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p class="ql-block"> 4月12日,黄陵小学道德与法治教研活动聚焦大单元、大概念、大任务,从学科核心素养出发,深入教学研究,做实做好立德树人的关键课程。</p> 一、教师课堂案例展示 <p class="ql-block"> 同学们每个地方都有当地的风俗,我们先来看一下课本上的这两个风俗,然后想一想伴随你成长的风俗有哪些呢?这些风俗又寄托了长辈们哪些美好的祝愿呢?</p> <p class="ql-block"> 吴老师巧妙的运用闯关方式调动了孩子们的积极性,孩子们把脑海中对各个传统节日的零碎认知不断整合汇总成了系统的知识。并且在教学的过程当中融合了中华民族一家亲的思政理念,让孩子们对不同民族的风俗节日有了更加深刻的了解和认识。</p> 二、集思广益 研学互助 <p class="ql-block"> 从学科核心素养出发,纵向分析教材序列,找到课程内容定位,横向分析单元序列,找到课时内容目标。</p><p class="ql-block"> 学科核心素养:学科课程教学的独特育人价值,整合三维目标,知识理解--知识迁移一 知识创新,促进惰性知识向活性知识转变。</p><p class="ql-block"> 学科大概念:指向学科核心内容和教学核心任务、反映学科本质、能将学科关键思想和相关内容联系起水的关键的、特殊的概念。</p><p class="ql-block"> 学科“大概念”可理解为指向学科核心内容和教学核心任务,反映学科本质的,能够将学科关键思想和相关内容联系起来的关键的特殊的概念。</p> 1.教学资源的选择方面应注意方面 <p class="ql-block"> 首先,教学内容应贴近儿童生活,风俗题材教学的内容是现实生活经验,从儿童知道的风俗入手。传统风俗和文化传承要得到学生的认可、内心的承认,才能真正得到传承。只有风俗和道德观念的交流都回归到“这位儿童”所独有的真实生活体验之上才能真正被认可。因此,教材设计了成长相关的风俗,这时儿童可以结合自己的经历谈谈对这些风俗的感受,教师通过观察、倾听走进儿童的意义世界,和儿童在他的心中一起建构他心中认可的风俗与美德。</p> <p class="ql-block"> 其次,问题导向有梯度。对课堂要有明确的定位,培养什么样的人,基于此,设计问题链,围绕核心问题,层层递进,有利于促进学生的深度学习,从而在日常生活中,用发展的眼光对风俗有鉴别地对待,有扬弃地予以继承</p><p class="ql-block"> 再次,教师语言要锤炼。语言是思维的外在表现形式,只有思维清晰了,我们的语言表现才有冲击力。一方面练内容,备课阶段一定要吃透教材,领会教材的精神内涵;另一方面练感情,在设计认知目标的同时,设计情感价值观目标,把感情的高潮和低潮勾勒出来,用无声的语言,恰如其分地展现出来。</p> 2.风俗题材教学设计需注意方面 <p class="ql-block"> 首先,风俗事项中常见的表现方式和手法就是象征物,象征物是具有特定含义,从而使我们能够产生、表达和交流思想的事物。比如教师通过“对歌”这种特殊的活动明确指出广西每年过的“三月三”就是广西的独特风俗,是寄托着人们美好的祝愿和对幸福生活的向往。再如举办“十二生肖故事大会”,让儿童思考生活物品上处处有十二生肖图案的意义,过年时为什么要用生肖动物说吉祥话等问题,教师通过神话故事阐明十二生肖是中国的风俗更是一种传统文化,作为一种图腾的象征等含义,多角度增强儿童对生肖风俗的敏感度。</p> <p class="ql-block"> 其次,教师讲解要留白,给儿童探究的时间。留白,字面意思是留下空白,作为一种艺术手法,在画作中留下空白的地方,可以实现虚实相生、形神兼具的效果。现在的课堂也需要留白,教师总是满堂灌,提出的问题,儿童没有探究,教师就说出了结论;小组讨论,讨论还未深入,教师就公布了答案。教材已为教师教学起到引领作用,在谈感受时、探讨时、解释澄清时、发散思维时留白,旨在为儿童表白内心体验感受、抒发情感、展示创意而营造空间。</p> <p class="ql-block"> 再次,搭建学习支架深化儿童对风俗意义的整体认知。教学活动是帮助儿童搭建学习的支架。学习支架能将儿童已有的琐碎的生活经验串联起来,使其在生活经验的有效整理中不断提高认知水平。课前,教师可以为儿童搭建接收支架,即儿童通过各种方式从众多资源中收集需要的信息时的支架,通过发放学习单或问卷调查,了解儿童的“已知”程度和“想知”内容,帮助儿童深入挖掘重大传统节日的文化意义。</p> <p class="ql-block"> 教师是世界上最光辉的职业,传道授业解惑者,任重而道远,身兼重任,培养社会主义建设者和接班人。想要把课教好,就要接受新的理念,拥有新教师观和新课改观。单元教学设计虽只是新课改中的一部分,但只有把每一部分做好、做透、做扎实,才能为国家培养出具有担当民族复兴大任的时代新人。</p> <p class="ql-block">制作:冀翔</p><p class="ql-block">审核:张晋</p><p class="ql-block"><br></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