巴渝缠丝拳

缠丝拳会馆

<p class="ql-block"><br></p><p class="ql-block"> 自古巴重武,蜀崇文;蜀出相,巴出将。《中华武术史》记载,春秋战国时期司徒玄空创编的通臂拳传播甚广。战国时期角力搏击就在川东一带盛行。秦汉时期巴人舞蹈进入宫廷,这是武术套路的雏形。</p><p class="ql-block"> 唐宋之季,通过潼南崇龛火龙真人陈抟、合州通判周敦颐、涪陵北岸程正叔等理学大师太极阴阳五行八卦养身思想的熏陶,发展出了疏通人体背部督脉及诸阳(火龙)经的内功“导引行气术”,并逐渐促成现代内家拳的雏形。特别是明万历皇帝御赐翰林“崛起真儒”梁平巫峰道人来子瞿唐万州集注易经,并绘制后世品三公陈鑫等广为使用的太极阴阳八卦图后,通背缠拳逐渐成为太极八卦武学之母拳。</p><p class="ql-block"> 巴渝缠丝拳即是巴人武技沿着巴子拳、通臂拳、火龙通背拳、通背缠拳、蚕丝拳的发展历程一直延续到今天的优秀民间群众性体育健身艺术,是峨眉系列武术的主流,重庆市首个武术类非物质文化遗产保护项目。</p><p class="ql-block"><br></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