蛤蟆先生去看心理医生读后感

以诺妈妈

<p class="ql-block"><br></p><p class="ql-block"><br></p><p class="ql-block">【书籍简介】</p><p class="ql-block">在大家眼中,人间开心果蛤蟆先生是全世界最不会得抑郁症的人。</p><p class="ql-block">他天真可爱,热情洋溢,有无数兴趣爱好,还有爱他照顾他的好朋友们,甚至,他还有很多钱!</p><p class="ql-block">但这样的蛤蟆先生,却陷入了抑郁,觉得自己一事无成,毫无价值,甚至想要自杀。</p><p class="ql-block">好在朋友们及时发现了他的异样,送他去见了心理医生苍鹭。</p><p class="ql-block">经过十次咨询,蛤蟆先生重新发现了生活的美好和乐趣,找回了久违的快乐,甚至做出了一系列让朋友们都感到惊讶的改变。</p><p class="ql-block">“蛤蟆先生”可以是我们每一个人。我们可能没有像他那样的好朋友和财富,但我们也一定经历过像他那样灰暗的日子。大多数时间,我们都只能一个人默默疗伤,从未想过还可以去看心理医生。</p><p class="ql-block">现在你有一个机会,可以近距离了解一个人去看心理医生时会经历些什么。</p><p class="ql-block">【你将获得】</p><p class="ql-block">1.什么情况下我们需要去看心理医生?</p><p class="ql-block">2.去看心理医生前我们需要知道什么?</p><p class="ql-block">3.心理医生会告诉我们什么?</p><p class="ql-block">【文稿】</p><p class="ql-block">在大家眼中,人间开心果蛤蟆先生是全世界最不会得抑郁症的人。</p><p class="ql-block"> </p><p class="ql-block">他天真可爱,热情洋溢,有无数兴趣爱好,还有爱他照顾他的好朋友们,甚至,他还有很多钱!</p><p class="ql-block"> </p><p class="ql-block">但这样的蛤蟆先生,却陷入了抑郁,觉得自己一事无成,毫无价值,甚至想要自杀。</p><p class="ql-block"> </p><p class="ql-block">好在朋友们及时发现了他的异样,送他去见了心理医生苍鹭。</p><p class="ql-block"> </p><p class="ql-block">经过十次咨询,蛤蟆先生重新发现了生活的美好和乐趣,找回了久违的快乐,甚至做出了一系列让朋友们都感到惊讶的改变。</p><p class="ql-block"> </p><p class="ql-block">“蛤蟆先生”可以是我们每一个人。我们可能没有像他那样的好朋友和财富,但我们也一定经历过像他那样灰暗的日子。大多数时间,我们都只能一个人默默疗伤,从未想过还可以去看心理医生。</p><p class="ql-block"> </p><p class="ql-block">什么情况下我们需要去看心理医生?</p><p class="ql-block">去看心理医生前我们需要知道什么?</p><p class="ql-block">心理医生会告诉我们什么?</p><p class="ql-block"> </p><p class="ql-block">听完这本书,你就可以对以上三件事有一个初步的了解,一只脚踏进心理咨询的门槛。</p><p class="ql-block"> </p><p class="ql-block">在见到你以前,这本书已经在世界范围内热销了23年,初次引进国内,就拿下了各大图书畅销榜的第一,豆瓣也给毫不吝啬地出了8.7分的高分。无数人的人眼含热泪地留下了感动的好评,感谢这本书帮助他们度过了最艰难的一段时光。</p><p class="ql-block"> </p><p class="ql-block">本书的作者罗伯特·戴博德,毕业于剑桥大学,任教于英国亨利商学院,也是一位从业二十多年的心理咨询师。他将自己多年的从业经验和研究结果融入了这本书,使得这本书被誉为心理咨询的教科书级案例。</p><p class="ql-block"> </p><p class="ql-block">值得一提的是,书中的心理医生苍鹭,其实就是作者本人的化身,借此,他表达了自己一直以来的信念:每个人都有能力变得更好,而他愿意为每一位来访者倾注全身心的关注。</p><p class="ql-block"> </p><p class="ql-block">下面,就让我们一同走进蛤蟆先生的心理咨询之旅吧~</p><p class="ql-block"> </p><p class="ql-block">蛤蟆先生一共经历了10次咨询,我们可以把这10次咨询分为3个阶段。</p><p class="ql-block"> </p><p class="ql-block">咨询的第1阶段,是自我探索的过程,在这个阶段中,蛤蟆先生先是和苍鹭先生达成了咨询协议,随后又发现了自己是抑郁了,并且找到了成因。