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p class="ql-block"> 又是一年春来到,岁岁花开,今又花开。大人们害怕错过花期,孩子们尽享绽放自由,于是,一对矛盾的主体重复上演着对抗的闹剧。</p> <p class="ql-block"> 到底是我们错了,还是孩子错了,还是这个时代错了?为什么现在的孩子这么难管理?为什么现在的孩子这么容易受伤害?为什么现在的孩子这么容易“叛逆”?……诸如此类的问题无时无刻不困扰着焦虑的父母。</p> <p class="ql-block"> 让我们带着这些问题,一起去寻找答案吧!</p> <p class="ql-block"> 让我们先进行一个小实验:找一张白纸,在这张纸的中间涂上一个小黑点,然后将它贴到墙上,你第一眼会看到什么?</p> <p class="ql-block"> 实验结果表明,大部分人第一眼看到的是小黑点,而忽视了占绝大多数的亮白与闪光,这就是心理学中的黑白理论。也就是说,大部分人只盯着孩子的缺点不放,恰恰忽视了孩子绝大部分的优点,这正是与孩子产生矛盾的主要原因。</p> <p class="ql-block"> 我们不妨静下心来认真地反思一下,孩子来到这界上本来就是白纸一张,这个小黑点是怎么被涂到这张白纸上的?</p> <p class="ql-block"> 其实,孩子之所以“叛逆”,原因是多方面的,其主要原因来源于孩子的原生家庭,只是我们做父母的不觉察罢了。</p> <p class="ql-block"> 控制欲强的家庭里成长的孩子多“叛逆”。孩子从娘胎开始,做父母的就包办了孩子的一切,比如娘胎听什么音乐,幼儿开始学什么才艺,上什么小学、初中、高中以至于考什么大学、读什么专业……将孩子的一生甚至每一天都安排的妥妥当当的。他们想控制孩子的所有,安排孩子的一切行为,常常以“我是为了你好”为借口,无情地剥夺了本应属于孩子的自由空间。</p> <p class="ql-block"> 外归因父母教育下的孩子多“叛逆”。有的家庭里,特别是作为母亲的,对丈夫的不满常常转嫁到孩子身上,当孩子的行为不合自己的意愿时,就会怼孩子一句:“你就跟你那个没出息的爸一样,整天不学好!”每当看到孩子玩手机,顿时火冒三丈,不问青红皂白来一句:“手机能给你吃,还是能给你穿,手机比你爸妈还亲……”孩子回家不写作业,唯一感觉就是孩子太懒,于是每天重复上演着鸡飞狗跳的闹剧……</p> <p class="ql-block"> 唠叨型家庭里长大的孩子多“叛逆”。曾看过一篇文章,《毁掉一个孩子最好的方式是父母不停地唠叨》,唠叨型的父母有一个共同的特点,就是有意无意地将自家的孩子与其他家的孩子进行攀比(通常是用自己家孩子的短处与别人家孩子的长处去比),而且这种攀比的唠叨,总会出现在与孩子意见不一致时。殊不知,这是孩子内心最反感、最厌恶、也是最逆反的。</p> <p class="ql-block"> 生活在不和谐家庭里的孩子多“叛逆”。不和谐的家庭表现在:父母经常当着孩子的面吵架,夫妻之间的冷暴力,不完整的家庭,经常用简单粗暴的方式指责、打骂、讽刺、挖苦、恐吓孩子,对孩子忽冷忽热等等。</p> <p class="ql-block"> 喜欢贴标签的父母孩子多“叛逆”。孩子节假日不看书或不㝍作业,就给孩子贴一张“懒”、“不自觉”的标签,孩子考试成绩没有达到自己想要的结果,就贴一张“不努力”、“不行”的标签,孩子一旦不听命于自己,就贴一张“不听话”、“叛逆”的标签,孩子在家里发表一下与父母意见相左的言论,甚至与父争吵几句,就贴一张“白眼狼”的标签,总之,只要是自认为孩子有问题,就会随意给孩子贴一张负能量的标签。</p> <p class="ql-block"> 我们之所以认为孩子“叛逆”,并不是孩子错了,而是我们错了。尽管我们自以为对孩子倾其所有,掏心掏肺,一切都是在“我是为了你好”的掩盖下一厢情愿,对于他们来说,这样的爱是让他们“窒息的爱”,这样的爱让他们失去了童真,失去了自我,失去了他们作为孩子应有的自然属性,这样的爱不给也罢!</p> <p class="ql-block"> “叛逆”的孩子其实并非叛逆,他们是以这种特别的方式在向父母传递一个信息,他们在生活中缺乏真实的爱,而且越叛逆的孩子越缺爱。"爱”的暴力并不能培养出理想的孩子,所谓真正的爱孩子,就是尊重孩子的天赋,尊重孩子的选择,尊重孩子的发展,给孩子自由的空间,给孩子兴趣的动力,给孩子平等的权力,要想改变孩子,不妨从改变自己开始。</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