寻访古金陵四十八景之“神乐仙都”

周英年

活动内容:寻访古金陵四十八景之“神乐仙都”,欣赏神乐观重要遗物。 集合时间:2023年4月15日,周六上午9:00。 <p class="ql-block">集合地点:石门坎西站。可坐公交车17、29、52、81、84、90、110路等到石门坎西站。</p> 卫星地图中间东西走向的是光华路,红色①②③④为光华路沿线四个公交站位置,名称用黄色标注;红色☆位置是集合地点。地图下方是宁芜铁路,今后将改为地铁S8号线。蓝色线条是寻访线路:冶修一路、观门口巷、鑫园巷、石门坎社区、观门口北村小区、石门坎站、天堂村站,步行大约2.5公里。 <h3 style="text-align: center">1、古金陵四十八景之“神乐仙都”</h3> “神乐仙都”在明清时期被选为金陵四十八景之一,先看看明清文人的眼中和笔下是怎么描绘神乐观的。 <p class="ql-block">明朝南京籍状元朱之蕃编写《金陵四十景图咏》,其中第二十景是“天坛勒骑”。书中描写“在正阳门外三里,定鼎时郊天之所,缭垣之外驰道坦夷最堪驱骋。坛旁神乐观乔松古柏,秀色扑人眉睫。盖不远城市别启仙都者矣。与祖陵神烈山相联络,居人种梅甚多,每花时车马杂沓,即雨雪亦不为之阻”。朱状元为这一景命名为“天坛勒骑”,他说天坛和神乐观在正阳门(今光华门)外大约有三里地,出了正阳门向南是宽阔的驰道最适合骑马驰骋。天坛旁边的神乐观周围松柏参天,鲜花盛开秀色扑人。这里距离都市宫殿不远,却又是一处仙都。这里与明孝陵、紫金山南北相望,这里种了很多梅树,每到梅花开时人们坐车骑马纷纷前来赏梅,就是雨雪天也挡不住。</p> 在“天坛勒骑”图中左边有正阳门和明城墙,下面绘制了天坛和神乐观,上方画了明孝陵和紫金山。他还为此景色题诗一首:<br><div style="text-align: center;">天衢直达帝城东,</div><div><div style="text-align: center;">辇路逶迤向法宫。</div><div style="text-align: center;">自可据鞍驰软草,</div></div><div><div style="text-align: center;">还同按辔玩芳丛。</div><div style="text-align: center;">鬣分丝柳摇新绿,</div></div><div><div style="text-align: center;">蹄带余香踏落红。</div><div style="text-align: center;">醉似乘船归较晚,</div></div><div style="text-align: center;">垂鞭那用驭追风。</div> 在清末画家徐上添编绘的《金陵四十八景》中,第三十八景是“神乐仙都”。题图写到:“观在洪武门外,明太祖敕建,殿阁威严、树木丛茂,四周粉垣环绕,西侧栽松柏数株,直透霄汉。长夏避暑其中,亦复得少佳趣”。画中神乐观门口两侧有围墙环绕,观内高低错落的建筑掩映在松柏丛中,真是夏季避暑胜地。 <h3 style="text-align: center">2、明初皇家祭祀乐队驻地</h3> <div style="text-align: left;">朱元璋定都南京后,即开始陆续兴建宫室庙社,其中在正阳门(今光华门)外东南一带,建有规模宏大、用于祭祀天地山川的"大祀坛"(天坛)和"山川坛"等,并附有一系列辅助建筑群,内中就有建于洪武十一年(1378年)的"神乐观",还设有牺牲所(圈养牛羊马猪等专供祭祀用)、象房等建筑。 </div> 明太祖朱元璋以真武大帝为尊神,对道教十分尊崇,故以道士主持祭祀事宜,神乐管理机构亦交道士管理,故而称“观”。