展现视觉的新的可能、新的感受、新的语言。”</b></h1> <h1><b> 这好像是一个哲人在仰望天空!思索着什么!<br></b><b> 作品叫《欲—松》,是鲁迅美术学院教授创作的。作者的名字叫鲍海宁。<br></b><b> “以具像的表现方式,来表达人对于外部世界的向往与现实中的束缚,力求展现茅盾交织状态之下人的情感。”<br></b><b> 你想多了吧?和哲人没关系!就是普通人!</b></h1> <h1><b> 怎么看怎么像“反弹琵琶”!尽管已经知道不是的!</b><b>这叫《春风化雨》!作者刘金亭,也是鲁美的副教授。<br></b><b> “作品中的女孩来自乡村,考上大学后。反哺于乡村, 成为一名人民教师。而瞬间的动态体现了对于归乡的渴望以及为乡村学子带来知识的迫切心情。采用虚实结合手法,使作品呈现更加亲切的形态。”</b><b>和“反弹琵琶”没什么关系的!</b></h1> <h1><b> 这个作品叫《当代文物1》!是中央美院的教授王中创作的!又是一个看不懂的作品!不过,这次是东西看得懂,意思看不懂!<br></b><b> “通过简约的形象语言与材料效果的对比,形成富于时代性的构成化的艺术效果,并形成观者参与其中的场域效果。”真的不懂!</b></h1> <h1><b> </b></h1><h1><b style="color: inherit;"> 这个作品叫《古今》!这是什么意思?我看不如叫“白与黑”!</b></h1><h1><b> “雕塑主要表现中国从古到今的文化传承、社会的变化,及在面具后面所隐藏的中国数千年社会、文化、道德、伦理等各个方面真实表象。通过不同材料的组合在视觉上给人以不同的感觉。”抽象吧?</b></h1> <h1><b> 这显然是一个我们那个年代的爱情故事了。作品名称写的是《1963——父母》。上海油雕院一级美术师陈妍音创作。可也对!看那装束,真的是那个年代的样子!</b></h1><h1><b> “以写实的手法与双人构图方式,以及色彩的运用, 再现了父辈的影像与青春岁月, 及其积极向上的精神面貌。</b>”</h1> <h1><b> 这幅作品叫《行走的高原》。作者为张哲宇,鲁迅美术学院副教授。<br></b><b> “金色的布达拉宫,安静流转的云絮,静静的牧场是我心中的西藏。西藏的魅力绝不止来自终点的美景。而是与生俱来的信仰,自然而然, 让人震撼。”</b></h1><h1><b> 我看不如叫“骑着毛驴去北京”!</b></h1> <h1><b> 又见“上帝之手”!</b></h1> <h1><b> 这个作品的题目是《你浓・贵妃醉酒・苏三起解》。看来是把“贵妃醉酒”和“苏三起解”这两个传统故事穿在了一起。作者是鲁迅美术学院副教授吴彤。<br></b><b> “作品将杨贵妃和苏三两个反差最大的美女进行了并置,引发对比与思考。在艺术语言上将雕塑的部分空间进行了压缩并与中国传统绘画的线描相结合,使雕塑作品在强烈的空间氛围里同时拥有了如画的效果。”<br></b><b> “你浓”是什么意思?</b></h1> <h1><b> 看看她的背面!</b></h1> <h1><b> 这个应该能够看得懂!母亲嘛!还是少数民族母亲!<br></b><b> 题目叫《兴安岭的传说》。作者:李向宇,黑龙江省画院一级美术师。作品以娴熟的具像写实手法,运用工笔式的细腻刻划方式,塑造了母亲的代表性形象,展现了母亲的慈爱、辛劳、无私和伟大。<br></b><b> 怎么样?八九不离十吧?</b></h1> <h1><b> 《光荣与梦想》。曲英佐。鲁迅美术学院教师。愈发的看不懂了!<br></b><b> 看看作品说明吧!“在传统雕塑的骑马像基础上,雕塑与底座的关系带来了表达方式的突破,各自独立又相互交响共振;体块的融入带动雕塑语言本体的变化,新的特质和言说路径与形式语言得到了拓展。”