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p class="ql-block"> 1975年12月16日,“长空一号”电子侦察卫星发射成功,实现国防科委领导,1975年下半年“三星高照迎新年”的目标。</p><p class="ql-block"> 12月25日,中队进行年终工作总结,大部分同志都受到嘉奖。同时,传达中央军委的指示,由于1975年8月河南驻马店地区遭 受特大洪灾的原因,1976年不在灾区征兵,同时对符合复员、退伍条件的灾区籍军人,不安排复员、退伍,继续在部队服役。这就是说,我们还要在这大漠戈壁,继续从事这崇高而神圣的工作。</p> <p class="ql-block"> 1976年是我国历史上多灾多难的一年。</p><p class="ql-block"> 元旦节刚过,我们中队进行入伍以来的第一次野营拉练 。1月6号,我们到达野营拉练目的地——甘肃省金塔县鼑新公社的一个小山村。1月9号早晨我们还没有起床,从收音机里听到周恩来总理1月8日逝世的噩耗。</p><p class="ql-block"> 1976年7月6日,全国人大常委会委员长朱德逝世。</p><p class="ql-block"> 1976年7月28日,河北唐山发生7.8级地震,有24万人在地震中丧生。</p><p class="ql-block"> 1976年9月9日,伟大领袖毛主席逝世,举国上下陷入极大的悲痛之中。之后, 被毛主席誉为“你办事,我放心”的国务院总理华国锋任中共中央主席、中央军委主席。</p><p class="ql-block"> 1976年10月6日,距伟大领袖毛主席逝世不到一个月,以华国锋为首的党中央一举粉碎包括毛主席夫人江青在内的“四人帮”,从此毛主席开创的无产阶级革命事业进入一个新的历史发展时期。</p><p class="ql-block"> </p> <p class="ql-block"> 由于周恩来总理、朱德委员长、伟大领袖毛主席相继逝世,加之唐山大地震等重大事件的发生,我国的航天科技事业受到一定的影响,1976年只进行了三次发射试验任务。我们在这三次任务中,一如既往的做好各项工作,圆满完成任务,站好最后一班岗。</p><p class="ql-block"> (—)“01—9”任务</p><p class="ql-block"> 发射电子侦察卫星“长空一号” </p><p class="ql-block"> “长空一号”卫星和“风暴一号”导弹都是上海有关单位研制的。1976年8月30日发射,取得圆满成功。</p><p class="ql-block"> 新华社当天发的新闻公报这样表述:</p><p class="ql-block"> 这次卫星发射成功,是在以伟大领袖毛主席为首的党中央领导下,在批邓、反击右倾翻案风的斗争取得伟大胜利的大好形势下取得的。这是毛主席无产阶级革命路线又一曲胜利的凯歌,是巩固和发展无产阶级文化大革命胜利的新成果。是充分发挥中央和地方两个积极性,统一计划,大力协同,团结战斗的新胜利。</p><p class="ql-block"> 中共中央、国务院和中央军委向从事研制发射卫星的工人、人民解放军指战员、科学工作者、工程技术人员、革命干部、民兵以及其他有关人员表示热烈的祝贺。希望同志们在以毛主席无产阶级革命路线指引下,以阶级斗争为纲,以批邓为动力,抓革命、促生产、促工作、促战备,认真总结经验,再接再厉,争取更大胜利。</p><p class="ql-block"> (二)“01—10”任务</p><p class="ql-block"> 发射电子侦察卫星“长空一号”</p><p class="ql-block"> 由“风暴一号”导弹执行发射。卫星和运载火箭由上海有关单位研制。1976年11月10日发射,由于发射过程中导弹出现故障而失败。</p><p class="ql-block"> (三)“01—11”任务</p><p class="ql-block"> 发射返回式照相侦察卫星“尖兵一号”</p><p class="ql-block"> 由“东风五号”导弹执行发射。卫星和导弹是七机部研制的。1976年12月7日发射入轨,三天后,卫星胶卷仓在云南某地回收,任务取得圆满成功。</p><p class="ql-block"> 新华社当天发表新闻公报这样表述:</p><p class="ql-block"> 在我党我军英明领袖和统帅华国锋主席和党中央的亲切关怀领导下,在粉碎王、张、江、姚“四人帮”篡夺党和国家最高领导权的阴谋取得伟大胜利的大喜日子里,一九七六年十二月七日,我国又成功地发射一颗人造地球卫星。</p><p class="ql-block"> 党中央、国务院、中央军委向从事研制和发射卫星的一切有关人员表示热烈的祝贺,并希望同志们最紧密地团结在以华国锋主席为首的党中央周围,认真学习马列和毛主席著作,努力工作,为实现四个现代化做出新贡献。</p> <p class="ql-block"> 1976年12月7日,“尖兵一号”照相侦察卫星发射取得圆满成功,为我六年多的当兵生涯画上一个圆满的句号。</p><p class="ql-block"> 12月10日,吃过早饭,我们中队全体参试人员乘车前往1.5号初始段机房,保养仪器设备。</p><p class="ql-block"> 隆冬的大漠戈壁,晴空万里,寒气逼人。