穿越千年的火与土之歌 | 2023年铜川游学记

潭潭妈🌞Lisa

<p class="ql-block">2023年4月13日星期四</p> <p class="ql-block">  春阴天气草如烟,时有飞花舞道边。阴沉灰蒙的天气并未阻挡我们外出游学的脚步,反而为我们浓厚的学习氛围平添了几许清凉与舒爽。</p><p class="ql-block"> 老师们早早到达了集合地点,大家都非常期待疫情过后的第一场游学活动。坐上大巴车后,周二组的石冀英老师率先开始破冰和热场,详细的说明了游学行程安排,并逐一介绍了在座的每一位老师。</p><p class="ql-block"> 接着由陕历博资深志愿者郭宁老师抛砖引玉对中国陶器的发展史和古代陶瓷窑炉的发展与演变做了简短的介绍:从旧石器时代利用打制石器到新石器时代的创造性使用泥土(黏土或陶土),烧制陶器,从平地堆烧到穴窑和薄壳窑,制作出种类繁多的生活器具如汲水陶罐、陶壶、陶碗、陶盆等;再到后来的棚内平底封泥烧制,窑的出现,让陶器烧成温度、效率、质量和产量都得到了提升,从而带来了一个新的质料:瓷。</p><p class="ql-block"> 原始先民利用聪明才智将火与土完美结合,奏响了延续几千年的生命之歌,这首歌传唱千年,享誉世界。郭老师盛赞窑炉为“土与火的梦工厂”。</p> <p class="ql-block">  车窗外春雨潺潺,老师们的学习热情澎湃激荡。经过短暂的休息,我们抵达了此行的第一站——耀州窑遗址博物馆。</p> <p class="ql-block">  耀州窑遗址博物馆位于铜川市黄堡镇漆水河畔。耀州窑是我国古代六大名窑之一,创烧于唐,盛于宋,距今已有1400多年的历史,其制品以“巧如范金,精比琢玉”被誉为北方青瓷的代表,在中国陶瓷史上影响深远,具有非常重要的地位。</p><p class="ql-block"> 黄堡镇在宋代隶属耀州,所以我国文献记载中,把这里的瓷窑统称“耀州窑”,所烧瓷器叫“耀州瓷”。耀州瓷釉色苍翠、深沉、透亮,如冰似玉,造型古朴庄重,纹饰富丽多姿,构图严谨生动。其釉色、造型及纹饰格调一致,和谐完美,使人感到风清骨俊,遍体光华。那粗犷流畅的线条则恰似一曲刚烈、豪迈的秦腔旋律。</p><p class="ql-block"> 唐宋时期,耀州瓷通过海上丝绸之路,远销世界各地,在许多国家的考古发掘中已获得了印证。耀州瓷系列极为丰富,发现的很多瓷器堪称稀世珍宝,尤其是黑瓷塔式罐、唐三彩龙头构件、青釉提梁倒注壶等,可谓无价之宝。而这其中最为璀璨夺目的当属青釉提梁倒注壶,现已被陕西历史博物馆收藏,并成为陕历博的镇馆之宝之一。</p> <p class="ql-block">  郭沫若先生于1972年曾写过一首《西江月•颂陶》来赞颂陶:“土是有生之母,陶为人所化装,陶人与土配成双,天地阴阳酝酿。水火木金协调,宫商角征交响,汇成陶海叹汪洋,真是森罗万象。”由此我们可以感受到,如果没有水和土,陶瓷是不能成形的,如果没有火和木,陶瓷不能成器,因此人们称陶瓷为水火土的艺术品。</p> <p class="ql-block">  首先进入的是唐代展厅,唐代是中国封建社会发展的鼎盛时期,耀州窑作为京畿之地的窑口,受到了当时政治、经济、文化和科学等诸多方面的影响,其发展也是日异月更。唐代的瓷器在器型、釉色和品种上都是最为丰富的。唐代的釉色有黑釉、白釉、青釉、茶叶末釉和白釉绿彩、褐彩、黑彩以及三彩等。</p><p class="ql-block"> 这是一组黑釉瓷器,在创烧初期多为民用瓷,都是唐代老百姓日常生活所使用的器具,造型朴实且实用性强。</p> <p class="ql-block">  黑瓷的呈色剂是铁元素,用含铁量高的釉料来着色,就可烧出漆黑的黑瓷。耀州窑地处陕西渭北的黄土高原,这里蕴藏有取之不尽的高档次天然黑釉料——黄土。将绵黄土经淘洗和反复搅拌,就能成为优质黑釉料,施在器表可烧出漆黑明亮、光泽性很强的黑釉瓷。</p> <p class="ql-block">   黑釉兽面枕</p><p class="ql-block"> 这是一件瓷枕,枕座镂空,正面为兽面造型,两侧为车轮形,上接如意形枕面,通体施黑釉。