蚯蚓日记(二)——莲花县保育院大五班课程故事活动纪实

Sunshine

兴趣盎然 <p class="ql-block ql-indent-1">虽然把蚯蚓送回了土壤,但孩子们的对蚯蚓的喜爱依然高涨,显然蚯蚓已在孩子们心中留有一席之地。孩子们在散步时,只要发现种植区的土壤变得又干又硬,就会主动去拿水壶洒水,湿润土地。</p><p class="ql-block ql-indent-1">“老师,蚯蚓喜欢湿湿的土壤,我们给它洒点水吧。”</p><p class="ql-block ql-indent-1">每次户外游戏时,只要在大操场,大家都会扎堆往土壤里瞧一瞧,津津乐道讨论一二……</p><p class="ql-block ql-indent-1">子萌:老师,我发现这里有好多个小小的洞,我觉得是我们的蚯蚓钻进去了。</p><p class="ql-block ql-indent-1">江予:它们肯定在家里喝水吧。</p><p class="ql-block ql-indent-1">……</p><p class="ql-block ql-indent-1"><br></p> <p class="ql-block ql-indent-1"><b style="font-size:15px;">教师的思考:</b></p><p class="ql-block ql-indent-1"><span style="font-size:15px;">通过孩子们的行为我了解到,孩子们对蚯蚓的兴趣并未随着“蚯蚓放生”而减弱。《指南》中指出,我们应善于发现和保护幼儿的好奇心,真诚地接纳、多方面支持贺鼓励幼儿的探索行为。既然孩子们对蚯蚓依然兴趣盎然,我们就应多方面继续支持孩子的探索性行为。</span></p> 蚯蚓游戏缘起 <p class="ql-block ql-indent-1">为了进一步探究蚯蚓是如何钻进土壤,我先出示蚯蚓身体放大的图片,引导孩子观察、发现蚯蚓的身体是一节一节的体节构成的,再通过孩子们亲身体验——模仿蚯蚓的爬行姿势,来感受蚯蚓往土壤钻的过程。个别幼儿示范时,因少了手和脚的帮忙,看着行动十分艰难。接着,我鼓励幼儿表达学蚯蚓爬行的感受。</p><p class="ql-block ql-indent-1">彭皓天边捂着心口边对我说:“老师,压的我这里好痛。”</p><p class="ql-block ql-indent-1">贺鸣乔:好难受,心好难受。</p><p class="ql-block ql-indent-1">刘敏昊:我爬的时候,爬的脚都是“伤”。</p><p class="ql-block ql-indent-1">颜洛辰:蚯蚓爬起来可真好玩,老师,要不我们来玩蚯蚓游戏吧。</p><p class="ql-block ql-indent-1">……</p> <p class="ql-block ql-indent-1"><b style="font-size:15px;">教师思考:</b></p><p class="ql-block ql-indent-1"><span style="font-size:15px;">蚯蚓到底如何进行移动?我先通过视觉感官——蚯蚓放大图片,让幼儿了解蚯蚓的身体构造,感知其移动方式;再通过亲身体验——亲自模仿,感知蚯蚓爬行的速度、体验学蚯蚓爬行的感受;最后通过语言表达——大胆表述爬行的感受,锻炼孩子的语言组织与表达能力。</span></p> 蚯蚓游戏设计 <p class="ql-block ql-indent-1">蚯蚓游戏?孩子们听着十分感兴趣,可具体该怎么玩?孩子们都有着各自的想法。</p><p class="ql-block ql-indent-1">黄奕玮:玩地铁跑酷吧。