教材分析 <p class="ql-block"> 《圆圆的西瓜》选自省编教材中班下册,主题五《我的家乡》的次主题二《物产多》中的一节数学活动。幼儿园科学领域的目标,主要在于激发幼儿对周围事物和现象的好奇心和探究热情,学习运用适当的方法解决简单的问题获得对事物特征的经验,幼儿能够感知周围物体的形状是多种多样的,对不同的形状感兴趣。西瓜是幼儿常见又喜爱的水果,对西瓜的外形特征有一定的知识经验,利用西瓜引出圆形和椭圆形,再鼓励幼儿通过动手操作活动材料进一步认识圆形和椭圆形的不同,使活动过程变得更加灵动和鲜活,增加了活动的趣味性,并让幼儿探索魔术棒(毛根)变出圆形和椭圆形,更加激发了幼儿的探究热情。</p> 课题梳理 活动目标 <p class="ql-block">1.通过观察与操作,了解圆形和椭圆形的异同,并能正确区分圆形和椭圆形。</p><p class="ql-block">2.能发现生活中像圆形与椭圆形的物品。</p><p class="ql-block">3.喜欢观察、动手操作、学会观察与表达。</p> 活动准备 <p class="ql-block">活动准备:</p><p class="ql-block">1.圆形、椭圆形、三角形每人一套,操作卡片每人一份。</p><p class="ql-block"> 2.教学课件。</p><p class="ql-block">3.毛根每人一根。</p> 活动过程 <p class="ql-block">一、以参观农场的形式,引出活动内容。</p><p class="ql-block">出示圆形与椭圆形的西瓜,引出圆形与椭圆形。</p> <p class="ql-block">二、比一比:</p><p class="ql-block">通过操作比较,认识椭圆形,进一步感知圆形与椭圆形的异同。</p><p class="ql-block">(1)幼儿操作,发现圆形与椭圆形的相同之处。</p><p class="ql-block">(2)幼儿操作,发现圆形与椭圆形的不同之处。</p><p class="ql-block">(3)幼儿操作,发现圆形与椭圆形之间的变化。</p> <p class="ql-block">三、分一分:</p><p class="ql-block">(1)将常见的类似圆形和椭圆形水果进行分类。</p><p class="ql-block">(2)课件验证,修改错误,巩固认知。</p> <p class="ql-block">四、找一找:</p><p class="ql-block">游戏:寻找椭圆形。</p><p class="ql-block">(1)幼儿操作材料,将椭圆形圈出来,教师巡回指导。</p><p class="ql-block">(2)课件验证,修改错误,巩固认知。</p> <p class="ql-block">五、引导幼儿说出生活中哪些物品像椭圆形,哪些像圆形。</p><p class="ql-block">(1)幼儿自由说一说生活中像椭圆形、圆形的物品,教师及时总结点评。</p><p class="ql-block">(2)带领幼儿到教室外继续寻找圆形与椭圆形物品,结束活动。</p> 活动延伸 <p class="ql-block">1.带领幼儿寻找幼儿园里像的圆形和椭圆形物品。</p><p class="ql-block">2.家园共育:家长带领幼儿寻找家里的圆形和椭圆形物品。</p> 评课反思 <p class="ql-block">问题一:活动时间过长。</p><p class="ql-block">改进方法:缩减不必要的环节,圆形○与椭圆形比较异同的过程中,可以把图形对折比较中心线长短的环节删除。</p><p class="ql-block">问题二:在比较“椭圆形比圆形长一些扁一些”过程中没有体现出椭圆形的扁。</p><p class="ql-block">改进方法:</p><p class="ql-block">1.在出示椭圆形时,将椭圆形的特征表述清楚告诉幼儿。“这个比圆形扁一些长一些的就是椭圆形”。</p><p class="ql-block">2.椭圆形和的教具可以准备两套,一套比较长一些另一套比较扁一些,用颜色区分图形卡片。</p><p class="ql-block">问题三:对于中心园幼儿的经验准备不充分。</p><p class="ql-block">改进方法:活动前与幼儿交流,了解幼儿是否有本节活动的经验。</p><p class="ql-block"><br></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