秘境太行:历遍山河归来,仍觉人间值得

风的呢喃

<h5><br></h5><h5>【活动时间】:2023年4月6日—9日</h5><h5>【活动地点】:河南林州、山西壶关太行山<br></h5><h5>【活动内容】:徒步、攀岩<br>【组织单位】华鹰户外旅行俱乐部</h5><h5 style="text-align: center;">▼开篇小视频<br></h5> <p class="ql-block">  </p><p class="ql-block"> 在我国东部,有一条南北绵延400多公里的山脉,地理上,它是中国地形第二阶梯的东缘,也是黄土高原的东部界线。它就是纵跨京、冀、晋、豫四个省、市的山脉—太行山脉。</p><p class="ql-block">  地理上的断层形成了太行山脉独特的地质奇观,既有北方山脉的雄伟,又兼备南方山脉的灵秀。</p><p class="ql-block">  特殊的地质构造成就了太行山脉独一无二的自然山水景观:北太行磅礴壮观、南太行巍峨壮丽、西太行雄奇险秀,三段太行各具特色,又都有着一种低调的美。</p><p class="ql-block">  太行山不是一座以高度吸睛的山脉,而以一面面如万里长城般的山崖震撼人心,无论是徒步还是旅游,太行山都是绕不开的经典。</p><p class="ql-block">  涉足户外十年了,大大小小的山走过了不少,足迹也遍布多省,对山的向往依旧分毫未减。疫情解封后,想到的第一件事就是找座山,把自己扔进去!</p><p class="ql-block">  解封后的几个月中,生活中总有些羁绊着脚步的琐事,“找座山,把自己扔进山去”的计划一拖再拖。这次活动出行的前一天,打开几天未浏览的朋友圈,看见了盐城华鹰户外旅行俱乐部发布的“秘境西太行户外轻攀岩"活动帖。向往的山再加上那带点刺激的线路,非常适合三年压抑的释放,立马拍板定下了行程。</p><p class="ql-block">  虽说是出发前一天才报的名,但并不是一场说走就走的旅行。走过了南太行之后,西太行就一直在驴行计划中,能<span style="font-size: 18px;">在一段有空又有钱的时候,去一个想去的地方,不正是</span>一场完美旅行的开始吗?</p><p class="ql-block">  2023年4月6日,我跟随华鹰户外旅行俱乐部的二十多个队员,千里奔赴河南林州,正式开启“扔山”行动!</p> 穿越五梯一峡 <h5 style="text-align: center;"><span style="font-size: 15px;">(</span>4月7日<span style="font-size: 15px;">)</span></h5> <p class="ql-block">  清晨,一夜好眠已洗尽昨日迢迢奔赴林州的风尘。在宾馆里用完早餐后,整理好徒步行装,上车出发!</p><p class="ql-block">  今天计划攀爬林州太行山的五梯一峡。八点钟,从我们入住的林州永盛时尚宾馆所在的长春大道,大巴车载着我们沿红旗渠大道,经黄华山、弓上水库一路向西开去。</p><p class="ql-block">  车辆沿着山道盘旋而行,从河南林州辗转至山西壶关,又由山西壶关辗转至河南林州,围着大山兜兜转转地绕了一圈,终于在林州013乡道与036乡道交叉口前不远的一处山脚边停下。</p> <p class="ql-block" style="text-align: center;"><span style="font-size: 15px;">  ▼徒步入口</span></p> <p class="ql-block">  这里就是徒步入口,做好徒步前的准备后,在林州户外向的带领下,一行人沿着铺满落叶的山径一路向山上走去。</p><p class="ql-block">  这是一条徒步的野径,上行的坡度不是很大,山中的树也不高大,大多的树木还是光秃秃的,山坡上铺满了厚厚的落叶,落脚是柔柔的触感,踩踏出的沙沙声,衬得山中格外静谧。</p><p class="ql-block"> 徒步山间,虽然还未能登至高顶,但抬眼所见的山体,入目皆是山如斧劈,壁立千仞的雄峻!</p> <p class="ql-block" style="text-align: center;"><span style="font-size: 15px;">  ▼上山</span></p> <h5 style="text-align: center;">▼山为景</h5> <p class="ql-block">  今天的行程大致要经过五梯一峡,分别是转山拐弯梯、<span style="font-size: 18px;">雷劈梯、</span>北鹰梯、南鹰梯、壁虎梯和藏龙峡,线路全程大概10公里,拔高400米,耗时约8小时 。</p><p class="ql-block"> 在山中转了大约半小时后,我们来到了今天的第一个断崖—转山拐弯梯。</p><p class="ql-block"> 在太行山,好多被称为梯的地方都是高陡的断崖或者石缝,根本没有一个可踩的台阶,走是绝无可能的,只有爬,用那种真正意义上的爬,才有可能过去。</p><p class="ql-block"> 在转山拐弯梯下向上仰望,只有一个字形容:高!从前攀过的那些崖都是“小儿科”<span style="font-size: 18px;">,和眼前的这座高崖</span>根本就没得可比!</p><p class="ql-block"> 转山拐弯梯之所以叫拐弯梯是因为它并不是一个直上直下的陡崖,而是两段,要先从右侧上爬,然后向左转角再从另一侧继续上爬,全程需要借助安全绳。