<span style="font-size: 18px;">瓷枕因其光洁细润,质坚清凉,是古代夏令寝卧的佳品,除作为寝具外,</span>古人认为把瓷枕制成兽形有辟邪的功能,因此这种兽形枕非常流行,后来亦作诊脉及随葬之用。</p> <p class="ql-block">  每位老师都全神贯注地聆听博物馆工作人员的讲解,拍照、录音、拿出本子认真作记录。</p> <p class="ql-block">   <b>镇馆之宝</b>——黑釉塔式盖罐(唐代)</p><p class="ql-block"> 这是一件佛教的丧葬器具,它是1972年当地村民挖红薯窖时偶然发现的,因其独特的成形工艺和装饰工艺而成为当之无愧的国宝重器。</p><p class="ql-block"> 就其成形工艺而言,这件器物拉坯很高,比例匀称,上下协调,在1000多年前的拉坯工具还是木轮的情况下,能够拉出如此匀称协调的器物已是非常难得。同时,它的造型是上圆下方相结合,在制作过程中稍有不稳,就会出现倾斜或坍塌,因此,能够成功烧制出窑凸显出了它的难得与珍贵。</p><p class="ql-block"> 黑釉塔式罐的装饰从题材到手法都体现了多样性的特点。其装饰题材有堆塑在底座上下的佛像、力士等人物形象;堆塑在塔尖上的小猴、方座四角的瑞鸟、如意形壶门内的兽首等动物形象,还有贴塑在罐腹下部的莲瓣等植物形象。这些多样化多元化的题材与手法在运用方面恰到好处,不仅装饰了罐体,使器物看起来既端庄华丽,又有气势和活力。这件塔式罐是目前发现的唐代黄堡窑黑釉瓷中的孤品,是唐代北方黑釉瓷的典范之作,它充分展示唐代耀州窑精湛的的制瓷工艺水平。</p><p class="ql-block"> 此罐的产生和佛教有着密切的关系,罐盖为七级宝塔形,是典型的印度佛教建筑,塔顶是一个猴子的形象,据《佛本生经》记载,佛祖释加牟尼七次转世其中一世为猴。塔罐底座也是模仿了佛塔须弥座的底座,这些都充分说明了此罐深受佛教影响,是具有典型印度风格的宗教器物,也从侧面体现出了当时吸收外来文化,兼容并蓄开放包容的社会风气。</p> <p class="ql-block">  白釉</p> <p class="ql-block">   茶叶末釉瓷器</p><p class="ql-block"> 茶叶末釉瓷属铁结晶釉系,经高温还原焰烧成,釉呈失透之黄绿色,因颇似茶叶之细末,故名。该种瓷器是唐代耀窑特有的品种之一,造型古朴素雅,釉色沉稳均匀,风格含蓄恬静。</p> <p class="ql-block">   唐代三彩釉陶器</p><p class="ql-block"> 耀州窑的唐三彩也被视为稀世珍宝,唐代三彩釉陶器,是盛行于唐代的一种低温釉陶器,釉彩有黄、绿、白、褐、蓝、黑等色彩,而以黄、绿、白三色为主,所以人们习惯称之为“唐三彩”。</p><p class="ql-block"> 耀州窑除了烧制大量唐三彩作为陪葬品之外还烧制了许多唐三彩建材,另有少部分作为日用器具。这不但拓宽了唐三彩的使用领域,也体现了耀州窑作为官窑的地位。其中最负盛名的是三彩龙头套兽,它呈龙的造型,后部呈长方形的空套状,两侧有穿孔,上方切割成三角形,套在屋檐上保护屋檐,用于大型寺院和宫廷。</p> <p class="ql-block">  </p> <p class="ql-block">   白釉绿彩香炉(唐代)</p><p class="ql-block"> 白釉绿彩系点彩工艺之一,在胎体上先施白色化妆土,上釉后加点含铜的色料斑块,然后烧成。白釉绿彩在耀州窑唐代产品中较为常见。</p> <p class="ql-block">  五代时期,青瓷获得长足发展,成为“贡瓷”。这一时期的器物造型精巧秀丽,已开宋风之先河。同时,因改进匣钵装烧工艺,避免了污染,使产品质量大有提高。在多种装饰技法中,尤以剔花最为出色。在青瓷中,此时期独创的天青釉瓷器,是耀窑对中国后世制瓷最具影响力的一项创举。</p> <p class="ql-block">   青釉划花瓷器</p><p class="ql-block"> “划花”,系用尖状工具在坯体表面划出图案纹饰,类似于线刻。