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真·教研】关注“言”特点,提升“语”素养——二年级语文组课例研究活动纪实

一抹夏染

<p class="ql-block ql-indent-1">新课标“课程性质”明确指出:“语文课程应引导学生热爱国家通用语言文字,在真实的语言运用情境中,通过积极的语言实践,积累语言经验,体会语言文字的特点和运用规律,培养语言文字运用能力。”在课堂教学中,如何关注语言文字特点,提升低段学生语文素养?我们二年级语文组依托课堂,结合学生的年龄特点和教材内容,经过讨论,确定了这次课例研究主题。</p> 课例主题 <p class="ql-block ql-indent-1">关注语言文字特点,提升低段学生语文素养的探究。</p> 研究背景 <p class="ql-block ql-indent-1">低年级学生在阅读课文时不够流畅生动的主要原因是缺乏语感理解能力,在构建语音框架的过程中缺乏扎实的文化基础,因此,教师需要在核心素养视角下,对学生进行语言能力培养。从表达入手引导学生用正确的学习方法识字写字,在掌握一定学习规律后正确流利的朗读课文,在积累过程中逐渐找到语感,触发深层次的理解思维,逐步提高语言表达能力和课文理解能力。</p> 课例展示 <p class="ql-block ql-indent-1">课例的展示是教师研究教材、研究学生、研究课堂最直观的体现。风传花信,雨濯春尘。三月如风,研思并举。3月,长葛市第二小学进行了三课活动,我们二年级语文团队五位教师以“关注语言文字特点,提升低段学生语文素养的探究”为研究主题进行了课堂展示。</p> 宋小娜老师 <p class="ql-block"> 3月23日,宋小娜老师展示的课例是《传统节日》,这篇课文是一首以我国传统节日为题材的韵文。传统佳节,是中华传统文化的重要组成部分,蕴含着中华儿女的家国情怀,连接着中华儿女的精神血脉,也承载着中华民族代代相传的古老文化。课堂中宋老师引导学生对传统节日的习俗产生兴趣,使学生明白这些节日才是我们中国人祖祖辈辈世世代代都要过的节日,应该大力弘扬我们的传统节日。</p> 张娟娟老师 <p class="ql-block ql-indent-1">3月24日,张娟娟老师展示的课例是《语文园地三》,她紧扣语文要素选择了识字加油站和日积月累部分进行展示,把识字教学和中国传统文化“十二生肖”有机整合。二年级学生已经有了一定的识字量和识字方法,喜欢学习汉字,有主动识字的意识。平时能借助汉语拼音认读生字,大多也能借助字典了解生字,给生字扩词语。学生在老师的引导下会和生活建立部分联系,用词语练习说话。在识字环节中,张老师放手让学生自主识字,互相交流,重点突出用表示味道的ABB式词语说句子,给学生提供生活中的美食作为支架,让学生建立与生活的联系,值得称赞!</p><p class="ql-block ql-indent-1">十二生肖是我们中国的特色文化,体现了古人的智慧,张老师借助视频引导学生理解十二地支和十二种动物相匹配形成了独特的生肖,在达到背诵后又拓展了邮票、剪纸、布艺、工艺品等生肖文化,让学生在美美的欣赏中悄悄爱上祖国的传统文化。</p> 高水英老师 <p class="ql-block ql-indent-1">3月28日,高水英老师执教的是《“贝”的故事》,这篇课文由“贝”引入,讲述了古人对贝的喜爱。课文由一个简单的“贝”字,引出用“贝”作偏旁的汉字,并由“贝”的字义,指出用“贝”作偏旁的汉字多与钱财有关。高老师在执教本课时,她先让学生用关联词语说一说“贝”作为饰品、钱币的原因,小组合作的方式讲一讲“贝”的故事,让学生深入理解课文内容,激发对文字的热爱,感受中国汉字的源远流长及魅力,真正实现了在语言文字的运用中,提高学生的语文素养。</p> 刘清华老师 <p class="ql-block ql-indent-1">3月31日,刘清华老师展示的课例《亡羊补牢》,这是一则寓言故事,刘老师在执教时,巧妙地将“教书”与“育人”有机结合起来,学习课文时,她引导学生通过抓住重点句理解、品读人物对话、情境表演,感悟课文中蕴含的道理。