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p class="ql-block"> 4月13号,我们思源学校数学1组迎来了本学期第10周教研活动。本次教研公开课由孙增艳老师精彩呈现。</p><p class="ql-block">课题:《有余数的除法》</p> <p class="ql-block"> 数学组全体教师都参加了本次教研活动。真正发挥学科组、教研组的作用,老师们之间团结协作,互相促进,共同进步。</p> <p class="ql-block">孙老师在教学过程中,巧妙整合资源,开展活动:引导学生用“分一分”的操作用画圈的方式表达出来,注重引导学生将分的结果与“图”有机结合在一起,加深对除法意义的理解。</p><p class="ql-block">课堂中孙老师给出的是不同的总数,同样的除数来让孩子们发现除数与余数的关系,效果不佳。建议可以给出同样的总数,不同的除数来让学生感知,因为总数(被除数)的意义比较好理解,而除数需要更丰富的感知。如19根小棒,5个5个的圈,为什么不能把剩下的4个圈起来,3个3个的圈,为什么刚才还可以剩4个,这次却不可以了,通过对这两个问题的思考,对“不够一份”和“还够一份”的对比,使学生深刻理解余数的意义,初步感知剩下的个数与每份数的个数有关,即余数与除数有关。</p> <p class="ql-block">新授课时让学生感知“分物有余”的现象,能用语言正确表达分的过程和结果,学会用有余数的除法式子表达分的结果,在操作体验的过程中建立“分”的过程以及语言表达的过程,算式的书写过程,将几者一一对应,让学生理解有余数的除法和整除一样,具备同样的除法意义,只不过结果是没分完。</p> <p class="ql-block"> 每一次的教学展示和研讨都是青年教师专业的成长和进步,也是我校对“双减提质”的课堂教学的有益探索和改革。</p> <p class="ql-block"> 优化策略,提质增效,思源小学的数学老师们正在努力;以课促研,课研结合,思源小学的教育人正在努力;诲人不倦,砥砺前行,思源小学的数学课堂朝着有思考、有逻辑、有创新的方向继续前进!</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