蹉跎岁月凝聚了50年的情结

华中

<p class="ql-block">文字:华中</p><p class="ql-block">图片:手机拍摄</p> <p class="ql-block">  今年是江西九江县新港公社迴峰矶大队知识青年“上山下乡”50周年,也是当年我们这些花季年华的热血青年离开学校的50周年。我们这批人同成千上万的知青一样在人类历史上已经用血肉之躯写上了浓重的一笔,我们和他们一样是特殊的一代人,“前无古人,后无来者”。他们是新中国的同龄人,更是新中国的奠基者,我们和他们一样无私奉献,不求索取。不知什么是退却,在人生的浪涛中始终拼搏向前。我们经历的痛苦令人难以想象,但是我们从不叫累,以钢铁般的意志与天斗与地斗。</p> <p class="ql-block">  历史的车轮滚滚向前,留下的却是青春年华的记忆。我们追循历史的印记,仿佛走进那不堪回首的年代。今天我们欢聚一堂,再次来到当年的知青队,映入眼帘的知青排房只剩下两间残墙断壁,在风雨中摇摇欲坠,锈迹斑斑的门锁印记当年的痕迹。</p> <p class="ql-block">  凄厉的微风穿梭在残垣断壁之间,淡淡的阳光,将我的思绪回到五十年前。斑驳的墙壁记载着历史的沧桑,凝聚着知青的辛酸与汗水。而今,我们面对这破旧不堪的珍贵知青遗址,此时此刻我不能用雄壮的文字抒发追忆思今的感慨,我只能用笔记录下我的所见所感,来表达对当年知青奋斗敬畏与赞美。</p> <p class="ql-block">  时光流逝,岁月如梭。转眼我们已是两鬓斑白年近花甲的人了,当年的知青经历,是我人生中一段最美好的回忆,那片美丽富饶的广阔天地曾经留下我们的足迹。时间的沙漏沉淀着无法逃离的过往,记忆的双手总是拾起那些明媚的回忆。青春的羽翼,划破记忆的大门;昨日的经历,激起心中的涟漪。</p><p class="ql-block"> 1973年12月21日江西共产主义劳动大学附属中学、江西南昌航空学院附属中学、新港公社的第一批30名热血青年响应毛主席知识青年上山下乡的号召,下放到江西九江县新港公社迴峰矶大队,以后陆陆续续知青有60多名。那一年我们正值青春,有着远大的理想和抱负。个个热情高涨,精神饱满,全身焕发出青春的魅力。“广阔天地,大有作为。”我被这金光闪闪的八个大字所吸引,决心在农村接受贫下中农的再教育。</p> <p class="ql-block">  我们来到知青队,映入眼帘的是一排依山而盖简陋的知青排房,室内昏暗潮湿,日不见阳光,头顶上方无天花板,而是一排排密密麻麻的瓦片。“难道就要在这里生活一辈子吗!”我思量着仿佛一盆凉水从头浇到脚。</p><p class="ql-block"> 正在此时,大队妇女主任杨副书记来看望我们。她热情洋溢的话语,情真意切,感人肺腑,让我们感动不已。给我们增添了战胜困难的力量和勇气。“为建设社会主义新农村贡献一份力量吧!”妇女主任的话语仿佛还在我耳边回荡。</p> <p class="ql-block">  我们上山下乡,从城市进入农村,衣、食、住、行,吃、喝、拉、撒,全部的生活方式顿时发生巨大变化,生活条件一下与以前形成反差。尤其遇到自然灾害、恶劣气候时,往往陷入困境,感受到巨大的心理和生理的煎熬。</p> <p class="ql-block">  那是第二年的春天,下了一场茫茫大雪,我从睡梦中就听到外面有人大喊:“下雪了,下雪了!”我被叫喊声从梦中惊醒,穿起衣服推开门一看,映入眼帘的是一片银色的世界。只见天地之间白茫茫的一片雪花,纷纷扬扬的从天上飘落下来,四周像拉起了白色的帐篷,大地立刻变得银装素裹。山川、田野、村庄全都笼罩在白蒙蒙的大雪之中。我不禁想起一句诗“忽如一夜春风来,千树万树梨花开。”这景色太美了!</p><p class="ql-block"> 由于大风大雪将瓦片掀起了好几块,有的房间里飘进小雪。大队书记得知情况后,立即派人前往知青队看望我们,给我们无微不至的关怀和鼓励,一股暖流涌上心头,让我们感到无比温暖。