(边说边做跑的动作)</p><p class="ql-block ql-indent-1">贺翌:比谁挖的深(比一比谁在土壤里挖的更深)</p><p class="ql-block ql-indent-1">贺梓欣:划船(拿一片树叶放到河上,我们坐上树叶划,谁先划到前面/终点谁就获胜了)</p><p class="ql-block ql-indent-1">彭皓天:人类抓蚯蚓(一部分人当蚯蚓,一部分来抓蚯蚓,如果躲在桌子底下就不能抓了)</p><p class="ql-block ql-indent-1">子洋:地下室蚯蚓(假装教室就是地下室,将一个一个桌子摆成一排,一边一队,分成两队,选6个人,每一组3个人来抓,谁抓到了谁就要跟被抓到的换个位置)</p><p class="ql-block ql-indent-1">龙可依:找蚯蚓比赛(把绳子当作蚯蚓,用树叶把绳子盖住,一部分做藏“蚯蚓”的人,另一部分来找蚯蚓)</p> <p class="ql-block ql-indent-1">这么多有趣的游戏玩法,我们先玩哪一个呢?我鼓励孩子们先将自己的游戏玩法记录下来,再集结大部分孩子们的意见,确定了第一个游戏——地铁跑酷。</p> <p class="ql-block ql-indent-1"><b style="font-size:15px;">教师思考:</b></p><p class="ql-block ql-indent-1"><span style="font-size:15px;">孩子们的游戏经验来源于孩子的生活,从孩子们的游戏设计中,如“地铁跑酷”,部分男孩因在家见过或玩过此类游戏,将这一经验迁移到了今日的蚯蚓游戏设计活动中。为了满足其兴趣需要,我架构了幼儿生活游戏与幼儿自主游戏间的桥梁,确定了第一个蚯蚓游戏——地铁跑酷。</span></p> 游戏一:地铁跑酷 <p class="ql-block ql-indent-1"><b style="font-size:15px;">第一次游戏:</b></p><p class="ql-block ql-indent-1"><span style="font-size:15px;">材料:奶粉罐、纸箱、地垫、桌子、轮胎、椅子。</span></p><p class="ql-block ql-indent-1"><span style="font-size:15px;">游戏场地:二楼演播厅</span></p><p class="ql-block ql-indent-1">来到场地后,刘子洋等游戏设计者先进行了“地铁跑酷”的路线建构。刘子洋、彭皓天、贺涵睿先在两边各自铺放了三个地垫。刘敏昊、颜学来看到后立即抱了几个奶粉罐和纸盒过来,先是将两个地垫一一分开,然后在地垫间的缝隙处放上了奶粉罐和纸盒,作为“障碍物”。同时,贺翌和王奕博又推来了一个轮胎放在了三个地垫之后,刘懿洋、刘博远而后又将桌子设置在了轮胎的正上方。孩子们一顿忙活后,“地铁跑酷”游戏路线就此算正式完成啦!</p><p class="ql-block ql-indent-1"><br></p> <p class="ql-block ql-indent-1">游戏开始啦,刘子洋和刘博远第一个展示他们的玩法。只听老师一声“开始”,两个人开始快速地在“地铁”上跑了起来,遇到“障碍物奶粉罐” 和<span style="font-size:18px;">“障碍物桌子”</span>他们都直接轻松用脚跨过,整个游戏过程只用了8秒……</p><p class="ql-block ql-indent-1">因游戏中没有看到任何与“蚯蚓”相关的身影,于是我请孩子们全部坐上了演播厅表演台,看着游戏路线引导孩子们说一说如何调整游戏玩法,有的孩子说应该要“爬”过去,而不是“跑”过去;有的孩子说应该把地垫长度再加长一些;有的说应该把两边地垫都合在一起才更好玩……</p> <p class="ql-block ql-indent-1">我鼓励孩子们就自己的想法做出材料及动作上的调整,并及时肯定他们的创意玩法。开始阶段,孩子们还是按照原来的路线,进行了动作调试,王奕博选择了翻跟斗的方式通过跑酷游戏;贺梓欣、彭皓天、刘敏昊选择了在地垫上手脚并用的爬过地垫、跳过障碍物的方式到达了终点;陈依恕选择了侧翻的方式完成了游戏……</p><p class="ql-block ql-indent-1">为了鼓励孩子们大胆尝试,我引导他们可以通过增加材料、材料移位等方式设置新的路线,挑战新的创意玩法。