复盘:心理抚养(李玫瑾)

宝宝

<p class="ql-block"><span style="color:rgb(1, 1, 1); font-size:15px;">没有时间思维的人容易迷失人生</span></p><p class="ql-block"><span style="color:rgb(1, 1, 1); font-size:15px;">别怪孩子这不好那不好,他现在的一切都拜你早年的养育所赐</span></p><p class="ql-block"><span style="color:rgb(1, 1, 1); font-size:15px;">人成年后的问题基本上都可以在他早年的经历中找到影子,问题往往不是出生在眼前,而是源于过去。</span></p><p class="ql-block"><span style="color:rgb(1, 1, 1); font-size:15px;">人的胃口是喂出来的,脾气是带出来的,观念是唠叨出来的,残忍是孤弱无助熬出来的,无耻是百般迁就宠溺出来的。</span></p><p class="ql-block"><span style="color:rgb(1, 1, 1); font-size:15px;">父母是孩子的一面镜子,孩子的很多问题都可以从父母身上找到影子。</span></p><p class="ql-block"><span style="color:rgb(1, 1, 1); font-size:15px;">父母给孩子什么,孩子就会给别人什么。父母希望孩子今后做一个什么样的人,就要以什么样的方式对待他。</span></p><p class="ql-block"><span style="color:rgb(1, 1, 1); font-size:15px;">孩子出问题时瞒着家长,因为家长对孩子不宽容,不民主,不能接纳孩子。</span></p><p class="ql-block"><span style="color:rgb(1, 1, 1); font-size:15px;">孩子总撒谎意味着什么?孩子每次跟家长说真话,家长都持否定的态度,孩子以后就不敢再告诉家长真实情况。</span></p><p class="ql-block"><span style="color:rgb(1, 1, 1); font-size:15px;">养育孩子这件事,并不是有钱就能解决好的,与其给孩子挣钱,不如亲自陪孩子,与其给孩子存钱,不如教孩子如何为人处世。</span></p><p class="ql-block"><span style="color:rgb(1, 1, 1); font-size:15px;">珍惜相处过程是为了读懂孩子。细心照顾,耐心陪伴,慧心观察,这是读懂孩子的前提。</span></p><p class="ql-block"><span style="color:rgb(1, 1, 1); font-size:15px;">教育孩子不仅仅是父母的天职,也是父母的天性,只要去经历,就会知道应该怎么做。</span></p><p class="ql-block"><span style="color:rgb(1, 1, 1); font-size:15px;">世上没有千人一面的教育方法,因为人是千差万别的,要因人而异,教育孩子不是一朝一夕的事情,父母不能太着急。</span></p><p class="ql-block"><span style="color:rgb(1, 1, 1); font-size:15px;">人的问题在早年,早年的问题在家庭,家庭的问题在家长,而家长的问题在婚姻。</span></p><p class="ql-block"><span style="color:rgb(1, 1, 1); font-size:15px;">贵族是三代以上的人养出来的,养人是人生的一种修行。</span></p><p class="ql-block"><span style="color:rgb(1, 1, 1); font-size:15px;">如果家长的问题不调整,孩子的问题也调整不了,要改变孩子,先改变大人。</span></p><p class="ql-block"><span style="color:rgb(1, 1, 1); font-size:15px;">心理品质的基础取决于遗传,所以优生优育很重要。</span></p><p class="ql-block"><span style="color:rgb(1, 1, 1); font-size:15px;">人的心理具有客观性,取决于遗传与生理基础。即使是同一对父母,在不同时间生下的孩子也会存在这种客观的差距。所以,我们要因人施教。</span></p><p class="ql-block"><span style="color:rgb(1, 1, 1); font-size:15px;">我们今天学习和努力的经历,会成为下一代甚至是下下一代的能力。</span></p><p class="ql-block"><span style="color:rgb(1, 1, 1); font-size:15px;">作为父母,你现在的行为不仅会影响到眼前的子女教育,还会嵌入你的神经记忆,进入你的基因里,遗传给你的子孙后代。