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的小学生时代

追梦

<p class="ql-block">  记忆是最容易模糊的东西,在时间的流逝里,会渐渐的淡去,而那些印记着时代烙印的往事却粘在了记忆里,永远也抹不掉——那就是60后我的小学生时代。</p> <p class="ql-block">  提起我的小学,无法忘记我村那简陋的小学校,只有两个老师,两个教室,半间老师办公室+宿舍。每个年级大概有十到二十来个学生,一二三年级共处一个教室,四五年级共处一个教室。老师教一年级时,二三年级就得自习或室外活动;教二年级时,一三年级就得自习或室外活动,以此轮流。一年级的学生备不住可以听听二三年级的课程,只要你能听懂;但二三年级的学生一般就不会再听一年级的课了,否则岂不是越学越抽抽了。</p> <p class="ql-block">  无法忘记的还有那戳陡房(里坯外砖也叫里生外熟)的教室,泥墙皮,土当地儿,两个小小的木棂窗户,微微能射进一点阳光。学生没有课桌,低年级是用土坯垒砌个“土台子”当桌面,上面糊上报纸。高年级的学生条件稍微好一点,用土坯垒砌两个坯垛,上面搭上一块长木板,这样能坐上五六个学生。如果你不想坐“土坯登子”的话,那就只能自己从家带凳子了。</p><p class="ql-block"> </p> <p class="ql-block">  记得我那块像宝贝一样爱惜的“写字石板”和用废旧布条卷成一个圆柱形的“板擦”,在班里算是最好用的,还有那些软硬恰好的写字“石笔”,用到捏不住了也舍不得丢弃。大一点的学生好歹能有一支铅笔和自己买一张草纸割32K大小,用针线装订成本子用了正面用反面。</p><p class="ql-block"> 记得在商店工作的母亲曾给我带回一些薄薄的带有油性的废弃包装纸,装订成了小本本,用铅笔用力才能勉强写上字,就这样我喜欢的不得了,同学们也羡慕的不得了。</p> <p class="ql-block">  想当年,最想拥有的是:红色塑料皮的《毛主席语录》、“红小兵”或“红卫兵”袖章和不同材质的精美“毛主席纪念章”,还有就是能有一个用红领巾缝制成的“红宝书”挎包。</p> <p class="ql-block">  在那十年动乱的年代,小学对学习要求不是很高,语文也就是写字,组词,造句,拼音;算术就是加减乘除,混合运算。记忆里我们正儿八经上课的时候不多,经常学劳结合下地干活,扫“硝碱”熬“硝盐”,学针灸,学“样板戏”。虽然我们小学生文化知识学的非常有限,但《毛主席语录》小红本能背的滚瓜烂熟,还有组织几个同学模仿唱上一台《红灯记》也不叫个事儿。</p> <p class="ql-block">  总想起那年代上课前全班起立衷心的祝愿:“祝毛主席万寿无疆”,声音整齐响亮,情感真切单纯;总怀念那年代的课间活动:跳绳、跳房子、踢毽子、投包、老鹰捉小鸡等游戏,玩的无拘无束,开心快乐。</p> <p class="ql-block">  最记忆犹新的还是在我上三年级的时候,大队出工找人用土坯垒了个乒乓球台子,台面用白灰抹平,中间用几块砖摆成球网。虽然球台垒的歪歪扭扭,不成比例,但那时却感觉像有了“洋玩意儿”的新鲜。我自己找了块木板,用刀具把它削成“托板”状当乒乓球拍,还没等台面干透就急不可待地与同学打了起来,却忘了老师上课前:“嘟——嘟”的哨子声;忘了家长上学前“放学打草”的嘱托声。</p> <p class="ql-block">  学校有篮球场吗?必须的,是我上四年级时老师找人扛来一根粗木檩,一头钉上一块用废旧木条拼凑成的木板,再安上个没带网的球篮(其实是用钢筋弯成的圈);一头埋在门前的小麦场上,形成了半场篮球场地,这也算是学校最“现代化”的体育设施了。但学校没有篮球,学生更没有条件去买了,就这样所谓的篮球架直愣愣的戳在那里,当成了摆设,等到我小学毕业也没能用得上。</p> <p class="ql-block">  我的小学五年虽条件艰苦,但学习没有压力,没有包袱,没有名目繁多的课外辅导以及各种艺术培训班,在轻松快乐中度过。你问我学习成绩咋样,我也不知道,因为我小学压根儿就没考过试。</p><p class="ql-block">注:图片来自网络</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