经过一段尝试后,他们的游戏内容逐渐丰富,有的几个人负责扶着地垫脱离地面,另一个人站在桌子上直接往地垫上跳;有的试着踩过用奶粉罐搭建的“河”;有的将三个奶粉罐直接垒高放在地垫上,挑战者则站在桌子上直接跳过奶粉罐……</p> <p class="ql-block ql-indent-1"><b style="font-size:15px;">问题发现:</b></p><p class="ql-block ql-indent-1">游戏有了创意,却也渐渐脱离了游戏设计初衷,即雨彤小朋友说的“不像蚯蚓了。”</p><p class="ql-block ql-indent-1"><b style="font-size:15px;">推进策略:</b></p><p class="ql-block ql-indent-1">观看蚯蚓爬行视频,进一步感知蚯蚓的爬行方式。</p><p class="ql-block ql-indent-1"><b style="font-size:15px;">教师的思考:</b></p><p class="ql-block ql-indent-1"><span style="font-size:15px;">1.搭建路线时,孩子们既有分工又有合作,各自忙碌着却又都有条不紊,可以看出孩子们在平时游戏中已经有了一定的经验基础,形成了良好的游戏模式,也符合《指南》中提出的能与同伴友好相处这一特点。</span></p><p class="ql-block ql-indent-1"><span style="font-size:15px;">2.游戏中,孩子们因初玩蚯蚓游戏,游戏经验不丰富,加之受刘子洋已摆好路线的影响等原因,导致这次游戏水平偏低,不符合大班年龄幼儿游戏水平。</span></p><p class="ql-block ql-indent-1"><span style="font-size:15px;">3.游戏后期,孩子的游戏在“没有规则”的前提下,孩子们在游戏中的玩法更多,创意也更丰富,体现了孩子们更强的想象力与创造力。</span></p><p class="ql-block ql-indent-1"><span style="font-size:15px;">4.游戏后期,教师一味鼓励孩子创新玩法,却忽略了游戏设计初衷,未及时将孩子拉回“蚯蚓游戏”正轨上,导致整个游戏活动偏离了游戏主题。</span></p> <p class="ql-block ql-indent-1"><b style="font-size:15px;">第二次游戏:</b></p><p class="ql-block ql-indent-1">这次游戏前,我和孩子们一起再次确认此次游戏的玩法,孩子们统一确定游戏中都应“爬行”前进,并分成男、女两组,进行竞赛式游戏。</p><p class="ql-block ql-indent-1">谁来判定哪组获胜?选手是否有犯规行为?针对系列问题,颜洛辰提出游戏中应该还需要一个“裁判”。大部分孩子都毛遂自荐,希望自己能当裁判员,最后,我们统一以举手投票的方式进行选举,贺翌最终以15票获得了裁判这一职位。</p> <p class="ql-block ql-indent-1">游戏开始后,孩子们还是与上次游戏一样,先进行了游戏路线搭建。路线搭建好后,双方首先出战的是王奕博和刘雨彤,随着“裁判”的“开始”声响起,两人奋力前行。</p><p class="ql-block ql-indent-1">奕博:双手握拳,利用手肘的力量匍匐前进爬过第一个地垫,接着他站起身子,跨过了用奶粉罐垒成的超高障碍物。紧接着他又赶紧趴下身子,在放倒的一个个椅子上匍匐前进,依次成功通过了所有关卡。</p><p class="ql-block ql-indent-1">雨彤:双手交叉在胸前 ,利用手肘和上半身力量匍匐前进,在面对奶粉罐垒成的超高障碍物前,也同样直起身子跨了过去。紧接着,她用脚踩在一个个放倒的椅子上通过了第二个地垫,手掌着地爬过桌子,继而站起来完成了所有关卡。</p> <p class="ql-block ql-indent-1">女孩们见雨彤第一个到达了终点,都欢呼起来,“我们赢了!”,男孩们却不服气的回道“老师,她们犯规了,她们站起来了。”“王奕博也站起来了呀!”