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h5>甲: 敬爱的老师、亲爱的同学们,大家好!<br><br>乙: 品中华经典,做书香少年,欢迎来到“师生共读,悦润童年”栏目。<br><br>甲: 我是潘奕彤。<br><br>乙: 我是李尚蓉。<br><br>丙:我是姜可馨。<br><br>师: 我是文老师。<br><br>合: 我们都来自六年级137班。<br><br>师: 中华民族有着悠久的历史、灿烂的文化,在源远流长、丰富多彩的文化长河中,诗歌就像是一朵馨香独具的奇葩,永开不败。今天我们来学习一首古诗,认识一位诗人。</h5><h5><br>齐读课题(石灰吟)。</h5><h5><br>师:同学们,“吟”是古代诗歌体裁的一种,我们以前学过哪些类似体裁的诗歌?</h5><h5><br>甲:游子吟</h5><h5><br>师:真好,学过的知识真牢固!诗里面有两句千古名句:谁言……,</h5><h5><br>乙:寸草心,报得三春晖。游子吟是一首赞美(母爱)的诗歌,那这个“吟”字就是什么意思呢?</h5><h5><br>丙:吟是吟诵、赞美的意思。</h5><h5><br>师:我们今天所学习的《石灰吟》可以说就是一首石灰的赞歌。看着这个诗题,你们有什么疑问吗?</h5><h5><br>甲:我想知道作者赞美石灰的什么?</h5><h5><br>师:孩子,你真会提问题。</h5><h5><br>乙:我想知道作者为什么要赞美石灰?</h5><h5><br>师:孩子,你的问题非常的有价值。是啊,石灰到底有什么特别之处,让五百年前的于谦感动不已,从而来吟诵赞美呢?要想知道这些问题的答案,我们还是先从读课文开始吧!谁来给我们读这首诗。</h5><h5><br>丙读:<br></h5><h3 style="text-align: center;"><span style="color: inherit;"><b>石灰吟</b></span></h3><div style="text-align: center;"><span style="color: inherit;">明·于谦</span></div><div style="text-align: center;"><span style="color: inherit;"><br></span></div><h3 style="text-align: center;"><span style="color: inherit;">千锤万凿出深山,烈火焚烧若等闲。</span></h3><h3 style="text-align: center;"><span style="color: inherit;"><br></span><span style="color: inherit;">粉骨碎身浑不怕,要留清白在人间。</span></h3><div style="text-align: center;"><span style="color: inherit;"><br></span></div>师:真好,你注意到了“焚”是个前鼻音,而且注意到了诗里面的”粉骨碎身“与我们平时说的“粉身碎骨”不一样,第一遍就读得如此流畅,真不简单!谁再来读?<h5><br>甲读。</h5><h5><br>师:你朗读时的节奏把握很准确。让我们一起合作来读读这首诗。</h5><h5><br>师:合作非常愉快,谢谢同学们,这样一读,就把诗歌的节奏和韵味读出来了,读诗就变得特别有趣了。</h5><h5><br>师:于谦笔下的这首诗,简练地展现了石灰的生命历程。诗歌字面的意思相信对于同学们而言并不难懂,但读诗不能仅限于读懂意思,还要能够在脑海里想象出画面。孩子们,你的眼前出现了什么样的画面,说给老师听一听。再把与你想象的画面相对应的诗句读一读,争取读出自己的理解和感悟。</h5><h5><br>丙:埋藏在深山之中的石灰石,被采石工人千锤万凿,锤子敲打着这些石头,火光四溅,石灰强忍着这种锥心的痛苦,开始了自己新的旅程。</h5><h5><br>师:孩子,你的想象力真丰富,表达的也很精彩。读一读对应的诗句。</h5><h5><br>丙:千锤万击出深山。</h5><h5><br>师:你为什么强调“千锤万凿”呢?</h5><h5><br>丙:我仿佛看见了石灰被千万次地锤击,经历了长途跋涉,好不容易才从深山老林里被开采出来,非常不容易,所以我想重读“千锤万凿”。<br>师:看啊,同学们,这就是读出了自己的感悟。</h5><h5><br>甲:我觉得诗人在这儿就是在叙述石灰从山里被开采出来的这一件事,就是一种叙述,所以我觉得在这儿读得平淡些就可以了。</h5><h5><br>师:有道理,敢说!</h5><h5><br>乙:我也认为这儿要读得平淡些,下面的内容很有力,为了体现变化,我觉得读得平淡些。</h5><h5><br>师:老师听出来了,你的意思是后面你想读得铿锵有力,所以这儿就读得平淡些,以突显这种抑扬顿挫的效果,是吗?恭喜你,都掌握这种技巧了!</h5><h5><br>乙:在烈焰腾腾的石灰窑中,石灰被焚烧着,但石灰把这些都当作平平常常的事情。我似乎在听见它大喊道:让烈火来得更猛烈些吧!</h5><h5><br>师:孩子,你不仅有思想家的想象力,还有小演讲家的口才,老师也期待你的朗读来得更给力一些!