同时,针对寓言的特点,结合课文内容,借助语言文字的表现力和形象的感染力,引导孩子在古代寓言中感受语言文字的美,恰如其分地将思想品德教育深入到学生心田,达到了知识传授与思想品德教育相统一的真正目的。</p> 周春霞老师 <p class="ql-block ql-indent-1">4月7日,周春霞老师执教了课例《枫树上的喜鹊》,周老师结合课文内容的特点,关注语言文字特点,引导学生打开童心,大胆想象。把朗读、感知、理解融为一体,以读促思,以读悟情。同时从教材的课后习题出发,挖掘其中隐性的语文要素,引导学生能根据提供的情景展开合理丰富的想象,让学生感受到作者晶莹美丽的童心,以及呈现出来的美好童心世界。</p> 点评引领 <p class="ql-block ql-indent-1">每节课例展示后,许改香副校长和韩丽华主任带二年级老师进行了听评课活动,大家敞开自我,各抒己见,一起探索“新课标”下主题研究下的课堂教学。他山之石,可以攻玉。互学互鉴,与美共存。莫道春光难揽取,心若向阳花自开。</p><p class="ql-block ql-indent-1"><br></p> 课例反思 <p class="ql-block ql-indent-1">独行速,众行远,勤研智,乐研慧。课例展示后,二年级语文老师们根据课堂的呈现、学生的学情和评课的意见,进行了反思,梳理了总结。</p> 《传统节日》反思 <p class="ql-block ql-indent-1">这篇课文共有八句话,前七句话按时间顺序分别介绍了春节、元宵节、清明节、端午节、七巧节、中秋节、重阳节这七个一年中重要的传统佳节和相关习俗。第八句话与第一句话相呼应,表示新春佳节转眼又到。全文语言平实,句式整齐,读起来朗朗上口,易读易记。</p><p class="ql-block ql-indent-1">教学时,我先让学生复习生字词,然后指导学生读文,让学生在具体的语言环境中理解字词含义,突破识字教学的重点。接着让学生自主学习,圈画课文中所写到的传统节日及节日习俗,并在小组内交流自己的学习收获,再连线,全班汇报交流,加深对韵文的理解。最后让学生结合生活实际,说说除课文中所讲到的习俗外,自己还知道的其他习俗,再拓展延伸到其他民族传统节日及关于节日的古诗。了解傣族的泼水节、彝族的火把节等传统节日及民族习俗。 </p><p class="ql-block ql-indent-1">本节课需要改进的地方:</p><p class="ql-block ql-indent-1">1.第一课时完成的不好,没有让学生好好的熟悉课文。</p><p class="ql-block ql-indent-1">2.在小组合作环节应该让学生说,而不是用笔写,毕竟是二年级的学生,书写功底还是有限。</p><p class="ql-block ql-indent-1">3.应该讲讲关于节日的故事或者传说,让学生更熟悉每个传统节日。</p><p class="ql-block ql-indent-1"> 在以后的教学工作中,我会精心设计教学各个环节,设计出适合学生学情的教学方式,特别是处理第一课时,除了生字还应该熟悉课文,努力提升课堂教学质量,展现出高质量的课堂效果。 </p><p class="ql-block ql-indent-1" style="text-align:right;"><b style="color:rgb(22, 126, 251);">——宋小娜老师</b></p> 《语文园地三》反思 <p class="ql-block" style="text-align:center;"><b>爱我中华 传承文化</b></p><p class="ql-block ql-indent-1"> 中华汉字文化,蕴含着无穷的智慧。第三单元是识字单元,围绕“传统文化”主题编排内容,我们教学时要引导学生在不同语境中识字学词,激发儿童的识字兴趣,感受中华优秀传统文化。