……</p><p class="ql-block ql-indent-1">什么样的姿势才是不犯规的游戏姿势,面对障碍物时我们应该如何通过?为了让孩子们更规范游戏玩法,我先请孩子们坐上表演台看着游戏路线进行思考,而后再对游戏材料的摆放进行了调整,她们删减了奶粉罐,还将放倒的凳子进行调整。</p><p class="ql-block ql-indent-1">之后,孩子们进行了一轮又一轮的游戏,但争议声一直响在我耳旁,“老师,他们男孩犯规了,用了手。”“老师,她们女孩也犯规了,有的还用了脚呢。”……</p> <p class="ql-block ql-indent-1"><b style="font-size:15px;">不犯规的游戏姿势</b></p><p class="ql-block ql-indent-1">什么样的爬行姿势才是不犯规,才是对蚯蚓最活灵活现的呈现?孩子们各自有着自己的看法,游戏最后我请出了10名孩子进行模仿并录像。谁的最合适?游戏中可以有几种游戏姿势?</p><p class="ql-block ql-indent-1">回到教室后,我将10名孩子的录像播放在电脑上与幼儿共同观看。之后,10名孩子将自己的学号写在了白纸上,应孩子们的要求,投票形式为画笑脸,最终,陈依恕以7票获胜。</p> <p class="ql-block ql-indent-1"><b style="font-size:15px;">问题发现:</b></p><p class="ql-block ql-indent-1">1.不管以何种方式爬行,孩子们都会借助到手、脚,都会“犯规”。</p><p class="ql-block ql-indent-1">2.蚯蚓爬行很“累”,下巴痛、腰痛......</p><p class="ql-block ql-indent-1">3.“裁判”在游戏中并未起到作用,形同虚设。</p><p class="ql-block ql-indent-1"><b style="font-size:15px;">推进策略:</b></p><p class="ql-block ql-indent-1">1.调整游戏玩法,引导孩子思考如何设计在游戏中既能玩的开心又不累。</p><p class="ql-block ql-indent-1">2.帮助幼儿丰富“地铁跑酷”游戏经验,了解游戏中的奖励与淘汰方法。</p><p class="ql-block ql-indent-1">3.共同确定“犯规”的具体行为。</p><p class="ql-block ql-indent-1">4.了解“裁判”职责,树立“裁判”意识。</p><p class="ql-block ql-indent-1"><b style="font-size:15px;">教师的思考:</b></p><p class="ql-block ql-indent-1"><span style="font-size:15px;">1.孩子们相比第一次游戏,游戏水平有了进一步的提高,游戏主题更贴近设计游戏初衷,游戏中孩子们都会以爬行姿势前进,游戏角色意识更强。</span></p><p class="ql-block ql-indent-1"><span style="font-size:15px;">2.游戏中匍匐爬行的姿势是一项“累人的活动”,但孩子们都能坚持完成游戏,表明了孩子对游戏的喜爱,同时也锻炼他们的意志品质。</span></p><p class="ql-block ql-indent-1"><span style="font-size:15px;">3.孩子的角色意识与其经验紧密相连。因“裁判”这一角色是游戏前谈话临时生成,贺翌与其他孩子对“裁判”这一角色定位并不明确,导致后面“裁判”形同虚设。</span></p><p class="ql-block ql-indent-1"><span style="font-size:15px;">4.大班孩子充满正义感,对于不当行为都会为之愤愤不平。游戏中,孩子们并不明确“犯规”的具体行为,导致游戏中的每一次比赛都有“争议”,正好体现孩子的这一特点。另外,孩子争论的另一个原因是希望自己组能赢,又体现了大班幼儿有集体荣誉感这一特点。