<br></b><b> 可能,看不懂才是根本!这也没想让你看懂!行家们才能看懂的!你的层面不够!</b></h1> <h1><b> 这又是一个看不懂的作品!题目叫“尘埃”。作者沙泉。鲁美教师。题记上写道:“作品出自佛教歇语(疑为偈语):菩提本无树, 明镜亦非台。 本来无一物, 何处惹尘埃。”题记看得懂,但,作品看不懂!你看懂了吗</b>?</h1> <h1><b> 换个角度看看?也许能看懂?</b></h1> <h1><b> 这样看呢?</b></h1> <h1><b> 这块大石头叫“海之舟”。是由中国美术学院副教授沈烈毅奉献的。<br></b><b> “通过石材料的肌理变化,展现了自然形态与艺术表达的有效对比,呈现了形式与视觉语言的完整统一效果。”作品不难理解,但,说明很觉牵强。</b></h1> <h1><b> 这个雕塑很是大胆!题目叫《我和我的作品》。是鲁迅美术学院副教授姜晓梅创作的。<br></b><b> “作品采用浮雕和圆雕相结合的塑造方式,表现了一个半抽象的女人形态。人物略微抬头似诚惶诚恐般。在背景的创作上用钢筋焊接的方式形成了一个形象的剪影 ,象征人存在空间的复杂和艰辛。”你看懂了吗?</b></h1> <h1><b> 这围挡起来的好像不是作品!但很漂亮!</b></h1> <h1><b> 这是鲁迅美术学院教授景育民创作的《达摩・面壁》。这是达摩吗?反正谁也没见过达摩!不过,据说达摩确实是在嵩山西麓五乳峰的中峰上部、离绝顶不远的一孔天然石洞中面壁九年。九年啊!真有毅力!<br></b><b> 这个雕塑“运用金属材料的肌理对比表现面壁修行的古人形象。同时也通过形的改变与材料转换,达到观念上的有益尝试。”你明白了吗?</b></h1><h1><b> 我特意选了个角度,让我也呈现在画面当中!</b></h1><h1><b> 其实,达摩祖师的“面壁”,讲的实是心无分别,守性不移,面对一切境界四相不生,自心如如不动的内在功夫。<br></b><b> “凝住壁观”就是“面壁”,意在让人们不要著四相,即我相、人相、众生相、寿者相,遇到一切境界,心无贪爱取舍,不生烦恼嗔恨。此与人们在形式上面壁打坐没有必然的关系。</b></h1> <h1><b> 这个作品叫“囱上”。作者是鲁美副教授朱光宇。“人类在自身发展与逐渐完善的同时也在慢慢的毁灭着自己赖以生存的家园。作品描述的是以单体重复的人类;构图上繁下简;方圆并用,借以去惊醒和感召人类保护好地球是我们刻不容缓的共同责任!”</b></h1> <h1><b> 这个雕塑作品很有意思!很抽象!是鲁迅美术学院教师高士贺的作品,题目叫《哈娜》。颇有点儿数学味道!拓扑变换吗?这和“哈娜”有什么关系?想不明白!<br></b><b> “其灵感来自数学领域中‘克莱因体’对不可定向之拓扑空间的描述,是空间的无限扩展。同时结合艺术语言再演变至生物的形态,进而暗示着无限宇宙中生命的循环与延续。”<br></b><b> 克莱因,德国数学家。这里所说的“克莱因体”,又称“克莱因瓶”,是像“莫比乌斯带”一样的东西。大家知道,“莫比乌斯带”或叫“莫比乌斯环”是指把一条长方形纸片一端翻转180°,与另一端粘接,而形成的一个二维的“面”。这是一个扭曲的“面”!一个小人在这个面上行走,则分不出正、反面,也就是说,可以从正面走到反面!“克莱因瓶”也是这样,可以称之为三维的莫比乌斯环。这个“瓶”其实是一个圆柱体,它的一端通过在第四维空间翻折扭曲180°和另外一端相连,这样这个圆柱体就没有了内外之分。我们进入克莱因瓶后,可以进入第四维空间,然后再从四维中出来(还是在原入口处),沿着整个瓶子可以走一圈。如果向瓶子中倒入水,进去之后转一圈还会再次从瓶口出来,而且永远不会注满!神奇的很!三维空间中无法画出或者制作出这种圆柱体!<br></b><b> 这个雕塑只不过形象地模拟了“克莱因体”,其实它不是的!