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p class="ql-block"> 倦鸟归林,鱼翔浅底,这些都是对家的渴望,家风醇正,雨润万物,也是生命在追寻归宿。家风巍然,国风浩荡。 </p><p class="ql-block"> </p><p class="ql-block"> ——题记</p><p class="ql-block"> 一个最好的家风莫过于:大事商量,小事原谅,不争高低,不翻旧账。歌德说过一句话:“无论国王还是农夫,只要家庭合睦,他便是最幸福的人。”事实也是如此,一个人如果是家庭散乱,不管地位再高,钱挣再多,他都很难感到幸福。</p><p class="ql-block"> 家是我们一切的起点,归来的方向,也是永远的避风港。家风是一滴滴润物无声的春雨,于静谧无声处陶情移性;家风是一片片绿叶,扎根于人心的沃土;家风是温暖的火焰,照亮寒冷的暗夜。人必有家,家必有训。我不敢说我家的家风是最优秀的,但它是我家最宝贵的财产,是我取用不尽的宝藏。</p><p class="ql-block"> 太爷爷·勤俭持家</p><p class="ql-block">小时候住在太爷爷家,无论冬夏,天边刚刚泛起鱼肚白,一切都还在沉睡时,院子里就已经响起了太爷爷的咳嗽声以及扫帚扫过地面的“唰唰”声。待到天空中第一缕晨曦出现,小院已经被打扫得干干净净。院门不知已使用了多少年,如同两位饱经沧桑的老者一样注视着小院。当阳光的手指调皮地溜上我的脸庞,把我唤醒时,搪瓷盆已经被乖乖地放在铁艺脸盆架上,架上搭着一条有些破旧却干干净净的毛巾。太爷爷自己很少添置新东西,他总说:“新三年,旧三年,缝缝补补又三年。”太爷爷会侍弄菜园,园子里一直都生长着各式各样的青菜,家里很少出去买菜,吃的是自己种的农家菜。太爷爷的衣服虽然旧了,但总被洗得干干净净;在太爷爷的影响下,我也学着勤俭节约,把做完的卷子攒起来,等学期末当作废品卖掉。一张纸用正反两面验算,两面还都写得密密麻麻。盛快递的纸箱当做旧书本的收纳箱……老话说:勤是摇钱树,俭是聚宝盆。勤俭持家的家风如一面镜子,折射出中华民族的传统美德。</p><p class="ql-block"> 爷爷·善待他人</p><p class="ql-block">青青翠竹,皆是法身;郁郁黄花,无非般若。爷爷不信佛,但他的善却诚如佛子。记得有一次,两个陌生人突然进了爷爷家,他们满面焦急,不等爷爷开口就连比划带说地解释。原来他们是外地的游客,车子爆了胎,车上缺少修车的工具,不得已才来居民家里借。可是问了许多家,居民害怕他们是骗子,没有人肯借给他们。爷爷听完,二话没说,就把需要的工具借给了他们,还帮助他们修理车子。车子修好后,两个人千恩万谢,想付钱给爷爷,爷爷却无论如何也不收。那两个人走后,我疑惑地问爷爷:为什么要帮助他们,帮助两个与我们毫无关系的人?爷爷笑着用粗糙的大手抚摩我的头,却对我的问题避而不答。说等什么时候我也学会了善待他人,就能明白这个问题的答案。多年下来,我当然也领悟了自己问出的“为什么”。在学校里,有同学找我求助,我从来不推脱,尽己所能去帮助他。最让我自豪的是,疫情时期,口罩奇缺,爷爷辗转了几家商店才买到两包口罩,自己家里还要使用,但是他一听说邻居家缺口罩,便毫不犹豫地给邻居家送去了一包。一枝一叶总关情,善待他人的家风如一把利刃,凿刻出我“三观”的基石。</p><p class="ql-block" style="text-align:center;">奶奶·尊老爱幼</p><p class="ql-block">奶奶有着一张慈祥的脸,她总是微笑着面对每一个人。