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p class="ql-block"> 一个男孩埃利奥因为突然的意外,而不能开口说话,而他的母亲因为意外失去记忆,无法继续扶养孩子。于是埃利奥只能被送往寄养家庭,他给自己改名叫泡泡,意味自己被困在泡泡中。这是百班千人第50期共读书籍《失语的男孩》的故事起因。</p><p class="ql-block"> 这样的故事,自然需要引起学生的活动兴趣,唤醒阅读的内驱力。于是,我在喜马拉雅APP上录了这本书前面几个章节的录音。读故事给孩子听,这是最原始的阅读策略,也是最有效的阅读方法。</p> <p class="ql-block"> 不少孩子对这本书产生了浓厚的兴趣,正好我们课内语文学到了多种人物描写反映人物特点。因此,我让孩子书写《失语的男孩》的人物卡,去寻觅这本书中的人物描写。一些能力强的孩子,不仅找到了文本,还写出自己的感触。</p> <p class="ql-block"> 这本书没有目录,只有一个个人物内心独白。看着看着,我在思考:只有埃利奥和他的妈妈被困在“泡泡”中吗?不,书中的主要人物都有自己“泡泡”,也就是困难。比如米拉的敏感尖锐、吕邦在校园里被欺凌、比安卡失去丈夫与儿子……</p><p class="ql-block"> 如何去破除这些困扰人的“泡泡”,让自己重获新生呢?书中提到了“同理心”、沟通。</p> <p class="ql-block"> 除了人物卡,让孩子们了解文本中的人物描写方法以外,还有书中的埃利奥(泡泡)的记录方法特别有趣——把人与植物结合起来。于是,我要孩子们学习,也尝试把自己喜欢的东西与身边的人结合,进行创作,并写下创作原因。</p> <p class="ql-block"> 我们在三单元,学习了写研究报告,这篇文章的开头就有作者耶尔*哈桑的话——献给“五月广场的祖母们”。引起了我的兴趣,在看后面的文本也发现相关的描写。比如米拉偷看爸爸的文件,发现有一张照片,是在布宜诺斯艾利斯的五月广场,女佣比安卡头戴白巾,神情悲痛。</p><p class="ql-block"> 比安卡喜欢孩子,对于泡泡的照顾不仅仅是同理心指引,每晚用西班牙语低语。到书本一百五十多页,就有比安卡对泡泡倾吐内心的秘密。于是以这个为点,让孩子们研究,形成研究报告。</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