</p><p class="ql-block"><span style="font-size: 18px;"> 领队长方圆和技术保障三哥拿出了安全绳,和负责首攀的地导攀到崖顶将安全绳牢牢固定后,放下安全绳,指导队员抓绳和攀爬的要点,并在需要给队员助一臂之力的地方随时给予帮助。</span></p><p class="ql-block"><span style="font-size: 18px;"> 在从未尝试过的危险高度面前,人类与生俱来的恐惧一下被勾了出来。各种迟疑和忐忑后,有了第一个吃螃蟹的,后面的队员也就慢慢鼓起了勇气,压下心底的惧意,沉下心,按照指引进行每一个操作,握绳、出腿、蹬脚、向上,利用崖壁上每一个可以借力的点,一点一点地往上爬。臂力不够或者腿够长时,立马会有一双有力的手助给以助力,让你成功过关。</span></p><p class="ql-block"><span style="font-size: 18px;"> 一个过了,二个也过了……每个人心底的恐惧慢慢变成了一种自信的跃跃欲试。成功地攀上了崖顶,从崖顶俯瞰整个林州城,来时的路和遇见过的佛寿塔清晰在目。再回头望一眼已经踩在脚下的过山拐弯梯,我忍不住弯了弯唇角,原来它也没想像中的那么可呢!</span></p> <p class="ql-block" style="text-align: center;"><span style="font-size: 15px;">▼攀岩第一梯:转山拐弯梯</span></p> <p class="ql-block" style="text-align: center;"><span style="font-size: 15px;">▼崖顶俯瞰林州城</span></p> <p class="ql-block">  翻过了转山拐弯梯,前行大约一个小时,到了第二梯—雷劈梯。</p><p class="ql-block">  目测雷劈梯约有20米高,上从至下有一道四、五十公分的裂缝,像是被雷劈开的,这大概就是雷劈梯名称的由来吧。</p><p class="ql-block">  在雷劈梯下端的石缝中,长着一棵树,这棵树的树身已经嵌入了山体。树身离我们够得着的地方还有一定的高度,好在下面有一截木棍支撑在崖下,拉着安全绳、踩着木棍,爬到树的高度,攀着树杆向上,再借着安全绳继续向上。</p><p class="ql-block">  当脚踏上崖顶时,崖顶龟裂的几道缝隙再次诠释了雷劈梯的由来。</p> <h5 style="text-align: center;">▼攀岩第二梯:雷劈梯</h5> <h5 style="text-align: center;">▼长在石缝里的树</h5> <h5 style="text-align: center;">▼坚毅的眼神是战胜一切的无比自信</h5> <p class="ql-block" style="text-align: center;"><span style="font-size: 15px;">▼脚下的裂缝真的是雷劈的吗</span></p> <p class="ql-block" style="text-align: center;"><span style="font-size: 15px;">▼从对面山顶向下拍的合影</span></p> <h5 style="text-align: center;">▼众山小</h5> <p class="ql-block" style="text-align: center;"><span style="font-size: 15px;">▲摄影师魔小鱼</span></p> <p class="ql-block">  接着徒步到第三梯—北鹰嘴梯。这是五梯中最难上的一个梯。要从右侧徒手上到左侧的安全绳处才能继续上爬。北鹰嘴梯的高和陡自是不用说的,看着前面几个先上的,就是不太好上的样子。</p><p class="ql-block"> 放下背包,徒手往上攀,这才发现手能扒的石块和和蹬脚的石块似乎有些高,此时只恨爹妈没生个大长腿。下面的队员用手把我的脚向上送了把力,这才费劲地向上爬了几层,上去转身还要扒着岩壁从右边的崖石挪到左边的崖石,然后再转向下一块崖石。踩着<span style="font-size: 18px;">崖壁上</span>方寸大小的落脚点,贴着石壁、颤颤巍巍地扒着岩石挪动着子,碰到两个崖壁抓手点距离较大时,这才又发现手臂也不够长了,真是步步心惊加心酸。</p><p class="ql-block">  磨磨蹭蹭地终于辗转到安全绳垂下的地方,犹如看见救命稻草般,一把抓住绳子后,心里顿时踏实了!再向上,又到拼臂力的时候了,虽然费力了些,但没先前那么怕了。</p> <h5 style="text-align: center;">▼攀岩第三梯:北鹰梯</h5> <p class="ql-block" style="text-align: center;"><span style="font-size: 15px;">▼是不是很高</span></p> <h5 style="text-align: center">▼巾帼先行者</h5> <p class="ql-block" style="text-align: center;"><span style="font-size: 15px;">▼转不开身也不忘摆个pose</span></p> <h5 style="text-align: center;">▲六十岁的队员老王全程拉上吊下的VIP待遇</h5> <p class="ql-block">  过了北鹰嘴梯,就是藏龙峡了。