</p> <p class="ql-block">  记忆中给留下印象最深的是汪队长,陈队长和李队长,他们都是当地的村民,以淳朴善良的优秀品质深深地打动着我们每一位知青的心,激励着我们度过了艰难困苦的岁月。</p><p class="ql-block"> 陈队长与我们年龄相仿,谈笑风生,非常有趣。他与知青同吃同住,近距离接触,平易近人。很快和知青打成一片,并掌握和了解每位知青的思想动态,以便及时做思想工作。</p> <p class="ql-block"> 汪队长,慈祥的面孔,和蔼可亲,是个地地道道的庄稼老汉。流水般的岁月无情地在他那古铜色的脸上刻下了一道道深深的皱纹。手掌上磨出了厚厚的老茧。</p> <p class="ql-block">  我们在他们的再教育下,在艰苦的生活中学会了生存,深深懂得劳动创造财富,用坚强的意志,顽强的毅力克服了重重困难,撑握了不少农活技能。</p> <p class="ql-block">  秋天,棉田里呈现出一片深紫颜色的棉桃,一个个成熟的棉桃绽放出一朵朵白色的花,又到了秋收时节,看到眼前的一派景象,令人感到欣慰,这是我们用辛勤的汗水浇灌所获得劳动成果。其实种植棉花是一件很辛苦的事情,从播种棉籽开始,要经过间苗、移苗、捉虫、除草、松土、施肥、喷药、打顶、开花、结果,十几道工序。</p> <p class="ql-block"> 记忆最深的却是秋天棉花收获的季节。当球形的果实裂成几瓣露出洁白如雪的棉花时,棉花便成熟了。天空风轻云淡,原野一片丰收的景色。无边无际的棉田里,一株株棉花枝叶茂盛。</p><p class="ql-block"> 这时地里的知青是忙碌的,喜悦之情溢于言表。为了抢时间采摘棉花,队里要求每人每天采摘的棉花按重量计入个人业绩。</p><p class="ql-block"> 当清晨万籁俱寂,东边的地平线泛起一丝丝亮光,小心翼翼地浸润着浅蓝色的天幕时,我们三个一群,五个一伙悄悄地下地。此时东方出现了瑰丽的朝霞,李家村的屋顶上飘着缕缕炊烟,空气中弥漫着轻纱似的薄雾。田野的空气是那么的清晰,那么的凉爽。还似乎带有一股泥土的芳香。</p><p class="ql-block"> 我们低头弯腰采摘,个个手脚灵巧,动作麻利,不甘落后。甚至有人调侃:天上有架飞机。我们都无暇顾及,无人抬头张望。正午烈日当头,汗水湿透了我们的衣襟,累了就跪着摘。</p><p class="ql-block"> 太阳在走过了辉煌的路程后,渐渐西沉下去,依然留下黄昏那静静的美丽,留下一种坦然宁静的庄严。傍晚暮色暗淡,残阳如血,江面上如镶金边的落日,光芒四射,最后一丝残阳落在江面上,它与江水融为一体,金光璀璨。渐渐的夕阳收敛起它最后一抹余晖。</p><p class="ql-block"> 我们满载丰收的劳动成果,肩扛一大麻袋的棉花,拖着疲惫的身躯,迈着沉重的步伐走进知青队,个个头发蓬乱,衣冠不整,衣服、手脚甚至被棉枝划破。</p> <p class="ql-block">  艰苦的生活也许会感染我们每一个人的内心,未来的生活也许还会有比这更痛苦的。我们必须坦然面对,也许我们从此更能理解何为生活,我们开始思考人生,思索末来。每一次亲身的经历有它特殊的价值体现,我们努力用心对待了,我们也就收获了人生的金秋。</p> <p class="ql-block">  都说风是自由的,都说少年像风一样的。我们怀揣着好奇,一路走来,足迹留在不同的角落。一次次的经历,把我们的感动和泪水重叠。看一路的脚印,艰辛是如此不易;看一路的风景,心情是如此美丽。这一路有无尽的收获和难忘的记忆;这一路有很多的成长与内心的自信。我热爱这块广袤的土地和辽阔的旷野。</p> <p class="ql-block">  时光无比柔软,见证着我们经历的过往。岁月,沧桑依旧,沉淀着生命中的那些悲欢离合。知青之间充满了血溶于水,兄弟姐妹般的亲情和爱心。上山下乡那段与青春有关的日子,演绎了感人至深、催人泪下的真情故事。我们将最美好的青春年华献给了广阔天地——农村。</p> <p class="ql-block">  我们经历了酸甜苦辣,艰苦的生活锻炼了我们的意志,富丰了人生阅历,青春无悔!