故乡风物忆旧之二百一十三:北商村有座娘娘庙

侯福志

<p class="ql-block">原载2023年《运河》第一期,署名:侯福志</p><p class="ql-block"> 1940年4月出版的《河北省武清县事情》一书载,“第三区北商村娘娘庙,其庙会日期为旧历四月十八日。”有庙会的寺庙,一定是规模比较大,且对周边村镇具有重要影响。 </p><p class="ql-block"> 提到北商村娘娘庙,得从北商村说起。康熙十四年《武清县志》在“乡镇”一节中,已收录了北商村这个村名。乾隆七年、光绪七年《武清县志》均指北商村隶属邱家庄里。在1914年《京兆武清县地图》上,北商村被标注为“北上村”。1926年《直隶省地形图》及1939年、1948年《武清县全图》均称北商村。另据《天津市地名志.武清县》载,北商村,今属武清区南蔡村镇管辖。它位于南蔡村镇驻地西南2.5公里,南商村工业区西部,旧时的甘桥洼北部边缘,现有人口1800人。元代曾有霍姓在此开店,成村后取名霍店。后又有商姓来此附近定居,得名商村。清朝时,霍店、商村合并,仍称商村。因其东南不远处,同样有一以形成元代且以商姓命名的商村,故以方位区分,称之为北商村。</p><p class="ql-block"> 北商村是南蔡村镇比较大的古村落之一,其历史文化底蕴十分深厚。该村旧有娘娘庙一座,是方圆数十里范围内形成比较早的一座古庙。据说它建于明朝的万历年间,一直延续至20世纪60年代。该庙位于村东中部主街路北,占地约三四亩,建筑规模比较大,有山门、前殿、大殿及耳房、侧房等。大殿内供奉碧霞元君(娘娘)神像。这位娘娘在武清乡间很受推崇,因为她会治病,还可以保佑众生平安,所以这座娘娘庙,自建成后数百年来一直香火不断,尤其是每至庙会之期,这里都要举行祈福花会表演,并请外地戏班举行酬神演出。四邻八乡的信众,无论是求福求子,还是求医问药,“娘娘”都是有求必应。一些商贩看到庙会的告示之后,就会在庙宇的周边最的好地方,搭起布棚或用芦席扎成席棚,作为临时的售货处。无论是布帐,或者席棚,都在门口外挂上一幅长条白布,上书“货好价廉”等广告语,里面则摆满了五光十色的商品,或用长木板搭成桌椅,兜售自制的大饼、油条及切糕等吃食。其它散在各个角落的地摊上,则有卖草帽胶鞋的,有卖儿童玩具的,有卖唱本戏出的,还有卖开水饮料的。未及中午,小商小贩们全都赚得钵满盆满。</p><p class="ql-block"> 北商村曾有一位名中医,人称任七爷。北蔡村出生的著名中医师柳学洙在《医林杂咏》中曾赋诗一首,题为《任老邢老》,诗云:“任邢二老精《颅卤》,潞水东西济众婴。任子克家真跨灶,邢门朝暮梵鱼声”据作者注释,“二老之名已忘,人均称之为任七爷、邢二爷。任,北商村人。邢,勾兆屯人。皆精幼科。”“任宝成大夫,为任七爷长子,天津王串场中医医院儿科主任。”</p><p class="ql-block"> 约在清同治七年(1868),经村内乡绅合议,决定在庙内空地上建房,作为村内义塾的所在地。进入民国后,义塾被改建为乡立初级小学。据1940年出版的《河北省武清县事情》一书载,北商村乡立初级小学拥有教职工2人,在校生46人。新中国成立后,乡立初级小学改名为北商村完全小学。进入新世纪后,南蔡村镇对乡村学校实施整合,北商村小学与邻村南陈庄小学被合并在一起,原北商村小学变成了现在的村委会。娘娘庙旧址内,有一株老槐树,已有415年的历史了。据林业部门挂牌保护的标志载,该树栽种于1607年(明万历三十五年前后)。胸围358厘米,树高7.5米,冠径东西15米,南北11米。据笔者观察,这株老树树干底部已被分裂成两部分。北半部为实心,南半部为空心,两部分底部中空,上部相连。据村中90岁的老人回忆,在他们儿时,这株老树的树干就已开裂,孩子们经常在树干处玩耍,有时故意从裂缝中钻过。由于南半部分树干已弯曲垂地,为保护古树生长,有关部门在树干弯曲部分至地面之间设置了两根铁柱,以起到支撑作用。在弯曲部分转折处,钻出不少新杈,从远处观看,这株古树就像一只长颈鹿,有眼、有鼻子,还有“鹿角”,神态神态活灵活现。</p><p class="ql-block"> 有趣的是,该村大姓有罗姓、张姓、徐姓,唯独没有商姓。叫“商”村,而没有商姓,最可能的原因是商姓人家早已迁出本村。目前,南蔡村镇仍有商姓人口一百余人,但主要分布在北商村东南部不远的北马庄。笔者推测,马庄商姓很可能是由北商村迁过去的。</p> <p class="ql-block">作者简介:</p><p class="ql-block"> 侯福志,1964年11月11日生于武清县石各庄公社李各庄村。天津知名文史学者、乡土文学作家。天津市作家协会会员、天津档案馆近代史研究中心特聘研究员,《大运河词典(天津卷)》编辑委员会专家组成员。天津市规划资源局历史文化名城保护处原处长。</p><p class="ql-block"> 自1986年开始在报刊上发表作品,累计在《天津日报》《今晚报》《中老年时报》《中国老年报》《中国国土资源报》《中国矿业报》等报纸及《地球》《化石》《天津文史》《天津史志》等杂志上,发表文史随笔、科普作品及散文作品2000余篇(笔名有御河轩主、柳福、雍楠、柳士心、四海、武邑等)。</p><p class="ql-block"> 累计出版著作有:《天津民国的那些书报刊》《刘云若社会言情小说经眼录》《大地史诗——地质史上的天津》《津沽谈往录》《津沽乡情录》《沽水旧闻录》《桑梓纪闻》(卷二)、《桑梓纪闻》(增补本)、《津沽诗集六种》《老天津的旧报旧刊》《老天津的地质风物》《评剧皇后刘翠霞》《老天津的诗社和诗人》《李各庄风土记》《武清乡村老物件》《报人王小隐其人其事》等18部。主编或参与主编了《天津地矿工作二十年》《天津地热(温泉)志》《天津历史地图集》等著作。另参与和平、河西、河东、河北及武清等5个区的30余本文史资料编辑或撰稿工作。</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