说是峡,其实就是一条巨大的断裂缝,两壁势如刀削,与谷底几乎是垂直一线,陡峭而狭窄,往上攀爬,除了石壁之外,没有任何可以助力的物体,也无法放安全绳,完全徒手爬。</p><p class="ql-block"> 藏龙峡非常狭窄,所以又有人把它叫做一线天和藏龙缝。这是个非常考验身材的地方,越往上爬,缝隙越是狭小,我们的背包也都是用安全绳从崖下吊上去的。</p><p class="ql-block"> 沿着崖壁,侧身扒着石块,慢慢往缝隙里爬,爬到缝隙的尽头时,这里的缝隙也变得更加狭窄,转个身都困难,好容易才找了个合适的角度,右脚蹬上,左脚跟进,才站稳了脚尖,扒着石头一步步地向上,这才从缝隙里钻了上去。</p><p class="ql-block"> 这是我爬过的最高、最险、最狭窄的一线天,亲身试过,名符其实!</p><p class="ql-block"> 藏龙峡顶是一个天然的观景台,这里的风景很美,视角度也很好,可以将整个林州城尽收眼底。</p> <h5 style="text-align: center;">▼藏龙峡(一线天)</h5> <p class="ql-block" style="text-align: center;"><span style="font-size: 15px;">▼青春的脚步永远不停</span></p> <h5 style="text-align: center;">▼穿上户外情侣装,便是太行山上最靓的哥和姐</h5> <h5 style="text-align: center;">▼长方圆和三哥是本次攀岩活动的先锋攀和技能保障</h5> <p class="ql-block" style="text-align: center;"><span style="font-size: 15px;">▼绝对的海拔高度</span></p> <p class="ql-block" style="text-align: center;"><span style="font-size: 15px;">▼盛放在太行山顶的瑜伽全莲花</span></p> <p class="ql-block">  翻过了几个断崖,大家的体力都消耗了不少,也到了午餐的时间,找个平坦的地方,简单地用过路餐,稍作休息后,再次整队出发,进军第四梯—南鹰嘴梯。</p><p class="ql-block"> 前几个梯都是从低处往高处攀爬,南鹰嘴梯是一个从高处往下去的断崖,也是绝对的海拔高度。</p><p class="ql-block"> 南鹰嘴梯的岩石,就像书本一本一本叠放得整整齐齐,如此整齐的叠放,让人直感叹大自然的鬼斧神功!</p><p class="ql-block"> 经历了前几梯的考验,虽然对这种绝对海拔高度还是有些怵,但还是很快做好了心理建设。这样的下行,需要的不仅仅是手臂的抓握力,更多的是对肢体上的一些技术性要求:身体和崖壁之间一个科学的角度、手脚的协调性以及下行速度的把控。这些都得在专人指导,在下降的实验过程中慢慢地摸索才能找到<span style="font-size: 18px;">感觉,遗憾的是慢慢找到这种感觉时,已经快下到崖底了!</span></p><p class="ql-block"><span style="font-size: 18px;"> </span>南鹰嘴梯处<span style="font-size: 18px;">下降没有八字环的保护,完全靠臂力,有些费臂、费手,好在下到一半的时候有一个可容两人站立的落脚点,它的对面就是一个小平台,爬过之间的那道裂缝,到小平台上积蓄体力之后再继续下。再下时可以用安全绳,技高胆大的也可以像宁静那样,手脚并用地扒着两边的崖壁一步一步地下。</span></p> <h5 style="text-align: center;">▼攀岩第四梯:南鹰嘴梯</h5> <h5 style="text-align: center">▼形似鹰嘴的大石大概就是北鹰岩的由来</h5> <h5 style="text-align: center;">▼像书本一样一层一层叠放整齐的岩石</h5> <p class="ql-block" style="text-align: center;"><span style="font-size: 15px;">▼原谅我下降的姿势有些笨拙</span></p> <h5 style="text-align: center;">▼技高胆大的宁静</h5> <p class="ql-block">  终于到攀岩的第五梯—壁虎梯,也是今天的最后一梯。</p><p class="ql-block">  这是一处需要全程趴着才能下去的地方,所以叫壁虎梯。崖壁非常的光滑,我们没有壁虎那像吸盘一样的手,需要借助的只能是安全绳。</p><p class="ql-block"> 从崖顶至崖底,分两段下行:第一段安全绳从崖顶到崖壁半腰处,握绳踩着石壁下到崖壁右侧的那颗树下;再由右侧树上的第二段安全绳再次向下,崖壁很光滑,脚下有点打滑,必须牢牢抓住绳。</p> <h5 style="text-align: center">▼攀第五梯:壁虎梯</h5> <p class="ql-block">  从壁虎梯下来,往右走过一段山路、穿过一片山间矮树林,经过黄华山水电站,从后山的石阶拾级而下,走完台阶路,出了后山的大门,就到了大巴车停靠点,今天的活动结束!</p> <h5 style="text-align: center">▼黄华山水电站后山山径</h5> <h5 style="text-align: center;">▼下山啦</h5> 徒步鳄鱼沟 <h3 style="text-align: center;">(4月8日)</h3> <p class="ql-block">  早上7:30,整装后,大巴三转两转又把我们从河南林州送往了山西壶关,今天的徒步目的地是鳄鱼沟。