读一读对应的诗句。</h5><h5><br>乙读:烈火焚烧若等闲。</h5><h5><br>师:你为什么这么读?</h5><h5><br>乙:虽然是疼痛难忍,但是石灰想到自己要留下清白在人间,这所有的痛苦在石灰眼里都成为平平常常的事了,就像我们在五年级学过的《长征》里面的一样:五岭逶迤腾细浪,乌蒙磅礴走泥丸。五岭山连绵不绝,乌蒙山气势磅礴,都是很难翻越的,但在红军眼里只是平平常常的事。所以在这儿,我也想把它读得平淡些。</h5><h5><br>师:真不可思议,你说得真好!</h5><h5><br>丙:我觉得石灰正是因为从深山老林里被开采出来,又面对烈火焚烧的考验,它一定会斗志昂扬,所以我不想读得平淡。生读:烈火焚烧若等闲。</h5><h5><br>师:一个读得平淡,一个不想平淡,孩子们,就这么去想,就这么来说!</h5><h5><br>甲:经过烈火焚烧后的石灰,放入水中,水立刻沸腾起来,石灰石变成了粉末状的白灰,面对这粉身碎骨的考验,石灰是毫不畏惧。我想这样读:粉骨碎身浑不怕。因为我觉得这儿的“浑”,不光是指粉骨碎身不怕,连前面的“千锤万凿” 和“烈火焚烧”都不怕,所以我想强调“浑不怕”。</h5><h5><br>师:三人行必有我师,孩子,你的理解比老师强,你太了解石灰了!我都想叫你“石灰娘子”了!</h5><h5><br>乙:要留清白在人间。我觉得石灰的理想就是要把清白留在人间,所以“清白”两字我要强调一下。“在人间”,我感觉就是石灰的这种清白遍布人间,范围很广,我想赞扬它。</h5><h5><br>丙:我觉得石灰实现了自己的理想,它应该很欣慰,所以我想欣慰地读:要留清白在人间。</h5><h5><br>师:石灰不惧千锤万凿,不怕烈火焚烧,不畏粉身碎骨,那它是为了什么呢?</h5><h5><br>生齐读:要留清白在人间</h5><h5><br>师:这就是石灰的信念。此时此刻,你明白于谦是在赞美石灰的什么了吗?</h5><h5><br>甲:于谦是在赞美石灰即使粉身碎骨,也要把清白留在人间的品质。</h5><h5><br>师:是的,相信同学们都已经把石灰的这种品质深深地镌刻在了心上。那作者为什么要赞美石灰呢?《石灰吟》是于谦少年时的誓言,更是于谦一生的写照,如果我们联系作者于谦的一生经历,相信你就会明白诗人为什么要赞美石灰了!</h5><h5><br>乙:于谦自小的偶像就是民族英雄文天祥,他无数次在心中吟诵文天祥的千古名句——人生自古谁无死,留取丹心照汗青。他从小发愤读书,立志为国为民。有一天,他信步走到一座石灰窑前,观看师傅们煅烧石灰。只见一堆堆青黑色的山石,经过熊熊烈火的焚烧之后,都变成了白色的石灰。他深有感触,略加思索之后,便吟出了《石灰吟》这首脍炙人口的诗篇。那年,他十二岁。</h5><h5><br>丙:于谦在他的另一首诗《咏煤炭》中也曾如此写道:“但愿苍生俱饱暖,不辞辛苦出山林。”字字句句饱含着的是于谦的拳拳爱国心哪!</h5><h5><br>师:正统年间,官场贪污成风,进京办事,总要先送白银贿赂上司,只有于谦从来不送礼品。有人劝他说:“您不肯送金银财宝,难道不能带点土产去?”于谦甩动他的两只袖子,笑着说:“只有清风。” 为国为民,清清白白的于谦理应受到重赏和重用,可结果却遭小人陷害,被处死刑。这一天,乌云压城,闷雷滚动。城中的老百姓扶老携幼,来为于谦送行。刑场上,于谦慷慨激昂地吟道——《石灰吟》千锤万凿出深山,烈火焚烧若等闲。粉骨碎身浑不怕,要留清白在人间。此刻,于谦很坦然。他已经无愧于心,无愧于民,无愧于国家,无愧于天地,死亦何惧?但他分明听到,身后的百姓们,也在轻轻地吟诵着——</h5><h5><br>甲:《石灰吟》。</h5><h5><br>师:那声音一开始是轻轻的,也许是对当权者还有丝丝恐惧,渐渐地,应和的人越来越多——</h5><h5><br>乙丙:《石灰吟》。</h5><h5><br>师:于谦的鲜血染红了大地,他走了,他再也听不到了,但那男女老少感天动地的吟诵声在天地间久久回荡着——</h5><h5><br>齐:《石灰吟》</h5><h5><br>师:那声音似乎消失了,但它又没有消失。几百年来,那声音一直留在每个人心中。石灰把自己的清白留在了人间,于谦又把什么留在了你的心中呢?</h5><h5><br>甲:于谦把他从小立志为国为民的志向留在了我心中。</h5><h5><br>乙:于谦一生甘于清贫,不同坏人同流合污的品质留在了我心中。</h5><h5><br>丙:于谦坚贞不屈的品质留在了我心中。</h5><h5><br>师:于谦的一生如同这首诗一样坦坦荡荡,堪与日月同辉……同学们,你知道于谦为什么要赞美石灰了吗?</h5><h5><br>齐:因为于谦和石灰有着相同的品质。</h5><h5><br>师:是啊,于谦是在借石灰表达自己崇高而远大的志向啊!最后让我们在歌声中再次感受诗人高尚的节操吧!<br></h5> <h5>亲爱的老师们、孩子们,“粉骨碎身浑不怕,要留清白在人间”出自明朝民族英雄于谦的《石灰吟》。这句诗,全中国无人不人知,无人不晓,无人不会背。于谦在十二岁时写下这首诗歌,自己也如这石灰一样,已然粉身碎骨,留下的是被后人称颂的正直与清白。感谢今天137班文老师和同学们的分享,下一个星期,有请138班的老师和同学们做好准备。</h5>