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p class="ql-block"> 2023年4月10、11日,在平邑街道第一中心校冯凯主任的带领下,现场聆听了16节2023年临沂小数优质评选课例,学贵有疑,见贤思齐,现将听课中的一些学习感悟与思考进行梳理。</p> 一、课堂梳理 <p class="ql-block"> 来自临沭的王裕赛和河东的刘纪红老师分别执教《折线统计图》,同课异构,各有千秋。</p><p class="ql-block"> 王裕赛老师从2013-2021年临沂景区游客数量的真实数据开始,先借助条形,直观的一眼看出数量多少,再在学生感受变化情况时引出学习折线统计图的必要性。找寻生活情境,并让学生初步感知条形和折线统计图相比有何异同,小组合作梳理折线统计图的特点(点:数量多少,线:变化趋势),在描点、连线中学会绘图的方法,二者对比,凸显学习折线统计图的必要性(独立、条形、数量多少;连续,折线,变化趋势), 通过想山东和广东能交换位置吗(不能),辨体温变化哪幅更合适(留出空间,看出差异),讲图中有形的故事,发展学生数据分析的能力。</p> <p class="ql-block"> 刘纪红老师的设计更引人入胜,很多课堂设计值得自己学习,如同一组收集的数据可用不同的方式表示出来?猜想这种图叫什么?生活中有没有见过折线统计图?两种统计图有何异同?点和线又能告诉我们什么?基于真实情境与体验预测2023年人口出生情况?条形和折线统计图优势各在哪里?基于真实情境与生活经验选择哪种统计更合适?规范折线统计图描点、连线的作图方法,并追问“陈的身高会一直增长下去吗?如果情境褪去,还可以表示什么?(无数,有形,有趋势)</p> 二、听课感悟 <p class="ql-block"><b style="color:rgb(237, 35, 8);">1.核心素养:数据意识。</b></p><p class="ql-block"> “统计与概率”是小学阶段数学学习四大领域之一,而《折线统计图》属于该领域的三个主题之一,即“数据的收集、整理与表达”(另两个主题分别是数据分类和随机现象发生的可能性)。2022版新课标明确指出:学生在学习过程中,了解统计与概率的基础知识,感悟数据分析的过程,形成数据意识。具体到《折线统计图》这一学时,一定要让学生感受现实生活中存在的大量数据及其中蕴含着的有价值的信息,利用统计图表和统计量呈现和刻画这些信息,形成初步的数据意识。体会同一组数据可以用不同方式表达,需要根据问题的背景选择合适的方式,能根据结果作出简单的判断和预测。</p><p class="ql-block"><b style="color:rgb(237, 35, 8);">2.现实意义:统计基于合理性的价值判断准则。</b></p><p class="ql-block"> 数据的收集、整理和表达一定要从真实情境和真实问题入手,如刘纪红老师将人口出生趋势与时代国策相联系,将陈东的身高与全国青少年儿童的平均身高数据对比,用真实数据检验预测是否正确,并追问“陈的身高会一直增长下去吗?”无数,有形,有趋势。培养学生的数据意识的同时,指向数据表达的真正价值,即统计基于合理性的价值判断准则。数学知识是可迁移的,在学校教育与现实世界中迁移,学习统计的现实意义是为了真实世界的科学的、有价值的判断,为今后的学习、方方面面的生活、甚至是国家和民族未来的命运服务。</p><p class="ql-block"><b style="color:rgb(237, 35, 8);">3.学习活动:以生为本。</b></p><p class="ql-block"> 有效的教学活动是学生学和教师教的统一,学生是学习的主体,教师是学习的组织者、引导者和合作者。反思这两节课堂,某些环节还是不太合理,(纯属个人看法)如在条→线→点的变化过程和描点、连线的操作过程中,老师讲授过多,说的越多反而占用了更多学生思维的空间。建构的过程一定让学生多表达,多体验。把预测的感觉说透,哪怕是不科学的,也一定要大胆表达,因为学习折线统计图的真正意义就是为现实世界服务,如果学习的知识不可迁移,便也失去了数学育人的价值。</p><p class="ql-block"><b style="color:rgb(237, 35, 8);">4.写在最后:见贤思齐。</b></p><p class="ql-block"> 精彩的课堂背后是讲课教师个人和背后团队长时间的精心打磨和呕心沥血的智慧凝结。一个人只有融于团队才能行的更远,向优秀的课例学习,更向这些优秀的团队辛勤耕耘致敬。感谢本次临沂小数的饕餮盛宴,也再次感谢街一中心校提供的宝贵学习经历,我将通过陆续的整理和感悟,拼命汲取每节精彩课例的养分,见贤思齐,积淀奋发,为早日成长为一名更出色的平邑小数和临沂小数人而更加努力拼搏。</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