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p class="ql-block"> “课”需多磨砺,方可“破茧成蝶”!为进一步深化课堂教学改革,促进教师专业成长,着力培养学生核心素养,4月13日,语文教研组全体教师在学校会议室如期开展研课磨课教研活动,本期的主备人是田曼曼老师,研课的内容是初中语文八年级下册《恐龙无处不有》。</p> <p class="ql-block"> 田曼曼老师分享的备课思路分为三个方面:备教材、备教法学法、备教学过程。</p> <p class="ql-block"> 备教材:《恐龙无处不有》是部编版初中语文八年级下册第二单元《阿西莫夫短文两篇》的其中一篇,本文是一篇典型的科普说明文,它依据在南极发现恐龙化石的事实,证明了板块构造理论的正确性,说明不同科学领域的发现可以互相启发,从而得出新的理论。学习本课学生们可以了解一些科学知识,也可以学习作者良好的思维方式。</p> <p class="ql-block"> 备教法学法 :教学有法,教无定法,贵在得法。好的教学方法可以使教学达到事半功倍的效果,在本课中田曼曼老师采用情境创设法和小组讨论法等进行教学。</p> <p class="ql-block"> 备教学过程:根据以上对教材的分析,结合新课标理念及班级学生的实际情况,田老师从以下环节展开教学:第一步出示恐龙图片,激趣导入。在这个环节,由形态各异的恐龙图片激发学生对恐龙的兴趣,从而引出课题《恐龙无处不有》;第二步走近作者,积累字词;第三步“初读课文,整体感知” 让学生通过填空的方式了解本文的主要内容; 第四步“再读课文,理清思路”,这几个环节都是都是为了解决本课的重难点。上课环节流畅,层层递进,整个课堂都非常注重培养学生听说读写水平的结合,在一定水准上锻炼了他们的思考水平,启发了他们对生活的思考。</p> <p class="ql-block"> 在研磨课的过程中,语文教研组的老师们从新课程标准出发,对田曼曼老师的课分别进行了点评。大家各抒己见,在碰撞与交流中梳理经验、归纳提升、达成新的共识,营造了浓郁的相互学习、共同成长的氛围。</p> <p class="ql-block"> 磨课,不仅仅对授课老师有帮助,其实对于参加磨课的每一位老师来说,都是一次难得的业务自训。磨课活动,我们都在成长,让我们带着这份磨砺和坚持继续努力。</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