儿童文学创作漫谈(之三)

上善若水

<p class="ql-block"><b>儿童文学创作漫谈(之三)</b></p> <p class="ql-block"> <b>三</b></p><p class="ql-block"> 第一炮的打响,给自己的儿歌童谣创作增添了信心,并也从此喜欢上了儿歌创作。</p><p class="ql-block">&nbsp;&nbsp;&nbsp;&nbsp;&nbsp;&nbsp;&nbsp;&nbsp;巧的是,第二年赶上政策退居到二线,离开了领导岗位,又恰逢添了小外孙需要去孩子家帮忙。这就有了大量的时间接触孩子的机会,为童谣和儿歌的创作获得了生活体验的机会。并从此喜欢上了这个体裁的创作。尤其2014年,自己的儿歌有五首入编《中国儿歌大系》,并在省内外多家报刊杂志发表了几十首,还多次获得省、市大奖。不少文友和朋友常好奇的问起我为什么喜欢上了儿歌童谣的创作,在这方面的创作有没有什么经验。在此,我就结合自己的体会谈谈这个问题吧。</p><p class="ql-block">&nbsp; &nbsp; &nbsp; &nbsp;&nbsp;1、从孩子的身上发现素材和获得灵感</p><p class="ql-block">&nbsp;&nbsp;&nbsp;&nbsp;&nbsp;&nbsp;&nbsp;有了小外孙之后,自己就有了直接接触孩子的机会,和带孩子的生活体验。对我来说虽然辛苦,却乐此不疲。</p><p class="ql-block">&nbsp;&nbsp;&nbsp;&nbsp;&nbsp;&nbsp;&nbsp;&nbsp;在小家伙开始学说话的时候,就有意识地教他一些童谣儿歌,潜移默化地影响他,开发他的语言和智力。随着孩子逐渐地长大,越来越爱提问题,看到什么新东西,都问:介系呷(这是啥?)。孩子求知欲越来越强,而儿歌童谣是最适合这个年龄段孩子学习和了解新事物的媒介。于是我就开始教他一些自己童年记忆里的童谣和儿歌,以此给他一些知识性的启发。后来发现有些儿歌童谣都已经过时落伍了。这才产生了想与时俱进,编创一些新儿歌童谣的念头。有了这个想法,就比较注意起日常生活的方方面面,从孩子的玩耍和嬉戏中寻求灵感,发现素材。</p><p class="ql-block">&nbsp;&nbsp;&nbsp;&nbsp;&nbsp;&nbsp;&nbsp;&nbsp;有一天下午,带小家伙下楼玩,看到院里一只老母鸡带着几只小鸡娃回家。小家伙就吐字不清地问:“它们介系在干呷?”,我就告诉他,这是鸡妈妈带它的鸡宝宝出来寻吃的虫虫和玩耍。它们吃饱玩好了,天也快黑了,鸡妈妈带着小鸡宝宝回家呢。给孩子讲了之后,我突然灵感来了,随嘴说出了几句顺口溜:“小鸡鸡,叽叽喳,就像妈妈的小尾巴,吃饱玩好就回家。“没想到,小家伙很好奇,立即就要求,“姥爷姥爷你再说一遍“。我见他很感兴趣,就又说了一遍,没想到小家伙随即就跟着说了一遍,而且一字不差。这使我感到惊喜,一遍就记住了。这就是童谣儿歌的特点和魅力:形象,生动,易记。这些幼儿的脑子就像海绵,对感兴趣的东西一下就吸收了。有些不太形象的东西,他会及时问你,让你解释。所以,写童谣儿歌要考虑孩子的接受能力,力求比喻恰当、准确、有趣,使他们感兴趣,并理解意思,寓教于乐才好。</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