<br></b><b> 你可能要问, 你怎么知道的?哈!我是教数学的嘛!“克莱因瓶”不能演示,因为在现实中无法实现!“莫比乌斯带”嘛,不止一次地给学生做过并讲解过的!</b></h1> <h1><b> 再拍几张花吧!</b></h1> <h1><b> 。。。。。。</b></h1> <h1><b> 。。。。。。</b></h1> <h1><b> 。。。。。。</b></h1> <h1><b> 。。。。。。</b></h1> <h1><b> 这个作品是“老子”!是中国国家画院雕塑院教授陈云岗创作的。“通过对于圣哲老子形象的塑造,表现了“无为”与顺其自然的辩证思想,以及智慧与宽广的胸怀。”</b></h1> <h1><b> 这个作品叫“形”!是鲁迅美术学院教师李遂的作品。<br></b><b> “自我是在直面荒诞,从‘此处’前往‘此处’的过程中出现的作用力。物并不是它本身的样子,而是它在相互作用时的样子。通过矛盾找到‘正确’的方向。这人生便真实存在过。”——这是作者的自题。<br></b><b> 抽象吧?有点儿看不懂!作品还不是那么抽象!</b></h1> <h1><b> 这是“几个静止生命的当代变体”。题目就很抽象!作者是鲁美教师许亨。</b></h1><h1><b> “作品是以现代工业文明的技术手段表现远古生命形态中理性与抽象的‘美’。原始生命体经亿万年演化出如今纷繁复杂的大千世界,其美的本质却丝毫未变隐藏在事物的背后。”抽象吧?</b></h1> <h1><b> 也换个角度?</b></h1> <h1><b> 这个作品叫《梁祝・化蝶》!<br></b><b> 故事知道,作品却不懂。原作说明上写道:“作品运用夸张幽默的雕塑构图表现男女舞者在冰上仿佛蝴蝶一般翩翩起舞。胖胖的舞者形象,在视觉感受上达到了反现实的效果;并减轻它的‘重量感’,使之用优雅的姿态呈现出一种轻盈的感觉。”<br></b><b> 怎么觉得有点儿个“牵强”呢?艺术作品,归根结底,是给人看的!大多数人都看不懂,是不是有点儿那个了?没有贬低作品的意思,说说看法而已。直接叫“舞者”不好么?为什么非要拉上梁祝?</b></h1> <h1><b> 转过来看看?能看出来是梁祝?</b></h1> <h1><b> 过一个小桥。对面是“爱的小路”!直通“紫色花园”!</b></h1> <h1><b> 一群漂亮的美眉在这漂亮的景致前拍摄留念。</b></h1> <h1><b> 蹭拍一张不好么?</b></h1> <h1><b> 再来一张背影的!</b></h1> <h1><b> 人家的摄影师还是很专业的!</b></h1> <h1><b> 在做指导!</b></h1> <h1><b> 旁边还有一大石。上刻有“莫子山的历史寻蹟”。</b></h1> <h1><b> 这满树的桃花!</b></h1> <h1><b> 这迷人的景致!</b></h1> <h1><b> 小径不知通何处?</b></h1> <h1><b> 景色优美浴春风!</b></h1> <h1><b> 曲径通幽!</b></h1> <h1><b> 健身场所!</b></h1> <h1><b> 沿着这样的小路,出东门,乘轻轨,倒地铁,回家转也!</b></h1> <h1><b> 莫子山公园又走了一趟。怎么样?</b></h1><h1><b> 今天是去辽图参观展览的,可是参观完毕后尚有时间,于是就又来到了莫子山公园。虽然景色没有夏秋季节那么好看,但,这毕竟带有春天的气息!特别是今年的春天!更显珍贵!三年来的疫情,让人们更加迫切地想拥抱大自然!无论是哪个公园、绿地!走出去,与大自然来一个亲密接触!都是不错的选择!你说是吗?</b></h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