</p><p class="ql-block"> </p><p class="ql-block">初次见面,苍鹭就提出了这样的问题:</p><p class="ql-block"> </p><p class="ql-block">“你为什么来到这里?”</p><p class="ql-block">“是谁在支付你心理咨询的费用?”</p><p class="ql-block"> </p><p class="ql-block">他建议蛤蟆先生这次会谈后就结束咨询。因为他并非自愿来咨询的,而是为了讨好他的朋友,不得不来的。他的朋友们因为担忧他所以送他来咨询,那么其实需要做咨询的是他们自己。</p><p class="ql-block"> </p><p class="ql-block">苍鹭认为,如果蛤蟆想要真的好起来,就需要为自己负起责任,好好和他合作。</p><p class="ql-block"> </p><p class="ql-block">这里涉及了一个很重要的知识点,也是所有想要去看心理医生的人,需要明白的一个道理:</p><p class="ql-block"> </p><p class="ql-block">心理咨询不是上课,咨询师不可能通过给几个建议就能解决困扰我们多年的问题,这是对他人不切实际的期待。</p><p class="ql-block"> </p><p class="ql-block">任何事情的成功都需要十足的努力,就像我们想考100分,就必须好好学习,我们想要好心情和幸福人生,也必须在咨询中认真思考。</p><p class="ql-block"> </p><p class="ql-block">如果我们无法做到这一点,那就只能承认,我们现在没那么想解决我们的问题。</p><p class="ql-block"> </p><p class="ql-block">当然,蛤蟆先生在这件事上表现出了超乎寻常的勇敢和坚定,他选择了和苍鹭先生合作,他想要真正好起来。</p><p class="ql-block"> </p><p class="ql-block">在接下去的咨询中,蛤蟆先生描述了自己之前在《柳林风声》里干过的蠢事和九死一生的经历,朋友们的指责和嘲笑,他还谈论了自己严厉的父亲和总把他当孩子的母亲。总之觉得自己此生一无所成,毫无价值,生活一团糟,活得像个笑话,甚至他最近常常有自杀的想法。</p><p class="ql-block"> </p><p class="ql-block">在这里,请大家回想一下蛤蟆先生之前的状态,再结合他现在的表达,不难得出一个结论,那就是蛤蟆先生可能得抑郁症了。</p><p class="ql-block"> </p><p class="ql-block">在临床上,抑郁症是怎么诊断的呢?一般有这样9条标准,如果你和你身边的人满足了其中的5条及以上,且持续了两周,那就有可能是抑郁症。</p><p class="ql-block"> </p><p class="ql-block">下面请大家拿出纸笔,记一下这9条标准,或者你也可以看着文稿,和自己的情况一一对照。</p><p class="ql-block"> </p><p class="ql-block">1、大部分时间都在哭或感到悲伤、空虚、无望。</p><p class="ql-block">2、大部分时间,对几乎所有活动都不感兴趣或不再像以前那样喜欢了。</p><p class="ql-block">3、没有减肥或增肥,但体重或食欲明显增加或减少。</p><p class="ql-block">4、几乎每天都失眠或睡特别多。</p><p class="ql-block">5、几乎每天行为都过于激动或呆滞。</p><p class="ql-block">6、几乎每天都疲劳或精力不足。</p><p class="ql-block">7、几乎每天都感到自己毫无价值,或感到过分地内疚。</p><p class="ql-block">8、几乎每天都不能思考或注意力不集中。</p><p class="ql-block">9、反复出现自杀想法。</p><p class="ql-block"> </p><p class="ql-block">抑郁症的成因也是多种多样的。对于蛤蟆先生来说,他觉得他所经历的就是他抑郁的成因,但其实这并不是决定性的因素,蛤蟆先生的抑郁,首先是因为他并没有处在“成人自我状态”。</p><p class="ql-block"> </p><p class="ql-block">发现这一点的过程并不是很愉快,当时蛤蟆先生很恼怒,因为每次他向苍鹭提出问题,苍鹭总是把问题抛回去。</p><p class="ql-block"> </p><p class="ql-block">苍鹭解释道,这是因为蛤蟆先生正处于“儿童自我状态”。这个状态下的蛤蟆先生对苍鹭产生了移情,把苍鹭当成了他的父亲,所以总是期待他来给出答案,并寻求他的认可。</p><p class="ql-block"> </p><p class="ql-block">什么是“儿童自我状态”?</p><p class="ql-block"> </p><p class="ql-block">问出这个问题的蛤蟆先生来到了咨询的第2阶段:觉察自我状态。</p><p class="ql-block"> </p><p class="ql-block">“儿童自我状态”“成人自我状态”“父母自我状态”是沟通分析心理学的理论。