五代时,耀州窑的划花工艺在唐代的基础上已臻于完善。此法又常与“剔花”装饰工艺相结合使用。</p> <p class="ql-block">   青釉剔花瓷器</p><p class="ql-block"> “剔花”,系先在坯体上刻划出花纹轮廓,再将轮廓以外的背衬剔除,然后在凸起的轮廓中以阴线划出叶脉等纹饰。施釉烧成后,器表颇具浮雕效果,并富色泽变化。</p> <p class="ql-block">  宋代,耀州窑进入鼎盛时期,形成了“十里窑场”的宏大规模。由于备料、成型、装饰、施釉以及装窑等工艺的先进与完善,加之窑炉及燃料的改进,耀瓷的烧造水平达到了炉火纯青的地步:刻花青瓷刀锋犀利,纹饰洒脱;印花青瓷精巧秀美,刻画生动。</p><p class="ql-block"> “方圆大小,皆中规矩”,“击其声铿铿如也,视其色温温如也”,这是宋代《德应侯碑》中对耀州青瓷之评语。德应侯碑,立于北宋元丰七年(1084),由张隆撰文并书写。碑文详细记述了宋熙宁年间,北宋皇帝宋神宗赐封耀州窑所在地黄堡镇的土地神为德应侯,这是中国考古至今发现全国唯一皇封的“窑神”,可见宋代耀瓷在当时的辉煌!耀瓷由此成为独步天下的名品,并最终催生了辐射全国的庞大窑系——耀州窑系。</p> <p class="ql-block">   <b>炉火不夜</b></p><p class="ql-block"> 长安北望,同官故园。漆水依依,丘陵绵绵。落日余晖,五彩绚烂。烟青火红,窑炉遍山…… 这,就是千年之前耀州窑“十里窑场”描绘出的一幅入夜时分的壮丽景观!</p> <p class="ql-block"><br></p><p class="ql-block">   青釉刻花婴戏葡萄纹瓶(北宋)</p><p class="ql-block"> 这件瓷瓶釉色翠青,玻璃质感强。灰胎,质略粗。瓶肩部刻两只凤凰衔葵花,纹饰环绕肩部一周。腹部刻婴戏葡萄纹,两条葡萄藤在瓶腹起伏缠绕。枝叶当中均匀分布着四个嬉戏的孩童,高低错落,他们当中一个攀援、一个稳坐、一个回眸、一个扳枝,神态活泼可爱。这几个孩童都带着项圈、手镯,脚穿布袜,童婴的烂漫童真、顽皮可爱尽在其中,逼真地刻画出一群可爱的童婴嬉戏场面。整个图案疏密有致,布局合理,主体突出,形象生动。下腹刻有仰莲瓣。据推测,此瓶是为了方便酤酒而专门烧制的。</p><p class="ql-block"> 婴戏纹作为陶瓷装饰始于唐代,广泛流行于宋代。北宋耀窑青瓷婴戏纹组合形式多样,婴戏葡萄纹中的葡萄突出特征是多子,而婴戏葡萄象征着多子多孙、生生不息,表现出人们对子孙绵延不绝的祈求。</p> <p class="ql-block">  小巧精致的青釉盒(北宋),此盒也称三星子母盒,是古代妇女盛放粉、黛、脂的化妆用具。</p> <p class="ql-block">   青釉刻花瓷器(北宋)</p><p class="ql-block"> 刻花青瓷是宋代耀窑最大的亮点,满盛着耀窑的鼎盛气象。独具的典雅风韵与清寂之美,为她赢得了“宋代刻花青瓷之冠”的声名。其制法:先在瓷坯上以直刀刻出外轮廓,继用斜刀将其剔成斜面,细部纹饰用篦划法制作。施釉烧成后,器表色阶由浅及深,纹饰凸显,恍若浮雕,颇富层次感与立体感。</p> <p class="ql-block">  青釉刻花牡丹纹执壶(北宋)</p> <p class="ql-block">   焚香具</p><p class="ql-block"> 宋代流行用香,十分考究焚香具。耀窑顺应这一时代潮流,推出了各型各式精巧别致的焚香具。其器多仿金银器造型,玲珑剔透,亭亭玉立。烦难的“镂空”工艺在此运用自如,而“复层式”(双层中空)炉则兼具审美与隔热双重效应。</p> <p class="ql-block">   青釉牡丹纹碗(北宋)</p><p class="ql-block"> 该碗刀锋犀利、潇洒,深浅有致。牡丹花繁而不乱,既追求了形式变化,又能保持整体的和谐统一。花冠丰满,花叶分披,花枝缠绕,奔放流畅,给人以欣欣向荣之感。