</p><p class="ql-block"> 昨天晚上,接到领队长方圆的临时通知:原计划第二天穿越浙水大峡谷、崖梯古道、徒步“太行八陉”之一白陉上的“羊肠坂道”,因近期有户外驴友在攀登崖梯古道软梯时出了一起事故,穿越线路被封,明天的徒步线路改为穿越距原线路不远的鳄鱼沟,线路全程大概15公里。</p><p class="ql-block"> 原线路的被封,大家都有些惋惜,虽然每个人都想体验一下这条被称为“最险峻难走”的古道有多难走、鲤鱼缸的软梯有多陡直,但是最终还是理智地接受了。</p> <p class="ql-block" style="text-align: center;">▼<span style="font-size: 15px;">徒步起点</span></p> <p class="ql-block">  鳄鱼沟位于山西省长治市壶关县桥上乡杨家池村旁,它是山西太行山大峡谷的支峡青龙峡中的一条南北走向的石沟,据说其名称来源于沟内一个巨大的石头,其中上有鳄鱼状的图形。</p><p class="ql-block"> 鳄鱼沟所在的长治,居太行之巅,山形陡峭,地形最高,有与天为党之说。长治所在的太行山大同谷更是陡峭险峭,且多深渊峡谷,在鳄鱼沟附近就有一处中国最大的攀岩基地。</p><p class="ql-block"> 从大河村口,沿着村口一边的山道上山,今天要徒步翻过几个山头才能到达鳄鱼沟口。太行山的树木植被不似南方遮天蔽日的,视野还是挺开阔的。</p><p class="ql-block"> 刚上山时,身边不时会出现几株开满金黄色小花的连翘(一种和迎春很相似的植物,迎春花瓣为六,连翘瓣为四),再往上走,一片又一片的连翘相拥相簇地开满了山坡。四月初的太行山,大多数的草木还在萌芽中,小小的连翘用漫山遍野的金黄,吹响了太行整个春天的号角!</p><p class="ql-block"> 行程结束后,偶然从网上获悉,今年的4月8日-12日是西太行连翘花徒步节。我们此次的徒步活动,在行程时间和徒步地点上,竟意外地贴合了徒步节的主题,可以说是无心插柳之行吧!</p> <h5 style="text-align: center">▼漫山遍野的连翘</h5> <h5 style="text-align: center">▼春天的号角</h5> <h5 style="text-align: center">▼枝头春意浓</h5> <p class="ql-block">  从徒步起点到沟口的路很长。途中,我们还经过了一个小山村。远远望去,蓝天白云下,村庄被掩映在一片挑红李梨白中。</p><p class="ql-block"> 进了村才发现,村里空无一人,到处都是残墙破院,不少房子的屋顶都塌了。房子都是石头砌成的,屋里还残留着一些生活日用品,从残败的程度看,应该是废弃很多年了。</p><p class="ql-block"> 照片的拍摄定位显示,这里吏属于山西省长治市鹅屋乡。百度了鹅屋乡:这是一个距离壶关县100多公里的偏远山区,境内沟壑纵横,道路崎岖,少有外人进入,有着一种原始的生态美,因而被当地人称为“太行山上的小西藏”。</p><p class="ql-block"> 但这个“太行山上的小西藏”,却<span style="font-size: 18px;">是生存条件最为恶劣之地:偏远闭塞、</span>道路崎岖、土地贫瘠、严重缺水<span style="font-size: 18px;">。</span></p><p class="ql-block"><span style="font-size: 18px;"> 写游记时,百度到这些信息,我才</span>想起,<span style="font-size: 18px;">自打走进了村子,总有种奇怪的感觉,村子美则美矣,好像缺失了什么,刚开始还以为是那种感觉来自破屋破院,现在才恍然,美中不足的是缺水。我们这一路走来竟没有看见一处水源之地,</span>村里村外的河沟里都是布满石块、干枯裸露的河床,<span style="font-size: 18px;">一直到出了村也没有看见一滴水源。</span></p><p class="ql-block"><span style="font-size: 18px;">  二十世纪末,</span>山西<span style="font-size: 18px;">政府将太行山里</span>生存条件恶劣的<span style="font-size: 18px;">村庄陆陆续续地迁出,形成了如今太行山深处的许多“无人村”,偶尔光顾这里的,也就是像我们这样的驴友了。</span></p><p class="ql-block"><span style="font-size: 18px;"> </span>山村最美、最热闹的季节应该就是春天了吧!我们<span style="font-size: 18px;">从高高低低的房舍中穿过,房前屋后的一树树桃花和梨花正以最繁华的姿态盛放着,房舍的破败并没有黯淡它们的光华,反而衬得它们有一种更加耀眼的光芒。</span></p><p class="ql-block"><span style="font-size: 18px;">  不由想起陆游《</span>卜算子·咏梅<span style="font-size: 18px;">》中的那句:“</span>驿外断桥边,寂寞开无主”。