</p><p class="ql-block"> </p><p class="ql-block">“儿童自我状态”有两种,一种叫“自然型儿童”,另一种叫“适应型儿童”。“适应型儿童”就是孩子们为了要适应父母的每一次喜怒无常而发展出来的一种生存状态。</p><p class="ql-block"> </p><p class="ql-block">蛤蟆先生的父亲非常严厉,母亲则总把他当孩子看,他为了不让他们生气,选择了顺从和讨好他们,这就导致了他在心理上非常依赖父母,以至于从未真正长大成人,因而总是用儿童的方式释放愤怒,也就是不带攻击性地发火。</p><p class="ql-block"> </p><p class="ql-block">大家也可以找找自己有没有在使用儿童释放愤怒的方式,或许我们也常常处在“适应型儿童”状态,这些方式从强到弱分别是:叛逆、撒泼、怄气、任性、郁闷、拖延、厌烦和退缩。</p><p class="ql-block"> </p><p class="ql-block">处在“父母自我状态”的人,特别是处在“挑剔型父母状态”的人则爱批评人、很严厉、常常愤怒。</p><p class="ql-block"> </p><p class="ql-block">乍一听好像和老好人蛤蟆没什么关系,但苍鹭指出,蛤蟆其实也常常处于这种状态,只不过他批评、惩罚、折磨的对象是自己。</p><p class="ql-block"> </p><p class="ql-block">“儿童自我状态”本质上是在重复儿时的自己,“父母自我状态”本质上是在重复过去的父母。</p><p class="ql-block"> </p><p class="ql-block">人们进入这种状态是不需要思考的,就像条件反射一样。</p><p class="ql-block"> </p><p class="ql-block">比如当我们面对权威的时候,总是下意识地扮演起了儿时的自己,不由自主地开始讨好。</p><p class="ql-block"> </p><p class="ql-block">又比如当我们自己的孩子不写作业时,我们下意识地就模仿起了自己的父母,对孩子歇斯底里地发火。</p><p class="ql-block"> </p><p class="ql-block">放在蛤蟆先生身上,就是当他在面对朋友们的指责时,下意识地就进入了“儿童自我状态”,开始讨好和压抑自己的怒火,过后又开始怄气,而在面对自己做过的啥事时,他又下意识地进入了“父母自我状态”,对自己严厉指责。</p><p class="ql-block"> </p><p class="ql-block">想要改变这种条件反射,就需要我们在面对类似场景时,主动做出选择,进入“成人自我状态”。</p><p class="ql-block"> </p><p class="ql-block">回到刚开始的问题,如果蛤蟆先生处于“成人自我状态”,他就不需要苍鹭来给出答案,不需要苍鹭的认可,因为他将会有足够的力量和勇气,能够独立思考问题。</p><p class="ql-block"> </p><p class="ql-block">另一方面,如果当经历那些可怕的经历时,蛤蟆先生能够处于“成人自我状态”,就能够做出更好的判断,采取更合适的行动。</p><p class="ql-block"> </p><p class="ql-block">事情并不像蛤蟆先生一开始描述的那样悲惨、绝望,没能让自己开心的原因,还是在于他自己。</p><p class="ql-block"> </p><p class="ql-block">苍鹭指出,蛤蟆一直以来都在玩一个叫“可怜又弱小的我”的心理游戏,玩这个游戏的人会疯狂地攻击自己,下意识地利用他人给自己添堵,过后又责怪他人,就为了证明自己是“可怜又弱小的我”呀。</p><p class="ql-block"> </p><p class="ql-block">苍鹭说:“这么说也许有些残酷,蛤蟆,能帮你的人是你自己,也只有你自己。有许多问题需要你向自己发问。比如你能停止自我批判吗?你能对自己好一些吗?也许最重要的问题是,你能开始爱自己吗?”</p><p class="ql-block"> </p><p class="ql-block">蛤蟆先生在当时回答不出,但在之后的时间里,他的改变是惊人的。</p><p class="ql-block"> </p><p class="ql-block">他久违地划了船,喝了酒,散了步,享受了沿途的风景,和朋友们一起吃了饭,还拒绝了自己不愿意的事,树立起了自己的自我边界。朋友们都觉得他更友善、更平和,还更善于倾听了。</p><p class="ql-block"> </p><p class="ql-block">当他在咨询室中再次谈到自己的过去,我们惊讶地发现,他的讲述中多了很多快乐的、美好的细节,这意味着他不再认为过去一无是处,自己毫无价值,他开始发现生活的意义。</p><p class="ql-block"> </p><p class="ql-block">在最后几次会谈中,蛤蟆进入了咨询的第3个阶段,选择自己的“人生坐标”和“心理游戏”。