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p class="ql-block ql-indent-1">初春有暖阳,求索在路上。为深入推进课堂教学改革,2023年4月11日上午,海口市琼山中学语文学科2023年区域组长学校基于“双新”背景下的单元整体教学实践研究基地培训活动在图书馆101教室举行。</p><p class="ql-block ql-indent-1"><span style="font-size: 18px;">此次活动分为课堂展示、交流研讨、专题讲座三个环节。</span></p><p class="ql-block"><br></p> <p class="ql-block ql-indent-1">课堂展示环节由海口第四中学的陈晓萌老师与我校施蕾老师联合开展题为《乡土中的风物——<一个消逝了的山村><秦腔>联读》的同课异构。</p><p class="ql-block ql-indent-1">海口市第四中学的林豪英老师做专题讲座,海口市琼山中学副校长蔡道桥、海口市第四中学、海口实验中学以及我校全体语文同仁参与活动。</p><p class="ql-block"><br></p> 课堂展示 <p class="ql-block ql-indent-1">海口市第四中学的陈晓萌老师首先设置本节课的情景任务——在班级的读书报告会上推荐一篇现当代作家的好散文。接着陈老师以“风物”为切口,带领学生梳理分析《一个消逝了的山村》和《秦腔》两篇课文中的意象,构建句式支架引领学生分享意象中蕴含的情与理。陈老师引导学生从“感性风物”到“理性思考”,最终完成推荐好散文的写作任务。</p><p class="ql-block"><br></p> <p class="ql-block ql-indent-1">我校施蕾老师则从散文“形散神聚”的特点入手,以“遇鉴散文”读书会为学习情景,为学生提供散文的选材、结构思路、艺术手法、语言特色等学习支架,以小组活动的方式分析《一个消逝了的山村》和《秦腔》两篇散文的差异性。</p><p class="ql-block ql-indent-1">施蕾老师点评并补充学生所讲并最后总结了两篇散文的不同——“缓笔写自然,疾笔写人文”。最后请同学们用自己的笔写下对海南十年后的美好期望。</p> 交流研讨 <p class="ql-block ql-indent-1">课后,陈老师和施老师分别讲述了自己的教学设计和反思。海口市第四中学的陈婷老师评价两位老师的课程亮点十足,情景意识很强,对于两篇课文的联读,两位老师都善于搭建支架,给学生一个思维途径和思考的空间;教学语言精炼,引导到位。海口实验中学的袁芳敏老师认为,这两篇文章的联读工程量大,但两位老师循循善诱,积极引导学生进入课堂,学生回答也比较热烈迅速,取得了良好的课堂效果。</p> <p class="ql-block ql-indent-1">我校刘成老师认为,这次同课异构是一次有意义的尝试,同一个班同样的作品,有同有异的比较。学生肆意的表达是一种幸福,也是一种可能。两堂课体现了文本意识、文体意识,审美意识,需要学生拓展阅读量,没有阅读量就不可能真正熟悉文本,贴近文本,深入地理解作家,包括写作理念,艺术特色,语言风格。两堂课,学生学到了一个消逝的山村小景物背后的大感受/秦腔的细节描写,粗犷豪放的秦腔和三秦百姓的血肉联系。感性和知性,方式和方法,学生自主阅读有了思维框架。</p> <p class="ql-block ql-indent-1">老师们畅所欲言,各抒己见,在肯定课堂教学各种亮点的同时,对需要完善的各项细节提出自己的见解。热烈的研讨,精彩演绎了智慧的交流、思想的碰撞。</p> 专题讲座 <p class="ql-block ql-indent-1">交流研讨后,海口市第四中学的林豪英老师以《“双新”视域下的大单元教学设计》为题做了精彩讲座。林老师从大单元教学的背景提出为引,带我们学习大单元设计的理论依据,从源头上为我们指引了教学方向。接着林老师对如何确定大单元主题和如何设计大单元两个方面进行了示范性讲解。最后,林老师以今天两位老师课程联读作结,两位老师的“大主题”“大任务”十分清晰,关注到文本的结构性和关联性,提高了学生的思考与认识,让学生在学习中不仅能“见树木”,更能“见森林”。</p> <p class="ql-block ql-indent-1">林老师的讲座有的放矢、高屋建瓴,为“双新”背景下的大单元教学提供切实可行的教学建议,极富针对性与可行性。</p> <p class="ql-block ql-indent-1">韩愈有言:“根之茂者其实遂,膏之沃者其光晔。”教而不研则浅,研而不教则空。本次活动以“双新下的同课异构”为依托,实现了共教共研共提高的目标,在“双新”背景下,我们全体语文同仁静心研讨,深耕课堂,我们全体语文教师将以此为契机,一路钻研,一路探讨,一路同行,一路成长。</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