这些曾经被村民精心侍弄的果树,如今只能在这大山深处,年年蹉跎,纷纷开且落了!也许只有偶尔经过的驴友才能将这片桃源之地的春色用镜头珍藏了!</p> <h5 style="text-align: center">▼太行山深处废弃的山村</h5> <h5 style="text-align: center">▼被遗忘的春色</h5> <h5 style="text-align: center;">▼春在枝头</h5> <h5 style="text-align: center;">▼春在眼里</h5> <h5 style="text-align: center;">▼春在心里</h5> <p class="ql-block">  不管怎么样,在美好的春光里行走,记录下春天的光影和脚步,爬山的苦和累也变成了一件快乐的事情。就这样,一路美景一路欢声,再翻过一个山头,一个半小时后,终于下行至鳄鱼沟沟口。</p><p class="ql-block"> 沟口地势比较开阔,进入沟内,沟两旁依旧是太行山特有的山石地质风貌,如刀削,如斧劈的雄峻耸立;连翘花依旧相拥簇放,可爱的小花在阳光下,闪着点点的金黄,为雄峭冷硬的的山谷增添了几许春天的柔软。</p> <h5 style="text-align: center">▼鳄鱼沟口</h5> <p class="ql-block">  地处林州和壶关地段的太行山,在地质上看,黄土高原的特征并不明显,缺水现象却很严重。在四月份这个季节,沟谷也正值枯水期,一眼望去,沟内的河床不见滴水,整个沟底布满了大大小小的乱石。</p><p class="ql-block"> 这条徒步线路属于少有人至的“野线”,几乎看不见人类活动的痕迹,入目所见都是最自然的原始状态。</p><p class="ql-block"> 鳄鱼沟长约十五公里,由于长年累月的溪水冲刷,沟深谷长,谷内沟壑纵横,时而险峻,时而平坦。由于惊险刺激,吸引了不少户外探险爱好者的涉足。</p> <h5 style="text-align: center;">▼平坦的卵石沟底</h5> <p class="ql-block">  在沟谷内行走,时而是平坦的河床,时而又是狭窄的深沟,碎石滩和大石滩交替出现,遇到较深的V形沟底,就无路可行了,必须从河沟边的崖壁上“借道”,迂回着爬过去。登山杖依旧没有用武之地,最便捷有力的依然是是手和脚,时走、时爬、时跪、时蹲、时趴、时退、时跳,十八番武艺轮番上,将四肢用了个淋漓尽致,招式不怕丑,管用就行!</p><p class="ql-block"> 今天行程的重点是崖降,地导对我们说,沿着这条沟一直要走到下午一点钟才能到达第一个崖降点。因为是罕有人至的”野线“,沟底的景都是叫不上名的。</p><p class="ql-block"> 长时间走这种路,其实是很折磨人的一件事。沟中的路是真的不好走,走较平坦的卵石路段石头光滑容易崴脚,而过乱石堆时,又要用尽全力去“四脚爬”。走的时间长了,累的不仅是腿脚,还有精神。行走中的大部分精力都放在了脚下,这样的路走久了,会产生一种“看不到希望”的厌燥感,心中无比怀恋昨天攀岩的那种淋漓尽致的刺激感。</p> <h5 style="text-align: center;">▼乱石横亘的沟底</h5> <h5 style="text-align: center">▼奇怪的石窝</h5> <p class="ql-block">  整个鳄鱼沟徒步过程中,鳄鱼潭是我唯一能够叫得出名号来的一个地方。小潭幽深且常年清水不断,据说潭水一直都是满盈盈的。每年只有冬季潭水结冰后才可以通过。</p><p class="ql-block"> 鳄鱼潭是我们继续前行的必经之路,也是一个休息和赏景的好地方。峻峭的山崖围绕着小潭,清澈的河水倒映着人和四周的景致,阳光的折射提亮了崖壁上的金色连翘和背景里徒步休息的人,有一种步入自家后花园的意境,感觉很不错呢!</p><p class="ql-block"> 在这里,放松一下走累的双脚,再用清澈的潭水洗涤一路的汗水和风尘,一路走来的枯燥感一扫而空!</p><p class="ql-block"> 山是景的形,水是景的魂,能够以魂塑形的地方景致总是没错的! </p> <h5 style="text-align: center">▼鳄鱼潭</h5> <h5 style="text-align: center">▼徒步小憩</h5> <h5 style="text-align: center">▼鳄鱼潭,是个出大片的地方</h5> <h5 style="text-align: center">▼潭口,依然能出大片</h5> <h5 style="text-align: center;">▼遇到这些不能从沟底通过的地方,只能想方设法借道了</h5> <p class="ql-block">  这是今天最高的崖降,崖壁陡直光滑。地导和长方圆、三哥仔细观察分析了断崖四周的情况,右侧崖壁坡度稍缓些,崖壁上有水渍,下降时脚易打滑,且有一段崖壁无法结安全绳,而我们又没有地导那样安全熟练地徒手下降的技艺;左侧崖壁可以打安全绳,且崖壁干燥,下降时脚易着力。既然我们都没那金刚钻,领队就不揽瓷器活了,就从左侧下吧。</p><p class="ql-block">  有了决策后,剩下的就是下降安全措施的实施了。崖壁近乎垂直,高且陡,从安全角度考虑,决定在此处下降时,双重保护,除了双手控制的安全绳外,再穿上安全带打八字环保护。</p><p class="ql-block">  崖顶上有一个能容三四个人的地方,打好保护绳,试降成功后,三哥和海洋有序地安排队员下降。像走飞拉达那样,他们为队员们穿戴好安全带,扣上八字环,锁紧后,仔细地检查后,再开始嘱咐一些动作上的要领。