</span></p><p class="ql-block"><span style="color:rgb(1, 1, 1); font-size:15px;">老师是在家长打造出的半成品的基础上进行努力的,而且老师负责的教学工 作还偏重于安装应用软件,如果家长安装的系统软件已存在缺陷,那对老师来说是一件痛苦的事情。</span></p><p class="ql-block"><span style="color:rgb(1, 1, 1); font-size:15px;">人心里有什么,眼里就有什么,即眼里看到的往往是心里有的。</span></p><p class="ql-block"><span style="color:rgb(1, 1, 1); font-size:15px;">心理咨询与做思想工作有一点不同:做思想工作是主导者在说,对方要听着,被动接受;心理咨询则是主导者在听,让对方说,然后用提问的方式让对方思考答案,并自己意识到问题所在。</span></p><p class="ql-block"><span style="color:rgb(1, 1, 1); font-size:15px;">情绪是观察心理的窗口,情绪是人的心灵之窗,也是心理温度计。</span></p> <p class="ql-block"><span style="color:rgb(1, 1, 1); font-size:15px;">谈对象时,关键要问两个问题:“你家里老人都好吧?你爸妈关系挺好吧?”与一个人结婚,就是与一个家庭结婚。高楼大厦,立足于基,根基若空,危在旦夕。养育子女,切不可在其人生初期“偷工减料”。性格教养与情感抚养最重的不同在于,情感抚养更多的是要照顾和满足孩子,而性格教养更多的是要规范和约束孩子。</span></p><p class="ql-block"><span style="color:rgb(1, 1, 1); font-size:15px;">0-3岁抚养(情感)--3-6岁教养(性格)——6-18岁培养(能 力)——18-N修养(自我)</span></p><p class="ql-block"><span style="color:rgb(1, 1, 1); font-size:15px;">有人说,放手的爱,是母鹰亲手将雏鹰推下悬崖那一刻的痛心与坚定。</span></p><p class="ql-block"><span style="color:rgb(1, 1, 1); font-size:15px;">人是天生的“心理囚徒”,在生命初期完全无能无助,不仅需要他人提供物质营养,还需要获得心理营养。</span></p><p class="ql-block"><span style="color:rgb(1, 1, 1); font-size:15px;">如果你真的爱孩子,就要“衣带渐宽终不悔,为伊消得人憔悴”。</span></p><p class="ql-block"><span style="color:rgb(1, 1, 1); font-size:15px;">一个人的情感发展得好不好,取决于出生后第一年抚养人是否出于真正的爱而给予他足够的耐心、细心和宽容,甚至是小小的纵容。</span></p><p class="ql-block"><span style="color:rgb(1, 1, 1); font-size:15px;">对人类而言,一对一的亲自抚养、满足孩子依恋需求的过程不可简化,不可或缺,也不宜替代。</span></p><p class="ql-block"><span style="color:rgb(1, 1, 1); font-size:15px;">一个成年人脾气暴躁,大致可以判断他在一岁内的心理抚养是匮乏的。</span></p><p class="ql-block"><span style="color:rgb(1, 1, 1); font-size:15px;">我们身边有这么一些人,动辄就起急,说话很冲,或者爱吼叫,有的人(多见于女性)还忍不住会摔东西,或者爱动手打人。有人说他自己也不想这么冲动,可他就是控制不住自己。现在我们就明白了,这种人往往在生命之初最无助的时候没有得到抚养人温柔、及时的照应,长大后爱吼叫是他早年内脏痛苦时哭喊的再现,爱摔东西与他早年无助地仰面朝天躺着,不能自我解除痛苦,只能挥动四肢来表达愤怒有关。</span></p><p class="ql-block"><span style="color:rgb(1, 1, 1); font-size:15px;">脾气不好,在小范围内可能只是一个人的修养问题,但当一群人都脾气很大时,就很容易形成群氓,像球迷发狂后的破坏力就很大。如果一个国家这样的人多了,就会影响国家形象。所以,心理抚养既需要知识,还需要眼光。今天每个家庭的养育是否到位,可以决定十几年后一个国家的国民教养水准。我们应努力改变以往那种粗放型的养育方式,多养性情平和的人,而不是暴脾气的人。</span></p><p class="ql-block"><span style="color:rgb(1, 1, 1); font-size:15px;">人才是多样的,我们的教育仅仅用分数去衡量一个人的智慧是很片面的。很多学习成绩一般的孩子也很有出息,因为他们情商高,擅长解读他人的心意,适合搞管理。了解每个人的特点,把他们放在合适的岗位上。让他们各尽其才,这也是一种能力。这种能力在目前的教育体系中是不考核的,但它在工作中非常有用。所以,我跟很多家长讲,学习成绩不是很</span></p><p class="ql-block"><span style="color:rgb(1, 1, 1); font-size:15px;">重要,最重要的是发现孩子的心理特长,选准今后的发展方向。