出了4号(发射团司、政、后机关所在地)营房,我们一路欢声笑语,沿着水泥公路向西两公里折向北,向北500米路东是敖包山(曾是试验任务前线指挥所),再向北1000米路西是雄伟的2号发射场,与敖包山隔路相望,再向北直行3公里,左转500米到达1.5号初始段机房。</p><p class="ql-block"> 保养仪器设备,对我们来说是再正常不过的事了,而这次保养仪器设备,我们的心情则是五味杂陈。我们服役已整6年了,明年春,我们就要离开部队,离开我们热爱的事业,离开与我们朝夕相伴仪器设备,复员回到原籍。这可能是我们最后一次保养仪器设备。所以我们就特别认真。机房内外打扫的干干净净,对仪器设备首先除去灰尘,用乙醇、乙醚等化学制剂擦拭,再用麂皮擦干净,然后开机,看仪器设备运行是否正常。</p><p class="ql-block"> 六年来,我们与这些仪器设备一起见证了我国航天科技的曲折发展过程,一起分享导弹、卫星发射成功的喜悦,一起承受发射失败的沮丧。在这个几乎是全封闭的与世隔绝的东风场区内,我们隐性埋名,默默无闻,长年来往于宿舍与机房之间,从事这平凡而伟大的工作。</p><p class="ql-block"> </p><p class="ql-block"> </p><p class="ql-block"> </p><p class="ql-block"> </p><p class="ql-block"><br></p><p class="ql-block"> </p><p class="ql-block"> </p><p class="ql-block"> </p><p class="ql-block"> </p><p class="ql-block"> </p><p class="ql-block"> </p> <p class="ql-block"> 这是4号,发射团司、政、后机关及所属一营六个中队、锅炉队、气象站,招待所、卫生队等单位所在地。我们第二航区测量站三营12中队,因负责导弹起飞后“0—60”秒的安全测量任务,也驻在4号。我们中队隶属二站,但在日常生活、行政事务上属发射团管理。1997年新的发射场投入使用后,这些单位相继搬走,现在这里是残垣断壁,只剩下锅炉队的烟囱和几栋破旧楼房,还在那里守望。</p><p class="ql-block"> 4号,对外公开的地址是兰州市第27支局34栋8号,这是我这一生最值得怀念的地方。</p><p class="ql-block"> 再见了4号,我的第二故乡。</p><p class="ql-block"> </p> <p class="ql-block"> 由于严格的保密制度,在东风很少留有照片。这是在4号我们宿舍楼边毛主席语录牌前留下的两张照片,另一张是在发射团车库广场和战友李九灵的合影照。</p> <p class="ql-block"> 敖包山是上世纪60年代,东风场区各项试验任务的前线指挥所。其中包括导弹、原子弹两弹结合试验任务,“东方红一号”卫星发射任务的前线指挥所。向西北方向三公里处是二号发射场,通过安装了防弹玻璃的十多个瞭望窗,发射场的一切尽收眼底。这里的电话直通周恩来总理办公室。这里的设备由我们中队操作使用。</p><p class="ql-block"> 1971年设备更新,指挥所搬迁新址,但旧的设备仍由我们中队保养维护。记得有一次我们正在维护设备仪器,钱学森等科委领导,来敖包山,我们有幸近距离接触科委首长,聆听他们的教诲。</p><p class="ql-block"> 新的发射场建成投入使用后,2号发射场和敖包山完成了它们的历史使命,如今已成为国家重点文物保护单位,和青少年进行爱国主义教育基地。</p><p class="ql-block"> 敖包山东500米处就是4号。敖包山是当年我们闲暇时间游玩、散步的最佳去处。</p> <p class="ql-block"> 2号发射场,是我国建成的第一个卫星发射场。是“东方红一号”卫星升起的地方;是“尖兵一号”返回式卫星发射成功的地方;是我国洲际弹道导弹“东风五号”从这里飞向9068公里外南太平洋的地方;是创造了共和国航天史上多个第一的地方。</p><p class="ql-block"> 2号发射场为我国的航天科技事业发展立下了奇功。</p><p class="ql-block"> 由于工作关系,我曾多次前往发射场。苍穹之下,蓝天白云,站在高大的发射塔架下,遥望广阔无垠的大漠戈壁,心旷神怡,浮想联翩,灵魂得到净化,自豪感由然而升,深感自己的工作与祖国的发展进步紧紧联系在一起。</p><p class="ql-block"> 有此经历,此生无憾矣!</p> <p class="ql-block"> 1.5号“初始段”机房,早已废弃。当年装备一台松九雷达,一台六型高炮指挥仪,一台“601”光学经纬仪,以及数据传输机、a—d数据转换仪、x—y记录仪、分控台等仪器设备。主要负责导弹起飞后“0—60”秒的安全测量任务。</p><p class="ql-block"> 六年来,我们在这里为十多枚(颗)导弹、卫星踏上飞天征程保驾护航。</p><p class="ql-block"> 为国铸剑也有我!</p><p class="ql-block"> 我荣幸!</p><p class="ql-block"> 我自豪!</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