</span></p> <p class="ql-block ql-indent-1"><b style="font-size:15px;">第三次游戏:</b></p><p class="ql-block ql-indent-1"><b style="font-size:15px;">解决办法一:添加游戏新道具——滑板车</b></p><p class="ql-block ql-indent-1">针对上次游戏中孩子们提出的问题,在借鉴“地铁跑酷”游戏的基础上,孩子们决定在这一次的游戏中添置新的游戏道具——滑板车,以此来缓解爬行过程中带来的“累”。</p><p class="ql-block ql-indent-1">什么材料可以作为滑板车呢?</p><p class="ql-block ql-indent-1">刘懿洋:“用奶粉罐吧”</p><p class="ql-block ql-indent-1">陈依恕:“不行,奶粉罐会很痛。”</p><p class="ql-block ql-indent-1">刘子洋:“用奶粉罐的盖子吧。”</p><p class="ql-block ql-indent-1">肖家誉:“我觉得也会痛。”</p><p class="ql-block ql-indent-1">刘雨彤:“老师,我想到了,我觉得可以用我们的彩色毛绒球,它是软软的,不会痛。”</p><p class="ql-block ql-indent-1">......</p><p class="ql-block ql-indent-1">经过孩子们的一番讨论,最后决定用毛绒球来作为游戏中的“滑板车”,其玩法是在爬行途中身体部位碰到了滑板车,游戏者就可以选择任何姿势通过接下来的两个关卡。</p> <p class="ql-block ql-indent-1"><b style="font-size:15px;">解决办法二:确定“犯规”具体行为</b></p><p class="ql-block ql-indent-1">什么行为才算犯规,经过孩子们统一决定,只要双手不触碰地面,是利用身体力量进行爬行的都不算犯规。</p><p class="ql-block ql-indent-1"><b style="font-size:15px;">解决办法三:了解裁判职责,明确裁判任务</b></p><p class="ql-block ql-indent-1">裁判是做什么的?别人在玩游戏的时候裁判应该做什么?</p><p class="ql-block ql-indent-1">“开始的时候要吹口哨,告诉比赛的人游戏开始了。”</p><p class="ql-block ql-indent-1">“他们玩游戏的时候,我们要看好他们有没有犯规。”</p><p class="ql-block ql-indent-1">“我们还要看看是谁第一个到达终点,就算谁赢了。”</p><p class="ql-block ql-indent-1">“如果犯规了就要把他淘汰。”</p><p class="ql-block ql-indent-1">......</p> <p class="ql-block ql-indent-1">在丰富好相关经验后,我们开始了第三次游戏。孩子们各自分组选取材料进行搭建,女生组搭建的较快,男生组紧随其后。刘子洋拉住刘博远叫道:“不对不对,女孩子这里搭的不是这个,我们要跟她们搭成一样才可以。”他边说边跑去拿来地垫放在了地面。很快,女孩组就搭到了路的尽头,刘雨声说“我们不是说要连在一起吗?”“那我们把两边连起来吧。”最后,路线搭建完成,在上次的基础上加长了距离,并把两组连在了一块。</p> <p class="ql-block ql-indent-1">游戏正式开始,裁判陈依恕搬了一把小椅子放在了两条路线中间,并站在上面。“你们准备好了吗?”“准备好了。”口哨声一响起,贺梓欣和刘懿洋奋力爬了起来,陈依恕则在赛道中间左看右看,对着贺梓欣说道:“你犯规了,你用手掌挨在地面了。”梓欣听后停了片刻,随即又迅速爬了起来。陈依恕又转向刘懿洋,刘懿洋正巧用身体触碰了“滑板车”,陈依恕着急地提醒道:“你碰到毛绒球了。”刘懿洋不为所动,继续奋力地往前爬。