</span></p><p class="ql-block"><span style="color:rgb(1, 1, 1); font-size:15px;">每天的生活连续起来就像一条潺潺流淌的小河,观念就是这条</span></p><p class="ql-block"><span style="color:rgb(1, 1, 1); font-size:15px;">河流不同场景的抓拍,每一帧画面都是这条河流的标记。</span></p><p class="ql-block"><span style="color:rgb(1, 1, 1); font-size:15px;">既然观念涉及三观,还涉及人品,父母就要特别重视在早年培养孩子</span></p><p class="ql-block"><span style="color:rgb(1, 1, 1); font-size:15px;">一系列好的观念。这首先需要父母不离开孩子,一直陪伴在他身边,及时发现问题,随事而教,随时纠正。观念形成的时间越早,就越恒久。早年的观念甚至可以进人潜意识,成为人瞬间不用思考就做出反应的根据。</span></p><p class="ql-block"><span style="color:rgb(1, 1, 1); font-size:15px;">一个人有情感就有人性,无情感就无人性。好的抚养才能养出好的人性。</span></p><p class="ql-block"><span style="color:rgb(1, 1, 1); font-size:15px;">对人最有力、最无价的控制力就是情感。越是弱者,越是一无所有的人,有时越需要一种柔软的情感去唤醒其人性。情感是人性的核心。</span></p><p class="ql-block"><span style="color:rgb(1, 1, 1); font-size:15px;">人在生命初期完全无能无助,一切都要靠别人帮助,这是上天的精心设计。正是在这种日复一日、年复一年的抚养中,人的情感就慢慢培养出来了,也就有了人性。</span></p><p class="ql-block"><span style="color:rgb(1, 1, 1); font-size:15px;">孩子吃奶时记住谁的气味,谁就是他的依恋对象。所以,怀孩子十个月,不如“耳鬓厮磨”地养他十个月。</span></p><p class="ql-block"><span style="color:rgb(1, 1, 1); font-size:15px;">气味无意间会影响人的选择。当你靠近一个人时觉察不出他有体味,并不意味着他身上没味,而是你俩的气味相近。</span></p><p class="ql-block"><span style="color:rgb(1, 1, 1); font-size:15px;">依恋是人生的第一次“恋爱”,也是人来到世上的第一份安全感。成年人的情绪困扰大多来自依恋期的情感缺失。</span></p><p class="ql-block"><span style="color:rgb(1, 1, 1); font-size:15px;">我们依恋一个人,缘于这个人给我们带来美好、舒服、快乐的记忆和感受。这是一种潜意识,我们在这个人身边会没来由地觉得舒服如果你从小是母亲带大的,在生活中遇到一点难处了,回家就在她身边坐着,哪怕只是看她做针线活,跟她聊几句,心里也会有一种说不出的宁静。</span></p><p class="ql-block"><span style="color:rgb(1, 1, 1); font-size:15px;">这种舒服的感觉源自你从小与母亲相处的美好感觉被唤醒了。</span></p><p class="ql-block"><span style="color:rgb(1, 1, 1); font-size:15px;">当孩子依恋一个人时,这个人说什么他都愿意听,心甘情愿地接受这个人的要求。</span></p><p class="ql-block"><span style="color:rgb(1, 1, 1); font-size:15px;">钱能生钱即资本,早年抚养就是在积累教养孩子的心理资本。抚养人用辛苦付出换来孩子的依恋,才能拥有对孩子的心理影响力和心理控制力。</span></p><p class="ql-block"><span style="color:rgb(1, 1, 1); font-size:15px;">在孩子早年完全无能无助,处于不能自主和自助的痛苦之中时,抚养人耐心陪伴他,及时回应他的需求,不辞辛苦地帮他解除痛苦,才有可能积累这种情感力量,形成这种心理控制力。</span></p><p class="ql-block"><span style="color:rgb(1, 1, 1); font-size:15px;">我认为,这就是天意。这是上天的精心设计,让父母在孩子出生后必</span></p><p class="ql-block"><span style="color:rgb(1, 1, 1); font-size:15px;">须付出千辛万苦,睡不了整宿觉,抱在怀里放不下,在孩子刚会爬时不敢</span></p><p class="ql-block"><span style="color:rgb(1, 1, 1); font-size:15px;">移开视线,在孩子蹒跚学步时扶到直不起腰来……父母早年辛苦的抚养积累的是一种心理资本,养出的依恋情感可以唤醒孩子的人性。