</p><p class="ql-block ql-indent-1">在实际教学中,学生已经有了一定的识字量和识字方法,平时能借助汉语拼音认读生字,根据形声字构字特点猜测生字,大多也能借助字典了解生字,给生字扩词语。所以在学习“识字加油站”时,我按照读准音、认清形、会说话的过程帮助学生认识生字、积累特色词语、联系生活运用表示味道的词语,效果很不错。</p><p class="ql-block ql-indent-1"> 识字过后安排的是引导学生了解祖国独特的传统文化“十二生肖”,我从欣赏儿歌找动物名称入手,抛出问题“你属什么?你的爸爸妈妈属什么?”在交流中感知到每个人都有属相,即使有相同属相的家人年龄却不同,从而引出古人观察动物生活习性创造十二地支来表示时间。随后借助视频引导学生理解十二地支和十二种动物相匹配形成了独特的生肖,在达到背诵后又拓展了邮票、剪纸、布艺、工艺品等生肖文化,让学生在美美的欣赏中激发对中华传统文化的热爱。</p><p class="ql-block ql-indent-1">遗憾的是学过关于食物味道词语后没能和本单元课文《中国美食》相勾连,用学到的词语说一说中国美食,还有在了解了生肖文化后,如果能鼓励学生寻找生活中更多的生肖文化就更完美了。</p><p class="ql-block ql-indent-1"> 教然后知不足,知不足才能促进个人教学的进一步提高,我会努力做成长型的教师。</p><p class="ql-block ql-indent-1" style="text-align:right;"><b style="color:rgb(22, 126, 251);">——张娟娟老师</b></p> 《“贝”的故事》反思 <p class="ql-block ql-indent-1">本节课是《“贝”的故事》第二课时。学习时,我先让同学们观察课文插图的内容,了解“贝”字的由来,接着导入新课的学习。通过给学生讲解贝壳可以随身携带,不容易损坏,古人把贝壳当作钱币,让学生知道贝在古时候的作用,所以用“贝”作偏旁的字大多与钱财有关,从而引出生字“赚”“赔”“购”“贫”“货”,这样,学生就比较容易理解了带贝字旁的字的含义,也掌握了形声字的学习方法。同时我适时进行拓展,让学生猜一猜,“镜、珠”等字的偏旁与什么有关。</p><p class="ql-block ql-indent-1">整节课,我充分调动学生学习的积极性与参与性,了解贝字的起源和字形字义特点,激发学生对汉字的兴趣,感受中华汉字的博大精深,源远流长。</p><p class="ql-block ql-indent-1">教然后知不足,反思这节课我需要改进的有以下两点:1、自学提示的问题设计可以适当增加一点难度,让问题有效为教学服务,让学生努力跳一跳能自己解决问题。2、小组合作讲故事时多给同学们展示的机会,让他们都能参与到课堂中,在活动中得到锻炼。</p><p class="ql-block ql-indent-1">在今后的教学中,我将继续在新课标的指引下,与时俱进,与学生教学相长!</p><p class="ql-block ql-indent-1" style="text-align:right;"><b style="color:rgb(22, 126, 251);">——高水英老师</b></p> 《亡羊补牢》反思 <p class="ql-block ql-indent-1">亡羊补牢是一个成语故事。由于这则寓言较短,所以一课时完成。在设计教学时,我根据学习寓言的三个步骤来教学。首先是理解题意。我以文章题目为突破口,直奔重点。然后在理解题意的基础上,组内学习课文内容。最后联系实际理解寓言。在总结全文时,我没有直接让学生说读了课文的感受,而是让学生读读养羊人第一次丢羊后的语言,说说你对他的印象,再找他第二次丢羊后的行为,再读你又觉得他是一个怎样的人?学生在对这个人的评价中,自然就总结了寓言的教育意义。为了让学生能联系实际理解这则寓言的寓意,我让学生展示了生活中的亡羊补牢事件。</p><p class="ql-block ql-indent-1">在教学的过程中我始终坚持以学生为主体,让学生自主地学习。