</p><p class="ql-block"> </p><p class="ql-block">“人生坐标”和“心理游戏”也是沟通分析心理学的理论。</p><p class="ql-block"> </p><p class="ql-block">每个人都有自己的人生坐标,这是我们看待人生的方式。</p><p class="ql-block"> </p><p class="ql-block">人生坐标有4种,分别是:我好你也好,我好你不好,我不好你也不好和我不好你好。每一个人生坐标都有对应的心理游戏。</p><p class="ql-block"> </p><p class="ql-block">认为我不好,你好的人,会觉得自己很差劲,别人都比自己好。因此这部分人常常会认为自己是生活的受害者,自己的人生被不好的力量所掌控,也就很容易抑郁,甚至自杀。</p><p class="ql-block"> </p><p class="ql-block">这部分人爱玩的心理游戏有“受害者”“可怜又弱小的我”和“无论我做什么都要爱我”。</p><p class="ql-block"> </p><p class="ql-block">人们玩“受害者”的心理游戏,就是这部分人会一直讲述发生在自己身上不幸的事,以此来证明自己是生活的受害者。但问题是,这部分人竭尽所能地记住了所有的悲伤和不快乐,却忘记或忽略了发生过的美好。</p><p class="ql-block"> </p><p class="ql-block">人们玩“可怜又弱小的我”的心理游戏时会疯狂攻击自己,会无意识地配合对方来给自己制造不快。</p><p class="ql-block"> </p><p class="ql-block">人们玩“无论我做什么都要爱我”的心理游戏时,会把自己的生活搞得一团糟,或故意惹上麻烦,就想看看别人能宽容他们到什么程度,什么时候会排斥他们,以证明“我早知道你们会这样对我,证明我是真的很差劲很愚蠢”。</p><p class="ql-block"> </p><p class="ql-block">而认为我好,你不好的人,总需要攻击和谴责他人。他们永远都是“挑剔型父母状态”,动不动就指责,发脾气,用不可能达到的标准来评判别人。</p><p class="ql-block"> </p><p class="ql-block">他们有时会说“我是为你好”,但人们都能听出这是虚情假意,他们从不抑郁,因为愤怒能有效抵抗抑郁,愤怒的人从不内疚,因为他们总在责怪别人,他们自卫的方式是把自己内在的恐惧投射到别人身上,从而把怒火朝向他人。他们中的极端分子也更有可能选择谋杀而非自杀。</p><p class="ql-block"> </p><p class="ql-block">这一部分人喜欢玩“抓到你了,你个坏蛋”,“你为什么总让我失望”和“你怎么敢”的心理游戏。</p><p class="ql-block"> </p><p class="ql-block">当他们作为上司玩“抓到你了,你个坏蛋”的游戏时,他们就常常会为一件小事把下属骂一顿,因为他们要证明别人都是无能和不可信的,并且他们把斥责和惩罚别人视为己任,因为他们认为犯错就该受到惩罚。</p><p class="ql-block"> </p><p class="ql-block">过去的蛤蟆活在我不好,你好的人生坐标上,这和没有处在“成人自我状态”一起,构成了他抑郁的原因,而现在他选择要活得“我好,你也好”,让抑郁远离他自己。</p><p class="ql-block"> </p><p class="ql-block">在之后的时间里,蛤蟆先生做出了一系列惊人的举措,比如他把自己的庄园卖给了几位企业家当学校,自己则选择去大城市干房地产。这些举措震惊了他的朋友们,但他感到非常愉悦,因为这就是他一直向往的生活。</p><p class="ql-block"> </p><p class="ql-block">蛤蟆先生的咨询就这样结束了。</p><p class="ql-block"> </p><p class="ql-block">回顾蛤蟆先生的咨询之旅,不难发现有几点值得我们反复品味。</p><p class="ql-block"> </p><p class="ql-block">首先,蛤蟆先生选择了开启心理咨询,与苍鹭合作,达成咨询协议,并发现自己是抑郁了,还找到了抑郁的一大成因:没有处在“成人自我状态”。</p><p class="ql-block"> </p><p class="ql-block">其次,蛤蟆先生在了解了“儿童自我状态”“父母自我状态”“成人自我状态”后,选择了“成人自我状态”,做出了很多可喜的改变。</p><p class="ql-block"> </p><p class="ql-block">最后,蛤蟆先生在得知“人生坐标”和“心理游戏”后,为自己选择了“你好,我也好”的人生坐标,停止玩之前的“可怜又弱小的我”的心理游戏,最终过上了自己向往的生活。</p><p class="ql-block"> </p><p class="ql-block">作为现实中的“蛤蟆先生”,屏幕前的你,在这段旅程中又收获了什么呢?</p><p class="ql-block"> </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