像溥仪对乳母怀有深深的依恋之情,乳母寥寥数语就可让他感知他人的情感,也就有了人性。</span></p><p class="ql-block"><span style="color:rgb(1, 1, 1); font-size:15px;">人性始于情感。一个人情感越丰富,人性就越丰满;情感越单一,人性就越单薄</span></p> <p class="ql-block"><span style="font-size:15px; color:rgb(1, 1, 1);">只要一个人内心尚有部分情感,无论是哪一种情感,就尚有人性。如果毫无情感表现,这个人就毫无人性。</span></p><p class="ql-block"><span style="font-size:15px; color:rgb(1, 1, 1);">父母早年没有亲自抚养孩子,之后严管具有极高的风险性。因为孩子缺乏在父母怀抱里的记忆,对他们没依恋之情。</span></p><p class="ql-block"><span style="font-size:15px; color:rgb(1, 1, 1);">在孩子早年的成长过程中,亲自抚养和稳定抚养是非常重要的,可以影响人格的形成。人格是一个人整体的、稳定的、独特的心理活动倾向和心理征象,其形成一直要持续到18岁,所以需要连续的、稳定的抚养。就拿转学来说吧,如果一个孩子从小学到高中不断地转学,就会有苦恼因为他需要不断地适应不同老师的教学风格和班风,还要不断地结交新朋友,如果这一切进展得不顺利,就会影响他的情绪和学习态度。</span></p><p class="ql-block"><span style="font-size:15px; color:rgb(1, 1, 1);">母爱如水,父爱如山。一个人若性情温润、待人友善,大多来自一个父母恩爱的家庭。母爱很重要,但父爱在孩子的成长中同样不可或缺。凡是人性丰满,情感良好的人,一定有一对恩爱有加、相敬如宾的父母。</span></p><p class="ql-block"><span style="font-size:15px; color:rgb(1, 1, 1);">真正有教育力量的是来自心理上的力量。无论父亲还是母亲能让孩子发自内心地尊重、敬佩和爱戴自己,就是最成功的教育。在孩</span></p><p class="ql-block"><span style="font-size:15px; color:rgb(1, 1, 1);">最为难时,不知道怎么办时,见多识广的父亲要给他一些建议和指导。</span></p><p class="ql-block"><span style="font-size:15px; color:rgb(1, 1, 1);">孩子遇到挫折时,心胸开阔的父亲要告诉他:“这件事搁眼前是件大事,你以后回过头来看就不大了。”这就是在培养孩子的胸襟。父亲要给孩朋友般的感觉,做孩子人生的指路人。</span></p><p class="ql-block"><span style="font-size:15px; color:rgb(1, 1, 1);">行为界限和行为规矩,要在六岁之前的养育过程中随事而教,让孩子成为有教养的人。</span></p><p class="ql-block"><span style="font-size:15px; color:rgb(1, 1, 1);">《孟子》里有句话叫“离娄之明、公输子之巧,不以规矩,不能成方圆;师旷之聪,不以六律,不能正五音”,意思是说:即使有离娄那样好的</span></p><p class="ql-block"><span style="font-size:15px; color:rgb(1, 1, 1);">视力,有公输子那样好的技巧,如果不用圆规和曲尺,也不能准确画出方</span></p><p class="ql-block"><span style="font-size:15px; color:rgb(1, 1, 1);">形和圆形;即使有师旷那样好的审音力,如果不用六律,也不能校正五音。</span></p><p class="ql-block"><span style="font-size:15px; color:rgb(1, 1, 1);">设立行为界限和行为规矩,最初可能只是为了保护孩子,让他别触碰危险物品,同时也让他明白什么事情不能做。随着孩子日渐长大,接触到更多的人和事,父母就要随事而教,及时制止或允许。因为这会影响孩子今后社会行为方式的建立。</span></p><p class="ql-block"><span style="font-size:15px; color:rgb(1, 1, 1);">教养不同于抚养。教养孩子虽然也是发生在养育的早期,即牵着孩子</span></p><p class="ql-block"><span style="font-size:15px; color:rgb(1, 1, 1);">的手、把他抱在怀里的阶段,但孩子已经开始有接触他人的机会了,有自主的动作了,父母需要在这种涉及他人的社会行为开始之时随事而教。</span></p><p class="ql-block"><span style="font-size:15px; color:rgb(1, 1, 1);">教养的“教”不同于学校的教学,后者是按照知识体系进行系统的教育,而教养不需要系统地进行,是在生活中进行的。