明代屯堡天龙古镇--赣湘桂贵渝鄂六省市包车行(十六)

阿亚

<p class="ql-block"> DAY10:2023年4月14日,晴,平坝天龙屯堡~天平山~小河湾~花溪~青岩古镇,费用235元。</p> <p class="ql-block"> 一、平坝</p><p class="ql-block"> 平坝区,安顺市辖区,位于安顺市东北部,因“地多平旷”而得名。地处黔中腹地,素有“黔之腹、滇之喉、蜀粤之唇齿”之称,是安顺的东大门。它北临毕节市织金县,东临省会贵阳,西靠西秀区,素有“西部黄金通道,黔中文化走廊”之称。截至2020年,平坝区常住人口约为35万人。</p> <p class="ql-block">  平坝区处于中国喀斯特地貌典型区,自然风光旖旎,民风淳朴,以汉族为主,境内还有回族、彝族、白族、布依族、壮族、苗族多个少数民族。平坝有“中国屯堡文化之乡”“中国清真美食之乡”“中国民间文化艺术之乡”的书画、屯堡地戏之称。</p> <p class="ql-block"> 二、天龙腾堡文化旅游区</p><p class="ql-block"> 天龙屯堡文化旅游区,是贵州西线旅游线上的著名景区,东距省会贵阳市60公里,西距黄果树70公里,周围有五个国家级的旅游景区,黄果树、龙宫、织金洞、红枫湖、格凸河与之相邻。</p> <p class="ql-block">  天龙屯堡文化旅游区由两个主要景点组成:天龙腾堡、天台山和五龙寺。天龙屯堡古镇是一个典型的屯堡村塞,居住在这里的屯堡人,祖先明初由南京“征南”移民到此,至今仍居住在“户自为堡”的石头房子里,固守着江淮一带的民风民俗,首批国家级非物质文化遗产屯堡“地戏”是屯堡文化的代表。“国家级重点文物保护单位”天台山伍龙寺,是堡寺庙建筑的杰作,它雄峙于一石独兀的天台山巅,纯石垒砌,绝无寸土,依山就势,灵施巧布,被专家学者誉为“山地石头建筑的绝唱”。这一座建于明代的古老寺庙,不仅释、儒、道共居,而且还是一座充满沧桑历史的古军事城堡。</p> <p class="ql-block"> 三、天龙屯堡</p><p class="ql-block"> 天龙屯堡位于安顺东北处30公里的平坝区境内。天龙屯堡古镇为我国境内现存完好保持明朝汉装的老汉族居住地,屯堡文化是平坝区最具地方特色的旅游文化。这里修建奇特,集佛、儒、道三教合一、三位一体的天台山五龙寺,为国家重点文物保护单位。</p> <p class="ql-block">  公元十四世纪中叶,朱元璋力逐群雄,一统中原,建立了明王朝。此时,元朝元顺帝虽败,可是在西南边陲的云南,还有一位元朝梁王仍在负隅顽抗,他自恃天高皇帝远,又据西南高山密林之险,欺明朝大军鞭长莫及,数度杀害了朱元璋派来的使臣。</p> <p class="ql-block">  朱元璋为巩固政权,统一国家,下定决心用武力解决。明洪武14年,朱元璋钦令颖川侯傅友德将军率30万大军进行征南,一举剿灭梁王,平定了西南边陲。屯堡人的祖先就是当年南征的将士及家眷等。</p> <p class="ql-block">  战事平息后,为了“永固江山”,朱元璋采取了“屯田戍边”政策,建立“卫所制度”。并将这些军士及其眷属留驻贵州,屯戌于此,至今已六百余年。</p> <p class="ql-block">  他们在黔中这块土地上辛勤耕耘,生息繁衍,创造了璀璨的文明,其后裔被称为“屯堡人”。至今仍传承着明朝时期江淮一带的汉族文明,延续着明朝的军旅屯戌文化,形成了今天的“屯堡文化”。</p> <p class="ql-block">  古镇在大山深处,最初一个以军事防御功能完善著称的屯堡建筑,四周建有石拱门,易守难攻。天龙屯堡聚居的是独特的汉族群体屯堡人,他们的语音、服饰、民居建筑甚至行为都与周围的其他村寨截然不同,有着不一样的“屯堡文化”。</p> <p class="ql-block">  石头镇。一进入屯堡,你会发现石头的踪迹无处不在。石头做的房子,石头砌的墙,石头铺成的路,高大的石头寨门,屋舍房廊相连,长街曲巷相通。放眼望去,黑灰一片,充满了历史与沧桑。</p> <p class="ql-block">  在天龙屯堡,五十多岁及以上的女性,今天仍穿着六百年前明代的“凤阳汉装”。据说,天龙屯堡人的服饰是朱元璋老家汉族妇女,包括马皇后“马大脚”的正统装束,在日常生活中、劳作时都如此,俗称“凤阳服装”。我们住宿客栈老板娘的祖先,就是来自皖北凤阳一带。</p> <p class="ql-block">  屯堡文化源于明朝朱元璋大军征南和后来的调北填南。朱元璋的军队征服南方后,为了便于统治,大军就地屯田驻扎下来。同时,朝廷还下令从中原湖广和两江地区调集一些工匠、平民及犯官等,强行迁至贵州安顺天龙一带居住。