为了培养学生的合作精神及提高学生朗读水平,我设计了朗读对话这一环节,让学生切身体会对话的语气,增强了合作精神。生字的学习在最后做了短时呈现。</p><p class="ql-block ql-indent-1">不足之处:</p><p class="ql-block ql-indent-1">1.提问的面不够广,只关注了少部分学生。</p><p class="ql-block ql-indent-1">2.学生在联系实际理解寓意时,谈得较肤浅,我应适时进行点拨,让学生通过自己或身边其它的一些具体事例,拓展学生的思维。</p><p class="ql-block ql-indent-1">3.生字书写的时间安排不合理,没能及时评价展示。 </p><p class="ql-block ql-indent-1">在以后的教学中,我要加强新课标理论的学习与运用,钻研教材,认真备课,使教学思路更清晰,课堂教学更有效。</p><p class="ql-block ql-indent-1" style="text-align:right;"><b style="color:rgb(22, 126, 251);">——刘清华老师</b></p> 《枫树上的喜鹊》反思 <p class="ql-block ql-indent-1">《枫树上的喜鹊》是一篇想象丰富、充满童趣的散文。课文语言质朴、自然,以儿童的口吻叙事抒情,充满童真和稚趣。本节课我紧扣“喜欢”这个线索,带领学生创设情景,在童话世界里以情激趣,以读促悟。</p><p class="ql-block ql-indent-1">本单元侧重于让学生展开丰富了想象,因此在喜鹊一家“学拼音”和“看日出”时,我创设情境让学生充分想象交流:作者看到了什么?听见了什么?想到了什么?聚力与喜鹊阿姨的“教”,抓住三个“一会儿”和省略号,让学生体会喜鹊阿姨对孩子的爱,并运用句式“一会儿……一会儿……一会儿……”说话。接着化身求“学”,让学生仿说鹊语。这一环节我通过让学生发现标点“?”、“……”,感悟标点里的情感,并依据生活经验,猜测喜鹊一家对话的内容。学生从“想——说——感受——写”的过程,使学生在语文实践中学会了语言文字的迁移运用。</p><p class="ql-block ql-indent-1">回顾这节课,需要改进的地方就是在“吃虫子”这个环节中,如果放手让学生自由想象或者同桌之间演一演、说一说,这样不仅可以锻炼学生独立说话能力,还可以更好地训练学生的综合能力,更可以让写字环节有充分的时间进行展评和交流。 </p><p class="ql-block ql-indent-1">真正的好课,永远是下一节课。每次三课就是一次历练,每次反思就是一次收获,每次研究就是一次成长,知不足而奋进,望远山而力行,向优秀者看齐,不断精进,不辍思考,提升自己的专业成长,让每个孩子都能爱上语文课!</p><p class="ql-block" style="text-align:right;"><b style="color:rgb(22, 126, 251);">——周春霞老师</b></p> 研以致远 <p class="ql-block ql-indent-1">春光不负赶路人,砺耕精研方致远。提升学生语言文字的运用能力,不是一朝一夕就可以完成的。我们将开拓思路、持续创新对学生语言文字运用能力的培养方法,让学生在轻松、愉快的氛围下运用语言文字;我们用扎实多样的训练,多方面提高学生的语文素养,使学生获得灵活运用语言文字的本领,让核心素养在课堂教学中落地生根。</p> <p class="ql-block">监制 :胡明贵 刘磊</p><p class="ql-block">审核:许改香</p><p class="ql-block">图文:二年级语文组</p><p class="ql-block">编辑:周春霞</p>

学生

课文

语言文字

语文

识字

老师

生字

课例

教学

学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