这就要求在教养的年龄段,即从三岁起,父母要与孩子生活在一起,还要花时间带他参加各种社会活动,比如走出家门、遇见陌生人、串门、去公共场所等,创造与他人接触的机会。在这个过程中,父母要告诉孩子相关的规则、恰当的行为表现,比如在公共场所说话要小声等。父母这种有意而为的告知、制止、指导等,都是在培养孩子的性格,奠定孩子未来行为教养的基础。</span></p><p class="ql-block"><span style="font-size:15px; color:rgb(1, 1, 1);">如果一个人在外面表现得没有规矩,没有教养,说明父母只养育了他的身体,却没有培养他的性格,没有教导他在社会生活中应该有何规矩如何行事,同时也说明他父母本身修养就不够。所以,我们看一个孩子的</span></p><p class="ql-block"><span style="font-size:15px; color:rgb(1, 1, 1);">行为,就知道他的家庭和父母的教 养如何。不管一个孩子将来走得多远, </span></p><p class="ql-block"><span style="font-size:15px; color:rgb(1, 1, 1);">社会地位升到多高,其教养总能显 现父母的人品和修为。</span></p><p class="ql-block"><span style="font-size:15px; color:rgb(1, 1, 1);">把孩子养得骄横、无耻,到他成年尤其是步入中年后,再想把他改变过来比登天还难。</span></p><p class="ql-block"><span style="font-size:15px; color:rgb(1, 1, 1);">养育孩子的过程中如果缺乏严格要求,对他的行为没有约束,使他没有规矩,没有界限,没有行为规范,一旦他有更大的自由空间和更多的选择机会,就会因任性和肆意妄为酿成大错。人一步走错,就会让生步步走错,这就是性格决定命运的原因。</span></p><p class="ql-block"><span style="font-size:15px; color:rgb(1, 1, 1);">人心是可以撑大的,心理是有弹性的。</span></p><p class="ql-block"><span style="font-size:15px; color:rgb(1, 1, 1);">谁都无法预测人一生会遇到什么挫折或磨难,所以在情感抚养到位的基础上,目光长远的父母一定要舍得让孩子从身体吃苦到心理吃苦,有意培养孩子的坚强性格。这是一种更深、更远的爱。</span></p><p class="ql-block"><span style="font-size:15px; color:rgb(1, 1, 1);">发现孩子出现行为问题时,我们要就这个行为让他接受相应的处罚,让他知道不当行为是要承担后果的,由此建立责任意识。这对孩子的健康成长是非常重要的。</span></p><p class="ql-block"><span style="font-size:15px; color:rgb(1, 1, 1);">真正的大爱、有智慧的爱,一定包含很多内容,是完整的,而不是单一的表达。如果认为对孩子的保护就是一种不让其遭遇任何痛苦和畏惧,那孩子的内心就不会理解“敬畏”的含义,而敬畏是人内心重要行为底线的“防火墙”。</span></p><p class="ql-block"><span style="font-size:15px; color:rgb(1, 1, 1);">有一种爱寓意更深。那是一种约束的爱,甚至是让孩子痛苦一次的爱。能够做到给一个表情就可以说“不”的大人,一定是亲自带孩子的人。两人已经相处了数百天,早就形成了互懂的默契。</span></p><p class="ql-block"><span style="font-size:15px; color:rgb(1, 1, 1);">孩子的成长需要阵痛,家长在爱孩子时也需要克服自己的心理阵痛。对孩子狠一次,以后你会省很多心,这就是育儿的辩证法。</span></p><p class="ql-block"><span style="font-size:15px; color:rgb(1, 1, 1);">人的欲望远远大于人的需要。抵制诱惑,最重要的品行就像节食,能节制眼前,从而获得长远。</span></p><p class="ql-block"><span style="font-size:15px; color:rgb(1, 1, 1);">对不懂礼貌的人可以宽容,但对没有教养的人一定要远离。</span></p><p class="ql-block"><span style="font-size:15px; color:rgb(1, 1, 1);">人生不会总遇到投缘的人,随时会遇到与自己完全不同的人,能与各种人友好相处是一种涵养。</span></p><p class="ql-block"><span style="font-size:15px; color:rgb(1, 1, 1);">今天你的“狠心”,就是孩子明天强大和自信的来源。让孩子在六岁前开始经历体力之苦,会一生受益。</span></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