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h3> 烟花三月下扬州,到底为什么要说“烟花三月”而不说“阳春三月”呢?原来是因为3月柳树开满了小花,春风吹动柳条,花儿飞落,远看如烟如雾;春天,柳絮杨花飞舞,像烟一样,另外,春天多细雨,有时还有薄雾,雨雾蒙蒙,也似烟,花,就是繁华似锦,“烟花”就是形容春天的景象的。可谓是:</h3><h3>纷飞落絮似云烟,</h3><div>素软轻柔若白棉。</div><div>难道东君当作雪,</div><div>人间散布漫天旋</div><div>……赵洪利</div><div><br></div><h3><br></h3><div> </div> <h3> 西湖是杭州的一道风景线,那瘦西湖就是扬州的一道风景线。</h3><div> 瘦西湖位于扬州西北郊,原名炮山河,因为湖面瘦长而得名瘦西湖。是我国著名的风景区。听说:“这里原来是一段自然河道,经过历代的疏浚治理,建造园林,逐渐发展而成,现在成为游览扬州必不可少的。瘦西湖里主要有长堤春柳、徐园、梅岭春深、月观、吹台、水云胜概、白塔晴云及五亭桥等景观。</div><div> 瘦西湖全长4.3公里,游览面积30多公顷。虽说不大,但是景色是美不胜收。</div> <h3>这个亭子就在面对瘦西湖的右手边。</h3> <p>烟花三月是折不断的柳,梦里江南是喝不完的酒。</p> <h3> 五亭桥建造在瘦西湖之上,好象湖的一根腰带。桥上建有五座亭子,故名五亭桥;因为形状象一朵盛开的莲花,又称莲花桥。这座很具特色的桥,已经成为扬州风景线的一个标志性建筑。</h3><h3><br></h3> <h3> 扬州冶春茶社是一座久负盛名的百年老店。点心味佳绝,外形美观。冶春茶社以淮扬细点、小吃为主,如黄桥烧饼、葱油火烧、徽州饼、大煮干丝等品种,选料严格、制法独特,色香味形并重,具有浓厚的地方特色,深受顾客的喜爱。在自然风光园林中,有树、有水、有桥、有榭的不少,但如何巧妙地结合在一起,妙趣天然的就不多了,冶春园林是其中姣姣者,而在园内的冶春茶社,算得上是在诗画之中。</h3><div><br></div> <h3>冶春茶社里面还有当地戏曲演出,听说这些演员们就是退休大妈,正在演出《梁山伯与祝英台》选段。</h3> <h3> 吃一顿扬州早茶,扬州的早点非常讲究,沿袭了淮扬菜的风格,大煮干丝和汤包是早点中的精品。</h3> <h3> 尝尝扬州有名的“富春包子”……灌汤包,就在冶春茶社几十步远的地方!</h3><h3> 所谓的灌汤包就是吃的这个技术,里面全是汤(我尝着是猪大油)</h3> <h3> 最有名的早茶店当属富春,不过当地人也会选择花园茶楼、冶春茶社、共和春、锦春、毛牌楼等馆子。</h3> <h3> 这道菜叫大煮干丝 ,挺好吃😊大煮干丝非常考验厨师的刀工,是用豆腐切成的丝,配以高汤做成,看似不经意但是味道十分浓。</h3><h3> 这个菜好做,豆腐皮切成丝,用热水过一下,码盘里,调好汁倒上,青菜点缀。(我自己心思的)</h3> <h3> 御码头。 乾隆十八年,即公元1753年,扬州盐商于天宁寺西园兴建行宫,三年而成。宫前建御码头,乾隆游瘦西湖于此登船。现为著名的“乾隆水上游览线”的起点。乾隆更为这里题诗“小艇沿流画浆轻,鹿园钟磬有余音。门前一带邗沟水,脉脉常含万古情。</h3> <h3> 个园在扬州的东关街341号。</h3><h3> 个园在国内外享有盛誉,也是中国四大名园之一,这座清代扬州盐商宅邸私家园林,以遍植青竹而名,以春夏秋冬四季假山而胜。由两淮盐业商总黄至筠于清嘉庆23年(公元1818年)在原明代“寿芝园”的基础上拓建为住宅园林。 个园以叠石艺术著名,笋石、湖石、黄石、宜石叠成的春夏秋冬四季假山,融造园法则与山水画理于一体,被园林泰斗陈从周先生誉为“国内孤例”。 个园给我的感觉就是布局很工整,从南门入,是一片住宅,中部为四季假山园林,北部为竹林。南北为入口,东门为出口。<br></h3> <h3> 这里是清朝两淮盐业商总黄至筠的私人园林。 最主要的特色就是竹石,以万竹园和四季假山而得名。 据说个园的“个”字是黄至筠苦思冥想所得,双“个”而成“竹”之意。 “四季假山”则设计得非常精巧,真所谓—— “咫尺山林、小中见大、疏密有致,移步换景”,让人游园一周,如历春夏秋冬四季。 <br></h3> <h3>中央各个阶段领导人都来过。</h3> <h3>碧草悠悠涧水流,</h3><div>葱茏满目鸟声啾。</div><div>登台信步寻幽处,</div><div>隐见高峰有寺楼。</div><div>……赵红利</div> <h3>高墙深院</h3> <h3>别致的围墙</h3> <h3>盐商营业执照</h3> <h3><font color="#010101">当时盐商的账本</font></h3> <h3> 何园,坐落于扬州市的徐凝门街66号,又名”寄啸山庄“,是一处始建于清代中期的中国古典园林建筑,被誉为“晚清第一园“。 何园是何芷舠的私园,因其造园艺术独特精湛而被称为是“晚清第一园”。人称何园有“四个天下第一”—— 天下第一“山”;天下第一“廊”;天下第一“窗”;天下第一“亭”。 </h3> <h3> 这个亭子实际上是一个戏台子,何家在楼上无论哪个角落也能看到,亭子四周是水,唱腔回荡在水上,起到一个相当于麦克风的作用。</h3> <h3><font color="#010101"> 给我留下印象最深,让我最感震撼的是“天下第一廊”。 长达1500米的复道回廊被巧妙设计布置于一个私家庭园之中,蜿蜒曲折,精美绝伦; 而且是位于二楼的,这也是我从未见过的。 </font></h3> <h3>这么一大片竹子,《红楼梦》电视剧在这里拍过,也许这就是林黛玉的潇湘馆外的竹子吧。</h3> <h3> 参观何园的另一感想—— “西学东渐”之风在当年的官宦达人、文人墨客之间已经蔓延开来, 对于中国社会各方面正在产生着越来越大的影响。 不论在建筑布局、细部,还是在装饰风格、用品,都能看到西方文化的影子。</h3> <h3><font color="#010101">个园、何园均为大盐商个人所建,看了这两处,潍坊的十笏园真没看的了!</font></h3> <h3> 扬州西方寺,现在它的外围已经扩建为扬州八怪的纪念馆,为扬州的著名景观之一。馆内有大量的石刻,多为造像与墨迹拓刻,院落回廊曲曲,也有不少植被,有芭蕉、月季、牡丹、松柏、榆柳等</h3> <h3>扬州的天气比北方暖和,4月8日,芍药、牡丹花已经开了,开的早的开始凋谢了。</h3> <h3> 文昌阁: 扬州文昌阁位于汶河路、文昌路交叉处,为江苏省扬州市地标建筑。</h3><h3> 文昌阁,建于明代万历十三年(1585年),属于扬州府学建筑群,旧日阁上悬有"邗上文枢"匾额。扬州府学建筑,已陆续圮毁,现仅存文昌阁,为扬州市级文物保护单位。 地标性建筑,坐落于环岛中间。<br></h3> <h3> 隋炀帝陵,现为省级文保单位,位于扬州市邗江区槐泗镇槐二村。</h3> <h3> 2013年4月,扬州市邗江区一处房地产项目施工时发现了两座古墓,其中一座的墓志显示墓主为隋炀帝杨广。 2013年11月16日,国家文物局和中国考古学会在扬州组织召开扬州曹庄隋唐墓葬考古发掘成果论证会,中国考古界权威专家黄景略、徐光翼、王巍等十馀人参加了论证会,专家一致认定,扬州曹庄隋唐墓葬为隋炀帝墓,是隋炀帝杨广与萧后最后的埋葬之地与此同时,国家文物局正式对外公布,位于扬州邗江区西湖镇的隋唐墓葬为隋炀帝和皇后萧氏的合葬墓。而陕西也有座"隋炀帝陵"。</h3> <h3>陵地景色也宜人</h3> <h3> 隋炀帝杨广(公元569-618年),在位十四年。初殡于江都宫流珠堂,后葬吴公台下,唐平江南后,以帝礼改葬雷塘现址。清嘉庆十二年(1807年)大学士阮元为其立碑建石,扬州知府伊秉绶隶书"隋炀帝陵"。</h3> <h3>扬州一小学门口一边一棵400多年的树。</h3> <h3><font color="#010101">明代的古木兰楠木楼</font></h3> <h3>扬州石塔,立于扬州市区石塔路街心绿地内,建于唐代,五级六面石塔,原在古木兰院。</h3> <h3>以石塔命名的宾馆……石塔宾馆。</h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