知杜甫而知民之辛乐

空心幽兰

<p class="ql-block">  大家好,我是晋城市健健幼儿园礼遇社团的宋晓茹,多读书,读好书,这本《杜甫传》推荐给大家。</p> <p class="ql-block">作者简介——</p><p class="ql-block"> 冯至(1905-1993),原名冯承植,字君培,直隶涿州人。冯至先生是一位兼跨古今中外三大领域的作家、学者。在古典文学方面,他撰述的《杜甫传》是一项开创性的研究,这是当代杜甫研究绕不过去的必读书。在现代文学领域,他是现代文学“沉钟”社的代表人物之一,在新诗创作方面,有卓越的成就,代表性的作品有《昨日之歌》《北游及其他》《十四行集》等,他还是一位卓越的翻译家,为中德文学的交流与沟通做出过杰出的贡献,瑞典、联邦德国、奥地利等国聘为科学院外籍院士或通讯院士。</p> <p class="ql-block">推荐理由——</p><p class="ql-block"> 杜甫是众人皆知的大诗人,他的一生可谓历尽坎坷。尽管生活困苦,但无论走到哪里,身处何种境地,他都以一颗赤诚的心关切时政民瘼,发为感人肺腑的诗篇。他被人们尊称为“诗圣”。冯至先生是当代著名的诗人,在战火纷飞的年代,他以“携妻抱女流离日,始信少陵字字真”的切身感受,在杜诗中找到了知己般的共鸣。于是,他以杜诗为根据,“用一个现代人的虔诚的心与虔诚的手描绘出一个唐代的杜甫”, 演绎杜甫的人生和诗心,表彰“诗圣”的人格精神与艺术魅力,同时也借以排遣自己家国之爱无处安放的苦闷。这是一部心与心交谈的诗人传记。</p> <p class="ql-block">内容节选——</p><p class="ql-block"> 杜甫初到长安,漫游时代的豪放情绪还没有消逝,他在咸阳的旅舍里度天宝五载的除夕时,还能和旅舍里的客人们在明亮的烛光下高呼赌博。但等到他和长安的现实接触渐多,豪放的情绪也就逐渐收敛,这中间他对于过去自由的生活感到无限的依恋。一种矛盾的心情充分地反映在他长安前期的诗里:一方面羡慕自由的“江海人士”,一方面又想在长安谋得一个官职,致使他常常有这样的对句:上句说要脱离使人拘束的帝京,下句紧接着说不能不留在这里。尤其是从外面回到寂寞的书斋,无论在风霜逼人的冬日,或是望着渭北的春天,他终日只思念着李白;孔巢父从长安回江东时,别筵上他也一再托付他,向李白问讯。他这样怀念李白,就是羡慕李白还继续。</p> <p class="ql-block">感悟——</p><p class="ql-block"> 杜甫一生关怀国运,蒿目民艰,可是他实际的政治生活却非常短促,虽然如此,他那“穷年忧黎元”的热诚并没有丝毫消减过,他也说过“安危大臣在,不必泪长流”这不过是一时的解嘲,实际上他那忧国忧民的泪是一直流到他死亡的前夕。他从不消极退缩,他无时无刻不希望有一天政治能够清明,人民的生活能够改善。杜甫在旧日封建时代度过了他的悲剧的一生,无论在什么艰苦的情况下,他都不曾被社会上的恶势力和自己的贫病所吓倒,他也不曾采取任何一个方式逃避现实,这是由于他具有深刻的乐观主义精神,这个乐观精神是从他经历的国家的灾难,人民的疾苦和个人的悲剧里锻炼出来的,痛苦越深,对国家和人民的爱就越深沉,杜甫,中国这个最具家国情怀的诗人,他的一生和他的诗作都值得我们一读再读。</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