家乡的古庙会

重新来过

<p class="ql-block">  童年时最令我记忆犹新,最令我狂野,最令我激动万分的莫过逢会(就是物资交流会,买卖会)。</p><p class="ql-block"> 家乡的古会时间分别是每年的农历四月初一、四月二十、九月初一、十一月二十五、腊月初八及腊月二十。后来为了更多的招商引资,又兴起了几场新的集会,但我印象最深的是每年农历四月初一的古会。农历四月天春暖花开,天蔚蓝蔚蓝如水洗过玻璃,使人的心情亮亮堂堂无比的舒畅。那时家境都是很贫寒,四月又是青黄不接时,贫穷人家觉得春天特别长。因贪吃点好的,老早就像盼望过年一样盼望逢会。每到会期,母亲就会请来姥姥及几位姨母到我家小住,能改善伙食,吃上几顿稍微好点的饭菜我们小孩子自然特别高兴。母亲还会发给我姐妹几个赶会的钱,只不过是三毛两毛的。拿到那些钱惜如珍宝,放在衣兜里怕丢了,就紧攥在手心里,等到拿出来消费时,钱币湿漉漉,皱巴巴的。因为物交会场距离学校很近,嘈杂的声影响学校正常上课,上午三节课上两节,提前一节放学。听到放学的铃声,大家簇拥着潮水般地挤出学校,像出笼的鸟儿,笑声,喊声,怪叫声,唱歌声甚至还有被挤哭的声音声声不息。</p><p class="ql-block"> 各地商贾云集谷熟,叫卖声,杂耍声,五花八门的地方戏曲的演唱声声声入耳。因学校的操场没围墙,成了牲口交易市场,经纪人在操场上埋上柱子。扯上绳子,栓上牛羊驴马。操场上没有卖小吃的,我们就从人缝里挤向闹市区,拿出皱巴巴的钱买五分钱的花生美美地品尝着,满嘴溢香,心情激动的不知如何是好。大人们讨价还价的买农具、扫帚、簸箕等农用物品。上了岁数的老年人坐在戏台听戏,《卷席筒》《回龙传》古装戏粉黛登场。小孩子们不买不卖对古戏也不懂又不愿听,只是像猴子一样在人流中穿来穿去。一毛钱买个烧饼,珍惜的不得了,自然不舍得狼吞虎咽的吃,只是用手慢慢把玩,等吃的时候烧饼的焦糖色变成深棕色了。用手一个刀花一个刀花的掰着放到嘴里慢慢地品,三角两角钱一会儿就消费完了。</p><p class="ql-block"> 暮春的天气有些闷热,川流在人山人海里汗流浃背,我们的脸儿变成了小花猫,却意犹未尽,回味着欢快的情景盼望着下次会期。</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