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p class="ql-block">奥尔夫音乐教育思想是著名且影响广泛的三大音乐教育理论之一,它是一种任何人都可以参与体验的音乐教育形式,他重视参与、重视体验、重视即兴、特别适合天真烂漫的儿童。</p><p class="ql-block">有些家长认为孩子没有音乐细胞,没必要对孩子进行音乐教育,这其实是一个误区。音乐教育对儿童倾听能力,身体的协调性,对美的感受力都有重要的作用。一个6岁以下的孩子,声带发育还不成熟,如果让孩子唱一个长音,他可能还唱不下来,有时出现唱歌唱不准的现象,也是正常的,但他的动作发展已经成熟,听觉也是成熟的,因此奥尔夫是最适于孩子的。让他们从小懂得节奏、韵律,了解音乐语言。</p> <p class="ql-block">这首《同伴进行曲》可以培养孩子们动作发展和听觉敏锐度,孩子不仅能够倾听到音乐的变化,还能跟随旋律与老师开启积极有趣的互动。</p><p class="ql-block">奥尔夫音乐最大特点是对孩子内心世界的启迪,对情绪的抚慰,享受音乐学习的过程,不会将把学音乐当成负担,会全身心地投入到音乐世界中来,用他们肢体、 语言、乐器自由地演绎,以独特的方式抒发内心世界。当音乐成为孩子自身的需求,孩子对乐理,乐感、表演,演奏等的掌握更加自然、轻松、快速,让整个学习过程充满了乐趣。</p> <p class="ql-block">这首《小星星变奏曲》孩子们跟随老师的引导,用不同的动作表现小星星的不同状态,孩子对乐曲的4个乐段的变化能够轻松自如的掌控。</p><p class="ql-block">随着社会的发展,将艺术划分也越来越细,但音乐不是以单一的形式存在的,不是单纯用嘴唱或用耳朵听,它是一种综合的艺术,可以一边唱一边跳一边用乐器演奏。</p> <p class="ql-block">在川川老师的音乐课上,社交舞蹈就被大量的运用,孩子在音乐课上学会如何社交,如何做一个礼貌的绅士或淑女。</p> <p class="ql-block">情商是人们智力发展的一个重要因素,以往人们不知道通过何种途径去培养,奥尔夫音乐就是一个培养情商的好方法。通过孩子的视、听、触、嗅等感官最大限度地调动孩子各个方面的能力,开发孩子的潜能。当音乐响起,你可以用身体动作表达,就像有的小孩子,听到电视里面唱歌或者跳舞,也扭动小屁股跳起来,嘴里也哼唱起来。这种自娱自乐的音乐形式有助于情感的抒发与宣泄。</p><p class="ql-block"><br></p> <p class="ql-block">音乐启蒙少不了对基本音阶的模唱,孩子们最喜欢的就是课前和川川老师一起玩音阶电梯游戏</p> <p class="ql-block">音阶模唱是孩子发掘内耳听觉的重要途径,通过唱音阶的方式可以固化孩子的绝对音准,启发孩子多维度的听知觉。</p> <p class="ql-block">通过大量潜移默化的音阶练习,孩子们对音准的模仿会变的更加精准和到位。</p> <p class="ql-block">音乐课不单纯的室内上,我们还可以来到户外倾听大自然的声音,寻找文正幼儿园中不同材质碰撞发出的音色。</p> <p class="ql-block">这节《寻找幼儿园里的声音》的音乐课很好的开发了孩子们听知觉智能,通过不断的尝试敲击各种不同材质,孩子们在声音探究的过程中不断的学习丰富自己的听知觉感官。</p> <p class="ql-block">奥尔夫的音乐教育思想及其教学方法,呈现一种开放性,这使得奥尔夫音乐教育体系在任何一个国家、民族的传播必然形成本土化。奥尔夫音乐重在理念,它没有规定一个标准的示范课程,他鼓励人们依照本国的文化创作属于自己名族特色的音乐教学。</p> <p class="ql-block">这节《巨大的洗衣机》选用的音乐就是本土的儿歌《洗澡歌》集体创作舞蹈,孩子们乐于在音乐中扮演不同的角色</p> <p class="ql-block">6岁前幼儿的思维处于具象思维阶段,喜欢天马行空,在音乐课堂上有精彩的创造。比如他们在看到一幅图画后,他们可以根据自己的理解用音乐去表达,通过简单的乐器即兴演奏、即兴表演,孩子如一个艺术家班用音乐去挖掘、去创作、去发挥想像力。当没有乐器时,他们会用手、脚、筷子、报纸等代替音乐进行演奏,充分体现对乐器的创造性。</p> <p class="ql-block">上图是川川老师与孩子们在想办法创编舞蹈动作的画面。孩子的想法千奇百怪,老师只需要帮助他们将这些想法变成可以具象的动作。</p> <p class="ql-block">孩子们学习奥尔夫音乐后变化很大,很多孩子的性格从一开始的胆小不敢表现到后来变得落落大方。他们都变得敢于自信的表达音乐,表达自己,变的越来越开朗。</p> <p class="ql-block">孩子在音乐课堂表现与老师的互动是具有随机性的、是不可预测。正因如此,我们对待孩子令我们诧异回答和表现时,应当把它看做成是孩子馈赠给我们的礼物,这个礼物在拆开时,里面可能是糖果,可能是恶作剧。孩子这时候最期待的是你寄予他们的“回礼”,面对令你欣慰的表现,你可以给与孩子表扬与肯定;面对令你诧异的表现时,你可以给予孩子引导与尊重;面对孩子调皮的玩笑时,你可以一笑而过,孩子没有坏心思,从心理学的角度来说,他只是想吸引你的关注罢了。</p><p class="ql-block">只要和孩子们在一起,我就会永远年轻!</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