</p><p class="ql-block"> 先下的队员还有些紧张,在有惊无险地下了一大半的高度后,笔直的崖面有一处向里凹去的大空档,让下降的双脚突然失去了着力点,小小地失控了一下,马上就被在此处保护的男队员稳住了。先行安全降落的队员面上皆露出了轻松愉快的神情,让紧张的氛围稍稍缓和了些。</p><p class="ql-block"> 别的队员下降时,我坐在一边,默默地平静心绪,不去胡思乱想。轮到我下时,压制住有些紧张的情绪,小心地走到崖边,在三哥为我打好所有保护后,认真地听着三哥的技术指导,努力协调好手脚,控制下降速度,开始有些磕磕绊绊的,逐渐手脚越来越顺,也算是安全轻松地降落了。</p><p class="ql-block"> 其实,从爬上崖顶后,最难熬的是别的队员下降,你却在忐忑不安地等待;最紧张的是爬到崖边开始转身准备下降的那一刻,就好比跳伞队员站在飞机打开的舱门前一样;最<span style="font-size: 18px;">轻松愉悦的反而</span>是下降的过程,有种跃跃欲试的小激动,很奇怪哦!这是不是所谓的“眼怕手不怕”?</p><p class="ql-block">  </p> <h5 style="text-align: center;">▼最高的崖降</h5> <h5 style="text-align: center">▼从上向下看</h5> <h5 style="text-align: center">▼从右侧利索下降的地导</h5> <p class="ql-block">  从第二个崖降下来之后,在沟底绕过几个弯,过了几个坎后,便到了地导说的独木桥。说独木桥,真的就是独木桥:一根树棍往水潭上方崖壁的两端一横,便是一坐桥了。</p><p class="ql-block">  自从进了沟后,什么“有梦想,走正道”、“大路朝天各走一边”、“你走你的阳关道,我走我的独木桥”,都成了胡扯!不信就试试,看能不能过得去!</p><p class="ql-block"> 在从前的一些户外活动中,曾经也碰到过许多这样的独木桥,所以心里没有害怕的感觉。在过独木桥时,把身体贴着石壁,手摸稳石壁,不疾不徐地迈出脚,很快就顺利通过,需要的只是迈出第一步的勇气而已!</p> <h5 style="text-align: center">  ▼独木桥</h5> <p class="ql-block">  下午三点多,和清风、宁静、竹叶青等几人刚走过一段光滑得有些提心吊胆的崖壁,来到一个不知道什么名字的地方,就见前面先行的一些队友在此驻足不前,一个个地站在断崖前向下张望议论着。</p><p class="ql-block"> 原来是出了个意外状况:面前的这个断崖下有一个积水潭,原先潭里是没有水的,大概是这两天沟里下了雨,雨水便积在了潭中,水深大约有三、四米的样子。一时间大家都没了主意,长方圆和三哥还在后面帮助队员老王通关,一时间赶不来,不过<span style="font-size: 18px;">到了此地已有移动信号,地导随即联系了长方圆和三哥。</span></p><p class="ql-block"><span style="font-size: 18px;"> 在长方圆和三哥赶到之前,</span>大家绞尽脑汁地想着各种通关计策。<span style="font-size: 18px;">想要队伍全部安全通过,就要打安全绳,而安全绳还在后方队伍中使用着。</span></p><p class="ql-block"> 前方的路况还未知,在日头渐渐西落中的等待显得有些焦燥不安。<span style="font-size: 18px;">地导和海洋、洪哥等几个男队员一边安抚大家有些急燥的情绪,一边仔细观察着断崖四周的山势地形,试着寻找是否有一条能够安全通过的路径。</span></p> <h5 style="text-align: center">▼前行的路被阻</h5> <p class="ql-block">  断崖左侧全部是光滑的石壁,绝无攀爬的可能,而右侧崖壁缝隙间生长着一些小树,如果能够借助这些小树在崖壁上找到适合的落脚点,也许能够开出一条通道。</p><p class="ql-block"> 随即几个男队员从崖壁的右上方,慢慢向上攀援,爬到那些生长着小树的缝隙边,试试缝隙中小树的抓着力,再寻找石壁上适合的落脚点,然后慢慢地探出脚,寻找到让脚着力的方寸之地,再一步一步艰难、缓慢地向前挪动着。</p><p class="ql-block"> 在后面等待着的队员们的瞩目中,时间随着逐渐西落的太阳缓缓地溜走,一条勉强可以通过的“路”也探索出来了。几个女队员也在男队员的帮助下,陆续翻过崖壁安全下到了断崖之下。</p><p class="ql-block"> 安全绳到达之前,就这样勉强地过了大约一半的人。轮到队友清风翻越崖壁时,在经过了十几个队员的轮番踩踏后,一些落脚点上本就有些潮湿的泥土已经变得松软异常,不足以再为脚提供稳定的着力了,此时的攀爬已经变得异常危险,于是在安全绳到来之前,攀爬被果断叫停。</p><p class="ql-block"> 在大家急切的等待中,长方圆和三哥从后方急急地赶了过来。根据先前开出的路,他们将安全绳分几段系扣在安全的树是,引导队员脚的着力点,并在上下崖壁间需要接把力的地方保护着。我和清风几人安全下到崖下时,时间已经过了五点半,地导说距离出沟还有很长的一段路,路也不同样不好走,长方圆让我们一行先走,叮嘱我们一定要在天黑之前出沟。</p> <h5 style="text-align: center;">▼拦路虎</h5> <p class="ql-block">  接下来是脚不停歇地赶路,和白天一样的路,一样的不好走,不知道这样的路要走多久才能出沟。