一旁加油的刘子洋着急地提醒道:“刘懿洋,你碰到毛绒球了,你可以不用爬了呀,赶快起来,可以跑啦!”刘懿洋听后笑着赶紧爬了起来,跑过了前面的关卡,等到达终点时,梓欣早已站在那里等着他。彭维洁冲着刘懿洋得意洋洋地喊道:“我们早就到达终点了,我们赢了。”就在这时,陈依恕赶来说道:“老师,我觉得不能算数,贺梓欣犯规了呀,她总共犯规了两次,一次是用手掌撑地了,还有一次是站起来了。”</p> <p class="ql-block ql-indent-1"><b style="font-size:15px;">问题发现:</b></p><p class="ql-block ql-indent-1">1.新添道具的游戏规则不明确。“滑板车”在游戏中的作用,部分孩子并不清楚,导致游戏时,部分孩子即使碰到了毛绒球也还是继续爬行。</p><p class="ql-block ql-indent-1">2.犯规后的处理方法不明确。陈依恕在知道贺梓欣犯规后并没有将其淘汰,而贺梓欣在听到裁判的提醒后也没有停止游戏,而是继续游戏。</p><p class="ql-block ql-indent-1">3.“滑板车”数量不够。游戏后,部分幼儿反应“滑板车”太少了,在桌子、凳子爬起来还是很难,会磕到肚子、膝盖等地方。</p><p class="ql-block ql-indent-1"><b style="font-size:15px;">支持策略:</b></p><p class="ql-block ql-indent-1"> 1.分享环节,明确新道具“滑板车”的作用,让幼儿知道“滑板车”有超能力,碰到滑板车后可以选择任何方式进行接下来的两个关卡游戏。</p><p class="ql-block ql-indent-1"> 2.集体讨论确定犯规后应该如何处理。帮助孩子确定具体的犯规处置办法,让下次的游戏规则更明确。</p><p class="ql-block ql-indent-1"> 3.增加“滑板车”数量。在爬行困难的地方(桌子、椅子连接处)增加毛绒球数量,转变通过方式,减轻游戏难度。</p><p class="ql-block ql-indent-1">4.增加计分统计环节,让竞赛游戏更具体、更激烈。</p> <p class="ql-block ql-indent-1"><b style="font-size:15px;">教师的思考:</b></p><p class="ql-block ql-indent-1"><span style="font-size:15px;">1.有了前两次的游戏经验,孩子在玩游戏时更注重丰富游戏情境,结合“地铁跑酷”游戏,巧妙添加新道具“滑板车”,加大了游戏乐趣。</span></p><p class="ql-block ql-indent-1"><span style="font-size:15px;"> 2.孩子善于思考,关注细节。游戏体验后,在桌子椅子难以爬行的关卡上,提出增加“滑板车”数量这一建议,让游戏在有趣的同时变的更轻松。</span></p><p class="ql-block ql-indent-1"><span style="font-size:15px;">3.裁判的角色意识也更强,会仔细观察“选手”的行为表现,并及时提醒犯规行为。</span></p><p class="ql-block ql-indent-1">整个游戏活动中,孩子们从8秒“跑步比赛”形式的地铁跑酷游戏逐渐丰富到拥有超能力道具的“蚯蚓地铁跑酷”游戏,孩子们展现出了他们的无限智慧。通过几次游戏的探索,孩子们的能力也有了进一步的发展。孩子的游戏经验逐步丰富,游戏水平逐步提高;在学蚯蚓爬行、游戏竞赛等活动中促进了手脚协调能力的发展,同时,锻炼了幼儿的意志品质;在设计蚯蚓游戏、地铁跑酷游戏探索中促进了孩子的思维、想象能力的发展。整个活动中,因孩子游戏的不断升级,让教师也看到了儿童在游戏中的无限潜能,进一步更新了教师的幼儿观。</p>

游戏

蚯蚓

孩子

犯规

滑板车

爬行

跑酷

奶粉罐

裁判

幼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