我们坚定地选择奔赴农村,用我们的青春和热血谱写一首无悔之歌!</p><p class="ql-block"> 经过艰苦岁月的磨练,迴峰矶这个不起眼差点被人们遗忘的角落,却造就了一批有知识有文化,有才能的知识青年。</p><p class="ql-block"> 张莳霖,第一任知青队长。性格内向,比较稳重。习惯任何人的忽冷忽热,看淡任何人的渐行渐远。1976被推荐到湖南铁道学院外语系读书,后成为中国驻外大使。</p> <p class="ql-block"> 李含放,第二任知青队长。性格内向,默默无闻,以身作则,埋头苦干。夜深人静时,有时会传来他优美的小提琴琴声,那悦耳动听的旋律在寂静的夜空中回荡 ,消除知青一天的疲劳。1977年考入南京邮电学院,后任海南省移动公司老总。 </p> <p class="ql-block">  罗超西,性格开朗,反应灵敏,处理人际关系得心应手,谈吐中偶尔有点幽默感。1977年考入北京邮电学院。后移民阿根廷 ,是一位爱国人士。致力与促进阿根廷与中国之间的友好关系。他是阿根廷中国和平统一促进会会长,世界江西同乡联谊会轮值会长,江西省政协委员。罗超西以自己在阿三十年的生活经历分别在中西文媒体上讲述中阿两国人民心相通的故事。他为促进中阿两国人民的友谊作出了巨大的贡献。</p> <p class="ql-block">  张健,硕士研究生。毕业后,分配在江西广播电视大学工作,后出国深造。</p> <p class="ql-block">  李虹,赤脚医生。性挌开朗,为人热情,她聪明好学,对工作任劳任怨。经过培训后,很快掌握了赤脚医生的基本技能,熟能生巧,并将这一技术服务于村民。1977年考入九江医科学校,后成为医学副教授。这次的知青聚会由她主持,她的主持能力超群,口若悬河,滴水不漏,生动有趣,将聚会推向了高潮。</p> <p class="ql-block">  陈队长、杨书记、李含放、罗超西、赵一勇、熊克贵、段国珍等人热情洋溢,感人肺腑的发言,句句经典,让人受益匪浅! </p><p class="ql-block"> 这次聚会,我们游览了湖口石钟山,鞋山。这里离知青队只有五公里,当年下雨天或冬天地里没活干,大家相约一起去湖口石钟山游玩,上街购物。</p> <p class="ql-block">  我们经历了多少辛酸苦辣,经历了多少雨雪风霜。是时代赋予我们特殊的称谓——知青,是执着追求让我们谱写了篇章。我们的奋斗,凝聚了“五十年情结”,我们的友谊,犹如青山碧水绵延流长。</p><p class="ql-block"><br></p> <p class="ql-block">  陈队长宴请全体知青的告别宴会上,知青苏建华一首王佑贵作词作曲的《我们这一辈》,唱出了知青的辛酸与泪,字字句句,动人心弦,感人肺腑,催人泪下。这首歌曲是一代人的人生写照,接地气的歌词调动了时代的记忆,唤醒了一辈人心底深处的回忆。 </p><p class="ql-block"> 这首歌百听不厌,感人的歌词、沧桑的歌喉让我们怦然心动,仿佛又把我们带回到了青春年代,闻到了那泥土的芬芳。不由自主地勾起了对那段历史的回忆,清晰地记起了那段蹉跎岁月。 </p> <p class="ql-block">  艰苦岁月,苦中有乐,乐在其中。在棉田里,沙山上,在弯弯的溪水旁都留下了我们的脚印,在球场上留下我们生龙活虎的身影,在工地上我们挑过石灰桶,在地里种过麦子、棉花、花生、黄豆、芝麻等农作物。我们挑着满满一担丰收的果实回家过年,像民工一样乘坐闷罐子列车,归心似箭,亲爱的父母我们回来了。 </p><p class="ql-block"> 往事的回忆是我们对时代的眷恋,今日的欢聚是我们对幸福的向往。让我们带着微笑与阳光同辉;让我们拥有幸运与平安荡漾。举杯吧,我的知青战友,今夜无眠,让重逢的喜悦消去身心的疲惫,让甘醇的美酒冲淡岁月的沧桑,让动听的歌声唤起青春的回忆,让欢快的舞步引领我们踏上新的征场! </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