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记陈经纶劲松分校聚沙校区三(3)班“画糖画”活动 卢平 文 图片来自网络 我家种着万年青<br> 开放每段传奇<br> 为传统的土壤播种<br> 为你留下回忆 每当三(3)班的同学在唱起《北京欢迎你》这首歌曲时,他(她)们会情不自禁地投入到一种物我两忘的非他境界。这首朗朗上口、具有北京特点的传统歌谣形式,结合着中国民族传统乐器的优美的旋律,让孩子们每当唱起这首独特创意的歌曲时,都不由自主地想起他们在参加非遗“画糖画”活动中的美好画面,并从中感受到了中国非遗文化的独特魅力。 图片来自网络 是的,现在的孩子们今非昔比,他们的所见所知要比过去同年龄的孩子视野更宽阔,更开放。这仰赖于他们所处的时代。现在他们很容易地分得清什么是物质文化遗产,什么是非物质文化遗产。那些有历史、艺术或科学价值的古迹,建筑物、碑雕和具有考古性质的构造物等,都属于物质文化遗产。正如我们中国国人引以自豪的万里长城、秦兵马俑、明故宫、北京周口店、敦煌莫高窟等,这些都是看得见,摸得着,被世界瞩目的文化遗存;而非物质文化遗产就是指和物质文化遗产相对应的一种形式,主要的表现形式以口头传播为主,包括各种表演艺术、仪式和节庆活动,以及传统手工艺等。 这两种文化遗产是相互依存的。非物质文化遗产也是文化遗产的重要组成部分,是中华民族智慧和文明的结晶。而且由于非遗文化更加依靠口授和行为传承,所以更容易消失。对于今天的新一代少年,他们的肩上更要承担和坚守着传承非遗文化的重任。 为了让孩子们更深入了解非遗文化,陈经纶中学劲松分校聚沙校区三(3)班家委会为孩子们组织了一次别开生面的画糖人的非遗观摩和实践活动。<br> 位于北京昌平区兴寿镇下苑村的景苑公社,是中华慈善总会益善行项目的公益活动实践基地,这里早已围起了一个临时场地,孩子们要在这里观摩民间艺人画糖人的全部过程并要自己亲手画一个糖人。 画糖人属于非物质文化遗产项目之一,是旧时北京的一个行业,也是一种中国传统手工技艺之一,据说已有600多年的历史。 民间艺人过去一般都是挑一个担子,一头是加热用的炉具,另一头是糖料和工具。工具很简单,就是一个金属制的勺子。糖料由蔗糖和麦芽糖加热调制而成,本色为棕黄色。通过熬化的蔗糖或麦芽糖做成的糖稀,用勺子舀出适量的糖稀,根据所有描绘的对象造型特点,通过控制手中勺子里的糖稀的流速,画出各种人物、动物或花草等造型。 只见画糖的艺人奶奶先将红糖放在热锅里,熬到可以牵丝时,用小匀子将糖汁“画”在平板上,趁未硬化或未定型时再进行塑形,然后用铲子慢慢铲离平板,并用一根长竹筷黏在背面,放在平板上待其冷却变硬。这样栩栩如生的“糖人”就制成了。 制作糖人时火候的控制是关键,过热则太稀易变形,冷了又会太硬无法塑形。而且运用勺子也有技巧,要不快不慢。快了,物体的线条太细,不容易支撑起来,太慢则糖稀太绸,拉不开流淌速度,糖稀凝固。<br> 观摩了艺人那奶奶画的海豚、小白兔和花卉之后,孩子们开始大显身手。他们急不可待地要展示自己的才艺。因为人太多,大家只好排起了队,一个一个按顺序入场。 孩子们充分发挥着自己的想象力和创造力,分别制作了蝴蝶、小鱼、龙虾、牡丹花、向日葵、喇叭花、小乌龟、糖葫芦、中国福、中国龙等,受到艺人奶奶不断的好评,“真不错!”“真有想象力!”“孩子们是有绘画基础的!”<br> 通过画糖人,孩子们锻炼了自己的空间造型能力,零距离感受到了非遗文化的魅力,同时也认识到了我们国家和民族的非遗文化,源远流长。 感谢邓茗禹妈妈提供的活动资源,感谢曹艺鸣妈妈热心联系租车,感谢所有家委会成员的努力,孩子们收获满满。愿以后孩子们有更多了解中国传统文化的机会,在热热闹闹、红红火火、快快乐乐的气氛中,亲自实践,把未知经验变为已知经验,再把已知经验内化成一颗对中国传统文化崇敬的心。<br><br> 聚沙校区三(3班)家委会<br> 2023年4月13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