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 <p class="ql-block"><span style="color:rgb(22, 126, 251);"> 为了进一步加强我校教师队伍建设,规范课堂教学,促进我校新入职教师的成长,提高课堂教学效率。按照学校工作总体安排,高中生物组三位老师分别进行了展示。</span></p> <p class="ql-block"><span style="color:rgb(22, 126, 251);"> 梁如楠老师展示了新授课《DNA的复制》,侯宁老师展示了《基因的表达》第一课时,徐姝老师展示了《内环境为机体提供稳定的生存环境》二轮复习专题课。</span></p> 2 <p class="ql-block"><span style="color:rgb(255, 138, 0);"> 三位老师的课堂各有特色。均能立足新理念,贴近新教材,以问题为驱动,渐进探究和自主建构知识框架,生物学学科核心素养自然渗透。</span></p> <p class="ql-block"><span style="color:rgb(255, 138, 0);"> 梁老师设计的《DNA的复制》以科学史为主线,从提升学生的生物学学科核心素养出发,引导学生自主探究DNA的复制过程。具体表现在1.充分利用科学史素材,在科学探究中着重体现假说一演绎的科学思维方法,利用资料,通过“提出假说一设计实验一演绎推理﹣实验验证”的过程,层层递进地引导学生逐步建构DNA半保留复制的概念,帮助学生真正理解对DNA复制机制的揭示必须来源于实证。2.从结构与功能相适应的角度,体会DNA的准确复制是遗传信息稳定传递的基础引导学生从DNA的结构入手,推测DNA的复制方式,最后以DNA的结构如何保证复制的准确性?引发学生深入思考。帮助学生领会DNA的准确复制保证了遗传信息的稳定传递。从系统的视角加深对生命本质的认识,形成结构与功能观。</span></p> <p class="ql-block"><span style="color:rgb(255, 138, 0);"> 侯老师设计的《基因的表达》,教学目标定位具体、准确,符合课程标准中与本节相关的“内容要求”和 “学业要求”。教学过程既注重通过问题引导学生对事实进行加工、建构概念,又注重培养学生的科学思维,还帮助学生形成生命观念。主要体现在以下几方面。1.在探究性学习中引导学生主动学习,如探讨RNA适于作DNA的信使的条件、概述遗传信息的转录过程。2.在建构概念中帮助学生形成生命观念,教学不以让学生记忆转录为目标,而是提供转录的事实性材料,通过问题引导,使学生进行思维加工,建构转录的概念。3.能充分利用教材的图文资料、信息技术手段,让微观抽象的内容可视化。</span></p> <p class="ql-block"><span style="color:rgb(255, 138, 0);"> 徐老师设计的《内环境为机体提供稳定的生存环境》复习课,借助思维导图对知识进行梳理,选择有梯度的习题驱动课堂思维走向深入,问题层层递进,由具体到抽象,由浅层到深度,用思维统领课堂。其次,课堂中与学生亲切的互动,评价中既有对学生的鼓励,又渗透着合作互助的意识培养,讲解习题不慌不忙,娓娓道来。先整体复习,再以高考题检测学生的学习效果,最后落到易错知识点上的思路符合学生的认知。</span></p> 3 <p class="ql-block"><span style="color:rgb(22, 126, 251);"> 高中生物教师集体研讨,达成共识:备课必须以课标为依据,准确把握每节课的教学目标和教学重点,切忌面面俱到、没有主次;要立足于学情,体现教师的主导、学生的主体地位,切忌唱独角戏;课堂中要注重评价的重要性,形成教—学—评一体化的教学,让评价服务于素养目标的达成。</span></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