在出沟途中看见停在沟底的采石机,心中寻思着应该快出沟了吧。</p><p class="ql-block"> 谁知走着走着还是不见要出沟的迹象,天渐渐地黑了下来,脚下的步子也不是很清晰了。一边念着脚下的路还要走多久,一边又担忧着后面的长方圆等人夜路会更加地难行,每一步都是忐忑和不安。</p> <h5 style="text-align: center;">▼出沟途中遇见的采石机</h5> <p class="ql-block">  也不知走了多长时间,前面有手机挥动的亮光,原来有先行的队友在沟的出口等着我们。晚上七点,终于出了鳄鱼沟。</p><p class="ql-block"> 根据群里发的定位,我们找到了停靠在长治市壶关县桥上乡杨家村下的327省道边的大巴车。大约过了一个小时,在后面收队的长方圆、三哥、海洋、老王、雪山飞燕等人也安全出了沟,全程耗时11小时的徒步终于收官了。</p> <h5 style="text-align: center;">▼出沟了!</h5> 打卡云梯步道 <h5 style="text-align: center;">(4月9日)</h5> <p class="ql-block">  今天是秘境西太行的最后一天,行程结束后我们将踏上返程。因为返程的时间长,早上六点半便收拾好行李,跟着大巴车直接去往行程中的最后一个目的地—山西八泉峡云梯步道。</p><p class="ql-block"> 大巴车从林州向西南行驶半小时,在327省道上穿过日月隧道后,便到达八泉峡云梯步道。 </p> <h5 style="text-align: center;">▼景区入口</h5> <p class="ql-block">  车停景区门口,下车后直接移步步道入口。云梯上行的入口被锁了起来,入口处一块木牌上有“封闭施工,暂停开放”的字样,入口上面的一段阶梯也被用树枝挡了起来。</p><p class="ql-block"> 长方圆联系的地导很快赶了过来,说已经和当地有关方面打过招呼了,可以进入景区,只是不能打开门锁,需要自己想办法进去。</p><p class="ql-block"> 三哥返回大巴拿出安全绳,系好绳后,大家抓着绳陆续从云梯两侧的岩壁上爬了进去。</p> <h5 style="text-align: center;">  ▼封闭施工暂停开放</h5> <p class="ql-block">  八泉峡云梯步道位于山西省壶关县太行山大峡谷景区内,坐落在S327省道胜仙桥旁边,故称胜天桥天梯,又因它是当地苇则水村出行S327省道的通道,所以又叫苇则水云梯。</p><p class="ql-block"> 云梯步道全程长1.3公里,依山势而建,紧靠悬崖绝壁,蜿蜒曲折,落差近200米,最陡处近80度。2020年10月,步道由首钢集团长钢公司捐建,曾经的脱贫帮困项目如今成了太行山新晋的网红打卡之地。</p><p class="ql-block"> 景区一工作人员说,目前景区还处于建设中,门票都是免费的,我们也算来巧了吧!</p> <h5 style="text-align: center;">  ▼云梯步道</h5> <p class="ql-block">  步道通体用钢铁焊接而成,宽约1米多些,,两边有护栏,抓扶两边护栏向上。</p><p class="ql-block"> 上步道需要有一定的体能,反正我的感觉是比爬山累,爬山坡度是逐渐抬高的,身体在爬的时候会有个预热过程,而步道从开始的第一步就猛地拔高,开始高陡,一直这么一路陡上去,相当于把一个没做任何热身运动的人直接扔去百米冲刺一样,登了两三节台阶就张口直喘。</p><p class="ql-block"> 台阶很陡,向上爬的时候我都没敢朝下看,只回头望了一眼,真的有一种人在前面走,魂在空中飞的感觉,一眼之下,不恐高也有些恐高了。有句俗话叫“越想越害怕”,还真是有道理,什么都不想,一门心思地一直往上爬,恐惧自然也没有了。</p> <h5 style="text-align: center">▼登云梯</h5> <p class="ql-block">  每节阶梯上都有一个小平台,平台上有可供短暂休息的长椅。不过我怕一旦坐下后身体就更不想站起来爬了,所以基本上都是上了两节云梯后就在小平台上站着歇一会儿,喝点水,再补充一下体能,顺便从高处欣赏一下爬云梯时身边忽略的景致!</p><p class="ql-block"> 云梯从至上并不是连续不断的,有些步道间还间隔着几段原始的山路,这些原始的山路都是从前的村民用山中的石块和着泥土砌成的石头台阶,台阶一边是石壁,一边是悬崖,两边也没有防护栏。这些石阶经历了风风雨雨后,许多地方已经松动瘫塌,上去时得小心些。</p> <h5 style="text-align: center;">▼歇脚</h5> <p class="ql-block">  前面高高山顶上的平台就是苇水则2号观景台了。2号观景台在苇则水村东面崖壁边修建而成,是整个景区地势最高所在。</p><p class="ql-block"> 眼前看似近在眼前的观景台,其实还有好一段的路程才能走到。看了一下时间,才走了一个小时,到观景台大概还得半个小时。</p> <h5 style="text-align: center">▼遥望苇则水2号观景台</h5> <p class="ql-block">  走完了云梯步道,接下来要从步道右侧的一段石栈道从山体的北面绕行而上。大约两公里的栈道蜿蜒缠绕在山腰上部,坡度不是很陡,绝对是我走过所有栈道中最烂的那条:有些坡度的地方还是简单地用石块和着泥土砌成,;平缓的地方则是碎石块。