通体施以青釉,釉色青中闪黄,花纹清晰,浓淡相间,纹样微凸,具有很好的视觉效果。</p><p class="ql-block"> 牡丹花在中国传统文化中寓意着富贵,器物上饰缠枝牡丹是耀州窑北宋中期最为盛行的题材,该碗当为耀州窑鼎盛时期之作。</p> <p class="ql-block">  黑釉酱斑纹碗(北宋)</p> <p class="ql-block"> 酱釉瓷器</p><p class="ql-block"> 酱釉瓷是宋代中期耀州窑瓷器中出现的一个新品种,为仿宋代漆器之作,其数量较多,仅次于青瓷。酱釉是一种以铁为着色剂的高温釉,釉料中氧化铁的总量达5﹪以上。</p> <p class="ql-block">   <b>制瓷工艺</b></p><p class="ql-block"> 瓷器制作的流程须经过原料开采、选料、粉碎、淘洗、练泥、做坯、刻花、印坯、画坯、施釉、装窑、烧成、开窑等十余道程序。</p> <p class="ql-block">   月白釉瓷器</p><p class="ql-block"> 月白釉瓷亦称青白玉釉瓷,是金代耀州窑成功创烧的一大特色产品。其釉色比天青稍淡,釉质乳浊,厚如堆脂,白中泛青,青中透白,其冷清洁净之韵堪比天然美玉,高雅别致脱俗,深得市场和上层社会的青睐。耀州窑月白釉瓷宋代晚期开始出现,金代大量烧造。当时人们崇尚玉器,但玉器材质昂贵,瓷器原料低廉且储量广,仿玉效果的月白釉瓷则应运而生。</p> <p class="ql-block">   姜黄釉瓷器</p><p class="ql-block"> 金代后期,耀州窑烧制了大量深受广大中下层民众欢迎的姜黄釉瓷。姜黄釉出现的原因与金元时期窑炉燃烧室面积扩大,通风道变短增高有关,这样的窑炉结构,容易形成氧化气氛,使窑内产品釉色变黄。南宋陆游《老学庵笔记》:“耀州青瓷器谓之越器,以其类余姚秘色也。然极粗朴不佳,惟食肆以其耐久多用之。”陆游所见到的这种“极粗朴不佳”的耀州窑产品大概就是金代耀州窑所生产的内底刮涩圈的姜黄釉产品,胎体厚,耐用持久,是面向平民大众的普通产品,受到食肆的欢迎。</p> <p class="ql-block">  元末明初之后,陈炉窑场取代黄堡成为耀窑的中心,制瓷技术与产品风格发生了明显转变,民窑之特色体现得更为浓厚。此时期,青瓷制品不复多见,而胎厚器重、形体简练的白瓷和黑瓷器大量涌现,并出现了白釉黑花釉下彩瓷。其装饰手法也从传统的刻印花,演化为以绘画为主。从此,色彩对比鲜明,画风质朴豪放的白釉黑花瓷取代了青瓷之主导地位,成为陈炉窑的代表性作品。</p> <p class="ql-block">   白地黑花瓷器</p><p class="ql-block"> 白地黑花瓷出现以后,很快成为耀窑明、清以来的主流产品。其画风粗犷,色调明快,线条流畅,极富写意性及民间风土韵味。由此亦可见耀窑很善于采借其他名窑如磁州窑等的瓷艺。</p> <p class="ql-block">   秦王府琉璃厂遗物</p><p class="ql-block"> 明初,朱元璋封其次子为秦王,府署设于西安。为筹建秦王府,特在陈炉和立地坡设琉璃厂烧制建筑材料。当地出土的“官”字款板瓦以及龙、凤纹筒瓦、滴水等构件,是这一史实的明证,可见当时王府对耀州窑的重视。</p> <p class="ql-block">  清代的陈炉窑继承了传统的制瓷技术,除烧造白釉黑花、铁锈花、黑瓷、白瓷外,还新创烧了香黄釉瓷,及黄白、黑白复色釉瓷等特色品种。晚期则出现了广受民间欢迎的青花瓷。民国时期的瓷器基本沿袭清代之风格,青花瓷成为主流产品。此时期的器物上,多有与绘画相结合的文字题款,如年款、古诗词、吉祥语、歇后语等,图文并美,相映成趣。</p> <p class="ql-block">   青花瓷帽盒(清代)</p><p class="ql-block"> 帽盒,始见于明代末期,是官员放置帽子的盒子。这款帽盒形制较大,造型大方,装饰非常雅致,且富有艺术美感。