就像她教导我的那样:要尊敬老人,要体贴长辈,要关爱小孩。的确,奶奶侍候太爷爷尽心尽力。冬天,太爷爷早起打扫院子,奶奶总是赶出去,为太爷爷多披一件棉衣。夏天,太爷爷在菜园里侍弄菜地,奶奶总是默默地为太爷爷端来晾好的水。太爷爷生病,奶奶便时常半夜起床,查看太爷爷的情况。即使是非亲非故的陌生人,奶奶也热忱相待。家里杀猪,她会盛好一碗碗肉给邻里街坊送去;腊八节时,她熬好一锅香喷喷的腊八粥送给村子里的人;过年时,她也总是盛上一盘饺子,送给独自居住的老婆婆……对于晚辈,奶奶虽然宠爱,但她绝不溺爱。记得儿时的我很淘气,经常闯祸,但奶奶并不因为我闯祸而责骂我,而是让我自己去收拾闯祸的烂摊子。自然,没干一会儿我就大汗淋漓,再也不淘气闯祸了。奶奶在一点一滴的日常中将尊老爱幼的家风种在了我心里。现在,有长辈登门,我会热情地让座奉茶;有小朋友来做客,我带着他们在纸上涂鸦,一起玩耍。古语有云:“老吾老,以及人之老,幼吾幼,以及人之幼。”奶奶没有上过学,她并不知道这句话,但她用实际行动做到了这句话。尊老爱幼的家风如一缕清风,吹开我心中名为“道德”的花朵。</p><p class="ql-block" style="text-align:center;">妈妈·终身学习</p><p class="ql-block">“少年辛苦终身事,莫向光阴惰寸功。”古人如是说。“趁年轻能多学就多学,技多不压身。”我妈妈如是说。要说谁是我家最爱学习的人,那就一定是我妈妈了。别看她是位家庭主妇,但是“人不可貌相,海水不可斗量。”每天她做完家务后,不是读书背诗词,就是一边听歌一边做十字绣。她认识许多基本的英语词汇,能读会写,能和我进行简单的英语对话。对于陌生的古诗词,她读几遍就会背。出去吃饭看到新鲜的菜式,她回家就搜索攻略仔细研究,过不了几天就掌握了做法。她参加面点班,学习母婴护理……她教会我:“学习是一辈子的事,不是大学毕业拿了文凭就可以不学习的。学历只是敲门砖,不代表能力而代表态度。最重要的不是拿到学历,而是拥有一颗永不停止学习的心。”她以行动践行着这句话。虽然她只有初中学历,但她却像海绵一样最大限度地吸收知识。最近她又开始阅读《哈利·波特》,还计划要学习瑜伽……在她的熏陶下,我也拥有了永不放弃学习的毅力与精神。熬夜刷数学题,一边写英语练笔一边听听力,墙上贴着化学元素周期表和物理公式图表,一摞习题放在书桌上,要求阅读的名著摊开来,补充阅读的史书放在一旁……终身学习的家风如一盏灯火,照我在学习的路上跋涉。</p><p class="ql-block"> 一国有其信仰,一家有其家风,方可代代传承,生生不息,历久弥新。纵观历史,多少兴盛一时的家族皆有其独特的家风。岳母为儿刺字“精忠报国”,一个“忠”字便是岳氏的家风;林则徐教育家人忠正报国,于是“无林不开榜,开榜必有林”成为佳话;周总理为家人立下十条家规,“清正”二字贯穿周总理的一生。家风和谐,哪怕刚好温饱,“举家食粥酒常赊”,也会觉得快乐。而如果家人不睦,即使富有,你也会觉得生活无味。不求金山银山,不求名扬四海,但求家人平乐,余生岁月静好。</p><p class="ql-block"> 习近平总书记说:“人生的扣子从一开始就要扣好。”而“扣好人生第一粒扣子”的方法就是家风教育。让优良家风代代传承下去,让家风教育进入千家万户,我们的人民才有信仰,我们的国家才有希望,我们的民族才有未来。</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