从古"明都城图"中可以看出,神乐观地处大祀坛与山川坛之间,其性质"为郊庙习乐之所",即专门为祭祀天地山川活动配套服务的音乐舞蹈机构,故名"神乐观"。朱元璋很重视音乐,可算得上是个内行,作为音乐舞蹈机构的神乐观,其规模与建制非常宏伟、非同一般。 当时南京共有大观两所,一个是朝天宫,另一个是神乐观。大观的下面还有许多中观和小观。虽说朝天宫是全国道教的管辖中心,又是南京宫观的主要管理中心,但神乐观却不受其管辖。它直属礼部太常寺,并设有正六品提点和正八品知观负责掌管。神乐观地盘也比朝天宫大得多,内有山门、大殿、画廊、祠堂、食堂、仓库、住房、提点公房等,道院147房,且亭台楼阁林立。 神乐观有乐工62人,歌工12人,引舞2人,协律郎1人。舞蹈分文武两组,各有舞生62人,加上舞师2人,共130人。舞乐两队共达200多人。这些乐舞生,有着一套严格的挑选、培养、考核、淘汰和给养制度,成员都是少年出家、投师训练,技艺高超的道士。 <div style="text-align: center;">图为北京天坛的祭天仪式表演</div><div>明清两朝,每逢春秋两季,皇帝亲临南郊祭祀,整个过程都有一整套隆重的礼乐相伴,以示对天地神灵的虔诚。除此以外,发生严重灾荒及朝廷有重大事件而举行祭祀活动时,也都是神乐观乐队出场演奏。洪武十八年(1385)的时候,全国旱情比较严重,太祖朱元璋命张宇初天师在“神乐仙都”之称的神乐观进行求雨祭祀活动,史载有应验,不时即降大雨,太祖传令对张宇初天师的祷雨有功奖赏。</div> 传说"天降甘水,地出醴泉",井水自天来。醴泉是味道甘甜的泉水,也叫甘泉。明代洪武、建文、永乐三朝到天坛祭天时所用的净水也称为醴泉。永乐四年(1406)冬季,一日永乐皇帝在天坛登坛祭天,诚意感动天地。第二天天空出现祥云缭绕、鸾鹤飞舞景象。皇帝闻奏,立刻率百官驾幸“朝天宫”对天叩拜,愈发感动上苍,这天夜晚天降甘露于钟山,在神乐观涌出了醴泉,从此以后这口醴泉井逢久旱不雨,井水仍始终不竭。 <h3 style="text-align: center">3、根据老地图上地名寻访神乐观</h3> <div style="text-align: left;">在明朝出版的图书《洪武京城图志》的“寺观”一章中介绍了神乐观:“在正阳门外大祀坛西。国朝所建,以居高道、为乐舞生者。凡祭祀,俾之行事”。在另一本明代图书《金陵古今图考》的"明都城图"中可以看到,神乐观地处大祀坛与山川坛之间。明清文人在古金陵四十八景中也写了神乐观在正阳门外三里,旁边有天坛等文字。 </div> 自从永乐十八年(1420)明成祖朱棣迁都北京后,天坛和神乐观等机构连同人员也一起迁走了。他下令在北京南郊建设了规模宏大的天坛,还有附属建筑神乐署等。经过600多年的历史风雨和战争破坏,南京的天坛和神乐观的建筑已经灰飞烟灭,这块地方也逐渐成为荒郊野外。 在清朝末期,1865年江宁府地图上,洪武和正阳门外标注了祀坛故地、神乐观和山川坛故地。正阳门(今光华门)外的一些老地名如:观门口、天堂村、石门坎等都与神乐观、天坛等历史建筑相关。 据《江苏省南京市地名录》(1984年)记载,<b>天坛</b>以明朝大祀坛“天坛”得名,曾名“天堂”。<b>石门坎</b>以明朝大祀坛遗物石门坎得名。<b>观门口</b>因位于神乐观门前,故称,曾名关门口。在城市建设中部分道路已经改名,如“石门坎”改成了“光华路”;“天坛”长期被南京人误称为“天堂”;“观门口”被写成“关门口”。 在1948年南京市地图上,光华门、石门坎、神乐观、关门口、天堂村和中和桥等地名位置标注的很清晰,地图中的这条宁芜铁路目前还在。其中关门口1就是现在的关门口北村,关门口2是前几年消失的观门口巷。 新中国成立后,南京出版的地图上还有这些老地名。