黑喉石鵖

刚正行摄

<p class="ql-block">  黑喉石䳭,是鹟科、石䳭属小型鸟类,体长12-15厘米。雄鸟上体黑褐色,腰白色,颈侧和肩有白斑,颏、喉黑色,胸锈红色,腹浅棕色或白色。雌鸟上体灰褐色,喉近白色,其余和雄鸟相似。幼鸟和雌鸟相似,但棕色羽缘更宽而显著,眼先、脸颊、耳羽黑色,颏、喉羽端灰白色沾黄,羽基黑色,其余似成鸟。虹膜褐色或暗褐色,嘴、脚黑色。</p> <p class="ql-block"><b style="font-size: 22px;">  黑喉石䳭(雄鸟)</b></p> <p class="ql-block">  黑喉石䳭主要栖息于低山、丘陵、平原、草地、沼泽、田问灌丛、旷野,以及湖泊与河流沿岸附近灌丛草地。从海拔几百米到4000米以上的高原河谷和山坡灌丛草地均有分布,是一种分布广、适应性强的灌丛草地鸟类。常单独或成对活动。平时喜欢站在灌木枝头和小树顶枝上,有时也站在田间或路边电线上和农作物梢端,并不断地扭动着尾羽。主要以昆虫为食,也吃蚯蚓、蜘蛛等其他无脊椎动物以及少量植物果实和种子。</p> <p class="ql-block">  繁殖期4-7月。繁殖期间雄鸟常站在巢区中比较高的小树枝头鸣唱,雌鸟则致力于筑巢。通常营巢于土坎或塔头墩下,也在岩坡石缝、土洞、倒木树洞和灌丛隐蔽下的地上凹坑内筑巢。巢呈碗状或杯状,主要由枯草、细根、苔藓、灌木叶等材料构成,外层较粗糙,内层编织较为精致,内垫有野猪毛、狍子毛、马毛等兽毛和鸟类羽毛。</p> <p class="ql-block">  中国主要为夏候鸟,部分在中国越冬。通常在3月末4月初迁来繁殖地,9月末10月初开始飞往越冬地。繁殖季节见于北方,冬季见于湖南、福建、台湾、广东、海南及云南等地。</p> <p class="ql-block"><b style="font-size: 22px;">  黑喉石䳭(雌鸟)</b></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