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p class="ql-block"><br></p><p class="ql-block">闲暇之余,重温《三国演义》,却对一个人痴迷不已,甚至这个人去世后,再无继续看下去的心绪,这个人就是被称为“乱世枭雄”的曹操。</p><p class="ql-block"><br></p><p class="ql-block">少年时读《三国》,只觉打打杀杀,并不解其中深意,再加上受了诸多文学作品价值导向的影响,甚至一度固执地把曹操当“反派”,和大多数人一样崇拜诸葛亮到无以复加的地步。</p><p class="ql-block"><br></p><p class="ql-block">不知为何,如今再回顾这部经典,我却对被“神化”的诸葛亮丝毫提不起兴趣,反而喜欢人物形象极为鲜明的曹操。</p><p class="ql-block"><br></p><p class="ql-block">细思其中缘由,我想可能是在我的内心深处觉得诸葛亮这个人物形象过于完美,对于我们来讲他或许只是一颗“可望而不可即”的北辰星,虚无缥缈,而曹操却截然不同,他和我们普通人一样,会犯错误,会有喜怒哀乐,也有七情六欲……</p><p class="ql-block"><br></p><p class="ql-block">拨开历史的重重迷雾,回望远逝的刀光剑影,曹操似乎是那个你我都能触摸得到的历史人物:真实立体,鲜活刻骨,还是个十足的性情中人。</p><p class="ql-block"><br></p><p class="ql-block">感动于他的求贤若渴。在《三国》里,虽然刘备和孙权对人才都表现出了极度的渴求,甚至刘备还因请诸葛亮出山留下了“三顾茅庐”的美谈,但是如若将他们爱才的程度划分等级,我认为最高等级的非曹操莫属,他对于人才的珍惜赏识、任人唯贤程度甚至达到了令我感动的地步。</p><p class="ql-block"><br></p><p class="ql-block">很多人说曹操无情,杀人如麻。但是他也时常有脆弱的时候,尤其是他痛失爱将之时,甚至可以用悲痛欲绝来形容都不为过。比如他最爱的谋士郭嘉英年早逝,去世时只有38岁,他的离世犹如剜掉了曹操的心头肉,每每忆起郭嘉,曹操便悲从中来不能自已,尤其是在赤壁之战战败之时,他更是痛哭流涕,哽咽着自语道:“郭嘉如若活着,我何至于沦落到如此窘境!”</p><p class="ql-block"><br></p><p class="ql-block">后来,他又遇到了与刘备失散的关羽,更是不惜花费一起代价想要留住他,明知道关羽留不住,但依然还是十里长亭走一步送两步,泪眼婆娑着亲自送别关羽,还不忘给他路费盘缠,以免他遭遇不测。我想爱惜人才的最高境界莫过于此吧,他怎会不知道“放虎归山”的后果,但却仅仅因为对方是难得的人才便无条件地“溺爱”,这也是我觉得曹操很可爱的地方。</p><p class="ql-block"><br></p><p class="ql-block">喜欢他的胸怀气魄。东汉末年,朝纲败坏,宦官横行,生灵涂炭,董卓篡权挟天子以令诸侯,司徒王允借寿宴之名秘密召集群臣,意欲平董卓兴汉室,群臣百官皆敢怒而不敢言,唯有曹操自告奋勇,初露头角,胸怀胆识可见一斑。后在袁绍麾下,他过人的谋略和胆识在优柔寡断的袁绍面前根本无法得到施展,于是乎他借着酒意说出了那句霸气侧漏的话:庶子不足与谋!此后的他凭借自身出色的政治才能,决定迎天子以正名,为自己以后开创霸业奠定了重要的政治基础。</p><p class="ql-block"><br></p><p class="ql-block">欣赏他的诗人气质。《观沧海》是曹操的名篇,是他在初定北方霸业途中,跃马扬鞭,东临碣石登山观海时触景生情而作。“东临碣石,以观沧海……日月之行,若出其中,星汉灿烂,若出其里。”每每读起,眼前似乎总能浮现他当年的雄姿英发。此外,在赤壁之战时他所写的《短歌行》更是成为了千古名篇,其中的“对酒当歌,人生几何!譬如朝露,去日苦多。何以解忧,唯有杜康”更是脍炙人口,直击人心。</p><p class="ql-block"><br></p><p class="ql-block">说了这么多,只想说一句:之所以喜欢他,我觉得纵观三国人物,曹操最真实,真实得可爱,真实得有趣!不知道你是不是和我一样呢?</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