</p> <p class="ql-block">  青花观音座像(民国)</p> <p class="ql-block">  当代铜川陶艺大师作品展</p> <p class="ql-block">  就在即将要离开耀州窑博物馆时,老师们非常有幸见到了守望耀州窑六十余载的“三秦楷模”、中国古陶瓷领域泰斗级人物“铿锵玫瑰”禚振西先生,正是因为在禚先生等数代人的努力下,才揭开了耀州窑1400年历史发展脉络的神秘面纱。</p> <p class="ql-block">  满满一上午的精神食粮足以慰心,接下来需要丰富的物质食粮来暖胃了!</p> <p class="ql-block">  漠漠春阴酒半酣,片片绯霞颜尽染。</p> <p class="ql-block">  觥筹交错,笑谈古今。</p> <p class="ql-block">  樽空席毕,游学继续!老师们来到了耀州文庙,令人倍感遗憾的是这里因消防整修而暂停开放。</p> <p class="ql-block">  几经波折,我们终于在一条幽巷深处觅到一座古朴雅致的小宅院,这里便是西仓巷11号——林徽因故居。</p> <p class="ql-block">  穿越时间和空间与历史对话,一起缅怀为中国古建筑以及文化遗产保护事业做出杰出贡献的林徽因、梁思成夫妇。</p> <p class="ql-block">  据周二组的李亭老师的介绍,林徽因的独子梁从诫先生于1994年创建了中国最早的完全民办环境保护组织“自然之友”,通过环境教育、家庭节能等方式重建人与自然的连接,守护珍贵的生态环境,为我国的环保事业做出了巨大的贡献。</p> <p class="ql-block">  耀州鹞子高三纪念馆</p> <p class="ql-block">  别有洞天的二进院。</p> <p class="ql-block">  最后一站,铜川博物馆。</p><p class="ql-block"> 铜川是一座历史名城,自古钟灵毓秀、人杰地灵,孕育了唐代伟大医药学家孙思邈、书法大家柳公权、史学家令狐德棻、西晋哲学家傅玄、北宋山水画派领袖范宽、辛亥革命的先驱“西北革命巨柱”井勿幕等人物。</p><p class="ql-block"> 这里有关中北部最著名的古关隘,享有“雄关天堑,鹰鹞南飞”之称誉的咽喉要塞金锁关;还有国内唯一遗存的“炉火千年不息”的耀瓷烧造基地,被誉为“东方古陶瓷生产的活化石”的耀州窑发祥地之一——陈炉古镇;还有唐代玄奘法师译经、弘法和圆寂之地——玉华宫。</p><p class="ql-block"> 这里有西北革命的摇篮——照金,老一辈无产阶级革命家在这里创建了西北第一个山区革命根据地——陕甘边革命根据地,在中国革命史上写下光辉绚丽的篇章。</p> <p class="ql-block">耀州古城沙盘模型</p><p class="ql-block"> 耀州城始建于唐,元末毁于兵燹。明代重修后,雉堞巍峨,四街通衢,坛庙寺观衙署林立,神德寺塔雄踞步寿原。山水形胜,洵为大观。</p> <p class="ql-block">  青花牡丹纹帽盒(民国)</p> <p class="ql-block">  香黄地青花赭彩汤盆(民国)</p> <p class="ql-block">  据说这是玄奘法师的真迹。</p> <p class="ql-block">  乌云散尽,夕阳斜照。此次铜川游学之旅在鲍老师、李红老师、褚祁老师和李燕老师的游后感言中完美收官。感谢郭宁老师和石冀英老师细致周到的安排,让我们享受到了一场精神上的饕餮盛宴,感恩能与志同道合的各位老师们相遇相知,感恩这沿途的一切美好和满满的收获,期待下一次与更美的风景相遇!</p> <p class="ql-block"><br></p><p class="ql-block"><br></p><p class="ql-block">撰稿:刘妍</p><p class="ql-block">审稿:石冀英</p><p class="ql-block">摄影:周二、周三、周五和周六组的老师们</p>

耀州

釉瓷

唐代

老师

瓷器

青釉

青瓷

白釉

釉色

刻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