在2004年南京市地图上有光华门、关门口北村、石门坎和天坛新寓等名称。 本次寻访神乐观线路:从集合地点冶修一路北端出发,向南行走,道路东侧的“鑫园凯旋城”应该就是神乐观遗址。再往前走原来是一条跨过铁道的小路“观门口巷”,现在已经被围挡拦住了。向东转弯进入鑫园巷,经过石门坎社区到达观门口北村小区。顺着小区外的小路向北走,来到光华路。 冶修一路两侧原来应该就是神乐观遗址,后来是江苏冶金机械厂,现在道路两边都已开发成商品房小区、商店和学校。 冶修一路向南走到头是观门口巷,这条路已经被堵死,以前竖立的路牌也没有踪迹。路右侧是停车场,门口收费告示牌写着“观门口停车场”。左边是新修的道路“鑫园巷”。 虽然跨越铁路南北的观门口巷,在前几年的商品房开发中已经消失,不过在百度地图上还能搜索到它的位置。在现在的居民小区还继续以石门坎社区、观门口北村小区、天坛新村、天坛新寓等命名。 进入鑫园巷向东走,经过石门坎社区党群服务中心。下坡后继续前行,然后左转这里是观门口北村小区。 观门口北村小区有几幢六层楼房,这是小区大门。从小区门口的道路往北走,回到了光华路。 在光华路上朝东走,经过石门坎站,路边是天坛新寓小区;继续往前走是天坛村小区,到达天堂村公交站。 <h3 style="text-align: center">4、明朝神乐观重要遗物欣赏</h3> <div style="text-align: left;">当初神乐观规模宏大、建筑众多、环境幽深。在一百二十五年前,1898年江宁府城图上在神乐观位置标出了一口古井和石碑,可是如今准确地点已无处可寻,现存遗物极少。1982年文物普查中,在石门坎观门口附近的江苏冶金机械厂内(神乐观遗址),发现了醴泉井六角井栏,还有一个醴泉井石碑和驮碑的赑屃。</div> 1985年南京市地图上的省冶金机械厂,现在这里是鑫园凯旋城,门口道路叫冶修一路。神乐观醴泉井双龙双凤纹六角石井栏,该井栏呈六角鼓形,腹部微微凸出,井栏的石雕非常精美。 醴泉井六角石井栏的纹饰雕刻很有特色,首先六面井栏的每一面都有高浮雕纹饰,其中三面为双龙纹、三面为双凤纹,间隔排列。其次双龙双凤纹饰四周有围框,框内有卷叶纹装饰,线条优美流畅。第三龙纹与凤纹细节刻画栩栩如生,又各有不同。 第四从井口向下看,内部呈锥状,上口较小,内部空间自口部向腹部延伸逐渐变大。第五井口处几乎没有寻常井栏所见的磨损痕迹,或许因为一来神乐观井栏所用石料一定是上品石料很耐磨,二来此井水用来祭天,自然不需日日使用,磨损状况则较轻。 总之神乐观醴泉井栏是明代石刻精品,当属南京最精美、最气派的井栏。这个神乐观醴泉井六角石井栏在朝天宫南京市博物馆展示。 另一件神乐观遗物是醴泉井石碑及碑座赑屃,现在保存在白马公园内供游人参观,白马公园的名称是白马石刻艺术博物馆。 醴泉石碑及碑座赑屃(读音bì xì),醴泉石碑通高4.6米,宽1.14米,它的碑座赑屃高1.5米,长2.9米。 碑额有双龙戏珠浮雕,精美生动,碑额篆刻“瑞应醴泉之碑”六个字,为明代翰林学士胡广撰写。碑文历经六百余年风剥雨蚀,已经难以辨认。所幸在明朝葛寅亮所著的《金陵玄观志》内收录明右春坊右庶子胡广,于永乐五年(1407年)正月十五日所撰写的《奉敕撰瑞应醴泉碑》全文,为后人保留下重要的文史资料。 醴泉石碑的驮碑龟趺头部保存尚好,脖颈修长、昂首向天而颇有威势。右前爪尖端略有损毁,右后爪保存完好,甚至龟爪指节也清晰可见。碑身整体损毁严重,从侧面看,虽然碑座和龟身之间已经使用水泥加固,碑身整体仍然呈微微向后倾斜状。六百多年的古物斑驳,存留至今实属不易。<div>大家可以到朝天宫南京市博物总馆、白马公园白马石刻艺术博物馆去欣赏这两件明初南京神乐观的重要遗物。<div>(以上部分文字和图片来源于网络)</div></div>