历经600年的沧桑,人类学家称为“明代生活的活化石”,形成了今天独具特色的“屯堡文化”。</p> <p class="ql-block">  (一)财神万山祠</p> <p class="ql-block">  (二)茶驿站</p><p class="ql-block"> 驿茶站。古代屯军官员转换马匹,传递书信的必经之处。根据安顺多瘴气的气候特点,驿茶具有避暑驱寒等功效,茶水中含有生姜、甘草、金银花等八种不同的重要的配方。</p> <p class="ql-block">  (三)老演武堂</p><p class="ql-block"> 老演武堂。该建筑是一座继承了江南传统民居风格的典型屯堡三合院,此房由原房主郑炳兰始建于1921年,坐东南向西北,占地面积676平方米,为一正两厢一照壁的石木结构悬山顶三层建筑。正房七间,左、右厢房各三间,天井一个,照壁一堵,木雕构件工艺精湛。天龙屯堡旅游兴起后,这里被辟为地戏表演场所,人称“演武堂”。</p> <p class="ql-block">  (四)四世同堂</p><p class="ql-block"> 四世同堂,建于民国初期,同一时期居住四代38口人。其户主鲍老太君重视对子女的教育,家门中有北大及黄埔毕业的后人。</p> <p class="ql-block">  屯堡人是一个聚族而居的汉族群体,“四世同堂”就是一个最好的例证,此宅民国期间四代同居,人丁兴旺。家长鲍老太君早年霜居,然持家有方,督导子孙耕读为本,以致培养出了数位有成就的人才。其孙郑培泽毕业于北平大学,曾经任大学教授,后致力于农业科学研究;郑培珍毕业于黄埔军校,参加过“鄂西会战”“中原会战”等多次抗日战役;郑培礼毕业于贵州师大,一生从事教学工作。</p> <p class="ql-block">  曾任云贵监察使、全国教育总长的著名政治人物,学者任可澄先生,为表彰鲍老太君的功德,在其九十寿诞时,亲题"萱闹春霭”匾及长联一副以赠之,至今尚存。</p> <p class="ql-block">  (五)功名桅杆</p><p class="ql-block"> 功名桅。屯堡人历代非常重视教育,清代考取功名都会为学子立桅杆一根,上点桐油灯盏,表示让他们的思想普照四方,希望后人向他们学习。</p> <p class="ql-block">  (六)叶茂思根</p> <p class="ql-block">  (七)九道坎</p><p class="ql-block"> 九道坎。因其九个石阶,故名。陈姓始祖陈典居住地,是村寨内最早的石头建筑之一,也是保留最完整的地方</p> <p class="ql-block">  (八)人口文化园</p> <p class="ql-block">  (九)天龙学堂</p><p class="ql-block"> 天龙学堂。市级文物保护单位,典型的三合院建筑,始建于1907年,是清末武举陈日瞻号召村民集资创办的,学堂一直沿用至2006年。建筑风格保留了江南建筑特色。</p> <p class="ql-block">  (十)三教寺</p><p class="ql-block"> 三教寺。由于屯堡人来自各地,信仰不同,为使大家能够团结在一起,才将各自信仰的佛教、道教、儒教齐奉,才形成今天的三教寺。</p> <p class="ql-block">  (十一)毛氏大宅</p><p class="ql-block"> 毛氏大宅。该老宅为1948年由当地富户毛祖珍所建,因其常年在外表演京剧,并聘请较为有名的建筑师设计,建筑风格不同于屯堡其它建筑。1950年贵州解放后改为当地公社所在地。</p> <p class="ql-block">  (十二)沈万山故居</p><p class="ql-block"> 沈万三故居。沈万三,元末明初人,姓沈,名富。字仲荣,江南富户。因其财力雄厚,犒赏三军而得罪了朱元璋,发配云南,并把子孙分布在黔中各地,此宅为天龙沈氏祖宅。</p> <p class="ql-block">  (十一)四公碑</p><p class="ql-block"> 四公碑。四公是首先入黔的四位始祖,分别为张、陈、沈、郑,是明朝屯军时身居要职的官员。因征战到这里结下深厚友谊,后来四人结为异兄弟,并且都与征定为名,叫张征定、陈征定、沈征定、郑征定。征定是平定战争的意思,希望战争早日平息,百姓安居乐业。至今,村寨里仍繁衍着人口最多、人丁最旺的张、陈、沈、郑四大家族。</p> <p class="ql-block">  (十二)夜色天龙腾堡</p> <p class="ql-block">  丰盛的晚餐。聪明的老汤,提前向老板娘预订的烧铉鸡,好吃又实惠。</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