相信是一种力量,​行动是最高纲领,​坚持意味着一切 |记广河外国语学校第9周教科研活动(20230408)

Johnson 桥

<p class="ql-block">•课堂是师生生命成长的摇篮,也是学校未来发展的基石,对课堂的探索,就是对师生生命质量的最大关怀,也是对教育价值的正确追问。</p><p class="ql-block">•谁改革了课堂,改变了课堂,谁才能真正的撬动了课改。</p><p class="ql-block">•课改课堂也唯有激发起每一位学生的学习力、学习激情,才会出现教学质量的关键提升。</p> <p class="ql-block">佐藤学首次从课堂、课程、教学模式和学校四个维度对“课堂革命”做了总结:</p><p class="ql-block"> 1.全世界的课堂都在由“教授的场所”转换为“学习的场所”;</p><p class="ql-block"> 2.从以“目标——达成——评价”为单位的程序型课程转变为以“主题——探究——表现”为单位的项目型课程;</p><p class="ql-block"> 3.从班级授课的模式转向合作学习的模式;</p><p class="ql-block"> 4.学校不仅仅是儿童们合作学习、共同成长的所在,而且还是教师们作为教学实践专家共同学习和成长的所在。</p><p class="ql-block"> 佐藤学对“课堂革命”还有另一种阐释:</p><p class="ql-block">“这种宁静的革命,在学习方式上表现为从各自呆坐的学习走向活动性的学习,</p><p class="ql-block">从习得、记忆、巩固的学习转向探究、反思、表达的学习;</p><p class="ql-block">在教学的方式上表现为从传递、讲解、评价的教学转向触发、交流、分享的教学。”</p><p class="ql-block">两相比较,就可以发现,这一解释其实已经包涵在前一种解释里。</p><p class="ql-block"><br></p><p class="ql-block"> ——参见(日本)佐藤学:《教师的挑战:宁静的课堂革命》,钟启泉,陈静静译,华东师范大学出版社,2019年,中文版序,第1页;序,以学习为中心的教学创造,第1页。</p> <p class="ql-block">4月4日七年级历史魏会姣老师、冼燕娴老师《宋代经济的发展》同课异构公开课:</p><p class="ql-block">点赞:</p><p class="ql-block">1.魏会娇老师通过创设情境,从“探”“析”“感”三个角度,学习宋朝经济的发展,通过“读图说史”“史料实证”两个方面设计主题,加深学生的印象,培养学生的历史核心素养。冼燕娴老师的课创设情境,以“小广达人”作为线索,导入新颖,任务有新意,任务问题详细,任务明确。</p><p class="ql-block">2.从整节课两位老师的侧重点来看,知识结构完整,思路清晰,都有体现核心素养,知识生成效果好,教师及时质疑补充。魏会娇老师展示注重学生对史料的应用与分析,及时肯定学生,鼓励性语言多。冼燕娴老师前期注重学生的基础知识,后期注重学生史料分析能力的培养,逻辑性强,过渡自然,及时强调重点。</p><p class="ql-block">3.从学生状态来看,学生状态较好,分工明确,板书成果丰富,学生的参与度高,702班学生的补充质疑更有效,生成好,706班学生更自信,上课有激情。</p><p class="ql-block">建议:</p><p class="ql-block">1.魏会娇老师:①过渡不是很流畅自然,需要加注重知识点之间的衔接。②优化导学案,统一导学案字体、版面,减少口语化的表达。③教师要对史料及时进行补充,不做无效的展示。④对“北宋商业的繁荣的原因”讲解重复,应该换成”宋代经济繁荣的原因“。⑤经济重心南移的启示突兀,可以通过材料引导学生进行分析。</p><p class="ql-block">2.冼燕娴老师:①任务卡可以在群学任务前进行介绍。②注意导学案上标点符号的使用、统一字体大小。③学生读错字时,老师要及时提醒,学生对史料的分析,建议有圈划关键信息。</p> <p class="ql-block">理综组黄嘉瑜老师生物公开课:</p><p class="ql-block">1. 点赞:</p><p class="ql-block">①课堂设置情境导入,学生通过参加“医学体验营之旅”,主动学习本节课的知识,提高学生的参与感。</p><p class="ql-block">②教师备课充分,导学案制作精细,提前准备血液样品、显微镜、血涂片、血液化验单等。</p><p class="ql-block">③学生的学习热情高涨,群学讨论认真,分工明确,展示方式多样。</p><p class="ql-block">④学生的展示互动性强,如让其他同学观察试管中血液的凝固或分层现象,让不是负责该任务小组同学也能参与其中。</p><p class="ql-block">⑤教师的点评客观且真正有利于学生的学习,针对学生的展示内容和方式提出建议,提高学生的思维能力。</p><p class="ql-block">⑥课堂落实生物学科素养,学生通过实验观察血涂片,提高学生的动手实践能力;学生通过探究性学习,学会用科学的思维方式解决问题,形成科学精神。