古建奇葩第一园

董良平

<h3>古建奇葩第一园<br>很多外地游客去扬州旅游,瘦西湖、个园、东关街似乎是必选之地。可是,被誉为“晚清<br>第一园”的何园,可能就放弃了。其实,何园的设计之巧,风光之妙,是很值得一游的。<br>走出东关街个园的南门后,我们一家三口边走边看地走到了盐埠东路的个园北门,然后乘坐游1公交前往何园。<br></h3> <h3>何园坐落于扬州市的徐凝门街66号,始建于<br>清同治元年(1862年)。清光绪九年(1883年)何芷舠由湖北汉黄德道兼江汉关监督的官任上卸任到扬州,购得吴氏片石山房旧址,后扩为园林,园名取自陶渊明的《归去来兮 》中“依南窗以寄傲,登东皋以舒啸”一句,为“寄啸山庄”。<br>何园全园分为东园、西园、园居院落、片石山房四个部分。片石山房在东园南面,园居院落则被东园、西园和片石山房包围,其园内的两层串楼和复廊与前面的住宅连成一体。<br>东园的主要建筑是四面厅,为一船厅,单檐歇山式,带回廊,面阔15.65米,进深9.50米。厅似船形,四周以鹅卵石、瓦片铺地,花纹作水波状,给人以水居的意境。以此建筑为主景,南向的明间廊柱上,悬有木刻联句“月作主人梅作客,花为四壁船为家”;厅北有假山贴墙而筑;东有一六角小亭,背倚粉墙;西有石阶婉转通往楼廊;南边建有五间厅堂,三面有廊,复道廊中有半月台。<br>西园空间开阔,中央有一个大水池,楼厅廊房环池而建。池的北楼宽七楹,屋顶高低错落;中楼的三间稍突,两侧的两间稍敛,屋角微翘,形若蝴蝶,故而俗称“蝴蝶厅”。楼旁与复道廊相连,并与假山贯串分隔,廊壁间有漏窗可互见两面的景色。池东有石桥,与水心亭贯通,亭南曲桥抚波,与平台相连。池西一组有假山,后有挂花厅三楹,有黄石假山夹道。池西的复廊南面有一幢三开间的两层小楼,独占小院的一角。<br>与何园紧相毗邻的是“片石山房”。片石山房是一处始建于明代的古典园林建筑。在何园之南。片石山房现在仅存遗迹,一般游客不易找到。相传,片石山房的假山石出自清代大画家石涛和尚之手,现在可算是石涛叠石的&quot;人间孤本&quot;了。片石山房叠山之妙,在于独峰耸翠,秀映清池,当得起&quot;奇峭&quot;二字。石壁、石磴、山涧三者最是奇绝,现天人合一的文化所在,假山前有楠木厅三间,据说在扬州园林中,也是资格最老的建筑。<br>楠木厅是何园保存年代最久的一幢建筑,已有300多年的历史,厅西侧有一“不系舟”,坐在舟上可俯视池鱼,就像船只从外面航行归来,寓意着平平稳稳,一帆风顺,坐在舟上可俯视鱼池。<br>水中月是片石山房中假山丘壑处的一道奇观。白天池水映中有一轮明月,且随着观者视角变化有阴晴圆缺之异。原为叠石后的墙上一处孔隙,随视角不同被叠石遮掩。<br>玉绣楼的主题建筑是前后两座砖木结构二层楼,既采用中国传统式的串楼理念,又融入西方的建筑手法,如采用法式的百叶门窗、日本式的拉门、法式的壁炉、铁艺的床等等。<br>出玉绣楼沿着复道回廊向东入骑马楼。骑马楼是何园的客舍,形似马鞍,分为东、西两幢楼。东楼亦称东一楼,往北整齐排列东二楼、东三楼。此三幢楼,皆为两层,前后相连,上下相通。<br>进入何园的东大门,首先看到的是何园的后花园,整个后花园分东、西两部分。穿过“寄啸山庄”的圆洞门,呈现在眼前的是牡丹厅,迎面山墙上嵌有“凤吹牡丹”的砖雕,牡丹厅因此而得名。<br>贴壁假山在船厅后侧风火墙上紧贴墙壁堆叠着一组长达六十余米的假山,上有盘山蹬道,下有空谷相遇,水绕山谷,山上有月亭,过月亭可登上复道回廊,形成全园上下立体交通。<br>在东园的所有建筑群中,船厅是最精致的,整座厅形似船形,厅周围以鹅卵石、瓦片铺成水波纹状,给人以水居的意境。厅旁抱柱上有对楹联:“月做主人梅做客,花为四壁船为家”,船厅四周用通透玻璃镶嵌的花窗。[<br>在何园的建筑中,最具特点和代表性的是复道回廊。所谓复道,就是在双面回廊的中间夹一道墙而形成,起到分流作用。复道的交叉口一边通向蝴蝶廊,一边通向读书楼,读书楼位于船厅后身西北角。走入西园首先看到的就是贯穿全园的复道回廊,全长1500多米,被誉为中国立交桥的雏形。回廊,扬州人俗称串楼,分上、下两层,将东园、西园、住宅院落都串连在一起,廊东南两面墙上关有什锦洞窗和水磨漏窗。<br>在何园的建筑中,最吸引眼球的是水心亭。<br>西园以水池居中,池中央便是水心亭。这座水心亭是中国仅有的水中戏亭,专供园主人观赏戏曲、歌舞和纳凉赏景之用。《红楼梦》、《还珠格格》、《毕升》等一百多部影视剧都曾经在此处取景。<br>水池的北面是主人用于宴请宾客的宴厅,因厅角昂翘,像振翅欲飞的蝴蝶,故称蝴蝶厅。厅内木壁上刻着历代名碑字画。<br>从复道曲折南行,就是赏月楼,又称怡宣楼,园主的母亲就在此居住。廊两旁的铁栏杆都是当时从国外进口的,均刻有“延年益寿”字样。<br>游览何园,我觉得何园的主要特色是充分发挥了廊道建筑的功能和魅力,1500米复道回廊,是中国园林中少有的景观。左右分流、高低勾搭、衔山环水、登堂入室,形成全方位立体景观和全天候游览空间,发挥了中国园林艺术的回环变化之美和四通八达之妙,是中国最早的立交桥雏形。</h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