撰文/渝夫·天津河东<br> 编辑/桐言·辽宁沈阳<br><br> 【桐言无忌】<br><br> 一对情侣因小事而发生争吵,路人看到后上前好言相劝,结果原本不是很激烈的小吵小闹立刻升级到大打出手,最终以两败俱伤收场。<br> 劝架这种事,如果介入的时机不对或方式不科学,劝可能就是变相拱火。这种情况下,按兵不动或保持沉默也许才是最好的选择……<br><br><br> <br><br> (一〇一四)新闻报道的悲哀<br><br> 在大兴安岭地区松岭区人武部李政委的再三邀请下,我不得不去松岭一趟,了解一点新闻线索,想办法为他们发两篇稿子。碰巧省军区政治部宣传处李干事到军分区采写地委杨书记的事迹,便拉着他一同前往。应该说,松岭人武部的领导是热情的,部长、政委、副部长、科长们轮流上阵,不断介绍情况。中午吃饭时,人武部在家的领导全去了,幸好有上级机关的干事撑着场面,要不我真就不知道如何应付了。<br> 人武部如此大动干戈,要求却低得不能再低:发两篇稿,哪怕一句话也行,为的是年底统计新闻工作时不留空白,排名不垫底。听闻此言,我不禁有些悲哀:新闻报道工作到了这种地步,应该是一种悲哀。<br> 年初,为了促进军分区新闻报道工作的健康发展,我们宣传科的制定了一个上稿标准:人武部必须在省以上报刊中稿五篇。这对新闻资源本来就枯竭的人武部来说,实在有些勉为其难,线索少,没人写,新闻单位又很少光顾,这不能不让人武部领导着急。年底通报时,倒数第一的滋味实在不太好受。<br> 问题在于,这种指标和压力之下弄出来的新闻报又有何用?(2001年7月11日写于大兴安岭加格达奇)<br><br> <br> (一〇一五)精彩对白<br><br> 昨天,因为稿子的事情,发生了一段非常有趣的插曲。先是省军区政治部宣传处李干事在看完大兴安岭地委杨书记的事迹材料后,感到与报道需要的差距较大,便打电话给我们军分区黄政委。可能是话不投机的缘故吧,两人大吵起来,气得李干事当晚就要回哈尔滨。紧急时刻,军分区政治部李主任奉命前往招待所,好劝歹劝,总算稳住阵脚。<br> 随后,我们宣传科科长在黄政委那里遭受语言重创后,急匆匆也是气冲冲地赶到李干事所在房间。借着酒劲,两人又对骂上了。虽说不上骂,却也是极尽刻薄之语,你损我,我损你,什么话难听就用什么话,全不顾斯文和体面。他们两个,你说我不行,我说你不行,反正是互相拆台,没有一句好话,不时还互相拍桌子,情绪激动到了顶点。我奉命前往,在门外听到浓重的火药味,便没有进去,为的是不让别人难堪。<br> 今天早上,酒醒神清,两人相见却客气了许多,说起话来也是你奉承我,我奉承你。尽管有点虚伪,却也是惺惺相惜。也许,两人的性格秉性是一致的。(2001年7月12日写于沈阳)<br><br> <br> (一〇一六)决战莫斯科<br><br> 当新世纪还没到来的时候,就听媒体一个劲儿地热炒2001年的7月13日之夜。因为这一天,国际奥委会将在莫斯科召开第112次委员会,决定2008年夏季奥运会的主办城市。中国北京是5个入围城市之一,呼声很高。但2000年的奥运会主权之争已让国人明白一个道理:实力并不是最重要的,体育也并非无国界,依然受到政治、经济和强权政治的影响。所以,对中国能否获得奥运会的主办权,国人心里并非十分有底。<br> 今天,决定北京命运的日子到了。此刻,电视里正在直播莫斯科会议现场,北京代表团刚刚做完陈述报告。事实上,到此时,成功与否,已是尘埃落定的事情。<br> 相信此刻全国有成千上万双眼睛盯着莫斯科,盯着一个多小时后的投票结果。愿望是热烈的,心情是焦急的。这一切,不光因为生生不息的奥运梦,还因为一个民族的尊严和渴望一次被世人了解的机会。<br> 奥运会,不只是一次机会。<br> 不管谁当选,都让我们记住一个国家和城市名称:中国,北京。(2001年7月13日写于沈阳)<br>