</p><p class="ql-block">2. 建议:</p><p class="ql-block">①课堂可以设置“身边一位同学生病(血常规检查结果异常),需要同学们帮忙找出病因、提出建议”的情境,更贴近学生生活,学生更乐于参与活动,以解决问题的方式学习新课。</p><p class="ql-block">②课堂应突出重点,如血红蛋白的功能应在展示中体现,非重点内容不用拓展,耗时过长。</p> <p class="ql-block">英语组黄峻雅老师英语公开课:</p><p class="ql-block">1. 点赞:</p><p class="ql-block">①课堂以“老师是一名导游”导入,学生进入情境学习本课内容,提高学生参与感。</p><p class="ql-block">②教师导学案设计精妙,对群学任务进行星级划分,层层深化。</p><p class="ql-block">③在学生展示力强,教师平时培养到位。另外,教师对学生在展示过程中的发音等问题,进行及时纠正,关注学生展示内容。</p><p class="ql-block">2. 建议:</p><p class="ql-block">①听完听力后,对重点句型也要随堂板书,</p><p class="ql-block">②2a前冰墩墩的出现应该进一步针对“Where be sb. from? Sb. be from ...”这个句型进行操练和强化,过渡得稍微慢一些</p> <p class="ql-block">数学科组赖华财老师公开课</p><p class="ql-block">《认识三角形》</p><p class="ql-block">点赞</p><p class="ql-block">①教师教态自然,补充及时</p><p class="ql-block">②学生精气神饱满,学生讨论积极,展示声音洪亮</p><p class="ql-block">③当堂练习链接中考,题目难易度贴合学情</p><p class="ql-block">④课后作业设计为活动形式,能够激发学生积极性,且符合数学教学核心素养</p><p class="ql-block">⑤学生对学认真,订正认真;群学氛围较好</p><p class="ql-block"><br></p><p class="ql-block">建议</p><p class="ql-block">①三角形的中线与角平分线让学生作图展示</p><p class="ql-block">②知识讲解的规划,角平分线与中线分组分任务学习</p> <p class="ql-block">数学科组丁老师公开课</p><p class="ql-block">《用关系式表示变量间的关系》</p><p class="ql-block">点赞</p><p class="ql-block">①学生积极性较好,展示力强</p><p class="ql-block">②学生质疑与补充积极,没有多余无关语言</p><p class="ql-block">③教师点拨及时,语言简洁清晰</p><p class="ql-block">④课前视频起到鼓舞士气,提高精气神的作用</p><p class="ql-block">⑤学生展示过程自信大方,且能够融会贯通,自主拓展</p><p class="ql-block">⑥用图的形式展示出本节课核心“自变量与因变量”的关系</p><p class="ql-block"><br></p><p class="ql-block">建议:导学案习题练习分层可以更加细化,可以加入选择填空基础题</p> <p class="ql-block">邓良景老师同课异构《老山界》</p><p class="ql-block">点赞:1.老师的讲课语言很有激情,很有感染性和带动性。</p><p class="ql-block">2.老师的及时点拨、评价很到位。</p><p class="ql-block">3.导学案设计能很好地回归文本,引导学生从课文具体段落语句来讲解。</p><p class="ql-block">4.板书设计简洁明了。</p><p class="ql-block">5.诗《为了谁》很好地起到了情感升华,感染性强。</p><p class="ql-block">建议:1.板书如能用红笔写“长征精神”就更突出,更好了。</p> <p class="ql-block">罗黔川老师同课异构《老山界》</p><p class="ql-block">点赞:1.整堂课以时下比较流行的研学活动为主题贯穿,尤其是规划路线图和应急预案表的设计很好。</p><p class="ql-block">2.导学案中的学法指导很详细,目标指向很明确。</p><p class="ql-block">3.每一次学生展示后,老师都有总结,并提醒学生做笔记。</p><p class="ql-block">4.注重了中考题型的答题规范化。</p><p class="ql-block">5.老师的正面评价很到位。</p><p class="ql-block">建议:1.句子赏析部分与课堂主题有点突兀,如能把它设计成“红军战士日记解读”或许更能融入主题。</p>

学生

课堂

老师

学习

展示

学案

点赞

教师

公开课

及时