有趣的溶解——灵武市贝乐幼儿园中一班公开课活动

不追忆

<p class="ql-block">  生活中有很多琐碎的事情,其中往往蕴涵着丰富的知识经验和科学现象。如:"糖和盐不见了"这一活动作为中班的幼儿,也是经常见到的,但幼儿没有真正的去了解这种现象。此活动提供给幼儿实践操作机会,既满足幼儿动手操作探索的欲望,又能在活动中让幼儿充分的去发现问题,积累经验。如:幼儿在活动中观察溶解过程和了解溶解现象,激发了幼儿对日常生活中一些现象的探索兴趣和求知欲。</p> <p class="ql-block">  活动目标:</p><p class="ql-block"> 1.在动手操作中,对溶解的现象产生浓厚的观察兴趣和探究的欲望。</p><p class="ql-block"> 2.能用搅拌的方法了解溶解的现象,知道有些东西可以在水里溶解,有些不可以溶解。</p><p class="ql-block"> 3.能大胆描述自己在实验中看到的发现,增强表达能力和倾听能力;增强幼儿环保意识。</p> <p class="ql-block">  活动准备:</p><p class="ql-block"> 透明的塑料杯、搅拌棒、方糖、盐、红糖、绿豆、大米、沙子、水彩笔、温水。</p> <p class="ql-block">  活动过程:</p><p class="ql-block"> 一、游戏导入,激发幼儿探索的兴趣</p><p class="ql-block">今天,杨老师给小朋友们带来一个神秘礼物,来看看,是什么吧!</p><p class="ql-block">出示一杯糖水,让幼儿猜想片刻后,请一个幼儿来尝尝。</p><p class="ql-block"> "某某小朋友,你来尝一尝吧!好喝吗?"(幼:好喝)是什么味道的啊?(幼:甜的)咦?怎么会是甜的呢?(幼:里面有糖)有糖呀?糖在哪里呢?杨老师怎么没有看见呢?小朋友们看见了吗?(没有)那糖在哪里呢?(幼:在水里化了)</p><p class="ql-block"> 师:刚才有小朋友说,是糖化了,和水宝宝做朋友了,所以我们看不见它。真的是这样的吗?(做疑问状)要不,我们把糖宝宝和水宝宝请出来,看看到底是怎么回事,好不好?(幼:好)</p><p class="ql-block"> 二、教师示范及个别幼儿操作溶解现象</p><p class="ql-block"> 1.教师示范,幼儿观看,端出水和糖,引导幼儿观察方糖的形状,</p><p class="ql-block">并继续以变魔术的形式继续引起幼儿兴趣。</p><p class="ql-block"> 教师用搅拌棒搅拌方糖,并引导幼儿认真观察,方糖由大变小最后不见了。</p><p class="ql-block">引出这种化了的现象叫做溶解。</p><p class="ql-block"> 2.个别幼儿操作绿豆的溶解。</p><p class="ql-block">刚才,方糖和水宝宝做朋友了,在水里溶解了。那么,绿豆会不会和水宝宝做朋友,在水里溶解呢?请小朋友上来变魔术,看绿豆到底溶解没有,好吗?</p><p class="ql-block"> 请一名幼儿进行搅拌的操作。根据实验过程,说出绿豆在水里没有溶解。</p><p class="ql-block"> 3.请幼儿思考:"是不是所有的东西都可以溶解在水里呢?"并说一说自己的想法。</p> <p class="ql-block">  三、集体操作,教师指导</p><p class="ql-block"> 师:"小朋友,你们想不想也来做这个小魔术啊?杨老师为大家准备了很多的材料,还有记录表,我们一起来看看,什么可以溶解在水里,什么不能溶解在水里好吗?"</p><p class="ql-block"> 1.出示准备的材料,请幼儿想一想猜一猜,觉得那种材料可以溶解?那种材料不能溶解?让幼儿自由充分的表达。</p><p class="ql-block"> 2.介绍记录表的用法:方糖可以和水宝宝做朋友,在水里溶解,所以在这里画一个√。</p><p class="ql-block"> 3.请幼儿分组到材料桌,选择自己喜欢的材料进行实验,并做好记录表的记录工作。</p><p class="ql-block"> 4.教师巡回指导,提醒幼儿搅一搅,观察有没有溶解。</p><p class="ql-block"> 5.实验结束,请每组一个幼儿分享一下实验结果。</p> <p class="ql-block">  四、延伸:请幼儿回家和父母一起进行关于溶解的实验。</p> <p class="ql-block">制作人:古学仙</p><p class="ql-block">审核人:金志欣</p>

幼儿

溶解

方糖

水里

小朋友

宝宝

绿豆

现象

操作

实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