不过,烂归烂,到底是省了好多体力。</p> <h5 style="text-align: center">▼最烂的栈道</h5> <h5 style="text-align: center;">▼看完航拍的云梯,感觉是不是更晕了</h5> <p class="ql-block">  一路喘息着,终于登上了观景台。苇水则建有两座观景台,1号观景台离村子要近些,2号观景台海拔则更高。</p><p class="ql-block"> 2号观景台建立在峡谷的悬崖绝壁上,由六根钢柱支撑,高200米,横跨两座山峰,四面凌空。观景台栈道长约百余,人在上面行走犹如空中漫步。</p><p class="ql-block"> 凭栏远眺,座座山峰绵绵相连,那句唱遍全网的“乌蒙山连着山外山”在心底刹时唱响。从观景台向下俯瞰,峡谷秀色尽收眼底。你能看到的不仅仅是太行山大峡谷的支峡—八泉峡,还能看见整个太行山大峡谷,甚至还能清晰地看见河南与山西的连通的公路。</p><p class="ql-block"> 此时,山,已不再是前两天所见一峰独秀的孤傲,而是磅礴大气的壮观;风,带来的也不仅是体感的清爽,更是世界的豁然开朗。“鸢飞戾天者,望峰息心;经纶世务者,窥谷忘反”,说的大概就是这种境界吧。</p> <h5 style="text-align: center">▼照片里的苇则水2号观景台 </h5> <h5 style="text-align: center">▼航拍下的苇则水2号观景台</h5> <h5 style="text-align: center;">▼胆大</h5> <h5 style="text-align: center">▼从苇则水2号观景台上看到的峡谷风光</h5> <h5 style="text-align: center">▼从苇则水2号观景台上看到的峡谷风光</h5> <h5 style="text-align: center;">▼从苇则水2号观景台上看到的山西通往河南的交通公路</h5> <p class="ql-block">  离开了2号观景台,我们在青柏和连翘花夹迎的山道上继续前行,下一个站点1号观景台。</p><p class="ql-block"> 1号观景台海拔较2号观景台略低,观景台左右两边有两条通往下面山村的通道,左边一条车道,右边一条山道。</p><p class="ql-block"> 从车道转到山道,山坡上是石头垒成的一层层梯田,远远望见山村了。</p><p class="ql-block"> 我们从村外下了山,和前来接我们的大巴会合后,午餐后,随大巴踏上返盐之路,四天的秘境西太行活动在大家的欢声笑语中结束了。</p> <h5 style="text-align: center">▼去1号观景台 </h5> <h5 style="text-align: center">▼苇水则1号观景台</h5> <h5 style="text-align: center;">▼在运输栈道维修材料的皮卡车蹭个拍</h5> <h5 style="text-align: center;">▼走在通往山村的小道上</h5> <p class="ql-block">  几天的徒步活动让我们体验了从未有过的艰苦和刺激,更品味到了坚持不懈之后的快乐。或许这不是一次完美的户外活动,却收获了内心的满足感和精神上的力量感!这些收获也许能让我们将来面对更多困难时,能够焕发出对生活的热情!</p> <h5 style="text-align: center;">▼回忆一起走过的路,爬过的山</h5> <p class="ql-block">  在这次徒步攀岩活动的队员里,有和我从前一起徒步过的长方圆、三哥、洪哥、空空、叶子、清风、雪山飞燕、江红艳,更多的是初次相识的。</p><p class="ql-block"> 也许我们彼此间的生活圈是陌生的,但在户外这个活动圈里,我们曾经是一家人,一路相伴、相助的一家人,在这个家庭里,我们给予彼此面对一切困难的勇气。</p><p class="ql-block"> 非常感谢在活动中给予我帮助的队友,特别是长方圆、三哥、海洋、洪哥、空空等男队友们,在我们女队友需要帮助的时候,是你们无私地奉献着自己的力量,用你们的手、腿、臂和肩膀,给我们的手以助力、给我们的脚以支撑,帮我们度过了一个个的难关!</p><p class="ql-block"> 同时感谢魔小鱼、一诺、清风等,感谢你们用镜头记录下了活动的每个精彩瞬间,大量的照片和视频让我在写游记时,第一次面临选择性困难,即使它们不是大师级的作品,也足以让人记忆珍藏一辈子!</p><p class="ql-block"><span style="font-size: 18px;"> 最后,向表现出色的自己致敬!无论徒步攀岩过程中遇到怎样的困难、痛苦和动摇,我们最终还是做了最好的自己!</span></p><p class="ql-block"><span style="font-size: 18px;"> 徒步过程中,面对前所未有的困难,我曾不止一次地想过:这样的活动今后也许再也不会参加了。但在游记收尾时,突然涌起一个念头:如果再有一次这样的路线,也许我还会再次做出相同的选择。</span></p><p class="ql-block"><span style="font-size: 18px;"> 这或许是大山魅力的吸引,亦兼或团队凝聚力的吸引,我想,在年龄和体能的允许下,我还是会参加这样的户外活动,用最亲密的方式,走向自然,走向山!</span></p> <h5 style="text-align: center;">▼感谢有缘,让我们记住彼此,下次再见</h5>